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教授白化文:「我贊成適當普及國學」
白化文教授佛教在線深圳訊 已近80高齡的北京大學教授白化文前不久到廣東省深圳市講學,記者得以與這位老學者面對面,探討「國學」的種種「變」與「不變」。 自小浸淫國學,一生致力於研究佛學、敦煌遺書目錄和敦煌變文的問題及文學目錄和宗教目錄,與季羨林先生淵源頗深的白化文,卻謙虛地稱自己只是大師「門生」。他反對國學過熱,也不贊成中國文化傳統斷裂的說法,堅持要老老實實讀國學,並聲明自己「稱不上國學家」。「中國圖書館學特別是目錄學的工作者、佛教和敦煌學的學習者」,是白化文給自己的定位,「拿這尺子量我才比較合適」。
-
白化文教授在研討會第三場發表論文_佛教_鳳凰網
白化文教授在研討會第三場發表論文 2007年09月18日 11:14鳳凰網華人佛教 【大 中 小】 白化文教授
-
世界著名宗教社會學家艾琳·巴克一行參訪北京龍泉寺
佛教在線北京訊 近日,世界著名宗教社會學家、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宗教社會學榮休教授艾琳·巴克(Eileen Barker)一行到北京龍泉寺參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張純俐教授、中國反邪教協會處長任事平、北京市反邪教協會張紅和中國佛協陳星橋居士陪同參觀。艾琳·巴克一行先後參觀了仁愛慈善基金會、DVD製作中心、龍泉之聲網站、編輯部等部門。當看到很多宣傳冊、書籍、光碟的時候,她顯得非常高興。當問到龍泉寺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時,她說,印象最深刻的是龍泉寺在短短5年之內就取得了飛速發展。
-
【最新佛訊】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應邀赴北大作《佛教與科學》講座
潘宗光教授作《佛教與科學》講座聽眾踴躍提問菩薩在線北京訊 2015年10月11日晚,著名科學家、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應邀赴北京大學作了題為《佛教與科學》的專題講座。佛學作為一種古代東方智慧體系,一種來自古印度、古中國先人對於世界奧秘的解讀,其蘊含的緣起性空、無常、無我、色不異空、心法相應、一切唯心造等理念,與最前沿的現代物理學有著相當程度的共鳴。潘教授特別提到,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教授曾以敬畏和震撼的心情說:「當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
《流浪地球》熱了科普講座!中國科技館邀專家主講片中的基礎物理
《<流浪地球>中的基礎物理》講座在中國科技館舉行,北京交通大學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陳徵主講。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川攝中國青年網北京2月18日電(記者 李川 邢燕)春節檔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熱映後,憑藉其科幻硬核、炸裂口碑和票房佳績,引發了一場科幻熱和討論風潮。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流浪地球》中的黑科技,普及物理科學知識,2月17日,中科館大講堂邀專家舉辦《流浪地球》中的基礎物理科普講座。
-
量子科學與佛學 林德培教授主題講座
量子科學與佛學主題講座
-
中科院高登義教授為我校做科普講座
3月2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高登義教授為我校高一學生做了題為「知天知己,笑迎科學人生」的科普講座,科學出版社科普分社周輝社長隨行
-
一周文化講座│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以小說還原小說
民國時期,特別是1930年代的美術字,如同一抹亮麗的晨輝呈現在二十世紀中國走向現代的歷程中。周博運用現代設計的視角,通過對七十多本頗為罕見的字體書籍的重新整理、編輯和研究,再現了中國現代文字設計的光輝成就和文化軌跡。方正字庫的設計總監仇寅則會從方正字庫現在正在進行的一些具有民國風的創意字體出發,談談民國美術字的新生路徑,從設計的角度如何做到復刻新意。
