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媒:科學家發現類似星球大戰雙星系統 軌道現巖石碎片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導 西媒稱,就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發現了一個含7個類地行星的行星系統幾天後,研究人員發現在更遠處也許存在另外一個像科幻電影場景的系統。據西班牙《阿貝賽報》2月27日報導,這項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研究稱,一個科學家團隊在1000光年外的兩顆恆星周圍的行星碎片中發現了一些證據,認為那裡存在一個類似於星球大戰中天行者故鄉行星塔圖因那樣的雙星系統。新發現的行星殘骸看上去是巖石碎片,圍繞兩顆恆星運行,其中一顆是白矮星,一顆是褐矮星,研究人員將這個雙星系統命名為SDSS 1557。
-
西媒: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最古老的恆星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西媒稱,科學家根據歐洲航天局「蓋亞」衛星任務發布的數據,發現了銀河系最古老的恆星,並揭示了銀河系在早期階段是如何形成的。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7月22日報導,這是加那利天體物理研究所卡梅·加利亞特領導的研究小組的發現。
-
西媒: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的新「隱藏基因」
西媒稱,自今年1月中旬公布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該病毒的15個基因,以期發現其感染人體細胞的方式,並找到治療方法和能夠有效阻止其傳播的疫苗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1月12日報導,根據一項發表在美國《電子生命》期刊上的研究報告顯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該序列中發現了一個名為ORF3d的新基因,這個基因此前從未被發現過。報導稱,雖然科學家們尚不了解其功能,但希望該基因能包含有關新冠病毒的信息,這一發現或將為研發抗病毒新藥打開一扇大門。
-
西媒: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的新「隱藏基因」
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導西媒稱,自今年1月中旬公布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該病毒的15個基因,以期發現其感染人體細胞的方式,並找到治療方法和能夠有效阻止其傳播的疫苗。
-
華人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
華人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7.22 星期六 新華社舊金山7月20日電 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科學家張首晟等人20日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首次發現了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證據。這一重大發現解決了困擾量子物理學80年的難題,對量子計算也具有重要意義。
-
西媒:研究發現禽類也有複雜的「社交圈」
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導 西媒稱,科學家發現,不僅大腦發達的哺乳動物有「社交圈」,有些禽類也有複雜的「社交圈」。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1月4日報導,生活在社會群體中有很多好處。社交動物懂得合作狩獵、互相保衛,在社會群體中還更容易找到配偶。
-
希格斯粒子賦予其他基本粒子質量有了證據
原標題:希格斯粒子賦予其他基本粒子質量有了證據 大型強子對撞機 世界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其超環面儀器(ATLAS)實驗日前報告了可用來測試希格斯粒子機制的第一個證據,正是這一機制,讓希格斯粒子可以賦予其他基本粒子以質量。這一機制的出現,比希格斯粒子的產生本身更為罕見。此發現到目前為止與標準模型的預測一致,相關研究論文已被《物理評論快報》接受。 希格斯粒子被認為是其他粒子形成質量的基礎。
-
新的測量結果揭示了新發現的超導體中難以捉摸的粒子的證據
追逐粒子-這是許多物理學家都在玩的遊戲。有時,捕捉是在大型超級對撞機內進行的,在那裡必須進行壯觀的碰撞才能發現隱藏的粒子和新的物理現象。對於研究固體的物理學家來說,這種遊戲發生在截然不同的環境中,而受歡迎的粒子並非來自激烈的碰撞。
-
NASA科學家發現「鏡像宇宙」存在的證據
據《紐約郵報》5月19日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一組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了疑似平行世界存在的證據,這可能是同在宇宙大爆炸之時形成的、物理規則正好同我們相反的一個鏡像世界。科學家們發現,一股高能量粒子「風」一直從外太空抵達地球。
-
NASA科學家發現「鏡像宇宙」存在的證據!
