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展高達2.5米!英國滅絕240年的「白尾鷹王」出現了,原因已說明

2020-05-08 魔方科學

對於地球生物來說,無論是整體的種群還是數量,可以說都明顯地減少了很多。主要原因大家應該都知道,那就是棲息地縮小、自然資源開發、氣候變化,汙染等問題威脅到了它們的生存。而隨著人類意識到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性之後,如今植樹造林,保護稀缺生物等計劃都在不斷地出現,所以偶爾我們也會迎來一些好消息,那就是消失很久的生物再次出現了。

翼展高達2.5米!英國滅絕240年的「白尾鷹王」出現了,原因已說明

例如:銀背鼷鹿消失30年被發現,消失66年的「Apaporis鱷魚」再次出現,13.6萬年前滅絕的一種陸地鳥——白喉秧雞(Dryolimnas cuvieri)再次出現,這是不是說明我們地球生態環境變好了呢?當然這個答案暫時沒有辦法給出,畢竟科學家們也不知道這些生物以前在什麼地方,如今突然出現還是比較「懵」,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翼展高達2.5米!英國滅絕240年的「白尾鷹王」出現了,原因已說明

又有一種消失百年的生物出現

根據《獨立報》指出,2020年,英國出現了 消失百年的「猛禽」——「白尾鷹」或者叫「白尾鷹王」,之所以叫「白尾鷹王」主要是因為它是屬於英國地區的最大猛禽。根據科學記錄數據顯示,該猛禽在1780年最後一次出現懷特島之後,就一直被懷疑在英國滅絕了,而如今再次出現,已經是消失240年了,可以說是英國自然界的一次驚喜。曾經該猛禽曾經在英國南部地區是很常見的,直到18世紀的時候被非法殺戮所消滅,所以被認為滅絕了。

翼展高達2.5米!英國滅絕240年的「白尾鷹王」出現了,原因已說明

根據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SPB)表示,在「白尾鷹王」受到影響的時候,歐洲海鷹種群也遭受了嚴峻的迫害,這導致一些國家的整體生物數量都在減少,所以說這也再次給我們提醒了,保護生物的重要性,當這些生物在重新回歸或出現的時候,說明它們比較適應當地的生態環境,包括英國被宣布滅絕的「白尾鷹王」也是一樣,不然也不會出現回歸的情況。當然根據報告指出,英國再次出現跟前面說的原因有點不一樣,那就是野外引進的,所以不是英國當地再次出現滅絕生物,這就是原因,算是說明了。

翼展高達2.5米!英國滅絕240年的「白尾鷹王」出現了,原因已說明

「白尾鷹王」是什麼樣的物種?

上面我們也簡單地說了下,「白尾鷹王」屬於大型猛禽,而該生物在飛行時候的翼展高達2.5米,可以說在生物界都比較少見,而它的生存區域一般是在海拔高度為2500-5300米。該生物的「食性」比較雜亂,主要是以魚類為食,有時間也會吃鼠類,野鴨等等,這說明它的兇猛程度還是較大。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它的外觀原因,所以說才這麼容易被受到偷獵者的關注。

翼展高達2.5米!英國滅絕240年的「白尾鷹王」出現了,原因已說明

不過該生物雖然在英國被認為滅絕了,但是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顯示的是瀕危物種,不過有時間看到有報告說是無危的,暫時沒有確定性的答案。所以整體數量可能還是不少。不過白尾鷹是有2個亞種,所以在我國也存在相關的物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家看到該生物的時候,要好好的保護,這樣生物多樣性才會越來越多,當然一般人看到這種生物可能也會遠離,看起來可能有點大。

翼展高達2.5米!英國滅絕240年的「白尾鷹王」出現了,原因已說明

為何要提升生物多樣性?

