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佛訊】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應邀赴北大作《佛教與科學》講座

2021-01-18 菩薩在線



潘宗光教授作《佛教與科學》講座


現場座無虛席


聽眾踴躍提問


菩薩在線北京訊 2015年10月11日晚,著名科學家、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應邀赴北京大學作了題為《佛教與科學》的專題講座。潘宗光教授以科學家的深厚學養與宏闊視野,結合多年學修佛法的親身經歷,從佛教的思想智慧、科學的宇宙觀、佛教與科學關係三方面,生動而客觀地為大家闡述了他對佛教與科學及二者關係的理解與體悟。


潘教授首先從佛教的緣起觀說起。通過蘋果種子結出蘋果、孟母三遷等例子,啟發一切因緣所生的萬事萬物及一切現象都會隨著「緣」的變化而改變,這即是佛教所謂的「無常」;一切「因緣」產生的萬事萬物也不能單獨存在,一定受周邊的環境所影響,此即佛教所謂的「無我」。除了「無常」、「無我」,我們更需要理解佛陀教導的「空」。「空」作為宇宙的本體,沒有確定的時間與空間,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分別,沒有大小的區別;「空」沒有開始,亦沒有終結,沒有增加亦沒有減少,不是有亦不是無;「空」亦不是獨立存在,人的意識與宇宙本體不能分開。


因此,學佛需要從兩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從學問上、理論上多了解「空」、「無常」和「無我」;另一方面更要從修行上以「空」的無分別心、包容心及慈悲心善待一切眾生,透過修心養性來體證「空」性,從而慢慢開顯本身已有的智慧和慈悲。


在科學方面,潘教授首先援引相對論、量子力學、弦論及M理論等前沿科學理論,逐一論證早期科學的唯物實在論是錯誤的。一切物質、空間與時間都不是實有和固定不變的;一切物質與現象都是根據一定的條件凝聚而產生出來的,會根據條件改變而有所變化,當條件分散物質與現象就會轉變或消失。然後,潘教授通過大爆炸理論來討論宇宙的起源問題,指出一切物質、空間與時間是無中生有的。太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無,而是充滿著一種神秘、但暫時不為人類所知和看到的暗能量。另一方面,潘教授引用「量子糾纏」的理論,告訴我們宇宙不是獨立客觀的存在,而是受到人類意識的影響。人類的意識可以影響物體、環境與生活,甚至可以創造及改變我們所認識的世界。隨著自然科學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越來越相信多重宇宙的存在,而每個宇宙的任何點都可能有不同的生命體,遠遠超越人類的想像。


通過對比,潘教授歸納總結了他對佛教與科學之關係的體會。他指出,佛教是從宗教及教育兩個角度認識宇宙,而科學則是根據理論與實驗了解宇宙。所以,佛教與科學是殊途同歸的。但是,現代科學對整個宇宙的了解還有很漫長的路去探索。佛學作為一種古代東方智慧體系,一種來自古印度、古中國先人對於世界奧秘的解讀,其蘊含的緣起性空、無常、無我、色不異空、心法相應、一切唯心造等理念,與最前沿的現代物理學有著相當程度的共鳴。潘教授特別提到,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教授曾以敬畏和震撼的心情說:「當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另外,他指出,有些人批評佛教不科學,其實是參不透佛陀的道理,亦不明白科學對宇宙的了解與佛理的關係,而做出的不客觀批評。


從人們的喜怒哀樂出發,潘教授啟發大家要明白及接受世事無常的自然規律,對名利要放下,對窮人多幫助,對不喜歡的人多包容,盡力做好眼前的事情,並盡己所能以「無所求」的心態多做善事。最後,潘教授引用《道德經》中「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的名言,建議大家要修行,讓心安靜下來,不受外界影響,這樣才能慢慢啟發本身具有的智慧。因此,他鼓勵大家每天抽一段時間安靜下來,打坐或專心念阿彌陀佛名號來修心。


潘教授的演講,生動活潑,邏輯清晰,反響熱烈。在能容納500人的大階梯教室,不但全場座無虛席,而且在過道都站滿了聽眾。現場不時爆發出聽眾會心的笑聲和讚嘆的掌聲。因提問的聽眾太多,時間一再延長,聽眾仍意猶未盡,在講座結束後圍繞著潘教授請教,並希望潘教授以後能再到北大講法弘道。


通過潘教授的講授,學生們感受到傳統佛法與現代科學不僅沒有衝突,而且高度吻合。二千五百年前佛陀的智慧,令學生們讚嘆不已。宇宙的一切彼此不斷互相影響,意識可以影響物體與生物甚至可以創造及改變我們所認識的世界,為了遇見未知的自己就要堅定信念和意識,因為人類的意識是創造及發展真實世界的重要元素。這是佛教和科學達成的共識,所以無論佛教還是科學用信念意識教導完善自我,遇見未知更好的自己。

(文編:妙雙 責任編輯:楊帆)



佛經摘錄:


珍修今生呼吸間,後世永遠有福音。宇宙萬物同一源,眾生平等共一心。個個今生參禪心,人人後世一家親。世界大同是理想,全球眾生齊修心!


