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大進化所國家基金大豐收!14個項目獲批(附列表)! | 高風副教授獲國家「優青」資助 龍紅岸教授獲「國際合作交流」項目資助

2021-01-17 海洋知圈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近日公布的2019年度基金申報結果,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多樣性與進化研究所教師的基金申報成果豐碩,共有14個項目獲得批准。包括「優秀青年基金」項目1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1項、面上項目10項以及青年基金2項。

本年度研究所申報項目的各團隊,在科技處、研究所的精心布局、策劃和層層把關下,在項目申報內容、學科及小領域的選擇、申報書完善及答辯準備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安排,使基金申報達到了大面積豐收的理想效果。


我國南黃海沿岸溼地底棲纖毛蟲原生動物:物種、基因、生態系多樣性

果蠅磷酸酶基因mts和ppv調控Notch信號通路的功能和機制研究

以斑馬魚為模式:心外膜Notch信號通路在心臟再生中的作用研究

近60年來渤海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結構與功能多樣性的動態變化及其影響機制

南極普利茲灣海域浮遊病毒生態特性及其與主要宿主相互關係的研究

衝繩海槽熱液區硫氧化菌和硫酸鹽還原菌的代謝特徵及其在硫循環中的協同作用

脊椎動物肝臟起源探索:文昌魚肝盲囊的免疫-代謝互相作用與調控研究

LRRFIP1不同剪切體在斑馬魚早期胚胎肌肉發育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

深淵黃桿菌綱的有機質利用特性研究:以Mesoflavibacter為例

玫瑰桿菌類群代表菌株中DMSP合成的生理作用及調控


值得慶賀的是,高鳳副教授申報的項目 「扇形遊僕蟲接合生殖期間的基因組重組研究」 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項目資助;龍紅岸教授申報的項目「古老纖毛蟲草履蟲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模式」 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資助。高鳳老師,2007年本科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同年作為推免生師從於宋微波院士(碩博連讀),2014年獲博士學位,期間(2011至2013)受「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資助於美國史密斯學院Laura Katz教授團隊學習,主攻纖毛蟲原生動物的基因進化。2014年,高鳳老師入職我校海洋生物多樣性與進化研究所,作為原生動物學團隊的成員之一,主要開展纖毛蟲分子系統學及基因進化研究,先後在纖毛蟲遺傳信息庫構建、系統演化、模式動物大小核基因重組與機制研究、海洋類群模式體系建立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先後在領域著名刊物《mBio》、《Mol. Phylogenet. Evol.》、《Mol. Ecol. Resour.》、《Proceedings Roy. Soc. B-Biol Sci》、《Evolution》等發表首作者及通訊作者論文30餘篇。自入職以來,她先後入選2017-2019年度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學校「優青培育項目」、國家及省市級博士後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等十餘項科研項目,並獲得2017年度中國原生動物學會「青年科技獎」、中國海洋大學「五四青年獎」等稱號。這些項目和榮譽的取得是對她科研能力和創新前景的充分肯定,也凸顯了中國海洋大學對青年科研骨幹的重視和培養的成果。

