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一天》:狐狸找尋尾巴的歷程中,折射出教育的意義

2021-01-15 橙子育兒講堂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老婆婆,求求你,把我的尾巴還給我吧,請把它縫回原來的地方,要不朋友們都會笑話我的。」「把我的牛奶還給我,」她說,「我就把你的尾巴還給你。」——《晴朗的一天》

一隻橘紅色的狐狸由於口渴難耐,他就偷喝了老婆婆的一桶牛奶,老婆婆生氣地砍下了他的尾巴。狐狸苦苦央求老婆婆還給他尾巴,老婆婆提出了一個要求:要狐狸還給她牛奶,她就給狐狸縫上尾巴,狐狸自此踏上了「找尋尾巴」的旅途。

《晴朗的一天》創作者是美國作家、畫家諾尼霍格羅金,《晴朗的一天》是她根據亞美尼亞的一個古老傳說改編的、自己兼畫插畫,該繪本獲得「2011年度優秀童書TOP10獲獎與入圍作品」榮譽獎項,被譽為「2010年以來不可不看的圖畫書」,獲得了多項至高榮譽獎項。

整本繪本的邏輯很清晰明了,狐狸偷喝牛奶,老婆婆暫時砍下狐狸的尾巴作為懲罰,而此時的狐狸心裡想著「沒有尾巴,朋友們會笑話我的」,作者避開了血腥的畫面,而是以小狐狸這句「怕被朋友笑話」的心裡話作為引子,來告誡熊孩子們:私自偷或竊取他人的物品,這種行為是會被懲罰的,而且代價是很沉痛的,同時也給了已經犯過錯誤的小孩一個正確的示範—— 勇於承擔責任,做好彌補工作,盡力而為。

《晴朗的一天》在現實中的教育意義——家長應當積極引導孩子端正行為習慣

小狐狸因為偷喝牛奶受到了懲罰,老婆婆答應給小狐狸一個補救的機會,設置了一個關卡讓小狐狸來通關,為了拿回尾巴,他擦乾了眼淚,勇敢擔起責任。

1、孩子犯錯,並非是品德、性格不好

每個孩子先天氣質不同,有些孩子比較調皮搗蛋,有些孩子比較沉著穩重,有些孩子比較敏感神經質,但所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可避免都會犯或大或小的錯誤,打爛家裡的瓶瓶罐罐、在外頭與小朋友產生一些不愉快的摩擦、撒謊等等。

因為孩子心性還未成熟,孩子就是在不斷犯錯誤的過程中,改正錯誤、吸收經驗、完善自我。但並非因為孩子還小,就順著孩子,父母應當積極引導。

2、父母在孩子犯錯時扮演的角色——引導者、合作者

魯道夫·德勒克斯的《孩子:挑戰》這本書提出:要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放下所有負面、功利的情緒,以平等合作的關係,同孩子一塊去探索問題的答案、解決方法。

父母城邦家庭教育導師,楊欽濤分享了他小時候的故事:他讀小學時,同桌家庭條件比較好,同桌的爸爸經常出差,還給同桌買了一本漫畫書,他其實也特別迷漫畫書,可是爸媽不讓看這類書,說會影響學習,所以從來不讓他買這類書。第二天同桌跑出去了,他看到漫畫書就在同桌的書包裡面,看得他心痒痒的,他動了壞心思,偷偷把書帶回了家。但他也不敢把書拿出來,怕被爸媽看見會被罵,整個晚上他都如坐針氈,翻來覆去睡不著,早上起床他鼓起勇氣向他媽媽坦白了偷書這件事,媽媽沒有指責他,而是很平靜地告訴他「你應該把書還回去,並向同桌道歉,請求他的原諒。」後來,他照媽媽的建議去做了,同桌非但沒有跟他翻臉,還把漫畫書借給他看。

這件事對他的影響特別大,一個明智善於教育的媽媽,帶給孩子的是更寬廣的未來,讓他能更加從容地面對生活。

就像繪本《晴朗的一天》中的小狐狸那樣,小狐狸意識到自己犯了嚴重的錯誤——不應該擅自動用老婆婆的牛奶,後來他用實際行動做出了補償——幾經波折,交換到了牛奶,還給了老婆婆,最終取得了老婆婆的諒解並且拿回了自己心愛的尾巴。