據《紐約郵報》5月19日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一組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了疑似平行世界存在的證據,這可能是同在宇宙大爆炸之時形成的、物理規則正好同我們相反的一個鏡像世界。科學家們發現,一股高能量粒子「風」一直從外太空抵達地球。
-
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產生的「幽靈粒子」
據國外媒體報導,數十年以來,科學家致力於探索被稱為「幽靈粒子」的中微子具體來源,目前,科學家在義大利地下實驗室掌握到了確鑿證據,顯示這種中性亞原子粒子是在地殼之下產生的。這項研究有助於揭曉哪些放射性元素位於地殼之下,以及地球內部放射性過程如何產生熱量。
-
美科學家發現宇宙暗物質存在證據
美科學家發現宇宙暗物質存在證據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美國地下深處的一座實驗室,科學家發現了可證明暗物質存在的明確跡象。一直以來,科學家從未直接觀測到這種物質。 在建於明尼蘇達州一座礦山地下深處的實驗室,美國科學家藉助實驗儀器CDMS(低溫暗物質搜尋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搜尋暗物質,最後得出了令人興奮的研究發現。在設計上,CDMS能夠捕獲暗物質粒子「撞向」一臺探測器內的原子核時發生的罕見交互作用。這臺探測器在接近深空的溫度環境下運轉。
-
科學家發現第一個具有四個相同夸克粒子的已知粒子
奇異粒子可能是關於夸克如何相互作用的獨特試驗場物理學家認為,他們發現了第一個由多個夸克組成的集團。研究人員於6月30日在線報告說,這種四夸克包含四個魅力變色夸克:兩個魅力夸克和它們的反物質夸克,稱為anticharm夸克。
-
「上帝粒子」之後,科學家又發現了「天使粒子」
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在北京舉辦記者招待會宣布了Majorana費米子的發現,將這種神秘粒子命名為「天使粒子」,該發現刊登於世界最權威學術期刊之一《科學雜誌》上。
-
日本科學家稱發現三種可相互轉化基本粒子
科學家發現了三種基本粒子,並且可相互轉化。這對宇宙未來的研究將起到重要作用科學家國際研究小組曾在日本做了一個實驗,對此問題進行了探索研究。雖然這個實驗只處於起步階段,且日本福島地震又使它在短時間內被迫停止,但科學家還是在近日宣布,他們已經通過該實驗發現了現存的三種可以相互轉化的基本粒子,尤其,這個發現初步回答了為何宇宙是由物質組成,而不是由非物質組成的問題,這將物質主宰世界原因的探索研究向前推進一大步,對於宇宙的研究也是一個新的突破。
-
NASA或發現平行宇宙證據!粒子從地下流向太空
意外的是,美國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在南極大陸進行深空宇宙射線探測的實驗時,意外地發現了平行宇宙存在的疑似證據。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證據可以很好地證明在宇宙中時間倒流存在的可能性。在太空中,質量接近於零的低能中微子可以完全穿透我們的地球,而高能粒子則會被地球所阻擋。這意味著NASA的南極脈衝瞬態天線(ANITA)能夠檢測到從太空落到地球的高能粒子,其蘊含的能量超過地球上任何一種物質。
-
NASA科學家發現驚人證據!
據《紐約郵報》5月19日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一組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了疑似平行世界存在的證據,這可能是同在宇宙大爆炸之時形成的、物理規則正好同我們相反的一個鏡像世界。然而,NASA一個宇宙射線監測實驗發現了一些可能來自平行世界的粒子。實驗中,專家們使用一個巨型氣球將NASA的南極脈衝瞬變天線(ANITA)吊上極地的高空。在這裡,寒冷、乾燥的空氣提供了一個沒有無線電噪聲幹擾的完美實驗環境。科學家們發現,一股高能量粒子「風」一直從外太空抵達地球。
-
西媒:阿根廷發現最古老茄科植物化石 距今5200萬年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 西媒稱,在阿根廷出土的最古老的墨西哥酸漿化石距今已有約5200萬年的歷史,專家們由此重新思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茄科植物的演進史。據埃菲社1月5日報導,除了墨西哥酸漿,人們常吃的番茄、土豆和辣椒都屬於茄科。
-
西媒:世界最鹹湖泊唐璜池成因破解(圖)
(美國航天局網站)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西媒稱,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湖泊唐璜池位於南極洲麥克默多灣乾燥的山丘地區,那裡極少下雪,更沒下過雨,冬天氣溫可能降到零下50攝氏度,山谷中寥寥可數的幾個池塘和湖泊被厚達數米的冰層覆蓋。
-
西媒:南極冰層下發現地球最深峽谷 至少低於海平面3500米
參考消息網12月22日報導西媒稱,儘管科學家努力猜測南極洲冰層下隱藏著什麼,但由於冰凍大陸面積巨大、位置偏遠,使得南極洲大片地區成為迄今為止科學研究領域的未知之地。但是這種情況在本周得到改變。研究的主要作者馬修·莫利格姆說:「我們在整個南極大陸發現了很多驚喜,特別是在那些以前沒有用雷達詳細繪製地圖的地區。」最終,「海底機器南極洲」地圖呈現出的是一種混雜地形:某些地區的冰流因為處於地下而受到相對較好的保護,而其他地區則表現出更大的潛在不穩定風險。報導稱,地圖數據還包括地球上最深峽谷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