簡單的來說,生物多樣性是維持地球生態平衡不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說少了這些生物我們地球就可能「失衡」。這也是為什麼聯合國在不斷地呼籲,保護生物的重要性,因為這不僅關乎動植物的成長,還關係到了人類。自工業時代以來,人類對地球的改變可以說已經是「面目全非」,其中75%土地和66%海洋生態系統遭改變,如今還在不斷的持續之中,很明顯,未來地球的開採將無處不在。

翼展高達2.5米!英國滅絕240年的「白尾鷹王」出現了,原因已說明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不進行發展,那麼人類就無法前進,確實這是「雙向」的,但是可以明確的說,如果我們適量的進行利用,也許地球也不會因為破壞而給生物帶來一定的影響,主要是破壞之後,我們並沒有一個維護的措施,所以說最終導致了更多的破壞之後,都很難再次「復原」,我們不說完全「復原」,接近一點就很好了。但是人類都做不到。

翼展高達2.5米!英國滅絕240年的「白尾鷹王」出現了,原因已說明

所以說回到上面的話題,英國好不容易歷經240年,第1次看到了「白尾鷹王」的回歸,就要好好觀察到,不要又失去了。讓它緩慢的發展起來吧,鞏固下生態環境的穩定性。

相關焦點

  • 澳洲發現史前翼龍化石,翼展達4米,或比同類滅絕要晚千萬年!
    據《每日郵報》10月3日報導,日前發表於《科學報告》的一項報告稱,在澳大利亞內陸發現了翼展達13英尺(約4米)的翼龍化石,而且它們比人類所認為的滅絕時間要晚1000萬年。發現的化石包括八個肢體骨骼以及大部分的頜骨和頭骨,還有40顆牙齒和5塊椎骨,是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發現最完整的翼龍化石。
  • 外媒:科學家發現翼展達七米遠古巨鳥化石(圖)(2)
    【延伸閱讀】路透社:「最大翼展」鳥類化石在美出土2014-07-09 14:39:08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桑氏偽齒鳥」復原圖參考消息網7月9日報導 它的翼展幾乎達到3.5米,是現存鳥類中最大的。但是,如果同一種叫「桑氏偽齒鳥」的已滅絕鳥類相比,信天翁只能算是鴿子。今天,科學家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出土化石中識別出了這種鳥類。桑氏偽齒鳥生活在2500萬-2800萬年前,它有著鳥類歷史上最大的翼展,大約6.1米-7.4米。僅靠大小還不足以讓它顯得獨特。它的長顎中還伸出一系列類齒骨突。這些類齒骨突能幫助它在北美東海岸鏟起魚和烏賊。
  • 世界上最大的鷹,身高2米翼展7米,老鷹界的霸主沒有任何天敵!
    據悉,阿根廷巨鷹的體重可高達70公斤左右,它們完全站立時的身高可有兩米,正常人若是站在它面前,會感覺面對了一個龐然大物,尤其當它兩翼展開時的長度可達到7米左右,看起來和一架現代"塞斯納"152輕型飛機一般大,這種巨鷹的確讓人聞風喪膽
  • 「史上最大飛鳥」桑氏偽齒鳥 翼展可達7米(圖)
    它立高可達1.25米,平均翼展長達3.5米,身長1.15米,體重能達8.5公斤。不過,如果縱觀歷史而論「最大的鳥」,則可能是一種史前巨鳥「桑氏偽齒鳥」。早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一篇文章稱,美國科學家已鑑定了一種史前巨鳥遺骸,翼展可達6.1米至7.3米,或許它會是史上最大的飛鳥。
  • 阿根廷巨鷹,世界最大的鷹,翼展8米,重144斤
    它們的翼展最大可以達到16米,身高可達10米左右,和一頭長頸鹿差不多高,人類的高度不及它的五分之一,它自身的體重最重可以達到500斤。如此龐大的生物已經不適合飛行,只能藉助上旋空氣進行滑翔。可是風神翼龍和鷹確實是千差萬別的兩種生物,那麼世界上曾經出現過體型龐大的鷹嗎?