3、經常性推卸責任的孩子,背後是「熊家長」推波助瀾

子不教父之過,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有三類父母容易養出沒有責任心與擔當、愛推卸責任的孩子。

(1)對孩子不信任、經常用暴力或冷暴力來對待孩子的父母。

試想一下,一個無緣無故就會把過錯推到孩子身上的父母,孩子還敢說實話嗎?這類父母對自己要求低,對孩子要求又特別高,不允許孩子犯錯,長期下來,孩子變得不敢犯錯、不敢做嘗試,一旦犯錯了,他們害怕受到責罵所以只能選擇推卸責任。

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很喜歡在公園臺階上蹦下跳,鞏固走路的成就感,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衣服弄髒了,「叫你不要跳來跳去的,那麼笨,這也能摔跤?摔慘了吧,全身髒兮兮的,回家去!以後別來玩了!」這就是赤裸裸的語言暴力,像一把無形的尖刃深深插進心門。

(2)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一律護著孩子的父母。

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犯了錯,或者犯了錯他也會安慰自己他並沒有錯,這種「欺騙」自己與他人的心理稱之為「融合效應」,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沒錯,過錯全在他人身上」的謬論,避免錯誤帶給自己巨大的壓力。所以,在孩子剛開始犯錯的時候,父母需要及時地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承擔起應有的責任,才能避免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壞習慣。

亮亮在嬉戲時不小心撞破了同學的杯子,雖然同學說不需要賠償,但亮亮的媽媽指出這是亮亮的不對,應當承擔責任,堅持要亮亮買一個新杯子還給同學。亮亮說自己沒有那麼多錢,媽媽就說從亮亮零花錢裡取,不夠的話再做點家務活來湊,讓孩子用勞動來獲得錢。

(3)如果孩子屢次犯錯、推卸責任,那麼問題的源頭一定得從父母身上來找。孩子的各種表現無一不體現著父母的教養與言行舉止。

教育家託馬斯·阿諾德也說過:「父母的言行就是無聲的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如果父母有小偷小摸的行為,愛佔便宜,那麼孩子也難以成為光明正大、處事大方的君子。當孩子撿到一個錢包,有的父母會試圖聯繫失主,而有的父母卻當作不知道,直接把錢抽走,錢包以及裡邊的證件全部都丟進垃圾桶。

《晴朗的一天》講解技巧——親子互動玩起來

兒童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慢慢養成了認知圖形的能力。雖然孩子還不識字,但已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父母與孩子共讀優秀經典繪本,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在溫馨的親子時光中品味繪畫藝術,聆聽文學之美。

下面我們來聊一聊如何給孩子解讀《晴朗的一天》,把這本繪本讀透讀懂。

1、閱讀繪本前先給孩子做情感引導

曾經聽到一些老師反映這個問題:「幼兒園小朋友提出砍掉狐狸的尾巴太可怕了,害怕看這本繪本,叫老師不要講了。」

其實老師可以這麼跟小朋友說:「《晴朗的一天》是寓言故事,故事裡的小狐狸就像我們的毛絨公仔一樣,尾巴斷了是可以縫好的。」

讓孩子從害怕恐懼的情緒中抽離出來,重新建立情感聯繫,小狐狸如同毛絨公仔,尾巴斷了是可以修補好的。

2、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老婆婆太壞了!她把狐狸尾巴砍下來了!」

「壞心腸的老婆婆!」

「小狐狸太可憐了,它應該找大人來幫他!」

……

有不少孩子站在了小狐狸那一邊,覺得小狐狸是受害者,而老婆婆是施害者。這種想法有失偏頗,父母可以這麼引導:「老婆婆歲數那麼大了,好不容易提了一桶牛奶準備帶回家給她的孫子孫女們喝,結果,卻被小狐狸擅自喝掉了,換成是你的牛奶給人偷喝了,你會不會生氣呢?老婆婆一時氣憤重重懲罰了小狐狸,看起來很過分,但最終她也兌現了承諾,把小狐狸的尾巴完好無缺地縫好了。」

讓孩子學會辯證地去看待問題,同時讓孩子知道做很惡劣的事是會被懲罰,並且需要作出補償。

3、發揮想像力,改編故事

在《晴朗的一天》中,小狐狸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刁難」,我們可以理解為挫折、失敗,奶牛要它拿草交換,原野要它拿水交換,水又要它拿水罐交換,姑娘要它拿珠子交換,貨郎要它拿雞蛋交換,母雞要它拿穀子交換,就在它絕望無助之際,好心的磨坊主沒再提出任何交換條件,給了它一些穀子,最終它如願地換回了自己心愛的尾巴。