海洋生物多樣性與進化研究所

簡 介

海洋生物多樣性與進化研究所於2010年2月成立,作為校內跨院組合機構和海洋生物學國家重點學科、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構成之一,所內各團隊主要聚焦於海洋重要模式生物、重要功能類群的多樣性、發育與進化等基礎理論領域,並在海洋纖毛蟲學、模式動物的發育與進化、海洋微生物多樣性與系統學等領域取得了國內外公認的成就。研究所現有人員36人,包括教授21人,副教授7人、講師5人、工程系列2人、行政管理人員1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山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優青」、「青年萬人」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入選者10人。圍繞纖毛蟲原生動物的多樣性、細胞學、系統發育、表觀遺傳學、基因進化等基礎生物學問題,主要研究包括:(1)聚焦在我國溫帶、亞熱帶-熱帶沿海自由生活類群,研究其區系、多樣性、群落結構演變、生態學功能與地位、時空與地理分布;(2)探討旋唇綱等高等分化類群無性生殖期間細胞器結構分化及模式的形成與演化規律;(3)利用分子與個體發育信息,探討纖毛門內各綱-目-科級等高階階元間的親緣關係及大尺度的系統發育與演化;(4)以四膜蟲為材料,圍繞以組蛋白翻譯後修飾為主的表觀遺傳學,闡明甲基化酶在DNA複製延伸中的作用,揭示四膜蟲大小核分化的調控通路;(5)開展纖毛蟲各代表類群的DNA建庫、纖毛蟲條形碼基因的篩選、標記性基因測序、大小核的基因進化及重要類群的組學信息構建與分析。以模式動物為材料,研究動物發育、再生過程中的基因表達、功能、調控網絡和信號通路以及免疫系統、化學感受器等構成、作用和演化規律等。主要方向包括:(1)以文昌魚、斑馬魚等為模式動物,從組織、細胞、分子等層次研究神經內分泌、免疫和味覺系統的起源與演化,勾畫脊椎動物起源與進化圖景;從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探討機體與器官的發育及衰老的分子機理;(2)以斑馬魚為模式生物,圍繞眼睛、腎臟等重要器官,解析纖毛的發生機理及其缺陷所引起的器官發育異常的分子機制;(3)以海鞘和果蠅為模式,開展管腔器官形態發生、信號通路調控等研究,旨在闡明管腔器官發育的細胞學過程及其分子調控機制;通過對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器官發生和基因表達的研究,揭示Hh、TGF等重要發育信號通路的轉導機制和調控機理;(4)研究對蝦細胞的體外培養技術、基因轉移技術和體外培養細胞的生長停滯問題以及文昌魚和蠑螈的附肢再生、組織器官再生的細胞和分子機制以及進化規律;(5)開展海洋藻類基因變異的創製、甄別和開發利用以及順應和適應環境變化的生理機制和遺傳基礎;(6)開展魚類比較和進化免疫學研究,解析關鍵免疫分子(家族)的結構和功能多樣性發生與進化機制。研究海洋原核及真核生物中的物種、基因多樣性,結合形態和分子特徵探討其起源與進化。主要方向包括:(1)聚焦中國沿海紐形動物、頭足動物、棘皮動物等無脊椎動物類群,開展形態與分子相結合的分類研究,構建物種的DNA條形碼庫,解析系譜間的系統發育關係,通過比較生物學、系統生物地理學和組學分析等探討種下進化與物種形成、解析動物結構與功能關係及適應進化;(2)研究中國近海、極地、深淵等海域浮遊病毒多樣性、群落結構、功能及其與宿主、環境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構建不同海洋環境的浮遊病毒宏基因組及宏轉錄組資料庫,開展噬菌體基因組分析;研究微型、微微型浮遊生物多樣性、群落結構組成及功能;(3)聚焦深海海溝、熱液噴口、邊緣海等典型海區的細菌和古菌等微生物,利用系統微生物組等手段,開展海洋微生物的多樣性、生物地理學、環境適應機理和生物地球化學作用研究;(4)珊瑚、海綿及其共生微生物的多樣性與系統發育、次級代謝產物結構與功能多樣性及其化學生態作用機制;(5)利用組學技術與方法,結合群體遺傳學理論,以海洋細菌、酵母和原生生物為研究對象,研究自發變異產生的機制及變異率的演化規律。


