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初聞佛法,認了師父釋迦牟尼,得了淨法眼藏

2020-12-05 禪淨密實修

包括舍利弗、目犍連、迦葉及其他許多弟子在內,大家提出了很多問題,請佛開示應該如何修行?這是「進」;應該安住在什麼地方?就是「止」。所以,一個是動,一個是靜。有一天,馬勝比丘在託缽行化的路上,剛好碰到當時尚未出家的舍利弗。舍利弗看到馬勝比丘威儀寂靜,

容止和雅,很有道行,就上前問:「這位大德,您看起來威儀、道高德重,不知道您的師父是誰?所證何法?看到您安然寂靜,就知道您師父的法門一定非常微妙、殊勝,可否請您把您師父的法說給我聽!」馬勝比丘說:「我的師父是釋迦牟尼佛,佛陀為我們開示了很多道理,佛法微妙廣大,我出家日淺又沒有很好的憶持力,所以無法詳述,

略提一個佛陀教示的偈子,說給您聽吧!」於是,馬勝比丘講了幾句話:「諸法從緣生,亦復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聽到這四句話,非常震憾,這真正是人生的真理啊!舍利弗聽到這幾句話,心就靜下來了,得了淨法眼藏。於是,舍利弗就請馬勝比丘引領他前去見佛,佛為舍利弗講說四諦的道理,舍利弗即成就道果。

舍利弗本是外道之師,與目犍連為好友,各有一百個弟子。當時所有的修道者,沒有一人能超越他們,於是他們二人就約定,假使遇到明師,聽聞真理,一定要告訴對方。所以,舍利弗就立刻通知目犍連一起隨佛出家修行。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道果」就是阿羅漢,而馬勝比丘就是這五人其中之一。

什麼叫「比丘」?出家男眾受了二百五十條戒,就稱為比丘;出家女眾受三百四十八條戒,稱為比丘尼。比丘具足四種意義:第一、只要供養了比丘,就能增長福德;比丘讓眾生種福田,除去眾生的貧窮,所以稱為「除饉」。第二、眾生時時刻刻起惡念,心也惡、口也惡、身也惡,心起惡念、嘴巴講壞話、身體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而比丘修身、口、意三業,可以破除惡業,得到解脫。

第三、乞士,有兩種意義:「上乞佛法,以資慧命;下乞飲食,以養色身」。佛陀時代,所有的出家眾都要託缽乞食,不但是佛弟子,凡是在印度修外道的行者,也是乞食、也是託缽。所以,比丘一是「上乞佛法」,以長養自己的慧命;二是「下乞飲食」,以資養色身、維持生命。

第四、由於「離欲寂靜,住大禪定」,就能令「魔王」恐怖、就能降「魔」。得到解脫,就稱為「羅漢」。羅漢也有三種意義:第一、殺賊;第二、應供;第三、無生。破除了所有的煩惱,也降伏了「諸魔」,所以稱為「殺賊」。果證無生,所以稱為「無生」。證了果位,堪受人天供養,所以稱為「應供」。

