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的氧氣到底從何而來?為什麼十幾年了還沒耗盡呢?

2020-08-15 壹家娛樂

移居太空的這個想法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或者是想要到太空旅行的人非常的多,但是作為想要移居太空的第一點就是需要擁有空間站,這是作為太空城的基礎,目前空間站已經在地球的軌道上漂浮了十多年了,和這一太空站一起飄的還有很多研究宇宙和科學的科學家們,國際空間站到現在已經建成了十來年了,也有很多的科學家在空間站上生活過以及工作過。那麼只要有人居住過的話,就會消耗資源,作為人類生活最最離不開的就是氧氣了。那麼空間站上的氧氣是從哪裡來的,這十多年來為什麼還有氧氣呢?

其實空間站只是作為科學研究的平臺,也就是類似一個小型生物圈的平臺,這一個國際空間站只要的目的是模擬人類在太空當中會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作為以後建設太空城的參考,那麼最最基本的就是氧氣了,在太空當中要如何去產生氧氣呢?

一開始有人提出了從地球上將食物和氧氣帶到太空當中去,這也許是最快捷的辦法,但是成本太大了,而且不現實,如果將這樣的空罐子從地球搬到太空當中,會佔用火箭的大部分運輸空間,而且為了帶更多的氧氣的話,就會提取純氧,但是提取純氧的話是非常危險的,而且成本高,更主要的是,純氧需要加工之後才可以供給人類呼吸,所以在太空當中還需要將純氧稀釋掉,總結出來的結果就是不實際。那麼最後科學家得出來一個比較簡單的方式就是電解水,從地球上運送水到太空站去電解產生氧氣。

空間站是一個封閉的空間,在這一個封閉的空間當中一定會有的就是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所以可以將這些氣體利用起來的話,就可以不浪費一點資源了。科學家也根據這個狀況研究出來一套能夠將空氣過濾,把氧原子從空氣當中分離出來,將無用的氣體排出空間站。有人生活在空間站當中的話就會產生排洩物和體液,這一些也成為了氧氣和水資源的來源。雖然這一些辦法稱得上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但是目前還沒有研究出來新方法的時候,就是最好的辦法,現在科學家也開始實驗將植物光合作用提煉出來,如果人類能夠使用光合作用的話,那麼就能夠方便的將二氧化碳轉變成氧氣了,而且還能夠產生糖,雖然只能夠解決一部分的問題,但是現在要建設太空城的話,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去面對的,現在的空間站也只是初步階段,需要去發現的問題還是有很多的,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是非常的多,不過在未來還是有可能能夠建設起來一座太空城的。從現在的太空站算是建設太空城的第一步,只要踏出這一步就可以去找尋到解決的辦法。