  • 世界上翼展最大的5種能飛的鳥!
    當然了,最大的鳥有幾種概念,譬如體型最大、體重最大或者翼展最大,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最後這種,世界上翼展最大的、並且能飛行的5種鳥類! 5、禿鸛 禿鸛,是一種大而且笨重的鳥類,最大的標本高達1.5米,體重超過18斤,翼展達到了驚人的3.2米。不過一般而言,它們的翼展寬度在2.4~2.8米之間。
  • 史上最大昆蟲,巨脈蜻蜓體長2.4米,誕生和滅絕皆由於氧氣含量
    ,在現存的蜻蜓種類翼展最大能達到16釐米,最小的蜻蜓種類翼展只有2釐米左右,而這種遠古蜻蜓的化石,顯示的是其翅膀展開闊75釐米,體長2.4米左右,比現在蜻蜓不知道大多少倍,這也是已知蜻蜓種類存在的最大值,是已知的史上最大的昆蟲。
  • 世界上最憋屈的鷹,身高2米翼展7米,沒天敵卻因「吃不飽」滅絕
    它們的體重可達70公斤,翼展最大可達7米,足有一架現代「塞斯納」152輕型飛機那麼大。它們的喙角尖呈彎鉤狀,是典型的肉食鳥類的特徵。一般捕捉到獵物會一口整吞下去。不過它們繁殖緩慢,大概每2年一次,每次產1~2個蛋,雛鳥需要約16個月才能獨立,雛鳥需要由父母來照顧,而完全成熟則需要十多年。阿根廷巨鷹可能能活50到100年。
  • 2.5億年前,三疊紀的「蜥蜴王」統治著南極洲,還是恐龍之王!
    2.5億年前,三疊紀的「蜥蜴王」統治著南極洲,還是恐龍之王!數百萬年前,在被稱為「恐龍之王」的雷克斯霸王龍腳下,大地還在顫抖。而在此之前,南極洲的森林中曾棲息著一隻鬣蜥大小的「蜥蜴王」。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具蜥蜴的部分骨架,其年代可追溯到2.5億年前,當時南極洲動植物繁盛。科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報告中稱,這位前「國王」的化石不僅為很久以前的南極洲森林景觀提供了更清晰的圖像,還有助於解釋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物種滅絕之後的進化景觀。
  • 史上最大鳥類,身高近2米,翼展可達7米,可惜卻已滅絕
    但是很可惜的是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到它們的身影了,因為它們已經滅絕了。根據專門研究鳥類的學者們推測,這種鳥生活在600萬年前,因為是在阿根廷發現了這種鳥兒的化石,所以便以阿根廷巨鷹來給它命名。當它站立起來時身高可達近2米,而將它的雙翼展開之後,甚至能有七米多,由此可見它的身軀有多麼的龐大,別的動物根本不敢靠近它們。
  • 在600萬年前沒有天敵,翼展7米的阿根廷巨鷹,能叼抓多重的獵物?
    遠古猛禽中的佼佼者:阿根廷巨鷹在現如今的自然界,猛禽大家族分為三類,2013年以前,猛禽特指所有鴞形目和隼形目中的鳥類,但是前幾年生物學家對諸多猛禽鳥類進行了基因測序,發現以前的分類存在錯誤,所以8年前科學家重新分類,把隼形目,鷹形目和鴞形目並稱為猛禽。
  • 5種已滅絕的動物,第一種10萬年前滅絕,可能有倖存者
    【5種已滅絕的動物,第一種10萬年前滅絕,可能有倖存者】第一種,北美獵豹,起源於400萬年前北美洲地區的貓科動物,大約10萬年前滅絕,它們與現代的獵豹很長得很像,但體型要大得多,幾乎和現代的非洲獅一樣大,被阿茲特克人稱為「奎拉米特利」,因發現過疑似蹤跡,被認為有一些個體可能倖存下來。
  • 5種已滅絕的史前生物,最後一種被發現冰凍遺骸,或能被重新「復活」
    5種已經滅絕的史前生物,最後一種被發現冰凍遺骸,或能被重新「復活」!成年個體身長足有三米長,四肢均有利爪。中新世時期因為不能適應急劇變化的氣候,在此後的數十萬年中逐漸消失。
  • 世界最大的猛禽,翼展最長可達3米,人類差點成為它的食物
