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算是一種心靈科學嗎——索達吉堪布慧晤潘宗光教授

2021-01-16 索達吉堪布


嘉賓:潘宗光教授&索達吉堪布

主持人:梁永斌

地點:泰國·清邁  第六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時間:2016.7.12


當出家人遇上科學家


佛教算是一種心靈科學嗎




主持人:可不可這樣理解,佛教是一種心靈的科學?

 

堪布:可以這麼說。不過,在究竟意義上,佛教的《心經》中講「無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所包括的一切法都不存在,因此,所謂的「心靈」也被超越了。


雖然從某種層面上說,佛教是一種心靈的「科學」。但科學至今最多只能觀察到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至於第七識、第八識,用目前的觀察方法,恐怕有一定的困難。


這種超越的認識,可能需要通過宗教來實現。

 

潘教授:佛教研究的範疇非常廣大,它包括了心靈的方面。在西方,人們就透過因果規律來了解、完善我們的心靈。


今天科學對心靈的深入研究,尤其從量子力學方面的體會是,人的意識形態會干擾周邊的環境,影響這個世界,它是認知最重要的源頭,也是影響認知的最重要元素。而透過修行,能夠建立更加清淨、自在的意識,達成圓滿的心靈修養。


很多科學家也認為,宗教心靈是影響他們的最重要元素。


比如愛因斯坦,他曾說自己對科學的研究,主要源於對宗教的情感。他的每一個科研成果,如果跟心靈吻合,就會獲得內心的超強震動,由此帶來很多的安樂自在。


所以,心靈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對它的深入了解,離不開我們的意識形態;而我們的意識形態,正是產生認知最重要的元素。相互有這樣的關係。



現場互動

提問:十二緣起法則,有著非同尋常的世出世間的意義。無明緣行、行緣識……一直到生、老死,然後是下一輪的無明。無明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常聽佛教中說「無始以來」,但怎麼會無始呢?總該有一個開始吧?

 

堪布:按照顯宗的觀點,每一個眾生有無始以來的無明。所謂的「無始」,是因為時間非常久遠,所以無法指定一個開始的時候。不僅僅是「無明」,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找不到開頭的事物。實際上,心識更是如此,每一個眾生的迷惑本身就是開始。


按照密宗的有些觀點講,就像虛空當中的雲突然出現一樣,在顯現外境的時候,對事物的本質或實相不能如實了知,就起現了無明。但是,正如天空的本性中不可能有雲存在,心的本性上,無明也是不存在的。





