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對世界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2020-12-04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外媒:中國對世界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導外媒稱,衡量中國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活動的指標分別攀升至3年和8年來的最高水平,標誌著在冠狀病毒開始傳播近一年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復甦跡象不斷擴大。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30日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官方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10月份的51.4升至11月份的52.1。這是該指數自2017年9月以來的最高值,超出了經濟學家們認為這個月該指數將小幅升至51.5的預期。

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說,包括服務業和建築業活動在內的非製造業PMI從10月份的56.2升至11月的56.4,達到2012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報導稱,自今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國的工業部門引領了全國的經濟復甦,官方PMI自3月份以來一直高於50的關口,這是月度經濟活動擴張還是收縮的臨界點。現在,隨著冠狀病毒在中國境內基本上得到控制,人們的生活正在恢復正常,這幫助中國經濟的另外一個主要部門——服務業——迎頭趕上。

摩根資產管理公司駐上海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說:「許多餐館門口已經排起長隊。人們開始消費,工廠正在開足馬力生產。」他說,原因是「我們看到這種流行病得到了控制」。

報導還稱,11月,中國國內的整體消費也受益於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活動,在電商阿里巴巴集團延長打折促銷時間後,這次活動今年打破了年度銷售紀錄。

朱超平說,他認為中國的製造業實力在未來幾個月仍有上升空間。他指出,有跡象表明庫存正在減少,這可能導致「一波重新進貨潮」。製造業PMI中的就業指數小幅上升也令朱超平受到鼓舞,該指數顯示工廠正僱用更多員工以滿足需求。

報導指出,作為中國經濟復甦的主要推動力,中國的出口今年屢次打破經濟學家們的悲觀預期。10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11.4%。

另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1月30日報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代理所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對今日俄羅斯電視臺表示,中國的經濟活躍很大程度上與該國政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有關。當局通過向金融系統大量注資、提供優惠貸款和減稅來提振國內市場。

他說:「零售業得到大幅刺激。受益於此,不僅過去關閉的商店和企業開始恢復運營,還有許多新的商店和企業開張。顯而易見,中國的確擺脫了新冠和經濟危機。這大概是目前唯一首先藉助政府措施解決該問題的國家。」

馬斯洛夫補充道:「當局撥出大筆長期——5至7年——低息貸款。此外,中國多地啟動新基礎設施建設,並引進大量新材料和新技術。不僅如此,中國還新設了一系列經濟開發區,給予企業稅收減免及貸款和啟動資金扶持。」

A市場公司分析部主任阿爾喬姆·傑耶夫指出,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銀行業對企業貸款規模增加了40%。中國決定將一些企業扶持措施延期至2023年底,包括對金融機構向農戶、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放小額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

他說:「最主要是,中國政府防止了失業率飆升,採取了抑制通脹措施,確保了居民收入增加。內需並未以歐美國家那樣的速度減少。結果,受注入流動性支撐的企業表現出樂觀情緒。」

傑耶夫認為,中國經濟的顯著活躍會對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世界經濟產生積極影響。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原料消費國。在此背景下,中國製造業指標的穩步增長可以加快恢復這個亞洲國家同夥伴之間的貿易聯繫。

這位專家指出:「在這方面,正是莫斯科和北京的密切關係將成為俄羅斯經濟復甦的觸發器。如今,中國已在擴大天然氣和石油採購。未來,由於中美對抗,中國還將增購其他俄羅斯商品。最終,兩國貿易額能夠更快回到危機前的水平。」

福建邵武一家生產抗菌手工皂的工廠。(林善傳 攝)

