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縱然以前造下深重罪業,依靠佛法改邪歸正,也能解脫

2020-12-04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後悔來得及嗎?

有些人可能認為:「我現在不放逸倒可以,然而我業力深重,沒有遇到佛法之前,曾造的罪業數不勝數,如今這麼大年齡了,後悔也來不及了吧?」為了遣除這種懷疑,用比喻說明不放逸的利益(如頌詞)。

有些人往昔煩惱深重,沒有遇到善知識和佛法時,放逸無度,造了很多彌天大罪。但後來遇到上師善知識,明白善惡取捨之後,自己改邪歸正、重新做人,從此小心翼翼地護持戒律、修持善法,通過懺悔消除以前的罪業。如此一來,依靠善法不可思議的威力,將來也有解脫的機會。

就如同月亮先被烏雲遮住,見不到月光,但風吹過後月亮撥雲而出,放出皎潔的光明。同樣,有些人以前要麼貪心比較重,要麼嗔恨心很厲害,要麼痴心妄想極大,肆無忌憚地造了很多惡業,但後來依靠不放逸,都有解脫的機會,就像難陀、指鬘、具見、能樂一樣。

此處用了四個人的公案說明這個道理:

一、難陀的公案

難陀是釋迦牟尼佛同父異母的弟弟,他娶白蓮花(班扎日嘎)為妻,兩人感情非常好。有一次佛陀入城乞食,來到難陀家中,正好遇到他給妻子化妝。難陀想出去拜見佛陀,白蓮花說:「你快去快回,我的妝還沒有幹之前,你必須給我回來。」難陀非常聽話,規規矩矩地出去了,接過佛陀的缽盂,回家盛滿食物端給佛陀。但佛陀不接缽盂,轉身走了。難陀又把缽盂給阿難,阿難也不接受,說:「你從誰那兒拿來的,就還給誰。」難陀無奈,只好端著缽盂,跟隨佛陀去了精舍。到精舍之後,佛陀安排一個剃度師給難陀剃髮。難陀不肯,憤怒揮拳要打人,並對剃度師說:「你憑什麼剃我的頭髮?要剃我的頭髮,全國所有人的頭髮,你要統統剃光才行!」剃度師去佛陀面前說:「我不敢剃,他特別兇。」佛陀聽說後,同阿難一起來到難陀身邊。難陀因害怕佛陀,不得不讓剃度師剃髮,只好披上三衣出家了。難陀雖然剃髮出家,但常思念家中的嬌妻,因佛陀總帶著他一起出行,他無法脫身回家。後來有一天,輪到難陀看守房子,他暗自高興:「今天終於可以回家了。等佛陀與僧眾都外出化緣,我就立即回家!」佛陀和眷屬離開之後,他想:「我應當為佛陀和僧眾打好洗澡水,把澡瓶都盛滿,然後再回家。」難陀這樣一想,立時動手打水。誰知剛把一瓶盛滿,另一瓶又打翻了,一直耽誤了很長時間,總不能把澡瓶的水盛滿。難陀想:「算了,就讓他們回來後,自己打水吧。但我離開之前,要把僧房的門窗關上。」可他剛關好這一扇窗戶,那一扇窗戶又開了;剛關好這一間的門,那一間的門又開了……因為佛陀的加持,讓他耽誤了很長時間。後來他想:「既然關不了,那就不關了。即使僧眾的東西丟了,我也有很多錢,我來賠吧!」難陀想好後,立即走出僧房,準備回家。但他轉念一想:「佛陀必定從這條路上來,我就從另一條路回家。」佛陀知道難陀的心意,也從這條路上回來。難陀從遠處看到佛陀,急忙躲在一棵大樹後面。誰知樹神把樹舉起來,難陀露地而立。佛陀見到難陀後,又把他帶回精舍。佛陀問:「你想念家中的嬌妻吧?」難陀回答:「實在想念。」佛陀就把他帶到山上,指著一隻又老又瞎的母猴問:「你妻子與此母猴相比如何?」難陀十分惱怒地說:「我的妻子貌美無雙,這隻母猴怎能與她相提並論?」佛陀又把他帶到天界,觀看一個個天宮。後見一天宮有五百天女,卻無一天子。難陀感到奇怪,前去詢問,天女答言:「佛陀的弟弟難陀,被逼出家,以出家學道的因緣,將來命終轉生於此,會成為我們的天子。」他特別高興,忙對天女說:「我就是難陀啊!既然已經來了,我就不走了。」說完想進入天宮。天女們說:「你的戒律還沒有圓滿,不能呆在這裡,你先回人間,命終後才可以來。」難陀只好回到佛陀身邊,佛陀問:「你妻子美麗,還是天女美麗?」難陀說:「我妻子同天女相比,就如瞎眼母猴一樣。」難陀回到人間,為了轉生天上,特別精進地守戒。阿難看後,給他贈言一首:「譬如羝羊鬥,將前而更卻,汝為欲持戒,其事亦如是。」嘲笑他表面上守持清淨的戒律,內心卻被欲望所牽,發心不清淨。佛陀為了教導難陀,又把他帶到地獄去。見到各個油鍋沸滾,都在煮人,只有一口大鍋空著。難陀感到奇怪,就問佛陀。佛陀說:「你自己去問吧。」難陀便去問獄卒,獄卒回答:「佛陀的弟弟難陀,生天命終後,就會墮入地獄。我們現在燒油鍋,便是為他準備的。」難陀聽後,驚恐萬分,拔腿就往回跑。但獄卒把他攔下:「你已經來了,就留下吧。」他立即高聲叫道:「南無佛陀,請您把我帶回人間!」依靠佛陀加持,他回到了人間,由此真正生起了超離三界的出離心。佛陀為他講說聖法,他隨即遠離一切貪慾,獲得阿羅漢果位,在佛弟子中,被譽為「調和諸根第一」。原來他是「貪心第一」,後來不貪著任何人了,守護根門非常清淨。

