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空間站是要長期住人的,氧氣都是怎麼來的,光靠運輸嗎?

2020-12-04 大國將令視頻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我們都知道,要想更進一步開發探索太空,都是需要太空飛行器搭載航天員在太空中長時間作業的。因此太空飛行器中的維生系統也成為了各個航天大國研究的重點方向,而有人提出用載貨火箭運輸氧氣,雖然可行也在用,但是價格實在太高,每次給空間站運氧氣的開銷那麼大,空間站有別的辦法供氧嗎?畢竟空間站是要長期住人的,光靠運輸氧氣是不夠的。

國際空間站作為人類航天技術的結晶,同時也是目前人類在太空中最大的據點。其完成的科學研究和代表的意義非常重大。而其日常維持著搭載六到七人的數量,因此空間站中也搭載著先進的生命保障系統。除了維持生命必須的光照、溼度等問題。氧氣補充、空氣過濾系統,也功能強大,除了生產氧氣外還能極大的模擬地球大氣層的空氣成分。

其中生產氧氣的主要原理就是是通過電離水來生成氧氣的,生成的氧氣直接投放而氫氣和航天員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水和甲烷。甲烷作為廢氣和其他生活垃圾和廢氣一同排出,水用於水循環或電解產生氧氣由此來達成空氣和水循環。雖然有這樣先進的系統除此之外,在太空站補充物資時,壓縮空氣、氧氣和水等維生物資也是重點和優先滿足運輸的對象。

同時這樣的系統也完成了空間站種植可食用植物的試驗。相信未來的太空空間站中可供人長期居住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而我國的空間站也完成了多次載人試驗,按照計劃,中國自己的空間站將在未來幾年內完成建造。