相關焦點

  • 圍觀中國經濟強勁復甦,外媒羨慕了……
    中國擔當。 在新冠疫情擾亂全球社會和經濟秩序的大背景下,迎難而上的中國接連交出一份份亮眼的經濟「成績單」。 不少外媒驚嘆,隨著經濟強勁復甦,中國將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積極貢獻,推動世界經濟儘快走出疫情陰霾。
  • 瓜達爾港及自由區建設將對巴基斯坦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喀拉蚩8月7日訊(記者 施予)巴基斯坦時間今天下午3時,由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管理局、中國駐巴大使館、中國港控主辦的《瓜達爾港及自由區投資政策及項目進展說明會》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
  • 外企積極復工復產 對中國經濟信心不變
    2月10日以來,眾多在華外企一邊參與抗擊疫情,一邊積極復工復產。目前,上海、山東、湖南等地重點外資企業復工率超過80%。多家在華外企負責人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
  • 玖富數科:給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積極正向的影響
    其發布的《中國金融科技運行報告(2020)》顯示,中國金融科技產業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近年來,玖富數科積極推進金融服務「數字+」,持續輸出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著實具有先見之明。玖富數科:「數字+」助力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新動向玖富作為一家以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數字科技企業,始終堅持對金融科技創新的投入與探索,圍繞「流量、數據、場景、風控、
  • 外媒:中國經濟增速只是在百分比意義上放緩
    原標題:外媒:中國經濟增速只是在百分比意義上放緩  澳大利亞商業旁觀者網1月27日文章,原題:被所有人忽視的中國GDP數字含義 上周二中國公布2014年經濟增長數據。但迄今,所有談論都局限在中國經濟增速陷入24年新低。
  • 馬化騰:終端的演變會對經濟業態產生重要影響
    和訊科技消息 12月17日,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舉辦的第二天,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在網際網路創新論壇上發表了主旨演講。馬化騰稱在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平均每20年,終端的演變會對整個信息業態甚至對整個經濟業態產生一個重大轉變。  馬化騰表示,對於網際網路行業我有三個感想。
  • ...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專家: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宋承傑):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減排承諾引發世界矚目和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義大利環保專家西爾維斯特裡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此舉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 外媒看兩會:中國經濟無疑為世界經濟復甦打下強心針
    在世界經濟整體低迷、國際金融危機陰霾未散、多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今年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這無疑為世界經濟復甦打下強心針。此外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7日報導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重點觸及國內和國際經濟形勢。報告確認中國把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於6.5%左右,而在當前反全球化思潮衝擊下,李克強指出,今年國內外形勢「更加複雜嚴峻」。
  • 再次聚集世界目光!中國「切斷」世界最長河流,外媒:又是中國?
    這兩個基建,就連科技狂人、美國著名企業家埃隆馬斯克也忍不住在社交網絡上發出感慨:中國在先進基礎設施上的發展要比美國快100多倍。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中國基建一直在驚豔著世界,向世人宣告:中國基建名不虛傳!而如今中國再次聚集世界目光!中國「切斷」世界最長河流,就連外媒都直呼:怎麼又是中國?
  • 中國再次登上「熱搜」!再次攻克世界難題,外媒:攔不住中國了
    再次攻克世界難題,外媒:攔不住中國了。原來,我國最新研製的泵後擺火箭發射機試車成功了,據了解,我國在很長一部分時間在長徵系列的發動機都是利用這個裝置來進行實驗的,這一次的突破更讓我們成為繼俄羅斯以及美國第三個擁有此一項技術的國家,因此這對我國來說是絕無僅有的天大好消息。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在此領域投入大量技術研發,最終成功掌握泵後擺技術。
  • 關於中國,為什麼外媒的口風又變了?從4個層面深入解讀
    編輯:格桑美國和中國近年來的貿易摩擦相比過去十幾年都要來得劇烈,在2020年,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等事件的影響,美國甚至號召其追隨國一起和中國經濟「脫鉤」,實現「去中國化」。受到中美關係的影響,很多外媒對中國的評價也不太好,但是在近段時間,某些外媒關於中國的口風又轉變了。外媒在關於中國的口風上出現新變化在此前,外媒對於中國大多以抹黑誣陷為主。
  • 外媒探秘:人類緣何會產生視錯覺?
    原標題:外媒探秘:人類緣何會產生視錯覺?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日發表題為《視錯覺:為什麼大腦會欺騙我們》的文章,介紹了人類產生視錯覺的原因。前者是現實世界對我們的感官產生的影響,後者是人們的大腦對這種感覺的處理。「空想性視錯覺」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這種現象使得我們對宇宙中很多不規則的形狀產生了遐想。圖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拍攝到的太空資料畫面。(新華/法新)視覺信息具有光能的形式(光子)。
  • 中國又一新研究傳出,全球目光都聚集於此,外媒:太感謝中國
    ,外媒:太感謝中國!中國的醫療人員這一次的新研究傳出,就像全球所有的人都非常意外,因為這一項新研究就會對之後的研究產生非常巨大的影響。所以外媒也表示太感謝中國了,中國在應對全球危機是比較積極的,總是在第一時間動用各方的力量進行有效的防控。
  • 外媒:歐巴馬力避馬來西亞「倒向中國」
    參考消息網4月29日報導 外媒稱,美國總統歐巴馬27日與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舉行了會談,為加強合作關係指明了道路,意味著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國憑藉軍事實力加快了進軍南海的步伐,聯合聲明體現出對中國的牽制。  馬來西亞幾乎全盤接受了美國的主張。  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中國。為了實現到2020年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目標,馬來西亞必須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不過,馬來西亞聲稱對南海的曾母暗沙擁有「主權」,估計今年1月中國海軍艦船前往曾母暗沙宣示主權對馬來西亞的態度產生了影響。
  • 中國切斷世界最長河流,外媒:中國基建果然名不虛傳
    我們都知道,現在其實各個國家都在發展經濟,而想要發展經濟,電力其實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基礎,畢竟現在基本上不管是什麼行業,都是需要用電的,因此發電站就非常的重要了
  • 「中國限電」的真相,要讓外媒酸了!澳大利亞進口煤堪比九牛一毛
    《每日郵報》稱,由於中澳關係緊張,中國限制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從而導致中國十幾座城市被迫限電,工廠停電、路燈熄滅。《每日郵報》報導截圖外媒普遍揣測,中國發布限電令,主要是因為中國缺煤,尤其是缺少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煤。事實真的如此嗎?真相恐怕要讓外媒失望了。
  • 中國擴大開放 世界經濟正能量更強(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③)
    中國最新發布的外貿數據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1—11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29.0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8%,進出口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貿帶來的挑戰,中國外貿穩中求進,這既標誌著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取得顯著成效,也給處於逆境的世界經濟增添了一顆「定心丸」。
  • 外企頭條丨外企積極復工復產 對中國經濟信心不變
    來源:經濟日報這是一檔視頻動新聞欄目,實時追蹤全球外企動態,周一到周五5位主播幫你解讀熱點,中、英雙語呈現豐富資訊。今日主播周明陽說:2月10日以來,眾多在華外企一邊參與抗擊疫情,一邊積極復工復產。目前,上海、山東、湖南等地重點外資企業復工率超過80%。
  • 2017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34%左右
    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回升至6.9%,繼續位居世界前列。據世界銀行估測,2017年世界經濟增速為3%左右,按此增速計算,2017年中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的比重提高到了15.3%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左右。  「持續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經濟復甦,有力地促進了世界貿易發展,為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 外媒:在歐亞大陸的一個不毛之地,中國將建起世界上最大陸港
    外媒驚嘆,不毛之地建起了世界上最大陸港 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先進,但仍有不少內陸地區還相對落後許多,霍爾果斯就在其中之一。霍爾果斯位於中哈邊境,土地貧瘠,皆是草原,可以稱得上是不毛之地。當初中國決定在這裡開發建設的時候,也遭到了外界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