假若磨坊主也給小狐狸提出一個交換條件呢?小朋友們可以猜猜磨坊主會想要什麼呢?可以是斧子、鋤頭、一頭驢等等,無固定答案,讓孩子接著續寫故事,不僅充分地調動了孩子的閱讀興趣,也鍛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創造力。

4、從狐狸的表情變化中體會情緒變化

在繪本中,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小狐狸在老婆婆、奶牛、原野、小溪、姑娘、貨郎、磨坊主面前的表情都是不一樣的,所傳達出來的情緒也不一樣,小狐狸尾巴被老婆婆砍掉那會,它的眼神裡布滿了難過無奈,在奶牛面前則是一副謙卑的模樣,被原野拒絕後又是特別沮喪的神情,而它見到美麗的姑娘時是傾慕的表情,內心是喜悅的。

樊登老師在很多講座中多次提到情緒教育,要管理好孩子的情緒的重要一點就是讓孩子了解情緒表達的詞語有哪些,讓孩子能把自己的情緒與這些詞語作對應,他們才能更好去理解自己的情緒,「是悲傷的、恐懼的、擔憂的、生氣的,還是開心的、愉悅的、激動的」等等,也讓孩子懂得用貼切的情緒詞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有利於父母幫助孩子做情緒疏導。

5、在角色扮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與語言魅力

《晴朗的一天》中出現了很多人物,每個人物的神態表情、語言都是各不相同的,非常適合幼兒園小朋友組隊來進行角色扮演,可以分成幾組來PK,然後讓小朋友們選出他們心目中表演最到位的那一組(投票時不能選擇本組的)。

《晴朗的一天》最為稱道的是語言循環重複,便於孩子理解記憶,而且句式邏輯性強、語句表達精確,根據不同角色的特點來變換詞語,比如牛、原野、小溪他們是說:「如果你帶來……我就給你……」,姑娘的是說:「如果你找到……我就給你……」,貨郎的是說:「付給我……我就給你……」,母雞的是說:「我用雞蛋跟你交換……」。這些不同的表達形式與具體內容,教孩子去理解不同人的需求,以便調整自己的語言來達到良好溝通的目的。

寫在最後:

《晴朗的一天》是一本具有深刻教育指導意義的圖畫書,溫馨暖煦的插畫、曲折多變的情節、高超絕倫的語言技巧,把小狐狸的一天用有趣的方式娓娓道來,在孩子心中播下了一顆至美至誠的種子,紮根發芽成長。

我是@橙子育兒講堂,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育兒、有趣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相關焦點