官方公眾號:sdjkb2014|帳號:索達吉堪布




相關焦點

  • 慧晤09-文殊菩薩的智慧寶劍-索達吉堪布對話威廉.道格拉斯教授
    慧晤第9期-文殊菩薩的智慧寶劍-索達吉堪布對話威廉.道格拉斯教授-1-上師提問-適合歐洲大學生的法門慧晤第9期-文殊菩薩的智慧寶劍
  • 愛因斯坦與佛教
    [摘要]書中唯一與佛教有關的只有第70頁上的一句話:「在我看來,像佛陀、摩西和耶穌這樣的人物對人類的恩澤要高於探索和創造的心靈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佛教徒以及許多對佛教有好感的人,大概都曾在書上或網上見過這樣兩段話,據說均出自愛因斯坦之口:(1)「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或「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現代科學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2)「未來的宗教將是一種宇宙宗教。它將是一種超越人格化神、遠離一切教條和神學的宗教。
  • 僧侶與哲學家:從科學研究到心靈探索
    讓我先提供一些細節資料:你當初非常成功地拿到生物學的博士學位,在賈克柏門下成為一位優秀的研究生,在巴斯特學院做了許多年的研究。後來你在巴黎大學理學院的博士論文口試,委員包括賈克柏以及其他著名的生物學家,他們領給你特優的博士學位。我們以下要進行對談為什麼會有趣,是因為你受過歐洲及西方科學文明最高層次的訓練,同時,或許可以說同步地,你又擁抱了生根於東方的哲學或宗教,就是佛教。
  • 【最新佛訊】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應邀赴北大作《佛教與科學》講座
    潘宗光教授作《佛教與科學》講座潘宗光教授以科學家的深厚學養與宏闊視野,結合多年學修佛法的親身經歷,從佛教的思想智慧、科學的宇宙觀、佛教與科學關係三方面,生動而客觀地為大家闡述了他對佛教與科學及二者關係的理解與體悟。潘教授首先從佛教的緣起觀說起。
  • 索達吉堪布:該如何理解業因果?
    文:索達吉堪布  所謂的業因果,展開來講廣大無邊,概括而言就是,眾生所造的一切善惡業,無論多久都不會失壞,只要因緣聚合時,必定會成熟相應的果報。這裡所謂的因緣有兩種:一種是導致果報出現的近因,這是比較粗大、明顯的,我們的肉眼可以看得到。  另一種是往昔所造的業,這是比較細微、隱蔽的遠因,我們的肉眼看不到。  比如一個人生病感受痛苦,也許就存在兩種因緣 ,一個是近的因緣,如吹風著涼、食物變質等等,另一個是遠的因緣,如前世曾殺害、毆打過眾生,造了種種惡業。
  • 覺群人生講壇:潘宗光教授助你理解「科學的佛教」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餘儒文)講座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餘儒文)2019年12月1日,上海玉佛禪寺舉辦2019年第十九期覺群人生講壇,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以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潘教授向聽眾們說明佛經中的「色」是指物質、身體、一切有為法,它們變化無常,不離開空性而存在,佛教稱之為「色不異空」;而反過來看,空性也不能離開物質而呈現出來,佛教稱之為「空不異色」。
  • 量子科學與佛學 林德培教授主題講座
    >——西方科學研究對話東方佛學智慧!宇宙真的存在超越四維時空的多維空間嗎?量子科學和佛教佛法有多少相關性?量子的測不準定律與糾纏現象在佛法中又有何解釋?。。。。。。本期主題:量子哲學與唯識(四)——大道若絃【主講專家】林德培 教授
  • 當科學家遇上佛教 港大腦神經科學專家談科學與佛教
    當一位喜歡追尋答案的科學家遇到佛教時,發現科學和佛教之間原來有密切的共通點。他就是香港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系暨香港腦神經科學專家蘇國輝教授。 當上腦神經科學家的因緣 在中學升學後,蘇國輝遠赴美國波士頓的東北大學念書。 「當時我的志願是做醫生,但在美國讀醫科學費很昂貴,所以報讀藥劑。」
  • 量子力學與佛教禪修加持(一)
    英國劍橋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彭羅斯教授(Roger Penrose和霍金合作發現了黑洞的各種特徵)和美國一位麻醉學家哈梅羅夫教授(Stuart Hameroff)他倆創立的上個世紀90年代早期共同建立了Orch-OR理論(1989年彭羅斯在撰寫第一部關於意識的書《皇帝新腦》).......靈魂是量子信息嗎?
  • 科學家眼中的佛教到底什麼樣?潘宗光教授親述學佛體會
    潘宗光教授與現場的觀眾交流(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2018年6月24日,上海玉佛禪寺•覺群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舉辦2018年覺群人生講壇第四期,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精進慈善基金會會長、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在覺群大禪堂做題為
  • 世界頂級科學家潘宗光:我為什麼信仰佛教?
