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嫌二氧化碳多?來看看氧氣多的時候,地球是什麼樣的

2020-08-28 人生九味

溫室效應、全球氣候變暖,是目前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危險之一。

有的時候,大家都會感嘆:唉,現在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來越多,空氣中的氧氣越來越少,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海平面越來越高,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不過,科學家表示,很多事情還是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的。

有人總覺得氧氣多一點,生活就會好一點。

誠然,空氣中氧氣含量多一點,也有好的一方面。首先就是溫室效應得到一定的控制,氣溫不會不斷升高。其次,氧氣含量的豐富也會加快生物的各種反應,人的思維更敏捷,生活、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但是,氧氣含量升高的可怕一面,我們還沒有看到。

如果想看看氧氣含量更高的地球是什麼樣子,就跟我穿越到3億年前吧。

那個時候,由於動物才剛剛開始出現,而植物已經統治地球多年,導致地球的氧氣含量高達45%,比現在的21%多了一倍還不止。

如果你穿越到那個年代(石炭紀),你就會發現,你可能會被噁心死。因為那個年代的昆蟲,都大得可怕。

由於氧氣豐富,所以生物的新陳代謝普遍比較快,所以生長速度也非常驚人。

然後你就會看見一隻恐怖的大蜘蛛,在巨大的森林裡到處爬。這種蜘蛛有多大呢?一隻成年的蜘蛛,大約有你的頭那麼大,就問你怕不怕。

當然,這種巨型蜘蛛也不是就無法無天了,因為有的時候,它們也會怕空中來的「戰鬥機」——史前蜻蜓。

這種蜻蜓的體型比巨型蜘蛛有過之而無不及,翅膀張開有70cm長,最大的甚至可以超過一米。再想想蜻蜓鋒利的嘴,估計落到蜻蜓手裡,任何人都沒好果子吃。如果這種蜻蜓今天還活著,恐怕最小的食物都是貓。

有人說,我就老老實實躲在蜻蜓去不了的地方,總可以吧?

那你可小心了,搞不好你走著走著,就會碰見最最噁心的動物——巨型馬陸。如果有不嫌噁心的,可以想像一條3米長的大蟲子,在你的面前,挺起前半部分身體,和你平視……

想想就怕怕。

而且,氧氣含量太高的話,還有一個可怕的問題:所有物體都要比現在更容易燃燒。如果我們真的活在那樣的環境下,隨便一個雷都可能導致一場恐怖的大火,把周圍焚燒殆盡。每天生活在火災的威脅之中,也算不上是好日子吧!

同時,二氧化碳多一些,也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當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時,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會更劇烈,這對植物的生長是有幫助的。

這也不是說溫室效應並不可怕,而是要合理控制。在未來的某一天,科學家會找到一個合適的氧氣含量值,並加以控制,維持人類的生存。

有科學家認為,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就是在不斷重複著同一個過程:植物大量生長——消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導致空氣中氧氣增多,二氧化碳減少——動物新陳代謝加快,體型變得巨大,同時能量消耗也更多,食肉動物要多吃其他動物,而食草動物要多吃植物——植物劇減,無法生產足夠的氧氣,導致巨型動物滅絕——植物失去了天敵,又一次開始瘋狂生長。

