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1級試驗,每一測量截面應設4個取靜壓孔,沿圓周方向對稱布置,如圖A,5a)所示。
對2級和3級試驗,每一測量截面通常設1個取靜壓孔,但當液流可能會受旋渦或非對稱流影響時,也許需要兩個或更多個取靜壓孔【見圖A.5b)】
除了特定情況,即取壓孔的位置是由迴路的布置來確定的以外,一般取壓孔不宜設在或接近於橫截面的最高點或最低點。
取靜壓孔應符合圖A.4的要求,並且應是無毛刺和凹凸不平,垂直於管的內壁並與其齊平。
取壓孔的直徑應為3mm~6mm或等於管路直徑的1/10,取兩者之小值。取壓孔的深度應不小於2.5倍取壓孔直徑。
設有取壓孔的管子內孔應清潔光滑,並且耐泵輸送液體的化學作用。敷在管子內壁上任何塗層(如油漆類)應完好無損。如果是縱向焊接管子,取壓孔應儘可能避開焊縫。
當使用幾個取壓孔時,各個取壓孔均應通過單獨的截流旋塞與一環形匯集管相連通,這樣當需要時即可以測量取自任一取壓孔的壓力。環形管的橫截曲積應不小於所有取壓孔橫截面積的總和。在進行測量之前,應在泵的正常試驗條件下逐個測取各取壓孔單獨開啟時的壓力。如果某一讀數與4個測量值的算術平均值之差超過總水頭的0.5%或超過一倍測量截面處的速度水頭,應在實際試驗開始之前查明讀數分散的原因並調整測量條件。
當同樣的取壓孔用於NPSH測量時,該偏差不得超過NPSH值的1%或一倍人口速度水頭。
連接取壓孔與可能有的緩衝裝置(見4.3.2)以及儀表的導壓管的孔徑至少要與取壓孔的孔徑相同。整個系統應不存在洩漏。
在連接管路上的任何高點處均應設置一個放氣閥,以避免測量過程中氣泡聚留形成氣阱。
建議在可能時使用半透明管以確定管內是否有空氣。ISO 2186給出了關於導壓管的技術規範。
取靜壓的要求
試驗用取壓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