    「通過多年來的學佛,我深刻體會到,佛教不是一種單純的信仰,而是一門深奧淵博的哲學。『佛』是覺悟了的人,他不是造物主,也不是主宰萬物的神,他是眾生最優秀的導師。」他去「明珠佛學會」聽「佛學初階」,去「普明佛學會」聽佛學系統講座,「各種初級班,中級班,都去聽……」他就像遇到一個科學新發現,一心要去了解它、掌握它、證明它。「在這之前我對佛教是不了解的,認為它可能是迷信的、消極的、不科學的。看了很多佛經之後,我開始認識到,佛教完全不是迷信,而且是非常科學的。」
  • 科學實驗證靈魂存在 佛教竟說「靈魂不存在」
    但隨著科學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人體的死亡有了新的看法。物理學家用科學儀器證明靈魂存在俄羅斯著名科學家、世界著名的人腦研究所的維得羅夫斯基教授對記者說:「俄羅斯的科學家經長期觀測發現,人體死亡以後,從屍體中發放出一種肉眼看不到的物質。這種物質到底是什麼?人們尚不知道。如果這種物質有靈性的話,可能就是「靈魂」。
  • 臺大校長(李嗣涔教授)科學證明 佛 、 神 、靈界存在
    後來應臺灣地區「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陳履安等人的邀請轉入氣功、特異功能方面的研究,而使其學術地位充滿爭議性。李嗣涔為臺灣大學電機系、電子所固態組、電機所醫工組教授,並擔任幾個社團的指導教授,先後有臺大星艦學院、臺大特異功能社。在臺大校務行政方面,其於1996年到2002年間擔任「國立」臺灣大學教務長,2005年通過臺灣地區「教育部」遴選,擔任「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 李嗣涔博士——靈界的科學(下)
    我們一旦了解了靈界的科學,第一個我們可以解決的就是星際的通訊。現在我們很多人很多機構都對尋找外星人很有興趣,那我們怎麼找呢?我們就是用無線電波望遠鏡去尋找宇宙之間有沒有存在特殊的電波信號,這個我們從1980年就開始嘗試,嘗試到現在都沒有成功。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你質疑過科學嗎?
    前一納秒我們是怎樣的,後一納秒我們又會怎樣,霍皮人將時間視為一種景觀,它存在於我們之前和之後,我們移動,在時間中移動,一片片的穿越它。」這時一個學生提出鐘錶能度量時間,我一直和她一樣如此認為,但教授馬上就否定了她。「不,它們度量的是自己,一個鐘的客觀參照物只是另一個鍾。」教授認為約翰也許生活在我們所知的時間之外,而約翰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 霍金預言2600年地球毀滅 佛教:且呢!
    霍金提出的地球將會變成一個「火球」,這一理論和佛教關於地球毀滅的說法極度相似。佛教說,當地球即將毀滅時,天空中會依次出現七個太陽。英國《自然》雜誌刊出一份科學報告說:「從事研究的科學家推定,地球在未來9億年內,仍然適宜生物存在。到了10億年後,太陽漸漸膨脹,為一顆紅巨星,其外層火焰,將燒烤地球。至 10億年後,地球上已全無生物存在。」佛教認為,地球會經歷成、住、壞、空,這四個時期構成一個大劫,大約共300億年,這也就是地球一生一滅所需要的時間,減去地球成劫、和空劫,地球還要大概有133億年才會毀滅。
  • 8分鐘告訴你,科學的腳步在印證佛教的正確
    科學 的腳步在印證佛教的正確 在現代社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佛教是封建迷信,信仰佛教的人是被迷住了,有一些不懂佛法的人持這種相當輕率的態度。但實際上真正有智慧的人,沒有人說佛教是迷信的,他們都推崇佛教的博大精深。其中包括很多世界頂級的科學家。
  • 震驚世界:佛教理論「無我」被最新科學證實(圖)
    "無我"被最新科學證實 世間萬事萬物無相、無我,是佛家的說法,但是如今已獲得神經科學的證實。然而,佛教認為那只是錯覺,科學研究也愈來愈支持這樣的哲學。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精神哲學教授湯普森(Evan Thompson)表示,佛教認為一切無常,所有事物都會隨時間改變,你的意識之流也會不斷變動;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大腦和身體皆持續變化,沒有東西是不變的。 最近,部分科學研究者開始參考、引用佛教的說法,並接受佛教僧侶在數千年前提出的理論。
  • 三點來簡述,佛教是一種智慧的文化傳承,它是一種教育!
    佛家也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但一切佛法無量廣大,八萬四千法門,只要你親近佛學,知曉佛家理念,只要把它理解為佛教是一種教育,相信你自有收穫。佛教文化或許是因為無量廣大的佛陀宣導理念,以及語言文化的差異,傳入中國以後,便有了許多的說法,有的說是宗教,有的說是超越宗教,超越一切科學的,也有的說是教育,大茶經認為,如果把它理解為是一種教育,或許,傳承的文化會更容易讓人接受,為什麼?用三點來簡述,佛教是一種智慧的文化傳承,它是一種教育!
  • 李嗣涔.教授科學實驗《證實佛神等多維空間》的存在!
    這樣的模式完全不符合科學實驗的原則,因為無從得知乩童講出的,究竟是自己的想法還是神靈傳達的訊息。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享譽國際的實驗物理學家,行政院同步輻射中心主任、中研院院士陳建德教授因不相信這個實驗,拿著一堆紙團來測試,卻意外成為這個實驗的重要轉折點。因為陳建德信仰佛教,測驗的紙團裡有一張寫個「佛」字,從此研究團隊找到了與信息場中的神靈對話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