這是難陀的故事,從他前後的差別也可看出,一個人的煩惱是可以改變的。

二、指鬘王的公案

指鬘王曾跟隨一個婆羅門學法,婆羅門的妻子勾引他,遭他拒絕後惱羞成怒,告訴婆羅門指鬘王侮辱她。婆羅門知道指鬘王不容易對付,於是故意欺騙他:「你若能在七天中殺一千個人,把一千個人的手指串成指鬘,裝飾在脖子或手腕上,就可以獲得梵天果位。」說完,婆羅門把刀插在地上,念了一遍咒語。咒語念完,指鬘王就起了噁心,婆羅門把刀交給他,他拿著刀,發狂一樣見人就殺,見指就砍。到了第七天早上,手指已有九百九十九隻,差一隻就滿千數。可是大街小巷見不到一個人影,人們早就藏起來了。此時指鬘王的母親憐憫他,因為他七天只顧著殺人,沒有吃東西,想派人給他送飯,但是僕人們都害怕,沒有人敢去,母親就親自送去。指鬘王見母親從遠處走來,準備要殺掉她,母親罵道:「你這個不孝的東西,連母親都想殺。你實在要湊數的話,那就砍去我的手指,不要殺死我。」這時,佛陀以神通觀察到指鬘王可以度化,就化成一個比丘,走到他的對面。指鬘王一見,當即捨棄母親,飛速向比丘奔來。比丘緩緩地行走,但指鬘王用盡氣力也追不上,他就喊道:「比丘,你給我停住!」比丘說:「我一直安住,沒有動過,只有你自己停不住。」指鬘王覺得奇怪,就問:「怎麼說你安住、我停不住呢?」比丘答:「我的六根都很寂靜,所以一直安住,而你被邪師引誘,內心迷亂,不斷地奔馳,所以才日夜殺害眾生,造下無邊的罪業。」指鬘王聽後幡然醒悟,把刀扔在一邊,遠遠地伏地磕頭。佛陀也恢復本來身相,如太陽般相好圓滿、無與倫比。指鬘王見到佛的威儀,不由得五體投地,要求隨佛出家。以佛的神通力,他的鬚髮自然脫落,身上衣服也變成三衣。佛又為他說法,他聞法之後,心垢盡除,得阿羅漢果位。當時他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也有機會獲得聖果。記得《百業經》中有一個人殺了五千人,後依靠自己的發心、佛的加持而證阿羅漢果 。