相關焦點

  • 空間站裡,太空人呼吸的氧氣是哪裡來的?難道是從地球運上去的?
    所以進入外太空的那些太空人也需要氧氣的供給,有許多網友就好奇怪外太空離我們地球這麼遠,他們根本就沒有氧氣,那麼他們平時的呼吸氧氣是靠什麼來完成的。小編接下來就解釋下這個問題。首先將氧氣運輸到外太空,許多人都知道的氧氣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就是用工具把它裝進去。
  •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沒有氧氣?原因很簡單
    這航天工程是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空間實驗室,運行在靠近地球的軌道上。距離的地面大約400公裡。之所以被命名為國際空間站,是因為它參與了16個國家的空間站的建設、運行、試驗和使用,是人類空間史上(1998-2010)最大、最長的時間試驗平臺。國際空間站最大的特點是支持多人多天在空間站工作上生活、試驗和停留。
  • 國際空間站如何獲得可供呼吸的氧氣?
    眾所周知,水、食物與氧氣是人類生存所需的三大必要條件。在此前的其他文章中,我們已經介紹了太空人在太空中如何獲得飲用水,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會了解,在遠離地球表面的空間站中太空人又如何獲得可供呼吸的空氣。
  • 國際空間站的水是怎麼來的?科學家:馬桶可以直接轉變飲用水
    人活在世界上,每天都不斷的需要消耗能量,才維持生存,而我們人類從大自然中汲取水以及食物來補充自己的能量,這已經成了日常。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在國際空間站中,僅有的空間那麼小根本不會攜帶過多的水資源以及食物上去,那麼太空人在空間站中是如何生活的呢?而他們的水資源又是從哪來的呢?
  • 揭秘中國空間站
    如果把神舟飛船比作一輛轎車,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相當於一室一廳,空間站則像是三室兩廳還帶儲藏間中國空間站的名字頗具中國特色,命名為「天宮」(見示意圖),一般情況下駐留3人,在航天員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建成後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空間站基本構型有3個艙段,1個核心艙,2個實驗艙。
  • 中國空間站是如何製造氧氣和消除二氧化碳的?
    最近關於國際空間站的壞消息非常多。首先,它漏氣非常嚴重,每天洩露的空氣量達到2.7千克。其次,俄羅斯艙製造氧氣的設備出現了故障。美國宇航局宣布,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將在2024年停止對它的支持。那麼,在天宮空間站這種孤立的系統中,它是如何供應氧氣的?太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會被回收利用嗎?事實上,大多數載人太空飛行器都有自己的氧氣供應系統,並且有自己的備用系統。然而,空間站與這些太空飛行器相比,它執行任務的時間是相對較長的,因此所需的氧氣供應方法更多。
  • 揭秘中國空間站(深度觀察)
    如果把神舟飛船比作一輛轎車,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相當於一室一廳,空間站則像是三室兩廳還帶儲藏間中國空間站的名字頗具中國特色,命名為「天宮」(見示意圖),一般情況下駐留3人,在航天員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建成後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
  • 為什麼空間站不建造旋轉結構來模擬重力?情況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
    我們會發現《流浪地球》中的國際僮站是圓形的,四周有龐大的環形結構,正是依靠這種環形結構通過高速旋轉產生離心力,從而讓空間站有了模擬重力。看完影響中的空間站,很多人產生這樣的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們現實中的空間站不建造旋轉機構來模擬重力?這個應該不是太難吧,可實際的情況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
  • 生命一定要依靠氧氣嗎?外星人靠氫氣氦氣呼吸不行嗎?
    曾經我們一度認為,沒有氧氣,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無法生存下去。然而真是這樣的嗎?氧氣真的是生命的必須嗎?有沒有可能有生命可以依靠其它的元素而非氧來生存呢?我認為是很有可能的,並且在地球上就存在著一些這樣的證據。
  • 中國空間站真的要來了 年底前就有一次大動作
    原標題:中國空間站真的要來了!年底前就有一次大動作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3月4日發布消息:我國空間站飛行任務即將拉開序幕。下半年,空間站核心艙、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和首飛載荷將先後運往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發射場合練。後續,擇機進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
  • 地球上現在的氧氣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無毒無害的氣體,是空氣組成最主要的部分之一,氧氣不易溶於水,雖然不可燃,但有著很好的助燃性。在常溫大氣壓下,氧氣化學不是很活潑,幾乎不會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當氧氣處於高溫下,化學性質會變得特別活潑,可以與多種元素直接發生化學反應。
  • 國際空間站如何取得可供使用的氧氣?
    國際空間站(通常被稱為ISS)是一顆載人衛星,它在200多英裡的高度圍繞我們的星球運行。在給定的時間內,它會接待5-6名太空人進行一些實驗研究,並做一系列其他的事情來促進人類對太空中事物如何運行的了解。
  • 國際空間站要換新馬桶啦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國際空間站會在今年晚些時候收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包裹:一個全新的、改良的「太空馬桶」。當然,它有一個更高大上的名字:NASA通用廢棄物管理系統(UWMS)。該系統的設計目的是讓人類能夠更舒適地進行長途旅行,比如說去火星。沒有什麼比如廁問題更能讓旅行顯得漫長的了。工程師在把UWMS大老遠帶到空間站前,他們想在軌道上對它進行測試。
  • 2020中國將迎航天大年 開啟空間站時代
    後來的神舟每上天一次,都會在人的保障方面上一個臺階,到上次的神十一,景海鵬、陳冬在太空巡遊33天,向全國人民展示了他們太空飲茶太空健身的時尚生活。  下一步,中國進入空間站階段了,會有什麼不同呢?  航天員要在空間站駐留長達180天!像前幾次那樣,光靠把吃吃喝喝的東西和氧氣都帶上去,不行了。
  • 一旦空間站失事,太空人能跳傘逃生嗎?很多人都想錯了
    相信在看了空間站內部相對擁擠的環境之後,許多人都會好奇一個問題:一旦空間站失事,太空人能夠通過跳傘的方式逃生嗎當然了,與超高空跳傘者穿的加壓服相比,空間站太空人們所穿的太空衣要先進的多,例如它不僅具備加壓和保暖這些基本功能,甚至還能為太空人們出艙工作提供必要的氧氣和飲用水。
  • 【光油有毒嗎】長期接觸要注意!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光油。光油?什麼是光油呢?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們可以回答小編這個問題。其實光油,就是一種合成樹脂,通常指的是表面透明清漆,是由基料以及助劑而做成,不添加任何的顏料。並且成膜後,油光發亮,這個我們將它稱為清漆。清漆可以分為兩種:uv光油跟pu光油。那光油有什麼作用呢?
  •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
    包括人船、人船地、人船站地聯試,出艙活動的水下驗證實驗,和功效學的評價等各項實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我們也是一直按照我們的計劃,我們的節點,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工作。到現在為止,我們的關鍵技術已經全面突破,我們明年將開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就是空間站工程的全面實施。」
  • 讓人嘆息的120噸級和平號軌道空間站!
    還可以利用輕金屬,也就是鋁鎂合金的網架來連接和加強結構。因此可以做的比單純只靠各艙段對接機構連接的空間站體量和噸位更大,擴展的空間面積也更大。不過直接對接連接的空間站,在太空可以靠各艙段之間的自身動力立體搭積木就行。而大型桁架結構空間站卻需要太空梭運輸桁架升空,再用自動機械手進行空中的插接。因此在誰誰家短時間內還不會發展大型有人太空梭的情況下。
  • 中國空間站為啥將想要參加的美國一腳踢開?
    中國空間站選項目的時候有一套嚴格的遴選標準,而不是美國人那般完全靠著自己的喜好來決定。小兵兵都好奇了,美國團隊到底報的是啥玩意的項目,以致於連他們要築牆隔離的老墨都不如?畢竟再過幾年,等國際空間站報廢了,中國空間站就成為了藍星上的獨一份,到時候,美國想在空間站中研究個項目,只有指望中國的「天宮」。
  • 國際空間站漏氣一年,最後靠茶葉找到了問題所在
    其實,國際空間站一直存在少量空氣洩漏。正常情況下,需要用混有氧氣和氮氣的高壓氣罐來補充損失的空氣。混合氣體的設計是對地球上可呼吸空氣的模擬。但是在 2019 年 9 月,洩漏速率略微增加。不過,這並未被當成一個主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