相關焦點

  • 佛教人物系列之六:釋迦牟尼佛大弟子舍利弗
    舍利弗,源自梵語音譯,又叫「舍利子」,出生於王舍衛城附近一個婆羅門教家庭。父親是婆羅門教的大學者。舍利弗自幼受家庭教育的影響,精通婆羅門教。成年後與他的道友目犍連志同道合,一起在鄉裡傳道受業,各自擁有數千門徒。
  • 佛法實相是不能以思維認識和分析方法來理解的智慧
    舍利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邊,無障無礙,如來有住寂然而不動的正定妙境,有涅槃解脫的自在定力,有深入實相本體無際無涯的智慧,如來成就了一切佛法,一切前所未有的佛法。「舍利弗!佛以種種智慧應機分別,巧說一切妙法,字字句句柔和親切,眾生無不心悅誠服。舍利弗啊!概要言之,那無量無邊的真實智慧,那前所未有的精妙法門,佛已全都成就盡證。
  • 智慧法語:釋迦牟尼成佛後為何不願廣說佛法
    真正的佛法不可言傳(圖片來源:資料圖) 《妙法蓮華經》「止,舍利弗,不須復說。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翻譯】算了,舍利弗,不必再說了。為什呢?因為,如來世尊所成就的第一稀有難解之法,只有諸佛與釋迦牟尼佛才能窮究盡底,領悟諸佛法實相非實非虛,無相而不相的微妙理趣。而諸法實相則是從諸法的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十幾個方面來把握的。
  • 如來佛祖 釋迦牟尼佛陀
    摩揭陀國的初期教化:釋迦牟尼返回優婁頻羅,事火外道三迦葉及其門徒改宗佛教。皈依佛教的摩揭陀人中,不少是受到三迦葉的影響。佛成道次年到王舍城,頻婆娑羅王成為護法居士並贈送竹林精舍。成道第四年,本是詭辯派的舍利弗和目犍連帶領同門皈依佛教,二人指導了教團在理論上的重大完善和發展。摩訶迦葉也在此時期皈依,佛滅後他成為教團的實際統領者。
  • 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
    佛祖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法輪,相當於基督教的耶路撒冷。古印度佛教遺址。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後,西行200公裡,來到鹿野苑,隨後就在這裡對父親淨飯王派來照顧他的5個隨從講解佛法,向他們闡述人生輪迴、苦海無邊、善惡因果、修行鹿野苑—佛陀第一次講經說法的地方。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公元3世紀時,鹿野苑已經成為重要的藝術中心。
  • 釋迦牟尼是哪國人?聽聽尼泊爾人印度人怎麼說,其實呢……
    而印度人則常常強調菩提伽耶是釋迦牟尼悟道之地,以及鹿野苑是釋迦牟尼第一次傳法的地方。釋迦牟尼是哪國人?其實是非常清楚的。釋迦牟尼出生在今尼泊爾境內,確為尼泊爾人,這沒有異議。小王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開口說話:「天上地下,惟吾獨尊」,意思是佛法為無上甚深法。藍毗尼是釋迦牟尼成長的地方,其重要之處在於:釋迦牟尼在這裡提出了生老病死苦等根本問題,發大願尋找並回答解脫究竟之法。
  • 佛法僧三寶的含義
    早課上的僧人(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在佛教中,信徒是以佛、法、僧的三寶為皈信或皈敬的對象,而不是崇拜流行於民間的諸神,故在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初成佛道的釋迦世尊,在尚未度出家弟子之前,便對兩位在家弟子(商人提謂及婆梨迦)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未來比丘僧。」因此唯有三皈具足,才能成為正信的佛教徒。如果僅止於信佛而不信法、不信僧,那是盲目的崇拜,便和民間的神鬼信仰類似;如果僅僅探究法義而不信佛、也不信僧,那就相當於一般的學者,看書做學問,與自己的信仰無關;如果僅皈依僧,即與民間流行的認義父義母、拜龍頭大哥等相近。
  • 天然國寶: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
    (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  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指寶石上面形成了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圖騰的奇石天珠。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十大國寶奇石天珠之一。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又叫釋迦牟尼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祖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陀初轉法輪奇石天珠等。
