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何心悅)鄭州市二七區五裡堡退役軍人服務站越來越「火」了,不僅被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點讚報導,這裡的工作經驗還被退役軍人事務部在全國推廣。
作為鄭州市第一家掛牌成立的退役軍人服務站,這裡致力於為退役軍人營造「家的感覺」。12月1日,記者探訪了二七區五裡堡退役軍人服務站成為「退役軍人之家」的幸福密碼。
「為了轄區退役軍人的一切」
24歲的退役軍人楊朋朋在他需要尋找工作的人生關鍵節點,是這裡主動聯繫幫他找到了工作;65歲的退役老兵劉建國,在他的老父親突發重病的急難時刻,是這裡伸出援手,送他一筆及時的救助款;27歲的退役軍人胡凱利在滿腔激情自主創業的重要關頭,是這裡的政策幫扶,讓他感受到創業路上並不孤單。
位於金水河畔的二七區五裡堡退役軍人服務站,2019年4月份建成,面積2000平方米,是鄭州市第一家掛牌、運行的退役軍人服務站,建成後,這裡就成了鄭州市街道級退役軍人服務站的「模板」。
「街道和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是服務保障體系的最末梢、也是最前沿。」據五裡堡街道黨工委書記、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王彬介紹,五裡堡街道位於老城區,轄區有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4600餘人,退役軍人多,還是紅色基因傳承地。
去年4月份,五裡堡街道率先在全市建立了街道和社區兩級退役軍人服務站,堅持「一引領、兩創新、三融入」的工作模式,即堅持黨建引領這面旗幟;創新服務形式,創新活動載體;把愛黨愛國融入退役軍人價值取向,把品牌打造融入服務項目,把就業創業融入精準幫扶。
作為專為退役軍人提供服務的基層服務站,在組建伊始,就認真聽取了轄區部分退役軍人的許多建議,五裡堡街道黨工委研究認為,服務站既然是「退役軍人之家」,就必須營造「軍的氣質」「家的感覺」,「陣地怎麼建、工作怎麼幹,一切圍繞退役軍人轉」,努力將服務站打造成顏值高、有質感、更有熱度的暖心家園。
提供三大類36項菜單式服務
「在這裡,我們為退役軍人搭建創業、救助、微心願三大服務平臺,為退役軍人提供三大類、36項精準化、菜單式服務,讓退役軍人到這裡活動有場所、訴求有渠道、解困有平臺,在這裡能找到家的溫暖。」王彬說,比如,組建「金牌律師顧問團」,開展法律諮詢、矛盾調解;「紅色書吧」配備黨史軍史等書籍3000餘本供退役軍人、現役軍人及其子女免費借閱;收集匯總退役軍人技能信息,邀請相應企業專場定向招聘,等等。
據介紹,該服務站成立一年半來,服務對象已經擴展到「入伍、在伍、退伍」軍人,力爭實現讓現役軍人安心,讓退役軍人滿意,「雙擁共建」成效明顯。
在服務退役軍人方面,一年多來,該服務站已累計接待退役軍人800餘人次,解決合理訴求200餘件,化解多年信訪積案19件,幫助76名退役軍人實現就業,為489名退役軍人完成社保補繳。在服務現役軍人方面,每逢春節、八一和重要時間節點,全面走訪慰問駐軍單位;為4名立功受獎的現役軍人家庭送立功喜報;為100餘名軍人在子女入學、申請公租房等方面開通綠色通道。
在開展活動方面,18個社區一年多來共計召開各類活動200餘場次,非常受歡迎,還選樹了6名「最美退役軍人」。在疫情防控中,102名退役軍人主動遞交「請戰書」,自發組建了「若有戰召必回」老兵志願服務隊,每個卡點上都有退役軍人黨員先鋒崗……
服務站屋頂為轄區退役軍人提供了運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