三、具見的公案

具見,又名未生怨王、阿闍世王。關於他,《觀無量壽經》中有較廣的公案,我在這裡不廣說。他的嗔恨心非常重,受惡友提婆達多挑唆,把父王幽閉於七重室內,想讓他活活餓死。他的母親恭敬大王,偷偷在身上塗上蜂蜜,瓔珞中盛滿葡萄漿,探望時讓大王享用。未生怨王的父親是虔誠的佛教徒,他享用完後,合掌恭敬,遙禮世尊,說:「目犍連是我的好友,願興慈悲,授我八關齋戒。」頓時,目犍連以神通來到他面前,日日如是,為他授八關齋戒。佛陀還派「說法第一」的富樓那尊者,為他說法。經過21天,他還沒有死,因常聞法,顏色和悅。未生怨王質問守門人,守門人說:「你母親經常到這裡,給他送一些飲食。佛弟子也從空而來,為他說法。」未生怨王特別生氣,提劍要殺母親,一個大臣勸阻說:「自古以來,貪執王位而殺父親的比比皆是,但殺母親的一個也沒有,你最好不要成為無道昏君。」於是他把母親關起來,他父親就餓死了。後來他生起極大悔心,依靠佛陀的威力和自己的懺悔,有些經典說他獲得了菩薩果位,有些經典說再過八萬劫他將成佛 ,有種種不同的說法。但不管怎麼樣,造無間罪的未生怨王,最後也獲得了成就。

四、能樂的公案

他的貪心和嗔心都很重,他貪著一個女人,母親覺得不如法,一直勸他,但他根本不聽。母親只好晚上睡在門檻上,不讓他出去約會。他特別生氣,用寶劍砍斷了母親的頭。他跑到那個女人家裡,身體不停發抖,女人說:「這裡只我一個,沒有別人,你不用怕。」他想:「如果告訴她實情,她可能更喜歡我。」他就說:「我為了你,剛殺了母親。」那個女人非常聰明,心想:「這人連母親都能殺害,終有一天對我也會不客氣。」於是騙他說:「你真是了不起,這種行為我很高興,你稍微等一下,我出去馬上回來。」她一口氣跑上樓頂,大聲地喊:「救命啊!來壞人啦!」能樂聽到之後,趕緊跑回自己的家,把寶劍扔在母親的屍體上,也高聲叫道:「救命啊!我的母親被殺了!」通過如此矇混,人們沒有發現他是兇手。他造下極大逆罪,內心十分不安,到處尋找滅重罪的方法。後來他到一個寺院裡出家,精進修行,於很短的時間內,對三藏通達無礙。別人問他為何如此精進,他說想懺悔殺母的罪業。大家就把這件事告訴佛陀,佛陀說殺母者不可出家,僧團中必須立即開除 。他被開除以後,穿著出家衣服,跑到一個邊地去了。那裡佛法不興盛,他建了一個經堂,開始講經說法,集聚了很多很多人來此聽聞。有些人聽法後,甚至證得阿羅漢果。由於他為眾生說法、培養僧眾的功德很大,死後彈指般的時間墮入無間地獄,馬上即得解脫,轉生天界。之後,他以天子形象來到人間,於佛前聽聞妙法,終證預流果,獲得見諦。