    世界最大的鷹科動物——哈斯特鷹哈斯特鷹是一種體型巨大的雕,據相關資料驗證,如今這種巨型大的雕已經在地球上滅絕,它們曾經分布在紐西蘭的南島,是地球上曾經出現過最大的鷹科動物,他們經常以獵殺恐鳥食,體重約在18公斤左右,翼展最長可達3米,我們目前知道的地球最大的金雕以及虎頭海雕,它的翼展都無法與這種猛禽媲美。
  • 一種大型無人隱身轟炸機被拍到,據說翼展高達62米
    不過就像有人說自從智慧型手機普及後,各種UFO現象大為減少一樣;最近20年,超級大國飛機設計師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似乎明顯大不如前,幾乎就沒有再設計出幾種比B2的外形更奇特的新式的隱身飛行器。不過最近有人在愛德華茲附近的空域,偶然又拍攝到了一種新的飛行器。整體上看仍然沒有脫離, 類似B2的隱身飛翼體布局。
  • 世界上最大的鳥:不是鴕鳥,身高高達3米,因這個原因而滅絕
    世界上最大的鳥:不是鴕鳥,身高高達3米,因這個原因而滅絕世界上有很多鳥,它們大小不同、造型各異,那麼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鳥是什麼鳥嗎?很多人也許會異口同聲的回答: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其實只看存活著的鳥的話,現在世界上最大的鳥的確是鴕鳥,但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的話,世界上最大的鳥並不是鴕鳥,因為在幾百甚至幾千萬年前,這個世界上存活著比鴕鳥更為巨大的鳥類,它就是象鳥!由於種種原因,象鳥滅絕了,所以現在沒有人能看到巨大的象鳥究竟有多大了!不過你想了解一下象鳥究竟有多巨大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唄。
  • 十種已滅絕的最著名動物
    早在歐洲移民來到澳洲大陸定居之前數千年,袋狼已在這裡滅絕了,但在塔斯馬尼亞島, 仍有一定數目的袋狼存活了下來,同時這裡還有塔斯馬尼亞袋獾等特有物種。由於資金的刺激,過度狩獵越來越猖獗,這是袋狼在其後走向滅絕的最主要原因,另外的原因則包括疾病、狗的引入和人類侵入其棲息地等。雖然官方記錄稱袋狼早已滅絕,但仍時有報導稱目擊者曾發現過袋狼的蹤跡。
  • 恐怖的已滅絕生物史前蜈蚣 存在時沒有天敵!
    原標題:恐怖的已滅絕生物史前蜈蚣 存在時沒有天敵! 【科技訊】9月2日消息,在史前生物中,史前蜈蚣絕對是一個非常恐怖的存在,它的存在使其他生物感到恐怖,同樣,它們因為沒有天敵而變得更加繁榮昌盛,但是也因此而滅亡!
  • 史上第一飛行巨鳥,老祖宗翼展只有1米!
    史上第一飛行巨鳥,老祖宗翼展只有1米!3.6米。7米,體重在20至40公斤之間,就像一隻超大號的信天翁。 與翼展近7米的偽桑氏偽齒鳥相比,原齒翼鳥翼展只有1米,而且雙翼的外形更短更寬,並不適合做遠距離的滑翔。原齒翼鳥的角質喙上也有偽齒結構,不過偽齒之間的距離更寬,也不是很長,不同於後期長著密集而且尖長偽齒的偽齒鳥科動物。從整體外形上看,原齒翼鳥就像一隻海鷗,只不過喙嘴更寬更厚罷了。
  • 5種已滅絕的史前動物,第3種消失十萬年,可能倖存
    洞鬣狗,斑鬣狗已滅絕的一個亞種,分布於歐亞大陸,在中國地區也有分布,與斑鬣狗的主要分別是在於前後肢的長度,甚至有證據指洞鬣狗會偷取尼安德特人的獵物,約2萬至1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末滅絕。北美獵豹,起源於400萬年前北美洲地區的貓科動物,大約10萬年前滅絕,它們與現代的獵豹很長得很像,但體型要大得多,幾乎和現代的非洲獅一樣大,被阿茲特克人稱為「奎拉米特利」,因發現過疑似蹤跡,被認為有一些個體可能倖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