相關焦點

  • 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出爐,深大348個項目獲資助,國家優青項目數再...
    9月27日,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獲資助項目348項,資助率高於國家平均水平,其中獲資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繼去年傑青項目創歷史新高之後再創歷史新高。
  • 202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獲資助5項國家優青項目
    9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2020年度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李慧慧研究員,蔬菜花卉所郭兆將副研究員,生物所王寶寶副研究員,基因組所張春芝副研究員、程時鋒研究員喜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獲批直接費用各120萬元,資助期限3年。
  • 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助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申報項目立項結果,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繆輝來教授、邵義明教授分別主持的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助,資助資金達111萬元。據悉,這是該院在國家級科研課題上零的突破。
  • 官宣:南京航空5位專家,獲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和優青項目資助
    # 「 2020年傑青名單出爐「 202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優青資助名單 99贊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立項名單,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獲資助項目348項
    9月27日,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獲資助項目348項,資助率高於國家平均水平,其中獲資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再創歷史新高。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接收項目申請269671項,目前共資助項目合計42492項,當前資助率(資助數/申請數)為15.8%,較去年下降3個百分點。在全國平均資助率下滑的背景下,深圳大學保持穩定,資助率高於國家平均水平。
  • 北大經院周建波教授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
    北大經院周建波教授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 2020-12-01 1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獲批項目總經費超6000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再獲國家資助!
    該重大項目包括五個課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主持其中1個課題,課題為「陸相頁巖油流動機理與有效開發方式」,獲直接經費349.6萬元。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的通告》,中國石油大學(華東)110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直接經費合計5473萬元。包括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66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項、國際(地區)合作研究與交流項目2項。
  • 國家優青625項!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結果發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截圖從資助情況來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決定資助的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均在萬項以上,分別為14773項、13771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共計資助2260項,項目數量僅次於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國家優青項目再創新高!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結果發布
    高校科技進展 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據悉,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接收到項目申請269671項,經過專家評審後,決定資助項目32486項。
  • 西電2020年優青獲資助5人 立項創新高
    西電2020年優青獲資助5人 立項創新高 2020-09-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先進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創新高,獲批6項國家優青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受理期項目評審結果。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方面獲悉,深圳先進院共有145項項目獲得資助,立項項目數創歷年新高,較2019年度同期資助項目數增長率達46.5%。
  •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學院教師獲「瑪麗•居裡學者計劃」項目資助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學院教師獲「瑪麗•居裡學者計劃」項目資助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2019-05-15 21:51:13
  • 博士畢業四年就獲2020年優青項目資助
    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清單,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郭兆將副研究員喜獲資助。郭兆將副研究員自2016年在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博士畢業後留所工作至今,主要從事蔬菜害蟲抗藥性研究。他勤奮刻苦,潛心研究,在重大蔬菜害蟲小菜蛾對蘇雲金芽胞桿菌(Bt)抗藥性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研究成果,為該重大害蟲的綠色防控奠定了重要基礎。
  • 博士畢業四年即獲2020年優青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清單,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郭兆將副研究員喜獲資助。郭兆將副研究員自2016年在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博士畢業後留所工作至今,主要從事蔬菜害蟲抗藥性研究。
  • 西北大學2人獲2020年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西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趙立臣主持的「可積系統與非線性局域波動力學」與地質學系副教授孫聖思主持的
  • 西北大學2人獲2020年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西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趙立臣主持的「可積系統與非線性局域波動力學」與地質學系副教授孫聖思主持的「構造地質學」分別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均為120萬元。
  • 我院口腔修復科青年醫師張文杰獲批2020年國家優青項目
    近日,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正式公布,我院口腔修復科青年醫師張文杰的「口腔頜面部血管化骨再生」項目獲準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我院自2018年開設了「青年醫師協同創新團隊」項目,用於資助臨床一線醫師,每個項目給予200萬元資助,為期三年,旨在促進創新型青年醫師的快速成長,培養一批有望衝擊國自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等國家級人才項目的優秀青年醫師骨幹。張文杰是該項目的首批受資助者,同時醫院學科規劃處為受資助者從多方位協調營造良好的人才培養微環境,為快速組建團隊、全身心投入並高效開展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 合作瑞典,2021年開年,鄭州大學又獲批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瑞典科研與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合作交流項目批准通知》,經過對133項申報項目的評審協商,最終共有30項入選。鄭州大學藥學院魏勇軍博士申請的"發展對抗病原菌感染的新武器——新抗菌化合物的挖掘與合成及石墨烯包裹納米顆粒抗菌體系的建立"項目獲批資助。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瑞典科研與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STINT)的雙邊工作計劃,雙方共同資助中國與瑞典科研人員之間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開展的合作交流(含小型雙邊研討會)項目。
  • 與瑞典合作,2021年開年,鄭州大學又獲批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瑞典科研與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合作交流項目批准通知》,經過對133項申報項目的評審協商,最終共有30項入選。
  • 氣象部門今年八十四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11月6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獲悉,截至目前,2020年全國氣象部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84項,其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項目總經費達5035萬元,獲批項目負責人平均年齡3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