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際空間站沒有氧氣?原因很簡單

2021-01-15 五宜微課評

組織實施的阿波羅登月項目是人類航天史上最偉大的項目,因為這次空間活動創造有許多第一次:第一次著陸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上,第一次載人飛行距離最遠的空間活動,第一次獲得月球土壤……和這次偉大的太空活動,最令人驚嘆的是長達1在一年的登月活動中,人類將12太空人從地球送到月球然後安全返回。因為這個創造項目在人類航天史上,它也被稱為人類航天史上最偉大的項目。

項目xxx-001登月被譽為人類太空史上最偉大的項目,沒有人

事實上,在人類航天史上,還有一項航天活動可以與阿波羅登月項目相媲美,但鮮為人知。這航天工程是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空間實驗室,運行在靠近地球的軌道上。距離的地面大約400公裡。之所以被命名為國際空間站,是因為它參與了16個國家的空間站的建設、運行、試驗和使用,是人類空間史上(1998-2010)最大、最長的時間試驗平臺。國際空間站最大的特點是支持多人多天在空間站工作上生活、試驗和停留。例如,去年國際空間站最高峰時,有多達9人停留,而在國際空間站供氧,而太空氣體中沒有氧氣,但氧氣是如何從國際空間站來的?為什麼它不能一直缺氧?

去年國際空間站9人合影太空人

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們知道水是由水分子和氧分子組成的。如果如果電解水,就會產生氧氣。國際空間站上的氧氣來自電解水。很多電能從哪裡來?這是個好辦法。國際空間站不是有很多大的帆板嗎?這些帆是太陽能電池板。它們吸收太陽能並將其轉化為電能,從而為空間站提供持續的電力供應。有人說,電解水是否足夠使用太空人?

國際空間站

當然,由於水含有大量氧氣,一公升水通過電解可以產生620公升氧氣,而平均每天耗氧量只有550公升,只有一公升水可以滿足太空人一天的需要。地球上貨運飛船將計劃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包括水袋,其中一個裝有大約20水,僅用這袋水電解產生的氧氣就可以滿足太空人22天的氧氣量,而貨運飛船一次可以運送幾十個這樣的水袋,所以即使國際上有9個人空間,也不必擔心缺氧。畢竟,貨運飛船將定期向國際空間站補充水袋,補充數量可以持續幾個月。

國際空間站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

當然,太空人也想到了其他制氧的方法。通常太空人在國際上空間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如水、尿、汗、水蒸氣等),而太空人則會用專門的儀器收集這些廢水,然後用機器經過多次蒸餾,分離和過濾,將其轉化為可飲用水,或者用它來這些水電解制氧,可以補充部分氧氣,因此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完全不需要擔心缺氧。

國際空間站供水

除了電解水外,國際空間站還為以防萬一配備了準備兩套備用制氧設備,一套是加壓氧氣罐,另一套是固體燃料制氧機。加壓氧氣罐很容易理解。通常,我們中使用的氧氣罐是加壓氧氣罐。為了滿足意想不到的需要,國際空間站將擁有數個這樣的加壓氧氣罐。固體燃料制氧機利用固體粉末(氯酸鈉)的化學反應,鐵的固體粉末混合物在點火時會產生氧氣。因為這種方法只有在點火時才能產生氧氣,所以它被太空人暱稱為「氧氣蠟燭」。

