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

2020-10-09 霂霖清看世界

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同時,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每個乘組3人,由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擔任指令長。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表示:「航天員系統本著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試訓一體的原則,安排航天員參加了近百次的工程研製和試驗活動。包括人船、人船地、人船站地聯試,出艙活動的水下驗證實驗,和功效學的評價等各項實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我們也是一直按照我們的計劃,我們的節點,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工作。到現在為止,我們的關鍵技術已經全面突破,我們明年將開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就是空間站工程的全面實施。」


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圍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和空間站研製建設等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和重要進展。目前,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規建造計劃,為後續空間站實現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在明年到後年兩年的時間裡,通過11次飛行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之後的飛行任務就將高密度實施,航天員要長期在軌駐留,還要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十三五」期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先後發射了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驗證了貨物運輸和推進器在軌補加,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為第三步空間站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開展任務訓練

其實從2017年的3月開始,航天員的訓練就全面轉入空間站的任務準備。由於空間站的任務周期為3到6個月,對航天員的身心素質,知識儲備以及應急處置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4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表示:「我們綜合考慮了航天員的飛行經驗,現狀,他們的年齡,以及心理相容性協同配合,後續的發展等因素。綜合考慮了這些因素,然後統籌搭配了4次飛行乘組,每個乘組是3個人,是由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擔任指令長。」


10月1日,第三批18名預備航天員加入航天員隊伍,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將參加空間站運營階段各次飛行任務。

目前,我國空間站核心艙等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空間應用系統正在開展空間站科學實驗設施研製,以及運營階段應用任務認證工作。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與此同時,我們還在組織載人月球探測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我相信通過全體航天人的努力,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一定會邁得更穩更遠。」


核心艙地面試驗驗證工作正在進行

早在10年前,中國就已經開展了空間站的研製任務。在今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進入文昌發射場後,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和航天員系統等各大系統進行了合練,全面考核了空間站系統的正確性。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指出:「眼前這個時期,就是我們核心艙最關鍵的研製時期。現在我們正在緊張進行地面的各項試驗的驗證,以確保我們能夠有效地識別風險,能夠控制好我們的產品質量,能夠有效地控制住風險,能把問題消滅在地面研製期間。」

按照計劃,我國空間站將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期間,規劃發射4艘神州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運補給。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第一次搞這麼大一個空間站,一個本著穩妥、可靠和安全的原則。我們核心艙入軌以後,我們將相繼發射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我們將對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進行進一步驗證。這裡面包括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出艙活動的技術。」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信公眾號介紹,我國空間站任務壽命將達到15年左右,可供3名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半年一輪換,可供6人短期駐留10天左右,以便交接班。

空間站長期在軌穩定運行、航天員長期駐留,對我國太空飛行器的研製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前,我國航天員在軌飛行的最高紀錄是33天,那時,航天員生存所必需的水和氧氣可以由太空飛行器直接從地面搬到太空中。而想讓航天員實現更久的在軌停留,就要使用「再生式生命保障」等技術,來保障物資供應。部分技術已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進行了初步的驗證。

除了保證航天員的長期駐留外,空間站本身的在軌壽命,也需要技術手段保障。在提高產品壽命的同時,設計師們還攻克了一系列難關,使空間站60-70%的設備都可以維修,並為航天員開展維修工作提供了的便利。

這一系列突破將大大提升空間站的空間科學研究能力。從航天醫學、航天生物學,到微重力流體物理學,10多個方向的科學研究已經「安排」上了。艙外還設了暴露平臺和大型載荷掛點,支持開展暴露實驗。

