某一年的日本,在政府的資助下,特殊解析研究所開發出了DNA搜查系統。這個系統是基於國民遺傳因子數據對犯罪現場DNA信息進行分析、檢索、匹配的龐大系統,分為DNA特徵分析和DNA檢索兩個部分。DNA特徵分析就是通過對某個人的DNA信息的分析,得出這個人的性別、年齡、血型、身高、外貌等特徵。DNA檢索是將案件中犯人的DNA與國民遺傳因子資料庫進行比對,找到犯人或者犯人親戚的信息。國會上通過的DNA法案規定,警察在搜查中,DNA數據將成為正規可利用情報,並呼籲國民主動提供DNA數據。在DNA數據的幫助下,警察的破案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資料庫並能收錄所有人的DNA信息,在十三起性侵殺人案現場發現的DNA數據就不能在資料庫中找到匹配的數據。主任解析員神樂認為是數據不足的原因。搜查系統的編程者早樹和她的哥哥在醫院被槍殺,槍枝型號和性侵犯所使用的型號相同。在這個案件的現場,犯人留下了毛髮,神樂再次對毛髮進行分析,發現竟然屬於自己。神樂只能邊躲避警察的抓捕邊尋找真相。
因為神樂有雙重人格,早樹兄妹被殺害時神樂正是另一個人格,Ryu,由於他對於另一個人格做了什麼是沒有記憶的,所以最開始神樂懷疑是Ryu殺死了早樹兄妹。但是隨著調查的深入,神樂發現了早樹和她哥哥開發的另一個程序,Mogul。這個程序是用來搜查DNA資料庫中的「白金數據」。白金數據就是日本有權有勢的人及其親屬的DNA數據,這些數據被做了特殊記號,如果通過DNA搜查系統檢測他們的DNA時,就會出現not found的結果。也就是說,之前的十三起性侵案件和殺死早樹兄妹的犯人的DNA是屬於白金數據的。發現真相的神樂最後選擇離開研究所。
為什麼會有白金數據?研究所的所長對神樂說:「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世界上都是有身份這個東西存在的,人類平等這種事是不可能的」。
神樂的父親本是一個藝術家,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機器生產出的贗品和真品的區別越來越小,甚至連父親自己都分不出哪個是自己創造出的作品,哪個是機器生產出的贗品。神樂的父親也因此崩潰自殺。神樂在這件事的影響下,逐漸對人失去信心,變得只相信科學。同時,神樂的另一個人格卻與他完全相反,Ryu討厭科學技術,也是一個藝術家。在最後神樂似乎放棄了他的主人格,以Ryu的人格開始從事藝術的工作。
科學技術的發展當然會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也更有趣。但是科學技術無法替代人類。人類的思想、創造性是獨一無二的。神樂的父親說過,藝術並不是創作者在思考後創造出來的,而是相反,藝術操縱創作者,讓作品誕生,創作者是奴隸。由人創造出的藝術品是有靈魂的,它們向觀眾展示著創作者的情緒、狀態、觀點。但是由科技造出的作品是不會有靈魂的,因為機器本身是沒有情緒的。人性是人區別於機器和動物很重要的一點。在聽一首悲傷的歌時,我們對於作者的悲傷可以感同身受,對於程序寫出的音樂我們還會有這樣的感覺嗎?
在故事的開始,DNA技術的發展好像預示著社會會變得更公平,程序是公平的,每個人的信息都在資料庫中,沒有人可以逃脫懲罰。但是有權力的人實際上依然被保護著,程序可以人為的去修改。只要程序被人控制著,那麼不公平就永遠存在。
雖說現在社會上已經沒有了階級的存在,但是每個人的心裡依然有高級和低級之分。每個人總是會不自覺地把各種事拿來比較。就像現在網絡上說的各種鄙視鏈。歐美飯圈的鄙視其他飯圈的,日本飯圈的鄙視除了歐美飯圈的其他飯圈,韓國的鄙視國內的,而國內飯圈處於最底層。這其實也與那個國家本身的勢力以及娛樂發達程度有關。但是喜歡一個歐美的明星就比喜歡國內的明星更高貴嗎?也許明星本身有名氣大小之分,但是喜歡他們並不會讓你變得高人一等,喜歡這件事本身並沒有高低之分。同是追星的人,何必緊咬著對方不放。
完全的公平是很難實現的,人是有感情的,而完全的公平就是完全的理智,對於人類來說這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