也許地球原本在今天正處於其中的一個階段,只不過人類出現了,在原本植物準備統治地球時,人類強行扭轉了自然的走向。

那麼,地球的未來到底會走向哪裡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嫌二氧化碳太多?看看氧氣多的時候地球是啥樣?
    如今人類在地球上的生物中可以說是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了,人類有時候像一個控制者,地球上很多生物的生存環境都被人類的活動影響著。我們在不斷強大的同時,也要注意和地球上與我們共同生存的其他生物保持和諧的關係。我們一直以來的觀念就是要和自然好好相處,我們要保持地球的生態循環系統的健康。
  • 科學家: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帶你看看氧氣多,地球是什麼樣子
    雪梨沉沒但是科學家們說,很多事情需要辯證的看待。有些人總覺得氧氣多一點,生活就會好一些。如果你想知道地球上更高的含氧量是什麼樣子,我們就去三億年前看一看吧。那時,由於動物才剛剛開始出現,而且這些植物已經統治地球很多年,地球上的氧氣含量高達45%,是目前21%的兩倍多。
  • 嫌二氧化碳太多? 看看氧氣過剩的時候, 地球長啥樣?
    ,有許多人認為二氧化碳屬於溫室氣體,對我們的環境只有弊沒有利,那麼氧氣多了就真的是一件好事嗎?據科學家表示,在幾億年前,人類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地球就經歷過許多特殊的時期,這其中就有一段時期地球上的氧氣含量過多,過剩的情況。
  • 我們呼吸所需要的氧氣怎麼來的?空氣中氧氣比例對地球有多重要?
    氧氣是地球上的生物,尤其是對於我們人類而言所不可或缺的氣體,現在它在大氣中的的含量約佔21%。但是你知道嗎,地球在形成後的35億年的漫長時間裡,幾乎是沒有氧氣的,那個時候地球原始大氣層中主要都是二氧化碳、氮氣、氨氣、甲烷以及硫化氨等重分子氣體。
  • 假如地球大氣的氧氣含量突然翻倍,100年後的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地球生命的生存離不開水,離不開氧氣,雖然有極少數的厭氧生物生存在地底下,但是大部分生物的生存是離不開氧氣的,沒有氧氣我們就無法生存。即使地球大部分的生物包括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氧氣,那是否氧氣越多越好嗎?有人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地球大氣的氧氣含量突然翻倍,100年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 為什麼氧氣佔比20%最好?讓科學家告訴你超過這個數據多可怕
    近年來,隨著有害氣體排放量增大,引起了很多環境問題,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也是很容易引起大氣層氣體構造的變化
  • 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含量越來越高,氧氣會有消耗殆盡的一天嗎?
    氧氣,是生命存在的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需要依靠氧氣來生存,那麼,地球上的氧氣會不會因此而被消耗殆盡呢?這樣的擔心是不是有必要的呢?早在100多年前的時候,面對增加的二氧化碳有人就提出了這樣的擔心。在1898年的時候,英國物理學家凱爾文就指出,由於工業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多,導致了令人擔心的局面,地球上的氧氣將在500年後全部消耗殆盡,只剩下二氧化碳。
  • 為何地球氧氣越來越少,二氧化碳氣體越多越多?原來都是它在作祟
    文/行走天涯為何地球氧氣越來越少,二氧化碳氣體越多越多?原來都是它在作祟氧氣是地球生態萬物所不可缺少的一種氣體。也是為什麼地球能夠成為一顆生命星球的原因之一,倘若氧氣從地球上消失了,大自然界內的每一種生物最終都會因此滅絕。從來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永恆的,哪怕地球已經在宇宙中生存了46億年的時間,地球最終也會走到生命的終點。顯然氧氣也是如此。大約在20億年之前,地球上的氧氣成分佔比在40%左右,如今只有21%,可見地球的氧氣經歷了20億的時間減少了一倍。
  • 氧氣是生命之源,存活不需要氧氣?古老地球有多神奇?
    帶著憧憬人類邁出了地球,成功地看見地球的真面目,也看清了外太空的真面目,沒有氧氣,就沒有辦法存活,這是現代人類一貫的思維,在古老地球中沒有氧氣,生物是如何存活的?從遙遠的外太空看向地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水球」,地球71%是海洋,陸地僅有29%,大致上呈現的是藍色,但實際上地球還是一個比較多彩的星球!
  • 26億年前,地球氧氣含量突然增加,原因讓科學家感慨不已
    地球原本不是生命的天堂。生命在誕生之後,也不斷在參與改造著地球的環境,包括現在的人類。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地球生命誕生之初,氧氣含量極其稀少,還不到大氣總量的1%,而大概在26億年前,地球上的氧氣含量突然增加了。以至於生命也開始因此變得繁榮起來。而這次氧氣突然增加的原因,實在讓人感嘆。