可見,縱然以前造下滔天大罪,只要有後悔心,不放逸地行持善法,最後也可以解脫。

我們學了這個頌詞之後,應該明白就算自己以前造的業非常可怕,現在通過念金剛薩埵心咒,好好地聞思修行,發誓從此不再造,來世也不一定墮入惡趣,且有可能獲得解脫。

每個人首先要懂得佛法,不然的話,對如何行持、怎樣有罪過一無所知。當然,懂得後也不要停留在文字上、口頭上,一定要在心裡思維:「我以前是什麼樣的人,從現在開始,短暫的人生中,我要盡心盡力地懺悔,盡心盡力地做善事,不能變成業際顛倒者。」

什麼叫業際顛倒呢?今天剛出家,明天就還俗;今天是一個居士,明天就不學這一套了,改行加入外道,或者不學任何宗教,這種人最可憐、最可怕。我們不能變成這樣,只要有後悔心、懺悔心,再深重的罪業也可以清淨。

頗瓦法中還說,一個人在臨死之前,只要強烈地觀想:「我的罪業已徹底清淨,我的善法非常非常多!」有這樣一種念頭,也能往生極樂世界 。

大家在有生之年,修行的方向不要改變,在此基礎上,應當竭力懺悔。學院很多人行持佛法,雖然跟聖者相比,還是比較差,經常產生煩惱,善法也不能圓滿所有支分,有很多慚愧之處。但跟不學佛的人比起來,還是值得榮幸的,至少每天拿轉經輪念一點經,觀想一點,做一點善事,這個功德不可思議。

所以,即使你造了重罪,也不可放棄自己,一定要依靠佛法改邪歸正,精進懺悔!

來源:索達吉堪布《365顆鑽石的約定》之(79)

