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是如何製造氧氣和消除二氧化碳的?

2020-10-18 萬象經驗

最近關於國際空間站的壞消息非常多。首先,它漏氣非常嚴重,每天洩露的空氣量達到2.7千克。其次,俄羅斯艙製造氧氣的設備出現了故障。美國宇航局宣布,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將在2024年停止對它的支持。不過,預計在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就將在軌道上組裝完成。



在地球上,我們有持續的新鮮空氣供應:我們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那麼,在天宮空間站這種孤立的系統中,它是如何供應氧氣的?太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會被回收利用嗎?

事實上,大多數載人太空飛行器都有自己的氧氣供應系統,並且有自己的備用系統。然而,空間站與這些太空飛行器相比,它執行任務的時間是相對較長的,因此所需的氧氣供應方法更多。一般來說,有三種方法給空間站供應氧氣:電解法、加壓氧氣罐和固體燃料氧氣發生器。

電解法相信大家在中學的化學課本上都有學過,它通過電解水生成氧氣和氫氣。水本身不是一種良導體,但是往其中加入鹽可以增強它的導電性。電流從陽極流向水再流向陰極,在這個過程中,陰極會發生還原反應生成氫氣,而陽極會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氣。生成的氧氣會進入艙內循環,而氫氣則會被排出到太空中。



那麼,電源和被電解的水從哪裡來呢?空間站裝有太陽能面板,它會通過電網傳輸到氧氣發生器中。水有三種來源,一種是從地球補給的乾淨的水;另一種是對空間站空氣進行冷凝,以除去多餘的水蒸氣;最後一種是從太空人的尿液中循環回收水,一位美國太空人曾幽默地說:「昨天的尿液,今天的咖啡。」

第二種方法使用的是加壓氧氣罐。它不生產氧氣,而是直接使用從地球上運送過來的氧氣。2016年,「天宮2號」與快舟一號貨運飛船成功對接,試驗的就是運送物資的能力。第三種製造氧氣的方法其實是它的備用系統。固體燃料氧氣發生器也稱為氧氣蠟燭,它利用氯酸鈉粉末和鐵粉在600攝氏度下反應生成氧氣。



氧氣的問題解決了,那麼我們就來說一下二氧化碳。你可能會認為,太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可能會通過一些化學反應轉化為氧氣。但事實上,並不是這麼回事。如果二氧化碳濃度太高,那麼太空人可能會窒息死亡,因此空間站會直接把二氧化碳排到太空中。



