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夏河白石崖,一處藏區的修行洞,到這裡的遊客非常少

2020-12-04 旅遊之後

說到白石崖,在洛陽欒川也有一個,今天走進的是甘南夏河的白石崖,平均高3.5m,長約15km,在白石崖底部偏西處,有一可容三四人進出的溶洞,溶洞為天然形成,裡有潺潺流水,曲徑通幽,對想要探險、尋求刺激的人來說是個好地方。進洞必須由喇嘛帶領,一定要戴頭燈或者手電,不要穿太好的衣服,有的地方需要匍匐才能過去,儘量少帶東西。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白石崖的斷崖處很像絕境長城,而且看到這個斷崖就想到盜墓筆記,總覺得此處必有大墓。後來問司機+百度發現,這裡還真挖出過各種古物。白石並不純白,可能是與草原的綠色對比而得名,白石崖東西走向,從遠處看,恰似白玉屏風,橫在半空,在藍天白雲下熠熠閃光,蔚為壯觀。站在白石崖下你不僅仰嘆大自然的剛烈雄姿,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柔美潤澤。

白石崖就在靜默的祁連雪山腳下,一個鮮有人跡的溶洞與崖壁。我們駐足於這甘青兩省的界山下,凝視著峰巒蒼茫,蒼鷹在高空飛旋或原上低徊。它們是神山永恆的守望者,它們可以抵達人力所未至的高度與遠方。站在這樣的廣大與肅穆面前,你不能不默然低首,合十掌心,感嘆人類的渺小與生命的有限。

白石崖溶洞是一處藏區的修行洞,會去這裡的遊客非常少,門口僧人說現在只能進去500米,為了遊客的安全。如果要進洞最好穿上厚衣服,還得不怕髒,因為洞裡能夠借力的只有一根掛在牆上的麻繩,很多地方甚至需要手腳並用。阿卡一邊在前面帶路一邊指給我們看洞裡的各種神跡。

洞內深處還有一個地方的石壁上看著真像一個人的心臟,上面還有血管,摸上去光滑。出來的時候走的另一條路,有的地方要蹲著走要不然根本過不去,有的地方又要滑著慢慢下,有的地方很容易卡住,我都已經後悔單反真是個負擔,用嘴叼著背帶雙手撐著慢慢滑。這裡的溶洞值得探險,很不錯的猶如世外仙境。

據說這個洞一直能通到青海的同仁,我們能走的只是其中一段而已,中間走不動可以隨時回頭。我們回來的時候正好遇上一群當地人返程,一個個滿頭大汗氣喘籲籲,足見裡面有多難爬了。因為洞內錯綜複雜而且溼滑危險,沒有更多的照片可以給大家觀看,但是那種感覺恐怕只要去了才知道。一定是無比殊勝的因緣,才讓我飛躍半個中國,從東南海濱,深入藏區腹地,來到藏地香巴拉的甘南,與你邂逅。

白石崖/白石崖溶洞距離夏河縣城1小時左右的車程,據說是歷代活佛修行的地方,當地及周邊的藏民會來此洞靜坐或磕長頭祈求福祉。草原上兀自長出了石崖,很奇特,有氣勢。白石崖的另一側就是青海,去的時候是7月,正值雨季,天稍微有點陰,雲層挺厚,遠處的白石崖看得不夠清楚,但不久就雲開霧散,陽光下的白石崖很美,可惜在車上沒法全部拍到。

白石崖與其說它是山,不如說是一排堅實敦厚的石牆,像是上天打造的巨型城牆,為了守護這一方淨土,遠看比較巍峨壯麗,尤其是從桑科草原穿過,白石崖越來越近的感覺。白石崖原則意義上包括了白石崖寺和白石崖洞,一般都是只看了白石崖洞。白石崖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站在白石崖下,不僅仰嘆大自然的剛烈雄姿,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柔美潤澤。白石崖下小小的白石崖寺,來頭卻不小,依白石崖山而建,很有些氣勢,因被認定是勝樂佛祖的宮殿(類似於漢族人說的風水寶地),信仰藏傳佛教的人們在去朝拜拉薩三大寺之前,必先來白石崖寺拜佛。它是安多藏區著名的藏傳佛教修行聖地。

寺院雖然不能自給自足,卻也能構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圈。寺院的下方,是一個藏族的村子,典型的藏區社會形態,藏民供奉寺院,每家至少出一名男丁出家做喇嘛,寺院的傳承不斷,而寺院又反哺藏民,使得藏民的精神信仰不絕。回首望去,白石崖愈發雄俊,時光在這裡,仿佛,停止了流轉。