在國際空間中讀取太空人

氧氣是太空人的「生命之氣」,特別是在沒有氧氣的空間環境中,為太空人提供足夠的氧氣是維持他生命,工作生命而不是馬虎的重要基礎條件,國際空間站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值得我們學習和模仿。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如何獲得可供呼吸的氧氣?
    每時每刻,有5-6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上做研究與實驗等等,他們所做的這一系列事情能夠讓我們更好的認識世間萬物在太空中將會如何運作。 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是目前人類建設的最昂貴的物體(當被通電後,這兩個部分被分開並重組成了氫氣與氧氣。 美國航空航天局設計了一個氧氣製造系統(又稱OGS)就通過電解水製造氧氣。這樣製造出的氧氣被排進國際空間站的艙內。因此,這個氧氣製造系統是國際空間站上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的一部分(ECLSS)。
  • 國際空間站如何取得可供使用的氧氣?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討論了太空人是如何在國際空間站上獲得飲用水的,所以現在是時候討論太空人是如何在離地球表面這麼遠的地方獲得可呼吸的空氣了。水的電解電解是國際空間站製造氧氣的主要方法。但,電解是什麼意思?「電解」是指通過電流使含有離子的液體或溶液發生化學分解。因此,水的電解就是水分解成氫和氧的過程。
  • 國際空間站的氧氣到底從何而來?為什麼十幾年了還沒耗盡呢?
    移居太空的這個想法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或者是想要到太空旅行的人非常的多,但是作為想要移居太空的第一點就是需要擁有空間站,這是作為太空城的基礎,目前空間站已經在地球的軌道上漂浮了十多年了,和這一太空站一起飄的還有很多研究宇宙和科學的科學家們,國際空間站到現在已經建成了十來年了,也有很多的科學家在空間站上生活過以及工作過。那麼只要有人居住過的話,就會消耗資源,作為人類生活最最離不開的就是氧氣了。
  • 國際空間站已步入晚年,問題不斷湧現,馬桶破損,又是氧氣洩漏
    ,成為世界上首批入住國際空間站的人,從那時開始,截至2020年,人類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了3000項科學實驗,蔬菜種植,動物微重力反應,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實驗等。,國際空間站使用次數也變得越來越頻繁,在過去的6個月時間裡,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已經進行了200多項太空實驗,跟20年前的實驗次數比起來,整整增加了10倍。
  • 太空漂浮十幾年,國際空間站的氧氣到底從何而來?為什麼耗不盡呢
    作為進入太空的第一步,自從對接開始以來,國際空間站已經建造了大概有十年的時間了。好多科學家也都在那裡邊生活過一段時間,那麼空間站有氧氣嗎?這些氧氣又是從何而來呢?雖然現在的國際空間站目前是一個科學研究平臺,但它也是一個比較很小的生態環境系統,它的目的是模擬人類在太空中遇到的問題。為了建設一個社會和人類居住的太空城市,氧氣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所以氧氣的問題就成了大家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有些人認為可以從地球上運過去,但是這有點不太現實。
  • 沒有中國為何也稱「國際」?國際空間站為何沒有中國的參與?
    1998年,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模塊發射入軌,國際空間站開始建立。在過去的20年裡,來自19個不同的國家的上百位太空人曾在這裡停留或執行任務。這個經由多國合作才建立完成的空間站向人們展示了國際合作的魅力,它也告訴我們,只有要精誠合作,就能做出偉大的成就。
  • 報告,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8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事實上,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軌道實驗室,沒有完全密封,漏出一定量的空氣實屬正常。但是,隨著空氣流失率的增加,3名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三天按兵不動,等待地球上的負責人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的供氧系統發生故障 但太空人沒有面臨危險
    周三,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星辰」號(Zvezda)的一個供氧系統發生了故障。這不是國際空間站上唯一的氧氣生成系統,所以六名太空人--其中包括三名來自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的新到來的太空人--沒有面臨危險。
  • 中國空間站是如何製造氧氣和消除二氧化碳的?
    最近關於國際空間站的壞消息非常多。首先,它漏氣非常嚴重,每天洩露的空氣量達到2.7千克。其次,俄羅斯艙製造氧氣的設備出現了故障。美國宇航局宣布,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將在2024年停止對它的支持。不過,預計在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就將在軌道上組裝完成。
  • 國際空間站漏氣 一天漏220克空氣
    本報訊 據央視新聞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8月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目前,太空人已轉移到俄羅斯艙段,本周將進行詳細排查。今年4月,俄羅斯「聯盟MS-16」飛船升空入軌,把2名俄羅斯太空人、1名美國太空人送抵國際空間站,執行駐站任務。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8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事實上,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軌道實驗室,沒有完全密封,漏出一定量的空氣實屬正常。但是,隨著空氣流失率的增加,3名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三天按兵不動,等待地球上的負責人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 國際空間站為何沒有中國參與?背後原因令人深思,西瓜視頻講航空
    但就是這樣一個全球最大的合作性工程設施卻始終沒有中國人的身影,無論是建設階段還是完善運營階段,中國的國旗和太空人始終都沒能踏足這一空間站,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且聽小獸給大家娓娓道來,希望大家聽完後能有收穫。
  • 國際空間站漏氣 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和美國艙段示意圖 | 國際空間站今年4月,俄羅斯「聯盟MS-16」飛船順利升空入軌,把2名俄羅斯太空人、1名美國太空人送抵國際空間站,執行駐站任務,開展科研活動並對空間站進行維護。作為國際空間站的第63批科考組的成員,三人將在國際空間站駐守196天。
  • 國際空間站上空氣洩漏點終於被找到
    美國宇航局的飛行控制人員叫醒了國際空間站上的三名太空人。星辰號服務艙為空間站的那一半提供氧氣和飲用水,它還配備了一臺機器,可以清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該艙包含該部分的寢室、餐廳、冰箱、冰櫃和浴室。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航天局仍然沒有確定艙內洩漏的源頭,但他們知道它存在於星辰號服務艙的圓柱形 "工作艙 "中,船員們在這裡生活和工作。
  • 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中國空間站有可能成為太空唯一空間站
    美國國際空間站在2024年或者最晚2028年落幕,為什麼會落幕最關鍵原因就是缺少資金支持。參與空間站的國家經歷金融危機以及今年的新冠疫情,都已經沒有精力出資出物。美國新一代空間站目前還在圖紙階段遙遙無期,太空在2022年以後,中國空間站將有可能成為太空唯一空間站!
  •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不建設在月球,反而漂浮在地球上空?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不建設在月球,反而漂浮在地球上空呢?要知道,在地球上空沒有引力的存在,那麼在空間站之上生活的太空人們,必然會有著很多的不便,而建立在月球之上,則會更穩定,而且也有引力的存在。那麼是什麼阻擋了人類在月球建設「空間站」呢?其實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技術問題。
  • 俄媒:國際空間站再度漏氣 俄航天總裁暗示或該退役
    據塔斯社莫斯科12月19日報導,對於國際空間站漏氣一事,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表示,該公司必要時將在明年2月向國際空間站運送更多的氧氣,且空間站某些設施陳舊或該退役羅戈津19日說:「首先,國際空間站本身就有氧氣儲備。如果有必要在空間站內部氣壓下降的情況下補充氧氣和氮氣,我們有相應儲備。然後,我們打算在2月發射貨運飛船向空間站運送氧氣儲備等物資。」他指出,如有必要,部分物資可能通過美國的貨運飛船運送。羅戈津解釋說:「必要時,我們或將利用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關係,藉助美國貨運飛船運送包括氧氣在內的部分物資。」
  • 中國空間站與當年將中國拒之門外的國際空間站有何不同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在建的空間站與在軌飛行的國際空間站有什麼不一樣天宮空間站中國載人空間站被稱為天宮空間站,預計2022年建成投入運轉。國際空間站寬109米、長73米、高20米、重達419噸、內部容積916立方米,可搭載6名成員國際空間站總體設計採用桁架掛艙式結構,即以桁架為基本結構,增壓艙和其它各種服務設施掛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掛艙式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