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中國人的音樂細胞裡真有神曲基因?!

2020-12-04 新浪財經

來源:興證資產管理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誰還沒聽過幾首神曲。

無論你是走在街上,還是打開手機,只要有背景音樂存在的地方,我們就每天能享受到3D環繞的效果。

比如這首2019年的超級神曲,一、二、三,走起:

「森雷地發,窩想呦帶雷回噶在那深夜狗吧,辣管他系金系噶……」

許多人聽了這首歌東北粵語《野狼disco》,表示此曲繞梁三日,令人茶飯不思、心神不定、坐立難安。

八、九十年代的街頭 | 圖片來源網絡

而且,你越想讓它停,它唱得越來勁。

從《海草舞》、《學貓叫》,到東北加粵語口味的《野狼disco》、抖音軟妹子的《大田後生仔》,這些被奉為神曲的口水歌,幾乎是出一首火一首。

究竟是這歌有毒,還是咱音樂細胞裡就是有神曲基因?

為什麼我們這麼愛神曲?

有的歌你明明沒有完整聽過,但它們就像愛的魔力轉圈圈,在腦中單曲循環。

「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

怎麼愛你都不嫌多

紅紅的小臉兒溫暖我的心窩

點亮我生命的火……」

「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

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

什麼樣的節奏是最呀最搖擺

什麼樣的歌聲才是最開懷……」

為什麼我們一唱神曲就停不下來?

鳳凰傳奇 | 圖片來源網絡

神曲往往會用最容易朗朗上口的旋律,讓聽的人產生感官刺激,感官刺激的維度每增加一種,快感就增加一倍。

所以,聽洗腦神曲就像吃辣一樣,越吃越上頭,完全無法控制自己。

不過別擔心,這不是病。

據研究,98%的人都有被神曲洗腦的經歷,我們每周至少會被神曲洗腦一次。

另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洗腦。

圖片來源網絡

所以,知道為啥你附近的阿姨、奶奶們愛跳廣場舞了吧?

通俗不是流俗,更不是低俗

戰國時期,有人在楚國的城中唱歌,開始唱《下裡巴人》時,聽眾能一起唱和的有千人之多;

後來又唱《陽陵採薇》,這時能一起唱和的只有數百人;唱到《陽春白雪》,能唱和的只剩區區數十人了。

「其曲彌高者,其和彌寡」的現象古已有之,越是高雅的藝術形式,其受眾越少,反之,通俗接地氣的,受眾自然會多。

圖片來源網絡

流行歌曲的門檻是最低的,這裡沒有貶低的意思,流行歌曲中也有很多經典的作品,所謂的「門檻低」指的是它們的通俗性,因為通俗所以流行,這是必然的。

然而,通俗不是流俗,更不是低俗。

圖片來源網絡

隨便拿出幾句來給大家品味一下:

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聽起來也沒毛病)

前面兒哪裡來的大井蓋,我拿腳往裡邁~(我敬你是條漢子)

你的笑像一條惡犬,撞亂我心弦~(古風的底線在哪裡)

看看這些歌詞,確實有火的道理,畢竟「文似看山不喜平」,三隻眼的怪物總比兩隻眼的路人吸引眼球。難道中國人的音樂審美真的≈神曲了嗎?

針對這種現象,有人認為是因為中國人從古到今都沒有音樂細胞。

而中國的古人表示,這鍋我們不背!