白石涯在甘南的甘加秘境,這裡現在是開放進入的景點,白石崖在甘加的意義不單純是給草原帶來視覺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從巖洞裡流出來的泉水,是甘加的命脈,孕育了這片遼闊美麗的風水寶地。也不知道這山泉流了幾百年!白石崖並不白,為什麼有了這個名字呢?或許是某個冬日素白如雪,佇立在石崖前的某個人,又莫名得感慨萬千吧?或許,白石崖之所以叫「白」是因為和碧綠的草原相比較。

今天小旅就給大家先分享到這裡,如果還有其他不一樣的看法請大家在評論區說出來,我會很認真的回覆你們,再次感謝那些喜歡小旅文章的小夥伴,小旅會繼續努力給大家分享更優質的旅行作品,下一期將帶大家走進更神奇的地方!

相關焦點

  • 藏區山谷中的一處納西族村落,宛若一處安靜的世外桃源
    ,在地理上被稱為雲南藏區,這裡的地貌以山地為主,在山間點綴著一些谷地,在這些谷地上有很多做不同的村落,今天我要介紹的這座哈達村就是這樣一處村落。,再過去食鹽甚至比黃金都要貴,因為人是不能不吃鹽的,而地處內陸的滇西北地區想要得到鹽就只能深入藏區,在木氏土司統治麗江的那段時間,土司派遣人員進入芒康奪取食鹽,同時在這一路上很多山谷地區建立了村落,哈達村就是這樣的一處村落,這也是為什麼在藏區會有納西族的村落。
  • 藏區的寺廟很多,為什麼香格裡拉的松贊林寺為遊客所推崇
    十七世紀,剛剛確立在藏區的統治地位的格魯派,五世達賴得到康熙皇帝的支持,在康區(青南,川西,滇北的藏區)陸續營造起一系列規模宏大的寺院,將格魯派的影響力從衛藏擴大到了整個大藏區。而松贊林寺就是其中,由五世達賴大師親自選址修建,親自命名的寺院。
  • 「文化視點」探秘夏河丹尼索瓦人
    繼2019年5月Nature雜誌(英國《自然》雜誌——編者加)報導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等發現青藏高原距今至少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化石後,國內外的焦點再次聚集到這一古老而神秘的古人類和白石崖溶洞。
  • (夏河)丹尼索瓦人:生活在距今20多萬至5萬年前的神秘的存在
    論文通訊作者、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研究人員利蘭·卡梅爾介紹說,當他們的論文還在接受審議時,另一個國際團隊在英國《自然》雜誌上描述了在中國甘肅省一處洞穴內發現的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化石的特徵,與他們的預測十分吻合。卡梅爾表示,研究丹尼索瓦人的解剖學特徵將提供有關人類適應性、發育、基因與環境互動以及疾病機理等相關信息。
  • 越到冬天越美,北京這裡流光溢彩,四季恆溫13攝氏度
    明代法師圓廣雲遊時,發現而命名為「潛真洞」,並在洞外的石崖上雕刻了「十三地藏」和洞名,在洞內鐫造了「地藏三菩薩」的大理石佛像。洞體一共分為七層,一至五層洞道長約五千餘米,六七層為地下暗河。現開放的一、二、三層洞道長1900米,洞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有12個高大的廳堂的16個洞室及71個形態各異的大小支洞。
  • 丹尼索瓦人DNA「現身」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
    繼2019年5月Nature雜誌報導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等發現青藏高原距今至少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化石後,國內外考古界再次聚焦這一古老而神秘的古人類和白石崖溶洞。意義非凡的「神秘洞穴」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海拔3280米,洞內通道區域常年溫度6-8度。每年都會有大量周邊群眾前往朝拜、參觀。一到夏季,更是遊人如織。
  • 韓國明洞:這裡幾乎是去首爾的中國遊客必到之處
    一提到首爾明洞,給國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SHOPPING。沒錯,這裡幾乎是去首爾的中國遊客必到之處,也是SHOPPING的第一站。但明洞不僅僅是首爾的王府井,也是首爾上班族的閒逛處,因為明洞地區密密麻麻的小胡同裡,有非常多的餐飲休閒娛樂場所。
  • 還未被炒起來藏區的珍品,藏區隕玉-藥王石
    藏區高海拔形成原因中科院研究團隊發現,早在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其實是一個海拔只有1500米的中央谷地,森林茂密,水草豐美,堪稱遠古的「香格裡拉」。2020年12月8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西寧副市長拼多多「雲擺攤」帶貨青海藏區特產,超55萬人圍觀
