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物種又一門店,關門了。9月18日下午,投資界記者實地走訪了超級物種位於北京朝陽區的中駿世界城店,發現該店已經悄悄停業了。
一位在附近上班的白領向投資界介紹,該店關了近一個月了,「8月底我過來吃飯,這裡還開著呢」。據其介紹,這家超級物種門店大約是去年年底開業的,當時還是很熱鬧,一連搞了好幾天活動,吸引了大批居民前來。「沒想到,開了還不到一年就關門了。」
成立三年來,超級物種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創投圈炙手可熱的獨角獸,一連開店80餘家,而朝陽區中駿世界城店是超級物種在北京的第7家門店。
然而沒想到,關門來得這麼快。兩個月前,超級物種上海的一家門店宣布停業。接連關門背後,凸顯了這家新崛起的獨角獸正面臨著生死危機——曾有媒體報導稱,在超級物種內部,包括區總、店長以及各大工坊合伙人在內的一些重要崗位收到了「最後通牒」:再不盈利,就要下課。
成立三年的獨角獸,「開業不到一年」,北京門店首次倒閉
超級物種,是這幾年新零售領域冒尖的獨角獸之一。
從2017年年初在福州開出第一家店開始,超級物種踏上了擴張之路,迅速佔據了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的核心商圈。不到三年時間,超級物種崛起,一度被視為生鮮新零售的典型。
然而沒想到,匆匆開張的門店又匆匆關閉了。位於朝陽區的中駿世界城店,成為超級物種北京首次關門的店面。
9月18日下午,投資界記者實地走訪,當記者走出東大橋地鐵站,沿著朝陽門外大街和景華北街前進700多米,便可以看到超級物種門店原址。
目前,該店的招牌已經更換,記者兜轉兩次才發現這是超級物種的舊門店。在現場可以看到,該店已經處於關閉狀態,且商場一側的大幅招牌顯示該店鋪已經有了新商家,目前正處於裝修狀態。只有角落一側的「超級物種」門店招牌還在,但不留意很難發現。
門店外只有一位裝修人員在蹲著抽菸,該工作人員告訴投資界,新店開業還需要些時間,因為超級物種「東西還沒搬乾淨」。
據悉,該店關了近一個月。一位在附近上班的白領向投資界透露,8月底還看到這家門店開著。據其介紹,這家超級物種門店大約是去年年底開業的,當時還是很熱鬧,一連搞了好幾天活動,吸引了大批居民前來。
「沒想到,開了還不到一年就關門了。」這位白領感到很詫異,也很惋惜。
生鮮現做,客單價約200元,「新物種」成立初期獲得騰訊重金押注
正如其名,超級物種一度被視為新零售「新物種」。
2017年12月,超級物種成立初期,就獲得了騰訊的重金加持以換取15%股權,後來也引入了多家知名VC/PE機構,炙手可熱。
在經營模式上,超級物種在傳統超市的基礎上增加了餐飲、O2O等模式,佔地面積較大,包括生活果坊、麥子工坊、詠悅匯、波龍工坊、鮭魚工坊、盒牛工坊、沙拉工坊以及花坊等,主打年輕消費群體。
在這裡,消費者可以在生鮮區直接選購食材,並交由店員根據自己選擇的口味烹煮。這種消費體驗非常新奇,一來保證食物的新鮮,二來節省時間,吸引不少消費者前去打卡。
生鮮現做,超級物種的消費水平並不低,客單價在200元左右。
一位經常光顧超級物種的消費者吐槽,「我比較喜歡超級物種機場店,因為相比於機場的其他餐飲店,超級物種的性價比蠻高的。
但是商品比普通超市的價格高,如果開在商場裡的話,我還是傾向於普通超市。」
討論超級物種,就不能不提背後的永輝超市。2015年以前,永輝主要做的是線下實體零售,但隨著新零售火爆,永輝也順勢推出新零售業務,目前旗下有雲超、雲創、雲商和雲金4大業務板塊。
其中,超級物種所屬的雲創業務是其創新業務平臺,一併孵化的還有永輝生活店和永輝生活APP。
超級物種本是永輝從傳統零售向新零售的轉型升級的重要一步,但目前來看,探索期還很長。
就在超級物種大步向前的同時,永輝雲創卻在持續陣痛。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超級物種成立的首年,永輝雲創的虧損金額就高達2.67億元;2018年,雲創前三季度累計虧損6.17億元,這也一併連累了母公司永輝超市。永輝2018年營收明明突破700億元,同比增長20.35%,但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合併淨利潤卻同比下跌18.52%。
生鮮超市之殤:瘋狂開店之後,關店潮悄悄來了
新零售之爭,始於2017年,而這也是生鮮新零售風起雲湧的一年,盒馬、超級物種兩大巨頭展開了一場場攻城略地爭奪戰。
自2016年10月,馬雲在杭州雲棲大會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開始,阿里就成為了這場風暴的引領者。
2017年,一個全新的生鮮超市讓消費者眼前一亮。盒馬鮮生主打全系統數位化的生鮮超市+堂食+外賣模式,可以稱得上新零售的「頭號樣本」,從一誕生就備受矚目。
近三年裡,阿里「兩手抓」:一方面通過投資併購,將銀泰、蘇寧、三江購物、百聯集團、聯華超市、新華都、高鑫零售等眾多標的收入麾下;另一方面,親自上陣打磨盒馬鮮生,後又開出盒馬菜市、盒馬mini。
這讓一直在零售門外徘徊的騰訊,如坐針氈。2017年末,騰訊重金入股永輝超市「超級物種」,隨後的布局越來越快。如今,已經擁有永輝超市、家樂福、萬達商業、步步高、海瀾之家五大隊友,再加上京東,騰訊實力也不容小覷。
此外,京東7-Fresh、掌魚生鮮、美團小象生鮮、蘇鮮生、地球港等紛紛入局,背後隱藏的都是網際網路大玩家。
然而,在瘋狂開店的同時,關店潮也在悄然上演。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1-6月,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盒小馬、小象生鮮共計關店9家。
今年4月,位於無錫和常州的5家小象生鮮同時宣布停業,這距離蘇州盒小馬首店關閉僅僅過去半個月。頭部玩家盒馬鮮生、超級物種也在調整。今年5月,盒馬鮮生宣布崑山新城吾悅廣場店停止營業。
針對關店事件,盒馬方面在今年5月份曾對外表示:「做零售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尤其門店規模上去了,好的要更好,差的也要調整,這樣才能保持健康的體魄。」
而和盒小馬一樣,小象生鮮關店的直接導火索也是「經營失利」。顯然,盈利問題儼然已成為整個生鮮新零售行業的通病。
回顧「超級物種」們的崛起路徑,驚人地相似:確定IP—融資成功—瘋狂擴店。過去幾年,眾多生鮮新零售品牌沿著這條相似的軌跡發家,而如今,都紛紛陷入相同的經營困境。只是,這門生意到底賺不賺錢、怎麼賺錢,依然是留給行業的未解命題。
但也不必太悲觀。一位零售業資深人士對投資界表示,「超級物種本來就是新零售浪潮下大型商超的自我救贖,即使關店折損都很正常。關店並不代表失敗了。」
(來源:微信公眾號「投資界」 作者:謝文倩 任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