中國人的音樂基因

20世紀80年代,河南省舞陽縣賈湖村出土了一批骨笛,其中最早的距今已有九千餘年,而且能夠奏出完備的五聲音階。

圖片來源網絡

看來中國自稱五千年悠久歷史的說法並不準確,因為中國人單是玩音樂的歷史就已經能夠追溯到九千年前了。

西周時期,周公制定了禮樂制度,從此以後,音樂不僅象徵著個人修養,更體現著國家禮儀,中國「禮樂之邦」的稱謂便是源於此。

孔子把具備音樂修養看作衡量君子的最高標準,歷代開國君王都會把制定禮樂制度作為首要任務之一。

除了官方的禮儀音樂,每個時代更是有自己獨特的音樂風貌。

影視劇中的孔子形象 | 圖片來源網絡

如上古時期的樂舞、周代的雅樂、春秋時期的「鄭衛之音」;秦漢隋唐時期,又開始流行百戲和歌舞大曲;宋代的曲子詞、說唱;元代的雜劇、散曲;明清時期的世俗小曲等。

一個如此重視音樂的文明,說她自古沒有音樂細胞,似乎太牽強了些!事實上,我們不僅擁有音樂細胞,還把音樂細胞發揮到了極致。

我們從小背誦的國學經典,諸如先秦的《詩經》《楚辭》,漢代的樂府詩,再到最為普及的唐詩、宋詞、元曲,這些被我們奉為歷代文學經典的形式,在誕生之初,都是歌曲。

圖片來源網絡

拿《詩經》來說,《詩經》是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歌曲集,其中的「風」「雅」「頌」分別是周代的民間歌曲、宮廷歌曲和祭祀歌曲。

孔子曾說:「《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就是讚美《關雎》這首歌曲的高潮部分音響豐滿,似乎灌滿了耳朵。

唐、宋時期,文人的詩作受到廣泛喜愛,被歌姬、樂工們爭相傳唱,因此許多文人都與樂人有著密切的往來。

白居易的名詩「花非花,霧非霧」描寫的就是她與歌姬交往的坦誠之作;

影視劇中的白居易形象 | 圖片來源網絡

杜甫的名詩《江南逢李龜年》,更是體現出了文人與樂人之間的深情厚誼。

由於古代沒有辦法保留音響,導致這些歌曲最終都成了純文學形式,而那些著名的歌詞作者,也只剩下了文人的身份。

事實上,古代文人與音樂的聯繫不只有歌曲一種!

現在往往都用琴、棋、書、畫來衡量一個文人的文化修養,「文人四藝」為何把古琴放在首位?因為古代講究「士無故不徹琴瑟」,文人需要用古琴的中正平和之音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圖片來源網絡

魏晉時期就出過很多典型的文人琴家,如嵇康、阮籍、蔡文姬等人,代表琴曲分別是《廣陵散》《酒狂》和《胡笳十八拍》。

同時期的陶淵明即便不通音律,也要往家裡放一張「無弦琴」,每每喝醉還要拿出來撫弄一番,來寄託自己的情懷。

祖先的音樂基因去哪兒了

奇怪,我們有如此漫長的音樂史根系,如此輝煌的音樂成就,為什麼如今的音樂卻走向「神曲」化?

拋開乏善可陳的網絡神曲不說,即使有一些經典的作品,也大多是照搬西方的那一套,如人們喜聞樂見的搖滾、rap、鄉村等,極少出現原汁原味的傳統風格。

圖片來源網絡

我國現存最早的樂譜是唐代人手抄版的南梁文字譜《碣石調·幽蘭》,也就是說,中國至少在南梁(502-557)時期已經出現了樂譜,唐代曹柔為古琴量身定製的減字譜一直到現在還在使用。

至於音律,早在春秋時期,《管子·地員篇》中已經記載了採用數學運算求律的「三分損益律」。

明代的皇親貴族、朱元璋的九世孫朱載堉更是首次計算出了「十二平均律」,這一創舉在音樂領域是什麼概念?說得通俗點,沒有「十二平均律」,鋼琴的出現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圖片來源網絡

祖先的音樂基因到底去哪兒了?難道我們自己音樂的發展只能照搬西方嗎?