許多科學家也在設想,通過在空間站中種植植物來消除二氧化碳和創造氧氣,並且這些植物還能成為食物來源。但是,目前還達不到這樣的要求。空間站空間太小,太空人在這環境中已經夠擁擠的了,無法再容納下這麼多的植物。不過,這種設想雖然不能在空間站實現,但是以後我們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基地時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在那裡,我們不用考慮空間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如何獲得可供呼吸的氧氣?
    每時每刻,有5-6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上做研究與實驗等等,他們所做的這一系列事情能夠讓我們更好的認識世間萬物在太空中將會如何運作。 眾所周知,水、食物與氧氣是人類生存所需的三大必要條件。在此前的其他文章中,我們已經介紹了太空人在太空中如何獲得飲用水,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會了解,在遠離地球表面的空間站中太空人又如何獲得可供呼吸的空氣。
  • 國際空間站如何取得可供使用的氧氣?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討論了太空人是如何在國際空間站上獲得飲用水的,所以現在是時候討論太空人是如何在離地球表面這麼遠的地方獲得可呼吸的空氣了。水的電解電解是國際空間站製造氧氣的主要方法。但,電解是什麼意思?「電解」是指通過電流使含有離子的液體或溶液發生化學分解。因此,水的電解就是水分解成氫和氧的過程。
  • 美國將在火星用二氧化碳製造氧氣!
    用二氧化碳製造氧氣2021年2月18日,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在火星上的傑澤羅隕坑降落時,它將進行一項劃時代的實驗,嘗試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珍貴的氧氣。未來前往「紅色星球」的飛行任務可能會使用大量轉化的氧氣來製造燃料,並利用這些燃料從火星表面發射回程火箭。將材料發射到太空是一項非常困難和昂貴的工作,每磅進入軌道的貨物價格約為10000美元。
  • 二氧化碳變氧氣!生物混合物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和有機物
    有機分子和氧氣。在地球上,這種生物混合物可以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在火星上,它將為殖民者提供原材料,以製造從燃料到毒品的有機化合物。效率大於大多數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如果人類希望在火星上殖民,定居者將需要在行星上製造從燃料到毒品的各種有機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太昂貴了,無法從地球上運送。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Berkeley Lab)的化學家對此有一個計劃。
  • 利用火星天然鹽水,可製造氧氣和氫燃料
    火星移民更進一步,SpaceX星際飛船原型機SN8高空首測,可能墜毀SN8最後影像-追夢的人值得尊敬:星艦SN8從升空到墜毀完整記錄除了美國之外,地球上的其它國家,俄羅斯、以色列、日本、歐盟五小強等等,都盯上了月球和火星,我們中國在悄聲無息間,已經對兩個星球進行了多次無人實地勘探。
  • 新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氧氣
    植物擅長把二氧化碳從空氣中分離出來。但它們太慢了,科學家希望能夠加快這一從大氣中去除溫室氣體的過程。如今,美國研究人員報告說,通過開發出一種能夠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氧氣的多孔材料,他們已朝著這一目標邁出了第一步。研究人員指出,新材料不但能夠清潔我們的天空,還可能成為製造源自可再生能源的燃料的新起點。
  • 大氣中有多少氧氣和二氧化碳?全球氣候變暖是因為二氧化碳排放?
    每公頃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150.47噸,全世界森林1年共吸收近631億噸二氧化碳,並生產459億噸氧氣。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1天可消耗1噸二氧化碳,釋放0.73噸氧氣。每年呼入氧氣:3704*365=135.2萬噸,呼出二氧化碳:5282*365=192.8萬噸。1公頃闊葉林製造的氧氣,可供1000人呼吸。換句話說,10平方米闊葉森林(或20-30平方米草地)才能供養一個人所需的氧氣。
  • 畢竟空間站是要長期住人的,氧氣都是怎麼來的,光靠運輸嗎?
    因此太空飛行器中的維生系統也成為了各個航天大國研究的重點方向,而有人提出用載貨火箭運輸氧氣,雖然可行也在用,但是價格實在太高,每次給空間站運氧氣的開銷那麼大,空間站有別的辦法供氧嗎?畢竟空間站是要長期住人的,光靠運輸氧氣是不夠的。國際空間站作為人類航天技術的結晶,同時也是目前人類在太空中最大的據點。其完成的科學研究和代表的意義非常重大。
  • 在火星上製造氧氣的新方法
    美國航天局的這一過程將在一個鞋盒大小的化學工廠「莫希」(火星氧氣ISRU實驗)中進行測試,它利用電能將二氧化碳分解為氧氣和一氧化碳,這兩種物質都很有用:氧氣用於生命維持,而一氧化碳則作為火箭燃料的組成部分,供未來太空人從火星返航時使用。拉馬尼的新方法從水開始,將其電解成氧和氫。
  • 在火星上製造氧氣或成現實
