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8 10:50 |今日定海
眼下這個季節正是自然界中野果豐盈的時節,小山坡上、灌木叢中更是掛滿了紅彤彤的野果——樹莓(定海人俗稱「葛公」),吸引著市民前去採摘。
近日,記者在雙橋街道螞蝗山上看到,山坡上、山路邊、灌木叢中成片的樹莓隨處可見,鮮紅飽滿的果實著實誘人。上山路上,還能陸續看到攜帶塑膠袋來採摘樹莓的居民。「爬山時看到路邊有不少葛公,於是和朋友摘了一會兒,你看,摘了不少吧!」市民孫女士開心地向記者展示滿滿一袋勞動成果,她說小時候常常來摘這種野果,現在比以前少多了,每到這個季節,就很懷念小時候的美好時光。
據了解,島城少有批量樹莓出售,市民多喜歡野外採摘,一些農家樂有時會將採摘下來的樹莓賣給遊客,價格可達到100元每公斤。由於長在野外,果實的肚子又是空心的,難免會有泥土和小昆蟲,對此,區農林行政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林偉建議市民採摘後不要立即食用,最好用清水洗淨後再吃。
與樹莓「長相」相似的還有一種野果,就是蛇莓,定海人俗稱「蛇葛公」。有市民提到,小時候總會聽到大人講,「地上的蛇莓不要吃,說不定被蛇爬過舔過。」針對這一野果,林偉也提醒市民,「蛇莓另外一種用途是作為藥材使用,它具有輕微毒性,如果生吃就不好了。還是建議市民不要輕易去採摘野果,避免食物中毒。」此外,專家也提醒市民在採摘過程中,儘量要遠離農田,或者是經濟作物邊上野生的果實,因為農民在噴灑農藥的過程當中,可能會產生誤噴,出現藥物殘留。
浙江新聞+:如何區分樹莓和蛇莓?
樹莓:具有果實空心、粒大、色紅、香甜,莖上帶刺等特徵,是落葉灌木,一般在海拔300米至1500米的向陽坡、溪邊、山谷、荒地和灌木叢中生長。有藥用價值。
蛇莓:一種薔薇科植物,也具有藥用價值。《本草衍義》記載,蛇莓附地生,光潔而小,微有皺紋。全株有白色柔毛,往往長在陰涼處,植株高度不及樹莓。
樹莓由諸多飽滿的紅色小顆粒挨在一起簇成一隻果實;而蛇莓則是在一個渾圓肉球的表面上再長出較分散的紅色小「觸角」。樹莓果實表面還有一些絨毛,整體顏色較蛇莓要鮮亮不少。
(原標題《山間野果難分辨 莫把蛇莓當樹莓》,原作者鄭璐、張真、王益芬。編輯姚弘)
14942118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