相關焦點

  • 太空漂浮十幾年,國際空間站的氧氣到底從何而來?為什麼耗不盡呢
    作為進入太空的第一步,自從對接開始以來,國際空間站已經建造了大概有十年的時間了。好多科學家也都在那裡邊生活過一段時間,那麼空間站有氧氣嗎?這些氧氣又是從何而來呢?雖然現在的國際空間站目前是一個科學研究平臺,但它也是一個比較很小的生態環境系統,它的目的是模擬人類在太空中遇到的問題。為了建設一個社會和人類居住的太空城市,氧氣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所以氧氣的問題就成了大家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有些人認為可以從地球上運過去,但是這有點不太現實。
  • 天宮一號墜毀,為什麼國際空間站這麼多年不墜落呢?答案一目了然
    但國際空間站也是衛星啊,而且它的體積明顯大的多,迎風面積更大,理論上受到的阻力更大,為什麼它卻運行了這麼多年還不墜落呢?有一個根本上的原因是,天宮一號隕落前已經「停止數據服務」,即停止任務不再使用,而國際空間站一直都是處在實際使用中。天宮一號如果還在執行任務的話,雖然會受到空氣阻力作用而減速,但地面也會測量它的速度,適時的啟動天宮一號尾部的發動機,補充一些速度,這樣天宮就不會墜落。
  • 中國空間站與當年將中國拒之門外的國際空間站有何不同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在建的空間站與在軌飛行的國際空間站有什麼不一樣天宮空間站中國載人空間站被稱為天宮空間站,預計2022年建成投入運轉。2028年以後,天宮空間站將是唯一一個在太空飛行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
  • 【探索世界】國際空間站,太空直播在線觀看
    Hello小夥伴們,我是IPTV廠長,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款可以看太空直播的軟體,這款軟體非常強大,收錄了大量的太空資料,以及國際空間站直播,熱愛天文的朋友不可錯過首先打開軟體,我們可以看到,左側有很多的功能,可以看月球直播,也可以看太空直播,以及太空電視臺NASA兩個頻道,最特色的功能是可以用3D瀏覽模式看到國際空間站內部的情況,我們點開NASA頻道,總共兩個頻道均可以720P
  • 根本沒燃料的東方紅一號,在軌運行半個世紀,為什麼還沒掉下來?
    其實東方紅一號根本就沒有燃料,而且在當初設計時根本就沒打算裝載燃料,為什麼沒有燃料的衛星還能在天上飛行那麼久,它永遠都不會掉下來嗎?
  • 中國國際空間站整裝待發與國外空間站差距讓你驚訝!
    相比而言,它比起目前420噸級的第四代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確要小一圈,但天宮對於我國而言已經是最佳方案。我國空間站和國外空間站差距又多大呢?先從簡述前三代空間站歷史和特點說起。1.基本背景上世紀60年代末,蘇聯在登月項目的競爭中落敗於美國後,便掀起了新一波的競爭:空間站建設。
  • 國際空間站20年,不斷老化要修修補補,美國還沒接替者
    54、55號任務的太空人準備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作者 | 辰辰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自2000年開始,儘管太空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固有危險,人類還是在國際空間站生活了20年的時間,完成了各種各樣的科學實驗
  • 壽命即將到期的國際空間站,為何其他國家不願意重建呢?
    作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在軌天體——國際空間站是由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歐洲航天局、加拿大國家航天局、巴西航天局等等西方國家從1998年開始到2010年正式投入運營共同聯合建立的。
  • 國際空間站是怎樣建成的?它繞地球公轉一周又需要多久?
    所以這到底是什麼呢?答案當然就是國際空間站了!從地球上肉眼可見,國際空間站(ISS)就是一顆宜居的衛星,它同時也承擔著作為空間微重力實驗室的任務。其接近1500億美元的投資無疑使它成為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人造物。不僅如此,它還是人類在太空中建造的最龐大的建築結構。
  • 中國空間站正式部署,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為什麼?
    }今天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9月24日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我國自己建造空間站跟現在的光刻機一樣都是被逼出來的,在國際空間站我們宣布了中國空間站向聯合國的所有成員國免費開放中國空間站的科研合作項目使用權,沒錯,免費的。
  • 中國空間站正式部署,為什麼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
    今天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9月24日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他建議可以把它承包給私人公司進行維護。而就在此前三天,我們剛好宣布了中國航天員中心正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當然,我不認為NASA的反應能如此神速,事實上我國的空間站建設早在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後就已經開始正式部署了。
  • 報告,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2020年4月,俄羅斯「聯盟MS-16」飛船順利升空入軌,將2名俄羅斯太空人和伊萬·華格納(Ivan Vagner)和阿納託利·伊萬辛(Anatoly Ivanishin)、1名美國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Chris Cassidy)送抵國際空間站,執行駐站任務。
  • 十幾萬人十幾年!「直10」這樣誕生……
    吳希明一口氣報出一連串數字:一臺直10需要1萬多個零件、500多種材料、200多場實驗、150多家單位、十幾萬人連續幹十幾年,才能研製成功。但對於熱愛直升機的吳希明來說,40年的職業生涯是享受,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我的青春與中國直升機的春天邂逅了」。
  • 國際空間站再次發生漏氣事件,看來距報廢不遠了,坐等天宮空間站
    這已經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出現漏氣事件了,早在2018年國際空間站就已經檢測到了有氣體洩漏,最終經過排查他們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聯盟MS-09」飛船上發現了一個2毫米的洞。無獨有偶,在大約一個月之前,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國際空間站上發現了輕微的空氣洩露,而洩露的艙段很可能就在美國艙段,只不過還沒有威脅到太空人的生命安全。
  • 國際空間站或在2024年停用!外媒:未來兩年,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建設
    國際空間站這段時間鬧出來的亂子可不小,在國際空間站漏氣後,為了找到漏氣點,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又是利用細紙條查找漏氣點,又是提議藉助聽診器來尋找漏氣點。環球網10月7日報導,國際空間站在2000年,迎來首批太空人入駐後,如今已經運行了將近20年。根據最初計劃,國際空間站將使用至2015年,但在之後工作時限延長到2020年後,又計劃再次將使用壽命延長到2024年,甚至該項目的參與國還計劃,將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延長到2028-2030年。但是這都是在國際空間站沒有出現故障的前提下進行的,而現在國際空間站像是個沒毛病的空間站嗎?
  •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不建設在月球,反而漂浮在地球上空?
    在地球的上空,擁有著大量的衛星環繞,而在距離地球上空大約400千米處,有一個巨大的人造設備,它就是著名的國際空間站。它發射與1998年,截止到2020年,它已經環繞了地球大約12.5萬圈,而人類早在1969年就已經實現了載人登陸月球。
  • 國際空間站20周年:正在進入老化期
    國際空間站20周年慶祝日,自2000年11月2日以來,人類已經在國際空間連續生活,從未間斷。美國宇航局已經批准國際空間站至少飛行到2028年,但它已經步入「老化期」。在未來10到15年的某個時間點,美國宇航局很可能會讓國際空間站脫軌,將其墜入南太平洋。國際空間站已經超過了其15年的預期壽命。僅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空間站俄羅斯方部分就出現了一個廁所破損、一個供氧系統故障和一個漏氣點增大的情況。
  • 國際空間站:已發起空襲預警,可隨時撤離
    國際空間站,最近的日子真的很不太平,剛剛才折騰完空間站空氣洩漏問題。這次,又有垃圾碎片來襲,為此美國NASA不得不緊急宣布:展開「迴避動作」,確保空間站,不會被飛襲而來太空碎片擊中!但是出于謹慎考慮,他們還是將國際空間站的高度繼續拔高,與其保持更遠更安全的距離。不得不說,現在這個已經運行了20年的國家空間站,已是經不起太大折騰了。別小看,幾片小小的太空垃圾,或都能讓這腿腳蹣跚的老漢命不久矣。
  •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沒有氧氣?原因很簡單
    這航天工程是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空間實驗室,運行在靠近地球的軌道上。距離的地面大約400公裡。之所以被命名為國際空間站,是因為它參與了16個國家的空間站的建設、運行、試驗和使用,是人類空間史上(1998-2010)最大、最長的時間試驗平臺。國際空間站最大的特點是支持多人多天在空間站工作上生活、試驗和停留。
  • 花費130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漏氣了,它是如何建造和運作的呢?
    由於國際空間站非常龐大,有400多噸、十幾個艙段,裡面的整個生活空間比一家大型客機的內部空間還要大,所以檢測出這個漏氣的孔還是比較麻煩的。其實兩年前,也就是2018年8月30日,國際空間站就有過一次洩漏,那一次比這次厲害,洩漏來自俄羅斯分段的聯盟MS-09太空飛行器軌道艙內的一個2毫米的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