    「你拼的每一單,都在助力消費扶貧。」6月9日,青海省西寧市副市長楊小民在拼多多平臺上直播帶貨,希望網友們踴躍拼單,支持藏區消費扶貧。為助力打贏「三區三州」脫貧攻堅戰,西寧市政府當日聯合中國青年報在拼多多平臺上,舉辦主題為「『雲』觀夏都好物,『線』嘗高原饋贈」的助農扶貧公益電商直播活動。
  • 挪威深度遊神秘景點,像舌頭一樣,去過的遊客非常少
    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 穿白襯衫在肩膀處「挖個洞」,意外時髦顯瘦
    很多人都認為板正的白襯衫不容易穿出時尚感,其實不然,只要在挑選和搭配上花些小心思,比如加入小設計元素,就能瞬間一掃單調,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大家都知道蔣欣屬於微胖的身材,穿白襯衫在肩膀加入"挖洞"的鏤空設計,不僅露出骨感的肩膀部位,視覺上有一定的顯瘦效果,而且設計感十足非常具有時髦感。
  • 青稞產品漸成雲南藏區最佳伴手禮
    26日,位於香格裡拉古城的超市內,不少外地遊客站在青稞產品的貨架前,精心挑選代表雲南藏區的特色伴手禮。  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往年外地遊客在選購商品時,更青睞本地出產的犛牛肉製品和葡萄酒,而近兩年以來,當地企業生產的青稞深加工產品,如青稞酥餅、青稞花、青稞麵條、青稞鮮花餅等,也逐漸被外地遊客和本地消費者所認可,銷售情況一年比一年好。
  • 在色達觀看天葬,攝影「老法師」把藏區習俗當成動物園來拍攝!
    藏區喪葬習俗很多,水葬、火葬、土葬、天葬、樹葬以及只有活佛才有資格的塔葬。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天葬,藏區的天葬習俗在很多人眼裡是不可思議的,人故去以後只有德高望重之輩才可以實行天葬儀式,藏區對天葬的理解為生於自然回歸自然,人故去後由拉瑪誦經做法後拉去天葬臺由天葬師進行分割然後餵食禿鷲。
  • 請乘坐藏彝直通旅遊考察車,走進秘境九龍!
    九龍縣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負責人表示,通過此次活動,希望全力發揮九龍區位優勢,進一步開拓九龍旅遊資源,深度挖掘智慧與科技旅遊,創新旅遊體驗活動,爭取為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參與提供更多便利惠民的政策,打造獨具特色的九龍旅遊濟經新模式,讓每一位遊客都充分體驗到九龍縣藏彝風情走廊的無窮魅力和樂趣。
  • 山西不為人知的冰洞,距今已有300萬年歷史,洞內溫度零下30度
    山西不為人知的冰洞,距今已有300萬年歷史,洞內溫度零下30度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提到萬年冰洞,很多人都覺得這是電視劇中才會出現的場景,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讓我們嘆為觀止的萬年冰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直都不曾讓我們失望過,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山西境內的一處萬年冰洞,
  • 江蘇被忽略的一處溶洞景點,是4A級景區,是世界三大奇洞之一
    江蘇省內的旅遊景點數量就很多,不僅是自然景點,也有很多從古代延續發展下來的景點,它們在對外的旅遊價值和吸引力也一直比較高,它們往往能得到很好的發展,這本身的社會進步幅度也會顯得更為突出,所以就來從簡的認識江蘇被忽略的一處溶洞景點,這些景點它們本身的價值也凸顯出很高的社會意義。它就是宜興善卷洞。
  • 浙江一處低調的景點,身為省內三大名湖之一,很多人卻不知道
    浙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絲綢之府」、「魚米之鄉」和富饒之地,所以浙江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大省,國內經濟發展迅速,離不開浙江省的積極建設和發展,擁有經濟實力雄厚的杭州,現在浙江省也是旅遊大省,每年都有很多遊客來這裡
  • 藏區紀實·天葬(上)一場盛大的演出
    說明:由於《問道》系列涉及到較多西藏歷史部分,只好轉而攻讀《藏族簡史》等書籍,故文章難以持續。只好轉向較輕鬆的《影像記憶》,因為還在梳理藏族文化歷史,故最近的數篇都是藏區見聞,走紀實攝影的風格,成為了《藏區紀實》系列。
  • 專家:甘肅夏河地震和「88九寨溝地震」成因有共性
    這次夏河地震和今年9月16日張掖5.0級地震,都處在青藏塊體北緣。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孫士鋐認為,這次夏河地震跟九寨溝地震距離250公裡左右,但它們的位置有一定相關性,成因是有共性的。從斷裂帶來說,都處在東崑崙斷裂帶上。這次夏河地震和張掖地震位於這條斷裂帶北面,九寨溝地震位於斷裂帶南面,也就是處於同一個斷裂帶的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