當然,出於自身成長的需要,借鑑西方音樂的優秀之處,發展我們的現代音樂這些都無可厚非,但我們對於「現代」總是存在一個誤區,總覺得「現代」一定要和「傳統」對立。

於是,很多年輕人開始孤立傳統、甚至摒棄傳統,覺得嘴裡念著時髦的rap就變得洋氣了、高大上了,全然不顧廉價的曲調和令人尷尬的歌詞。

說到底,我們現在被外來文化衝擊地有些迷失了,拋開傳統、一味求新,久而久之,基本的文化素養都丟掉了,只剩下一堆奇形怪狀的空殼。

圖片來源網絡

千百年前,琵琶、二胡、嗩吶也曾是舶來品,然而,古人們在融合本民族音樂傳統的基礎之上,對它們進行融合與創新,最終從「外來戶」發展成為根正苗紅的民族樂器。

創新是需要建立在傳承的基礎之上的,吸收外來文化更是如此,有傳統作為依託的新,才是與時俱進的新。

相關焦點

  • 騰格爾回應神曲:細胞裡有喜劇成分膽子小
    本來走民族音樂路線的騰格爾突然唱起了「神曲」,這自然引來人們的關注。有人稱讚他的轉變,覺得新歌輕鬆有趣,更適合這個壓力山大的時代。有人則質疑他是故意拼出位,用以博取眼球。 近日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時,騰格爾表示自己對稱讚和質疑都不太在意,他說他一直是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件事,不管是寫歌還是表演,「神曲」也只是自我挑戰和嘗試的一種。
  • 2019十大最熱抖音神曲 聽QQ音樂抖音歌單
    現在這年頭,可能有人沒見過豬跑,但應該沒人沒聽過抖音神曲吧?小編專門整理一份抖音神曲Top10,喜歡的朋友不要錯過喲。 No.1 寶石gem《野狼disco》
  • 「消失」的抖音神曲
    這無疑是2019年最紅的歌,無論你是不是抖音的用戶,你都一定聽過這首充滿動感而略帶土味的「年度神曲」。《野狼disco》在抖音有超過200萬人使用,還登上了包括新浪年度歌曲榜、唱吧年度金曲等在內的多個2019年度音樂類榜單。
  • 3首卡點的神曲,這些神曲就是靠節奏取勝,它們很受人們的喜歡
    很多人都會覺得音樂一定要有歌詞才會感動人,也只有這樣被人們喜歡上。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現在這個開放的時代人們更喜歡是一些搞笑或者是很有節奏感的音樂,即使他們沒有歌詞,也會被人們深深地喜歡上。而今天講的就是3首卡點的神曲,這些神曲就是靠節奏取勝,它們很受人們的喜歡。
  • 三大音樂平臺熱歌榜排名,網絡神曲風頭依舊,花粥成最大贏家!
    三大音樂平臺熱歌榜排名,網絡神曲風頭依舊,花粥成最大贏家!相信現如今的三大音樂平臺網易雲音樂、酷狗音樂和QQ音樂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這三款軟體基本上就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聽歌途徑,而這三款軟體的側重點和面向群眾也不盡相同,但是它們卻都有一個統一的板塊那就是音樂榜單。
  • 辛識平:「神曲」為什麼會走紅
    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題:「神曲」為什麼會走紅辛識平「耄耋」「饕餮」「叒叕」「虺虺」「煢煢孑立」……當這些冷門字詞,攪動著「根本停不下來」的旋律向你襲來,什麼感覺?最近,一首被稱為「神曲」的《生僻字》在網上火了,不僅被廣為傳唱,而且演繹出了粵語版、中醫版、動畫版、英文版等多個版本。與很多流行歌曲相比,這首歌的氣質有點特別。從浩如煙海的漢語詞彙中遴選字詞,依照意義、音韻等加以組合,配上輕快悅耳的音樂節拍,拉近了人們與難認難懂字詞的距離。「想不到,聽歌還能聽懵了!」
  • 厭氧衣原體基因裡藏著真核生物進化的秘密
    與相對簡單的原核細胞相比,真核細胞的細胞結構更複雜。幾十年來,複雜真核細胞的進化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現在普遍接受的假設是:兩種原核生物(一種古菌和一種細菌)在大約20億年前的缺氧環境中結合併共生在了一起,形成了真核細胞。
  • 治癒神曲《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是怎麼從網易雲音樂火遍全網的?
    近日,原創音樂人柏松在網易雲音樂發布的《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從雲村火遍全網,在抖音、快手、B站可以看到各種火爆的翻唱演繹,而這首歌在網易雲音樂日播放量甚至突破了3000萬,這意味著同一天有3000萬網友都在聽這一首歌,被稱為年度「治癒神曲」。
  • 2018年抖音最火歌曲有哪些? 2018年抖音十大神曲介紹