  • 狐狸紋身的想法和狐狸圖騰的意義
    古老諺語有一個很好的理由:「聰明如狐狸」。事實上,這些生物非常聰明,而且非常有資源。從狩獵策略到偽裝 自己,狐狸通過薩斯和等級來開展生活。更重要的是,狐狸是一個輕鬆的生物。在野外觀察他們,你會情不自禁地認為一切都是狐狸的一個大笑話,他們的整個世界都是遊樂場。
  • 《小王子》:|感恩遇見,淺析這本詩意童話折射出的教育啟示
    本文將根據小王子與作者的相遇、相知;鏡像理論與存在主義衝突,折射出的教育意義以及父母該得到的教育啟示三個方面進行淺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感恩遇見|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小王子,就是一個內心深處「或將消失」的自己。
  • 孩子瘋狂愛上了狐狸!看了博物學家的分析,我決定全力支持
    有時候不是真正撒胡椒粉,只是做個樣子,他就感覺做到了和狐狸一致。狐狸愛吃書,他也學著咬書。厚厚的一本書上面布滿了牙印子,中狐狸的毒太深了。在《園丁和木匠》中描述到,每一個4歲的孩子都喜歡《狐狸》。但是狐狸這首歌,描述了狐狸吃鵝的情景,孩子喜歡狐狸,卻不心疼鵝。無法用倫理道德來評價孩子,但是狐狸身上確實有值得孩子喜愛、又值得學習的東西。
  • 【故事會】九尾狐狸的故事
    每修煉30年,狐狸就會多長出一條尾巴,等到有九條尾巴的時候,也就是傳說中的九尾狐,這時就算功德圓滿了,連三界內外的各路神仙妖魔鬼怪都要敬讓三分。    可是,這第九條尾巴卻是極難修到的,當狐狸修煉到第八條尾巴時,會得到一個提示,幫助它的主人實現一個願望,心願完成後,會長出一條新的尾巴,但是從前的尾巴也會脫落一條,仍是八尾。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繪本解析:苦難能讓人趴下,也能讓人成長
    狐狸,這種動物,在人們的印象中狡猾、奸詐的象徵。提到狐狸腦海中立馬會浮現出狐假虎威、狐狸法官的判決、狐狸行騙、狐狸和烏鴉等故事情節無不彰顯狐狸的狡猾、奸詐形象。但是在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的筆調下,通過《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這本書可以看到,相比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理解,狐狸有了360度大轉彎。
  • 國產動畫《盲女與狐狸》:多變的外表下是真善美的內核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取自中國少數民族傣族,故事應該是發生在雲南地區的森林中,這裡的動物都十分靈巧可愛,會說人話。劇照符合中國傳統故事裡萬物有靈的特點。在一天清晨,森林裡來了一個雙眼失明的女孩,想要尋找一隻狐狸來治好她的眼睛。森林裡有狐狸一家子,狐狸爸爸、狐狸哥哥和弟弟。狐狸爸爸厭惡人類,他告誡小狐狸誰要是敢幫盲女,就咬死它。
  • 找尋適合的教育
    教育就要尋找適合孩子生長的一切有利條件,包括有助於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反例條件。適合的教育,才是最符合人的生長規律的教育。我主張適合的教育要釋放兒童的天性,尊重兒童的選擇,啟發兒童的興趣,善待兒童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和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成為兒童自主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要關注「完整人」的發展,培養有能力、有個性、精神飽滿的兒童。
  • 《瘋狂動物城》裡狐狸的原型竟然是…… 意外
    而狐狸的這種警覺狀態則被人類誤當做是一種狡猾,自此「狡猾的狐狸」形象便開始出現在神話中。,尾巴就會一分為二,到最終裂變成為九條尾巴。當狐狸擁有九條尾巴之後,就會有不死之身。而且還會噴火。這便是我們也常常會在韓劇裡面看到九尾狐題材的原因了。
  • 它有比網紅還尖的錐子臉,尾巴像狐狸一樣長,是一種很少見的貓
    它的外形就像是「貓+狐狸」,而性格則像「貓+狗」,是集合了「貓+狗+狐狸」的存在。網紅錐子臉,長長狐狸尾峇里貓原產地是美國,原本和印尼的峇里島毫無關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人瑪麗安·多爾西和海倫·史密斯想培育新的貓咪品種,她們選擇了短毛的暹羅貓,想培育出暹羅貓的長毛品種來。
  • 《小王子》:玫瑰、狐狸與星星背後的愛
    總而言之,《小王子》是一盞色彩斑斕卻口味奇特的液釀,只有某些大人才能從中品出滋味複雜的醇酒味道。天空沙漠,嬌花駱駝,一篇《小王子》,糅合了聖埃克蘇佩裡生活中種種奇思妙想,甘甜苦澀。五六歲的年齡足夠童稚,卻也足夠明確地反應出孩子內心本真的自我與對未來的追求。「我」不想成為大人們中的一員,但「我」也不會去詰問、去反駁、去對抗,而是選擇偽裝成大人模樣:外表同大人們如出一轍,靈魂如孩子一樣常懷純真。
  • 西南政法大學發展歷程——一個國家的法學教育樣本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簡宏妮 重慶報導  作為改革開放之後第一批恢復招生的政法院校,西南政法大學的發展歷程,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中國法學教育的發展脈絡,呈現出中國法治進程中的一個法學教育樣本。
