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屆奧斯卡獎項揭曉,韓國電影《寄生蟲》繼「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後,又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創造了韓國電影的歷史。
韓國總統文在寅也發文祝賀,這是過去100年間韓國電影人所有人努力的結果,並表示他本人也非常期待奉俊昊導演的下一部作品。
受到奧斯卡評委青睞的電影《寄生蟲》究竟有何魅力呢?
住在半地下室的一戶窮人,家裡幾個人都是無業游民。
一次偶然的機會,兒子基宇經朋友介紹,憑藉偽造文憑來到富人家應徵家教。隨後,他將自己的妹妹介紹給富人家的小兒子當繪畫老師,同樣是以偽造的文憑。
以類似的一人介紹一人的手法,最後,一家人都找到了工作。
白天他們裝作互不認識,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夜晚,他們回到共同的半地下小屋。
一邊感嘆全家找到了工作。
「一個警衛職缺都有500個大學畢業生應徵的時代,我們卻全家都找到工作。」
一邊竊喜富人的單純。
「不是『有錢卻很善良』,是『有錢所以善良』,懂嗎?如果我有這些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超級善良。」
由此,窮人家庭成了「寄居」在富人家庭,卻隱瞞著自己身份的半地下室活動者。
前面詼諧諷刺的基調,在一個雨夜,發生了變化。
富人家庭出去野營,窮人家庭趁主人不在家,盡情享受高品質的生活。
突然門鈴聲響起,先前在富人家庭工作的保姆突然回來,說是有重要的事情:
誰能想到,這華麗的房子下面深深的地下室,藏著前保姆的丈夫,他已經在樓下生活了許多年。
前保姆被迫離開後,沒有人給他送食物。
此時,女主人也打電話回來,說是下雨天無法野營,準備回家。氛圍驟變,呼嘯的暴風雨,破碎的玻璃,手忙腳亂的人們……
前保姆夫婦被綁在樓下,母親忙著做女主人想吃的飯菜,其他人忙著收拾殘局。
來不及逃跑的父親躲在沙發下,聽著男女主人親熱時的談話,心裡的種子在逐漸萌芽。
「味道」由此成了貫穿電影的一條明線。
住在半地下的家庭,曬不到的陽光,潮溼腐爛的衣服味道……
伴隨著磅礴大雨,一路向下肆意流淌的雨水,淹沒了他們居住的小屋,也讓人們心中原本存在的裂縫漸漸顯露。
雨夜讓黑暗中的活動者暴露。
真正寄居在富人家樓下的男人,也是讓主人家小孩受到驚嚇的神秘人。
主人家小兒子的生日派對成了整部劇的高潮部分。
男女主人做了很多準備,邀請了認識的人參加派對,並且為小孩準備了「印第安人式」驚喜。
被困在地下室的保姆夫婦反擊失敗,保姆被無意殺害。
保姆丈夫徹底失控。
一場派對成了兇殺現場。
只顧著自己孩子的男女主人,依然嫌棄「味道」的男主人……寄生在心裡的種子早已一點點的發芽。
父親望著被保姆丈夫傷害的女兒,終於拾起了地上的……
過後卻消失不見。
警方找不到他的藏身之所。
電影的結尾,兒子幻想的未來終究是腦海中的空想。
父親去了哪裡?
觀影者都明白。
父親能否回來與他們相聚呢?
電影沒有給出童話般的結局。
電影在表達貧富階級差異的主題時,將這一主題融入到電影中的不同細節中去。
比如建築空間,住在最下面的窮人一家,住高處的富人一家。
又比如電影色調等。
兩個家庭的悲劇讓觀眾自己去思考階級差距與固化,這一社會問題。
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看完電影的你,一定會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