  • 中國空間站是如何製造氧氣和消除二氧化碳的?
    最近關於國際空間站的壞消息非常多。首先,它漏氣非常嚴重,每天洩露的空氣量達到2.7千克。其次,俄羅斯艙製造氧氣的設備出現了故障。美國宇航局宣布,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將在2024年停止對它的支持。:我們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
  • 幾億年前沒有人類的時候,地球是什麼樣子?科學家:美得像天堂
    現在的地球已經被人類給改造的非常不一樣,少了很多茂盛的森林,空氣當中多了那麼多的汙染物質;水也不再那麼清澈,到處都是工業汙染造成的渾濁的水;地面上的大部分植被被人類剷平,變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還有高高聳立起來的高樓大廈。
  • 美國將在火星用二氧化碳製造氧氣!
    用二氧化碳製造氧氣2021年2月18日,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在火星上的傑澤羅隕坑降落時,它將進行一項劃時代的實驗,嘗試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珍貴的氧氣。未來前往「紅色星球」的飛行任務可能會使用大量轉化的氧氣來製造燃料,並利用這些燃料從火星表面發射回程火箭。將材料發射到太空是一項非常困難和昂貴的工作,每磅進入軌道的貨物價格約為10000美元。
  • 氧氣竟然「殺害」了這麼多生命,比恐龍滅絕還慘烈!
    23億年後氧氣才出現,我們都知道氧氣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來的,但地球上的大部分氧氣來源其實並不是樹木,而是海洋中的浮遊生物。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光合作用,它們每年產生了地球上一半的氧氣。那時候氧氣的主要來源,是原始大氣被陽光照射時從二氧化碳和水分子中分離出來的氧。
  • 生命離不開氧氣,如果地球是一個純氧環境,會是什麼樣呢?
    那麼氧氣的濃度是不是越高越好呢?如果地球是一個純氧的環境,那麼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我們知道,平時所呼吸的空氣之中除了氧氣以外,還有著很多其它氣體。空氣的組成大概是這個樣子的:78%的氮氣、21%的氧氣、0.94%的稀有氣體、0.03%的二氧化碳以及少量的水蒸氣和其它氣體。
  • 【科普】氧氣竟然「殺害」了這麼多生命,比恐龍滅絕還慘烈!
    絕大多數生物來說是必需的但地球上的氧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那麼在沒有氧氣的時候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嗎來自科普中國的資料顯示,地球經歷了漫長的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光合作用,它們每年產生了地球上一半的氧氣。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氧氣從何而來?第一次大氧化事件造成了什麼影響?離開了氧氣生命還能存活嗎?
  • 「超級地球」真的適宜生存?科學家發現它們的氧氣含量數據造假
    然而,科學家們認為,我們在探索過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盲目地尋找外星生命的存在可能是事倍功半。按照孕育生命所需的條件去尋找相關行星,或許能夠為我們提供更好的幫助。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不少類地行星,並且「超級地球」的數量也十分可觀。科學家們認為,在無數個恆星系統中,一定存在先進的外星文明。
  • 火星有大氣,但主要是二氧化碳,能用植物光合作用給它製造氧氣嗎
    火星是太陽系中自然條件和地球最為相似的星球之一,火星上有空氣,不過大都是二氧化碳,而且赤道地區的白天有著20多攝氏度的溫度,而且科學家們也已經在火星上多次發現了水和冰的存在,那麼將來人類要開發火星,可不可以用種樹的方式改造火星的大氣成分,增加氧氣含量,使得火星成為一顆宜居星球呢?
  • 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全新的高度,可惜的是一直停留在地球上,很多人都想利用現有的科學技術,來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奈何宇宙太過浩瀚,即便無數次的進入太空,了解到的只是皮毛而已。
  • 明明人類要呼吸氧氣,科學家卻要在系外行星尋找甲烷,這是為什麼
    一旦沒有氧氣,地球上的生物幾乎就會全部死亡。因此,不論是尋找人類的第二家園,還是潛在有可能孕育生命的系外行星,我們都會重點關注這些星球上是否有氧氣。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地球也不是 一開始就有這麼多氧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