  • 狐狸和烏鴉|中英文故事
    樹下有個洞,洞裡住著一隻狐狸。One day, the crow stood on the tree with a piece of meat, and the fox saw her.一天,烏鴉叼來一塊肉,站在樹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非常嘴饞,很想得到烏鴉嘴裡的那塊肉。由於烏鴉在樹枝上用嘴叼著肉,狐狸不會爬樹,又沒有辦法在樹下得到。The sly fox won't give up getting the meat.
  • 《小王子》:外星人與玫瑰花的愛情,「狐狸」摻雜其中有何作用?
    在那裡有許多的植物,但是它們都是很普通的,一點也不漂亮,直到有一天小王子的星球長出了一株非常美麗的玫瑰花。那株玫瑰花非常嬌氣,明明自己已經非常漂亮了,但是卻問小王子自己是不是看起來很邋遢,說自己還沒有洗漱好,不夠整潔,然而在小王子眼中,那已經是世界上最美的玫瑰花了。
  • 情境教育的世界意義
    情境教育就是李吉林用畢生心血和智慧寫就的一部兒童教育的「中國史詩」,它構建了一個獨具中國特色又有世界意義的兒童教育體系。  情境教育的國際學術視野  沒有多少長期紮根一線的小學教師像李吉林那樣深刻地關注教育的哲學基礎。據我所知,盧梭、杜威,尤其是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在情境教育的創立和發展過程中都打下深深的烙印。
  • 圖文教程:一步一步學畫狐狸
    有朋友留言說想學畫狐狸,雖然狐狸並不是國畫中常見的題材,有求必應的小編還是努力檢索出來幾個畫法步驟出來,供感興趣的朋友參考。   畫法步驟   蘸較濃墨以中鋒之筆勾勒出狐狸的耳、額。
  • 光的折射,到底折射出了什麼深奧的道理?
    對於學生黨而言,sin(θr)=n*sin(θi)的折射公式早就背膩了,做光折射的題也做得夠煩的了。再說,就算你不知道這個公式,只要看看上面那張圖,那就連你奶奶也都知道光的折射是什麼了吧!既然如此,為什麼我還要專門寫一篇推送,介紹這如此無聊的光的折射呢?
  • 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讓孩子跟狐狸爸爸的善動腦筋
    曾經非常喜歡的一首歌叫《白狐》,講述了一隻修行千年的狐狸,與人類的美麗愛情故事。其實一直以來,在我們認知中,狐狸就是一個狡猾的代名詞。但是在英國作家羅爾德的眼裡,狐狸可是非常非常聰明的動物。在他的這本《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書中,他把狐狸的聰明,機智,勇敢和愛心,做事專一、仔細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不禁拍手稱快,其中有許多適合孩子們學習的地方對於孩子們而言,狐狸爸爸不愧是一個好爸爸,他不僅要給孩子準備吃食,還要教孩子生存的本領,遇到危險時帶領孩子們逃離困境,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幫助他們重拾信心,僅僅是這些,就能夠摔很多爸爸一條街了吧,恐怕很多爸爸都很難做到
  • 陳建斌自稱」勺子「 《一個勺子》折射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據陳建斌介紹,「這部電影其實是自己心路歷程的折射,很多時候我其實就是『一個勺子』」。  荒誕冒險喜劇《一個勺子》作為陳建斌自編自導自演的導演處女作品,講述的是西北淳樸農民拉條子因本性善良救助了一個流落街頭的「傻子」,卻意外引發了一連串的無奈遭遇。在西北方言中,「勺子」即是「傻子」的意思,在蔣勤勤眼裡,「陳建斌就是一個對電影無比熱愛和執著的勺子!」
  • 《小黑魚》:小主角尋找自我的歷程,蘊涵著生命的思考與教育意義
    這篇文章,我將會從繪本作者、繪本賞析、繪本蘊涵的教育意義、繪本閱讀的方法等方面展開探討,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小黑魚生命的歷程與現實生活的我們是何其的相似。小時候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下無憂無慮,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在這個世界是怎樣的存在,也不用思考該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直到長大後,離開父母的懷抱,我們才開始學著用自己的眼睛看這個世界。才發現這個世界有美,也有醜;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
  • 俄羅斯科學家用60年馴化的一批狐狸,如今怎麼樣了?
    ,比如當人靠近時表現出攻擊性會減分,躲在角落裡也會減分,只有那些冷靜地觀察人類的狐狸會加分,評分越高的狐狸意味著越有被馴化的潛力,也只有這些狐狸會進入實驗的下一個階段——繁殖後代。繁殖開始後,前三代狐狸並不親近人類,但是到了第四代和第五代,搖尾巴這一行為在個別小狐狸身上出現了,到了第六代,一些幼年狐狸表現出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