摘自:《三世因果經》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眼中的佛教到底什麼樣?潘宗光教授親述學佛體會
    6月24日,上海覺群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邀請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在覺群大禪堂作了題為《淨土法門——我的體會》的主題講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潘宗光教授與現場的觀眾交流(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2018年6月24日,上海玉佛禪寺•覺群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舉辦2018年覺群人生講壇第四期,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精進慈善基金會會長、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在覺群大禪堂做題為
  • 世界頂級科學家潘宗光:我為什麼信仰佛教?
    潘宗光與佛教的緣分當科學家遇見佛教曾經有很多人問過我,作為科學家,又是大學校長,你為什麼信奉佛教?「我真正走近佛教,了解佛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1991年,潘宗光受聘擔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第二年,他在偶然之間發現桌上有一張佛學會的講座通知,剛好那天晚上他有時間,便應邀前去聽講。「那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佛教。做講座的是一位學佛多年的陳家寶醫生。他從醫生治身和佛家治心入手,講得非常好,非常有道理。
  • 覺群人生講壇:潘宗光教授助你理解「科學的佛教」
    上海玉佛禪寺舉辦2019年第十九期覺群人生講壇,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作主題講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餘儒文)講座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餘儒文)2019年12月1日,上海玉佛禪寺舉辦2019年第十九期覺群人生講壇,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以
  • 潘宗光:頂級科學家,精進佛弟子
    他也是一位精進的佛弟子,以科學家和教育家的視野,融傳統《心經》智慧於當代人生和現代管理,「心經與生活智慧」及「心經與現代管理」等系列著作引發了許多中國人、尤其是中青年知識人群,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對佛教文化及智慧的關注。他就是當了三屆(十五年)全國政協委員的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
  • 講座—北京龍泉寺邀白化文教授做《中國佛教和古籍目錄整理》講座
    北京龍泉寺邀白化文教授做《中國佛教和古籍目錄整理》講座講座現場認真聆聽佛教在線北京訊 2013年8月4日,北京大學白化文教授應邀在龍泉寺做題為《中國佛教和古籍目錄整理》講座。講座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主持。
  • 潘宗光教授專訪:西方極樂淨土與現代科學沒有衝突!
    潘宗光:後來我問自己,我是科學家,為什麼心中迷信那個法門呢?第四點就是,佛說極樂世界離我很遠很遠,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咱們可以去到嗎? 所以我希望從現在所了解的科學來看看,這四個問題跟科學有沒有衝突?後來發現完全沒有衝突的,跟現在的科學理論完全沒有衝突的,我不是說現在科學證明,它是不是對,不是這個問題,就是說這個淨土法門所提出的方案,跟現代科學沒有衝突的,所以我接受它。
  • 潘宗光:當科學家遇到佛法時會發生什麼?
    潘宗光教授在漢傳佛教祖庭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言編者按:2017年6月15日至20日,由加拿大佛教會湛山精舍發起,中國佛教協會、加拿大佛教會、美國佛教聯合會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加美三國佛教論壇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出席論壇並提交了《佛法與科學》的主題論文。潘宗光教授是自然科學家,他在論文中簡單介紹了科學世界和佛法相遇時產生的奇妙結論。全文高能,當相對論、量子力學、弦論、生物中心主義與佛教的空、無常、無我、一切唯心造等理論相碰撞時,你會找到什麼答案?鳳凰佛教選編潘宗光教授論文,以下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
  • 中科院院士吳奇應邀到上海有機所作「黃耀曾科學與人文講座」
    >在君謀樓報告廳舉行,講座特邀中科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吳奇作題為「從『何為基礎研究?』談起……」的報告,中科院院士、上海有機所所長唐勇主持此次講座,並為吳奇頒發了講座紀念證書。上海有機所的院士、領導班子、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研究生等300餘人到場聽講。
  • 《覺者》潘宗光:什麼叫覺悟呢?