相關焦點

  • 未來兩年11次發射任務,建我們自己的空間站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即將發射!歐美拒絕我們加入,那就自己建一個
    到了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航天技術已經邁入了全球第二梯隊的水平。當時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曾經的死對頭在航天事業上奇蹟般地走到了一起。並且開始聯合研製國際空間站。到1993年的時候,包括美國、俄羅斯以及11個歐洲航天局成員國以及日本、加拿大、巴西在內的總共16個國家開始聯合建造國際空間站,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龐大的航天工程。不過當時的中國卻被排除在外。
  • 神舟飛船曾專為國際空間站匹配,卻被拒之門外,如今我們自己就有
    >更令人氣憤的是,當初中國的神舟飛船還曾特意造了和「國際空間站」相匹配的對接窗口,為的就是想要加入到國際空間站的合作科研之中,但是以美國主導一眾國家依然以擔心中國利用合作發展軍事為由而拒絕中國的加入。但中國的航天技術並未因美國的極限封鎖而停滯不前,反而揚眉吐氣,一路高歌猛進,令世界都為之驚嘆。而最新測試的載人飛船已經不用考慮對接別人的國際站了,因為我們即將迎來自己的空間站,不用看別人臉色,如今我們自己就有!
  • 中國空間站2022年將完成在軌建造計劃!各航段名字有驚喜
    迎來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也說道:「我們也是一直按照計劃節點,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工作。到現在為止,我們的關鍵技術已經全面突破,明年將開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就是空間站工程的全面實施。」
  • 全世界僅中國一家,我國空間站厚積薄發,艙室造價堪比山東艦
    相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建立的國際空間站即將墜毀,我國空間站已經完成了正樣評審,並預計在2022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到那時太空空間站將只有中國一家。而且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天和號的技術水平領先國際空間站一代。
  • 國際空間站或在2024年停用!外媒:未來兩年,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建設
    環球網10月7日報導,國際空間站在2000年,迎來首批太空人入駐後,如今已經運行了將近20年。根據最初計劃,國際空間站將使用至2015年,但在之後工作時限延長到2020年後,又計劃再次將使用壽命延長到2024年,甚至該項目的參與國還計劃,將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延長到2028-2030年。但是這都是在國際空間站沒有出現故障的前提下進行的,而現在國際空間站像是個沒毛病的空間站嗎?
  • 全世界僅中國一家,我國空間站即將來臨,艙室造價堪比山東艦
    相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建立的國際空間站即將墜毀,我國空間站已經完成了正樣評審,並預計在2022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到那時太空空間站將只有中國一家。而且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天和號的技術水平領先國際空間站一代。
  •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季發射,國際空間站還能堅持多久
    今年對於我國航天事業來說真是高光的一年,而近日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預計在明年春天我國空間站的核心艙就將發射。按照計劃,在未來的兩年中,我國將通過11次密集的飛行任務,建造出由中國完全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天宮空間站。而在這期間還將進行多次回收任務和在軌關鍵技術的驗證。這些技術已經在以往的航天任務中得到了驗證。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空間站建設有什麼意義?
    這個熱議一出現之後,確實讓我們想起了美國曾經對我國的封鎖,對我國的技術打壓等等,如今的次此舉確實能夠讓美國可能感覺到,中國不需要美國一樣可以建立一個獨立的空間站,有較強的航天實力。而如今的國際空間站是有16個國家聯合建造,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所以中國空間站的如今參與國已經超過了國際空間站的數量。
  • 美國或將無緣中國空間站?不是我們誠心拒絕,而是他們自己不給力
    要知道2年前後,當我自己的空間站建成的時候,現在的國際空間站則面臨退役,中國空間站很可能會成為唯一。如果美國等沒有參與進來,那就意味著以後若干年美國的航天員就沒法在太空自由玩耍了,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將這給全球航空航天帶來怎樣的變革呢?
  • 中國空間站建成後,未來將成為國際空間站,美國也要「討好」我們
    在1986年蘇聯成功發射了全球第一個空間站,並且在2003完成使命最終墜毀在南太平洋。可以說這是蘇聯高科技的最好體現。為了展示自己強大的實力,美國在1993年聯合俄羅斯、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以及日本等16個國家,共同打造國際空間站。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的背後:2000噸級大火箭走出自己的路
    空間站並非中國載人航天的最終目標,載人登月各項準備工作已經悄然開始,2000噸級921大火箭有望走出中國人自己的登月之路。出品:兵器瞭望臺(第2839期 頭條獨家)近日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的消息走紅,其前因後果是中國的空間站計劃即將開工建造,預計在2022年前後完工,形成一個60噸級的空間站。
  • 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建空間站,航天員均已選定
    (觀察者網 訊)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 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 未來兩年,我國將進行11次發射建空間站,航天員均已選定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
  •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建空間站,航天員均已選定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
  • 嫦娥五號歸來,「胖五」又將迎來新任務,吹響中國空間站集結號
    隨著「嫦娥五號」登月歸來,世界各國再度將目光聚焦中國。作為目前全球航天領域的探索先鋒,我國在航天事業戰略上循序漸進,一系列發射任務正在緊鑼密鼓地安排推進。據悉,此前完成發射「嫦娥五號」任務的「胖五」長徵五號又迎來了新任務。明年,它將把我國下一代空間站核心艙「天和」送入太空。
  • 天舟一號總設計師揭秘:人類定居火星還要多久?
    人類定居火星還要多久?普通人可以去太空旅行嗎?霍金的地球滅絕預言會成真嗎?花了那麼多錢搞載人航天,究竟有什麼價值?  本周央視財經《對話》「我是總師」系列節目邀請航天科技集團天舟一號飛船總設計師白明生做客演播室,為你解答腦洞問題,為你揭開飛船面紗↓↓↓人類定居火星還要多久?
  • 國際空間站恐提前退役,將自己設計空間站
    所以早在1983年就有人提出了一個設想建造國際空間站,之後以俄羅斯、美國為首,多國合作建造了這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國際空間站。而現在這個國際空間站也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齡,美國本還想著延遲這個空間站的使用,而現在俄羅斯要拋棄美國一個人玩!國際空間站恐提前退役,將自己設計空間站。
  • 中國空間站或提前建成,一票難求
    中國航天迎來了年尾的高密度發射:從11月初北鬥三號「一箭雙星」開啟北鬥全球組網,到12月11日阿爾及利亞一號通信衛星成功發射。剛剛進入2018年,中國航天就頻頻傳來捷報,1月19日,中國的長徵11號快速響應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一箭六星」發射。
  • 解讀天宮二號對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意義—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