  • 師父說 | 意識決定客觀世界走向
    就是你有心動的感覺,就我說的話你千萬不要——啊師父我理解了,你理解了有個屁用,我不講你也理解,其實我不講你們也理解,腦袋上都理解。而所有的一切,一個人要想最後的,能夠感受到是到了感性的存在層面,感受到你們的心動的時候,你們算真正聽懂了。如果你們沒有感受到你們的心動,只是腦袋告訴你們聽懂了,是沒有用的。
  • 稱呼出家人到底是「師父」還是「師傅」呢?
    「師父」不是「師傅」師父可以說是對出家人最穩妥的一種稱呼。師父」不同於一般的「師傅」。有些非佛教徒,甚至初入佛門的佛弟子,往往會將「師父」寫成「師傅」,令人無法分辨。」所謂佛法於恭敬中求,身為一個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對於出家師父的稱呼方式,皆有佛門中的規矩。因此身為佛弟子,都應該知曉對出家師父適當而得體的稱呼法,方能彰顯內心的恭敬,從而得到佛法的利益。「師傅」作為尊稱,當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內,而「師父」將「師」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顯然更加深摯。
  • 佛法開示:佛非拜、法非善、僧非乞、戒非縛,修行四法
    有一次佛陀問舍利弗說:舍利弗啊,我常教導你們入菩提聖道,但是你知道菩提道的方法是什麼嗎?這個時候舍利弗就回答說:佛所說的方法即是八聖道。在禪林釋疑中,常常遇到有很多人常以問佛法的空性,經過對話中的了解,實際上這些人連佛法最基礎的法義都不曾明白。
  • 吳承恩的作品「出了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裡沒有一個叫金蟬子的
    二童道:「師父的故人是誰?望說與弟子,好接待。」大仙道:「他是東土大唐駕下的聖僧,道號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麼與那和尚做甚相識!」大仙道:「你哪裡得知。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佛祖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
  • 釋迦牟尼佛偈
    演這齣戲的目的正是為了度化眾生,並且把佛法流傳下來。佛陀以一個真正覺悟者的體證和老師的身份來為所有人,包括人、天人、阿修羅、畜生乃至地獄在內的三界六道眾生指出了一條走向真正幸福的解脫之路。而這一點,對於所有眾生來說,是最實際的,它超越了包括科學在內的所有世間法。
  • 身患卵巢癌,師父囑咐我這樣做……
    這樣讓人聞之色變的絕症,讓我不期而遇!我剛剛結婚不久,在城裡上班,愛人老家是農村的。在老家,生兒育女天經地義,那是無可厚非的,我們經濟狀況還算穩定,婚後打算儘快生一個健康的寶寶,讓雙方父母都能頤養天年,含飴弄孫,過上舒心的日子。
  • 佛說:未來世中有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聲聞」聞聲悟道,只是斷見思;「緣覺」靠自身之力覺悟,兼除習氣;「菩薩」悟真俗二諦之理,所以能自度度人;「佛」恍然大覺,直取無上菩提。精進對說法不疲倦,禪定不錯過說法的機緣,智慧於佛法不顛倒,此三度屬於法布施。所以我們修行要通過布施攝六度,再使六度攝萬行。
  • 圓覺三代祖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蓮華生大士
    第一代祖師:釋迦牟尼佛 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見眾生苦,感悟出家,證大菩提,人稱「佛陀」(覺者)。弘法四十九年,至七十九歲時,涅盤於拘屍那國之娑羅雙樹間。此世界之佛教各宗各派所有佛法,皆由釋尊傳出,遂共尊為佛教教主。
  • 聞其名號丨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
    說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苦行證道成無上菩提,甚至是歷劫修行,這次示現成佛,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不過是得了一聲阿彌陀佛。一般人敢這樣解釋嗎?不敢,這樣解釋人家也不信你。「如果這樣,我們跟釋迦牟尼佛不是平等了嗎?他得一聲阿彌陀佛,我也得到了?」對啊!「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釋迦牟尼佛成了佛,他得了什麼法?
  • 佛法:想要承受正法,先把自己變成法器,否則一定會竹籃打水
    首先要信,對佛法堅信不疑,然後進入佛法次第修學。次第修學非常重要,這一點也正是很多同修甚至很多所謂的師父們所忽略的。佛法是特別講究次第的,就像學生入學,必須先從根本的小學課程學起一樣。這裡邊肯定有特殊的,現世社會裡還有跳級的學生呢,但先問問您自己是不是有這種能力,沒有的話,就老老實實一步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