    最近我能找到的老師就是來自於香港理工大學的前校長潘宗光教授。——梁冬歡迎留言分享「 你覺得時間、空間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為什麼?」將有機會獲得潘宗光的親筆籤名著作《佛教與科學》一本。佛也說自然規律,宇宙間的規律是非常公平的、平等的、非常包容的、非常慈悲的。人的煩惱,就是經常做不公平的事、不包容的事、不慈悲的事。所以整個佛教思想,佛陀告訴我們什麼是自然規律,怎麼透過修心來慢慢回歸自然,我們的煩惱慢慢減少。
  • 佛教算是一種心靈科學嗎——索達吉堪布慧晤潘宗光教授
    嘉賓:潘宗光教授&索達吉堪布主持人:梁永斌地點:泰國·清邁  第六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當科學家遇上佛教 港大腦神經科學專家談科學與佛教
    香港大醫學院解剖學系教授蘇國輝博士(圖: 網絡) 佛教在線香港訊 科學與佛教,兩者好像風馬牛不相及當一位喜歡追尋答案的科學家遇到佛教時,發現科學和佛教之間原來有密切的共通點。他就是香港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系暨香港腦神經科學專家蘇國輝教授。 當上腦神經科學家的因緣 在中學升學後,蘇國輝遠赴美國波士頓的東北大學念書。 「當時我的志願是做醫生,但在美國讀醫科學費很昂貴,所以報讀藥劑。」
  • 8分鐘告訴你,科學的腳步在印證佛教的正確
    科學 的腳步在印證佛教的正確 在現代社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佛教是封建迷信,信仰佛教的人是被迷住了,有一些不懂佛法的人持這種相當輕率的態度。但實際上真正有智慧的人,沒有人說佛教是迷信的,他們都推崇佛教的博大精深。其中包括很多世界頂級的科學家。
  • 量子力學與佛教禪修加持(一)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花了30多年研究,發現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的隱藏的圖表:一個有關人類所有意識的能級水平的圖表。之所以大多數人根本沒有去接觸經典(文學著作、音樂、繪畫名作等),是因為他們的能量水平和經典的能量水平根本不相應,也就是他們無法與經典保持共振。也就理所當然的不會去讀經典了。
  • 楊德仁校長應邀到春暉中學作「太陽能和光伏發電」講座
    楊德仁校長應邀到春暉中學作「太陽能和光伏發電」講座 時間:2020年11月26日    編輯:鄭弟升    來源:招就處     瀏覽次數:次 11月25日下午,學校校長楊德仁應邀走進浙江省春暉中學,為高中學生作題為《太陽能和光伏發電
  • 香港全國政協委員潘宗光
    這些話讓潘宗光「很不舒服」。當大家聽到中國原子彈爆炸的新聞後,英國朋友的第一反應竟是,「哦,中國人哪裡有能力做這件事?肯定是蘇聯幫的!」但事實是不容懷疑的。很短時間後,潘宗光發現這些朋友開始醒覺,對他說,「要重新估計你們。」這件事情給他最大的啟發,就是當外國人看你的時候,不僅看你個人,還要看你的國家。國家弱的時候,人在外國就不被真正尊重。
  • 潘宗光演講:如何在「疫」境中學習正向思維
    編者按: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1月9日,由香港孔教學院、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道教聯合會支持,香港寶蓮禪寺、香港西方寺、香港菩提學會、香港佛教 「此岸-彼岸」 弘法會、香港觀音講堂協辦﹔鳳凰網佛教、鳳凰網國學媒體協辦﹔旭日慈善基金、安達國際贊助支持的第六屆觀音文化節佛教文化講座在香港葵湧觀音堂舉行。
  • 頂級量子科學家們:世界是覺性的頻率
    在現代社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佛教是封建迷信,信仰佛教的人是被迷住了,科學的發展證明了這個態度是草率的 脫離了實踐驗證的主觀看法是不可靠的。 隨著量子力學的實際發展和應用,包括諾獎獲得者 頂級量子科學家們發現,科學的結論竟然最終印證了佛學. 想不到吧, 人類科學發展前進的最終結果是回頭看 前人早有答案。
  • 正慈法師應邀在黃石慈光精舍宣講《華嚴經》
    此次講座是繼3月2日在武漢蓮溪寺開講之後,應廣大信眾要求,在黃石重宣,正慈法師從華嚴功德、華嚴妙旨、華嚴妙行三個方面,結合當下實際,帶大家領略華嚴之境。《華嚴經》主要講三個內容:第一是講毗盧遮那佛依正莊嚴境界;第二是闡明了如何從凡夫到成佛的果位,需要圓滿哪些行願;第三部分以善財童子南遊,一生參學修行,入普賢三昧,證入毗盧性海。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Edward Carroll Stone教授在北京大學作科普講座
    2016年6月6日晚,應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邀請,著名天文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Edward Carroll Stone教授在北京大學理科教學樓202室為近300名師生及各界學者作了題為「星際空間中的旅行者號與高解析度下的宇宙」的科普講座。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都是國家驕傲卻全部赴美留學,至今一個沒回
    2012年,許晨陽短暫回國,而後出國赴麻省理工任教至今。許晨陽在國際數學舞臺上獲獎無數,曾獲2016年度拉馬努金獎、「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100萬美元、入選龐加萊研究所講座教授,是唯一入選的中國青年數學家。二:張偉,1981年生於四川達州,2000年從成都七中保送北大數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