相關焦點

  • 慧晤09-文殊菩薩的智慧寶劍-索達吉堪布對話威廉.道格拉斯教授
    慧晤第9期-文殊菩薩的智慧寶劍-索達吉堪布對話威廉.道格拉斯教授-1-上師提問-適合歐洲大學生的法門慧晤第9期-文殊菩薩的智慧寶劍
  • 索達吉堪布:該如何理解業因果?
    文:索達吉堪布  所謂的業因果,展開來講廣大無邊,概括而言就是,眾生所造的一切善惡業,無論多久都不會失壞,只要因緣聚合時,必定會成熟相應的果報。  另一種是往昔所造的業,這是比較細微、隱蔽的遠因,我們的肉眼看不到。  比如一個人生病感受痛苦,也許就存在兩種因緣 ,一個是近的因緣,如吹風著涼、食物變質等等,另一個是遠的因緣,如前世曾殺害、毆打過眾生,造了種種惡業。  佛教認為,人們即生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偶然的,而是與前一世或者許多生世以前的業有關係。
  • 日食月食,請持誦【大圓滿聞解脫 普賢王如來祈禱能顯自然智根本願文】
    (請牢記普賢王如來面容) 【能顯自然根本智普賢王如來祈願文】(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且 譯)報盡墮入地獄中 由我普賢廣大願  嫉妒爭鬥生起時 莫起怨恨心松坦  真實覺了寬坦住 得證勝成所作智 失念不正及散亂 昏沉迷糊及忘失 昏睡懈怠愚痴者 果報畜生無依怙 由我普賢廣大願 令心愚痴黑暗者 顯露淨心住正念 得證法界體性智  三界所有諸眾生 真如體性與佛等 失念故成顛倒因 不斷造諸無義業
  • 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天眼第一也照樣被維摩詰居士懟
    如果真正懂得佛法,居士中以後也可以有格西、格西瑪。寧瑪派和噶舉派經常稱法師為堪布和堪姆,以後居士中也可以有堪布和堪姆。以前的堪布肯定是出家人,以後留著長頭髮的某某堪布或堪姆也可以有。但因為受傳統所限,現在就改成這樣的稱呼也許有點不合適。傳統的改革需要一個過程,最初也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所以不一定馬上能執行。
  • 佛教算是一種心靈科學嗎——索達吉堪布慧晤潘宗光教授
    嘉賓:潘宗光教授&索達吉堪布主持人:梁永斌地點:泰國·清邁  第六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慧律法師:佛法的重點在哪裡?念佛法門要注意什麼問題?
    學誠法師諸位,佛法不是什麼法門的問題,法法是平等的,念佛也好,誦經也好,持咒也好,拜懺也好,任何的法會也好,問題在於解決我們生命的迷茫,就是破除無明,斷除煩惱,心入於真如的心性,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問題是你念佛,能不能把你的執著放下?煩惱有沒有斷除?脾氣有沒有改一改?碰到執著的事情,能不能做到不生氣?如果我們念佛,貪心也不改,脾氣很暴躁,跟別人百般的計較,那麼,你念佛的意義不大。佛法是要降伏我們的心的,是借用這句佛號,善巧方便,讓我們作一個依靠。所以我們念佛,重要的是要念到一心不亂。
  • 不知佛法中定和慧的作用,想要獲得解脫比較難,看看定的作用吧
    只有慧沒有定,只能在中陰身【死亡到重生的階段,定義為中陰】階段解脫。即身解脫和中陰解脫會有差別,因為一個是明心見性後努力實修的人,一個是明心見性後不努力實修的人,二者會肯定會有不同。即身證悟者能抵擋惡緣並且渡人廣大,而且證悟最徹底。只明心見性不努力實修者,不能抵擋惡緣渡人也有限,證悟也不像實修的人,那麼徹底。當然明心見性,是指真實見到報身光明。
  • 儒釋道中只有佛法把六道輪迴、十二因緣、跳出輪迴及成佛講清楚
    儒釋道中只有佛法把六道輪迴、十二因緣、跳出輪迴及成佛講清楚省庵大師:《儒》此方正教在儒宗,但盡今形後世空。我50歲以前不信佛,42歲創辦企業後,曾經花了四五年的時間學習儒家與道家文化。熟讀過《論語》《大學》《中庸》,背誦過《道德經》。我還把儒家道家文化的部分內容提煉出來,作為公司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長治久安發展起到了無形的軟實力作用,後來又把佛法融入其中,效果更佳。
  • 佛法開示:佛非拜、法非善、僧非乞、戒非縛,修行四法
    在禪林釋疑中,常常遇到有很多人常以問佛法的空性,經過對話中的了解,實際上這些人連佛法最基礎的法義都不曾明白。對於無常義理,四聖諦,八聖道,這些佛法的基石都不曾明白。對於講佛法空性來說,這是對於入清淨菩薩行的修行人來講的。而講佛法空性的前提,也必須是在了悟佛法法印的基石上,並且有八聖道的基石,正信、正知、正見這是最基礎的。
  • 舍利弗初聞佛法,認了師父釋迦牟尼,得了淨法眼藏
    馬勝比丘說:「我的師父是釋迦牟尼佛,佛陀為我們開示了很多道理,佛法微妙廣大,我出家日淺又沒有很好的憶持力,所以無法詳述,略提一個佛陀教示的偈子,說給您聽吧!」於是,馬勝比丘講了幾句話:「諸法從緣生,亦復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聽到這四句話,非常震憾,這真正是人生的真理啊!舍利弗聽到這幾句話,心就靜下來了,得了淨法眼藏。
  • 佛法基礎|定慧師兄和你分享:佛法的世界觀
    佛法又是怎麼描述我們所處世界之情形的呢?在佛法中,世為遷流之義,謂過去、現在未來之遷行;界是界畔分齊之義,謂具東西南北之界畔。世界也叫世間,名異而義同。《楞嚴經》說「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佛法中對我們所居的世界,又叫作三千大千世界。
  • 佛法的驅魔闢邪寶典:構建御魔防火牆!
    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最重要的是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及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