    據美國太空網28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彗星如何產生氧分子,設計出了一個反應器,在其中,他們用二氧化碳(CO2)撞擊金箔,獲得了氧氣。他們表示,新技術有望助力未來載人火星探索。  火星距離地球非常遙遠,所以能在火星上製造氧氣可節省大量金錢和精力。
  • 科普:是誰製造的氧氣,氧氣到底是從何而來?
    氧氣瀰漫在地球的大氣層中,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著其高度而逐漸下降,也就是越遠離地面空氣越稀薄,同理,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也就越低。去過高原的人往往會有這種體會,在海拔幾千米的高原或是山峰上,呼吸會變得很困難,這就是因為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下降所造成的缺氧症狀。那麼有人或許會問,是誰製造的氧氣,氧氣到底是從何而來呢?
  • 霧霾天氣這些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並釋放氧氣
    但是,霧霾天氣家裡可以擺放一些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並釋放氧氣的植物,它們對對抗霧霾有一定的作用。【蘆薈】經檢測,一盆蘆薈等於9臺生物空氣清潔器,可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物質。
  • 如果太空製造有邊界,那只能是想像力
    視覺中國供圖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軌運行期間利用立體光刻3D列印技術成功製造的8件樣品視覺中國供圖北京時間8月3日凌晨,美國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完成了其首次載人飛行,兩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了63天後成功返回地球。
  •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沒有氧氣?原因很簡單
    這航天工程是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空間實驗室,運行在靠近地球的軌道上。距離的地面大約400公裡。之所以被命名為國際空間站,是因為它參與了16個國家的空間站的建設、運行、試驗和使用,是人類空間史上(1998-2010)最大、最長的時間試驗平臺。國際空間站最大的特點是支持多人多天在空間站工作上生活、試驗和停留。
  • 科學家提出在火星上製造氧氣的計劃
    NASA和其他航天機構在將人類送上火星方面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攜帶足夠的燃料和氧氣等,使任務能夠順利進行。NASA有一個在火星上製造氧氣的計劃,並且正在7月發射的「毅力」號探測器上的一個較小的系統中測試這個計劃。探測器上有一個被稱為火星氧氣就地資源利用實驗設備(MOXIE)的小型裝置。該系統能夠將構成火星大氣96%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
  • 最新發現:土衛五大氣層中存在氧氣和二氧化碳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科學家最新研究宣稱,土星第二大衛星——土衛五(Rhea)擁有稀薄大氣層中含有氧氣和二氧化碳。這是由美國宇航局「卡西尼-惠更斯」任務勘測發現的,這是宇宙探測器首次發現地球之外其它星球的大氣層中存在氧氣。環繞土星和其衛星之間的「卡西尼探測器」裝配的儀器發現土衛五外大氣層中存在氧氣。
  • 國際空間站正在漏氣!NASA想修復卻發現這太難了
    國際空間站正在漏氣!國際空間站作為太空中屬於人類的「小房子」,普通人是不能隨便前往的,只有太空人、科學家等才有機會去上面。太空中是沒有氧氣的,所以,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密封的結構,上面的人員在其中也都是通過人工製造氧氣來保障呼吸。
  • 美國科學家找到火星上製造氧氣的新方法
    火星上製造氧氣的新方法 美國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在火星條件下製造氧氣的新方法 "毅力"號探測器將於2月登陸火星,搭載的儀器將在一個名為MOXIE的鞋盒大小的化學裝置當中進行制氧測試,利用電能將二氧化碳分裂成氧氣和一氧化碳。這兩種物質都是有用的:氧氣用於維持生命,一氧化碳則是未來太空人從火星返回旅程中火箭燃料的構件。
  • 如果太空製造有邊界,那只能是想像力
    北京時間8月3日凌晨,美國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完成了其首次載人飛行,兩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了63天後成功返回地球。這不僅是商業航天新時代的「開幕秀」,也意味著更多人距離「上天」探索太空更進一步。隨著人類探索深空的腳步加快,如何將太空獨特的環境為我所用,成了科學家們關注的焦點,「太空製造」就是其一。
  • 空間站裡,太空人呼吸的氧氣是哪裡來的?難道是從地球運上去的?
    我們人類不管是在哪裡都需要一些必須的生存條件就比如說一些物質基礎,以及其他方面的和物質也包括非常多的,如水和空氣。對於我們人,動物以及植物來說以及一切有生命的東西而言氧氣都是必不可少的。而空氣中其他的氣體成分則是輔助我們平時對氧氣的吸收以及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