    愛的就是你  作詞:劉佳  作曲:劉佳  原唱:劉佳  愛的就是你早在2012年就發行了,是電影城市遊戲的插曲兼片頭曲,直到現在才紅起來,成為2018年抖音最火十大神曲之一。愛的就是你是抖音裡的虐狗神曲,這首歌的愛的手勢舞刷爆了抖音的主頁,給無數人餵了滿嘴狗糧。
  • 「神曲」英文怎麼說
    近日,籃協發布通知明確規定禁止在比賽時播放類似《忐忑》這樣刺耳的音樂。如此一來,「神曲」《忐忑》將告別CBA賽場。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神曲」的英文說法。這首歌在2010年末爆紅網絡,網友奉之為「神曲」。
  • 2020抖音最火的背景音樂盤點 2020抖音最火神曲排行榜最新有哪些歌
    2020抖音上最火的十大神曲1、Something Just Like ThisSomething Just Like This是由美國著名音樂組合菸鬼和搖滾樂隊共同合作的一首單曲,並於2017年正式發行,曲風極其炫酷,特別受年輕人的喜歡。
  • 為什麼「神曲」能洗腦?
    原標題:為什麼「神曲」能洗腦?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 從很久很久以前的「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到「騎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再到「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兒」,有些「神曲」就像病毒一樣侵襲你的耳朵、整天迴旋在你的腦子裡。
  • 海底深處的厭氧衣原體基因裡,藏著真核生物進化的秘密
    與相對簡單的原核細胞相比,真核細胞的細胞結構更複雜。幾十年來,複雜真核細胞的進化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現在普遍接受的假設是:兩種原核生物(一種古菌和一種細菌)在大約20億年前的缺氧環境中結合併共生在了一起,形成了真核細胞。
  • 神曲《生僻字》跌落神壇,這麼多神曲,為何只有這首經久不衰?
    神曲《生僻字》跌落神壇,這麼多神曲,為何只有這首經久不衰? 「煢煢孑立,沆瀣一氣。踽踽獨行,醍醐灌頂。綿綿瓜瓞,奉為圭臬。龍行龘龘,犄角旮旯。娉婷嫋娜,涕泗滂沱。呶呶不休,不稂不莠」想必大家應該都聽過這首歌。這首歌的旋律朗朗上口,曾經在某音上非常的火。
  • 人為什麼會被神曲洗腦?別擔心,這是「耳蟲」效應
    文|科學蟲洞幾乎每個人都有被神曲"洗腦"的經歷,聽過幾次之後那段旋律就在耳邊縈繞,就連不聽音樂的時候腦海中也自動播放。有時候,我們還會不知不覺地哼起神曲的調調,就好像"中了毒"一樣,難道這些神曲有著獨特的魅力?還是我們有了強迫症?其實,人之所以會被神曲洗腦,並不一定是因為強迫症,還可能是遇到了"耳蟲"效應。
  • 心理學:你對莫非定律了解多少,如果你真想點進來,就會點進來
    莫非,查無其人,是個虛構人物。一九五○年代美國海軍的教育倡導卡通裡面,有個笨手笨腳的機械士叫做莫非。
  • 助眠音樂|《失重》,傳說中最強的催眠神曲
    很多失眠的人都希望可以有一個神奇的按鈕,只要一按就能立馬入睡。但很可惜,現實生活中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按鈕。於是,大家開始絞盡腦汁,嘗試著各種各樣的助眠方法。其中,聽音樂無疑是每個人都試過的途徑之一。當我們處於過度焦慮或壓抑時,聽音樂是最放鬆、最解壓,也是最無副作用的一種方式。
  • 年度十大金曲都是抖音神曲
    而且大家一定也發現了,這些金曲實際上就是這一年的抖音神曲。我們再來看一下2019年抖音最火的十首歌曲裡《綠色》、《一曲相思》、《知否知否》都和星途裡面的十大金曲重合。而且剩下的七首歌曲,也是抖音裡常見的歌曲。這些歌曲的共同點就是旋律簡單抓耳,歌詞通俗易懂。
  • 網絡「神曲」聽久耳朵「中毒」 損害大腦神經
    近日,大渝網「Giorgio」就在網上發帖,稱自己晚上狂聽了2小時《氣球》這首歌,結果發現關掉音響後,腦子裡仍然還有音樂在響,怎麼也消除不了,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恢復過來。隨即,網友們在跟帖中整理出了5首「神曲」,稱如果連續長時間聽,保準「中毒」。
  • 抖音神曲風靡幼兒園,「10後」的兒歌哪裡找
    最近市民陳女士有些高興不起來,她發現正在讀幼兒園的兒子小然迷上了抖音神曲,每當朋友家人讓他表演節目時,他總是張口就來「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他唱的歌都是最近流行的《學貓叫》《C哩C哩》這類網絡音樂,可沒有一首是適合小孩子的。」陳女士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