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潘宗光教授&索達吉堪布
主持人:梁永斌
地點:泰國·清邁 第六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時間:2016.7.12
當出家人遇上科學家
佛教算是一種心靈科學嗎
主持人:可不可這樣理解,佛教是一種心靈的科學?
堪布:可以這麼說。不過,在究竟意義上,佛教的《心經》中講「無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所包括的一切法都不存在,因此,所謂的「心靈」也被超越了。
雖然從某種層面上說,佛教是一種心靈的「科學」。但科學至今最多只能觀察到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至於第七識、第八識,用目前的觀察方法,恐怕有一定的困難。
這種超越的認識,可能需要通過宗教來實現。
潘教授:佛教研究的範疇非常廣大,它包括了心靈的方面。在西方,人們就透過因果規律來了解、完善我們的心靈。
今天科學對心靈的深入研究,尤其從量子力學方面的體會是,人的意識形態會干擾周邊的環境,影響這個世界,它是認知最重要的源頭,也是影響認知的最重要元素。而透過修行,能夠建立更加清淨、自在的意識,達成圓滿的心靈修養。
很多科學家也認為,宗教心靈是影響他們的最重要元素。
比如愛因斯坦,他曾說自己對科學的研究,主要源於對宗教的情感。他的每一個科研成果,如果跟心靈吻合,就會獲得內心的超強震動,由此帶來很多的安樂自在。
所以,心靈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對它的深入了解,離不開我們的意識形態;而我們的意識形態,正是產生認知最重要的元素。相互有這樣的關係。
現場互動
提問:十二緣起法則,有著非同尋常的世出世間的意義。無明緣行、行緣識……一直到生、老死,然後是下一輪的無明。無明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常聽佛教中說「無始以來」,但怎麼會無始呢?總該有一個開始吧?
堪布:按照顯宗的觀點,每一個眾生有無始以來的無明。所謂的「無始」,是因為時間非常久遠,所以無法指定一個開始的時候。不僅僅是「無明」,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找不到開頭的事物。實際上,心識更是如此,每一個眾生的迷惑本身就是開始。
按照密宗的有些觀點講,就像虛空當中的雲突然出現一樣,在顯現外境的時候,對事物的本質或實相不能如實了知,就起現了無明。但是,正如天空的本性中不可能有雲存在,心的本性上,無明也是不存在的。
官方公眾號:sdjkb2014|帳號:索達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