-
得到App「一萬小時計劃」首場講座落地:浙大教授王立銘開講基因科技
浙江大學教授、《生命科學50講》主理人王立銘,為現場400多位聽眾帶來了主題為《基因科技和未來世界——重新理解基因的意義和價值》的公開講座。目前已公開的第一批講座時長達4200.5小時,捐贈者包括「得到」老師、得到大學同學和「得到」員工。 該計劃於2020年1月1日正式啟動。啟動當天得到App開放了「一萬小時計劃」在線申請入口,全社會致力於知識傳播、有能力舉辦線下活動的機構或組織均可免費申請講者和講座時長。
-
北京外國語大學李莉文教授受邀來肥作專題學術講座
與此同時,合肥市也正積極打造高層次對外交流合作平臺、國際化文化科技融合創新平臺和全國一流的應用型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2020年10月29日上午,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務處處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莉文來肥作題為《口語課堂中培養文化交際能力的行動研究》的學術講座,北京外國語大學原副校長閆國華、北外合肥國際學院副院長陳貴龍參與講座。
-
吳國盛教授做客新雅講座
吳國盛教授做客新雅講座 暢談「科學與藝術的自由解讀」清華新聞網12月15日電 12月8日下午,清華大學新雅講座第七期在圖書館報告廳舉辦。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國盛老師做了一場題為「科學與藝術的自由解讀」的精彩演講。本次講座由新雅書院2016級本科生王依晨同學主持。
-
臺灣著名天文學家楊昌熾教授到雷州舉辦科普講座
中國臺灣網12月17日雷州消息 12月12日, 臺灣著名天文學家楊昌熾教授來到廣東雷州市,分別到雷州一中、附城中學和雷州三中免費舉辦了天文知識科普講座,為師生獻上天文知識大餐,每場都吸引了師生天文愛好者300多人到場聆聽。
-
邀來高校教授分享海洋故事,嶗發小學舉行海洋知識專題講座
半島記者 劉金震為了讓孩子從小關心海洋,認識海洋,擁抱海洋,12月27日,嶗山區實驗小學嶗發校區組織了一場特色講座,邀請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以「愛我青島,親近海洋」為主題,為三至五年級同學做了近兩個小時專題分享。
-
殷殷國防情 拳拳愛國心——著名科學家張德良教授來我校做講座
11月17日下午四時許,張德良教授在我校五樓報告廳做了題為《三十年鑄就一劍一一我國飛彈核武器現狀及當前時局》的講座。我校高一二錢學森實驗班的近四百名學生,聆聽了講座。我校黨委書記、校長劉智廣,紀委書記李衛陽,副校長秦格祥、邢金武出席並聽取了講座。講座由教務處主任袁曉晶主持。
-
馮樂耘教授作「魯班暗榫動物造型的由來、發展和現狀」講座
3月14日下午,由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和歷史學院共同主辦的「魯班暗榫動物造型的由來、發展和現狀」講座在明德法學樓舉行。本次講座是信息資源管理學院60周年院慶講座系列的第一場,由馮樂耘教授為大家講述魯班暗榫造型的由來、發展和現狀。馮樂耘教授原在信息資源管理學院任教,長期從事檔案學研究及教育,著有《檔案保護學》、《中國檔案修裱技術》等。
-
一周文化講座|聽伊莎貝爾·於佩爾讀杜拉斯
本次分享會他們將這些信息進行整理並分享給大家。本周日,火爆的走進敦煌系列講座又來啦,劉曉波老師將為我們詳細介紹佛教造像及石窟,大家一定不能錯過。在本周的講座中,劉老師將為我們分享:1、講解敦煌石窟的經變繪畫;2、對比的來看敦煌與新疆、內地的相應題材。北京│歷史可以這樣寫嗎?
-
本周講座信息
華中科技大學第2111期人文講座 【主講人】張曉芒(南開大學教授、曾任中國邏輯學會中國邏輯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邏輯史學會會長。) 【講座主題】邏輯有什麼用?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一周講座概覽
講座須知《一周講座概覽》向您推介下一周北大主要的講座信息。為踐行一流大學服務社會的職責、促進教育公平的社會責任,北京大學的講座資源向社會免費開放。由於不同講座針對對象不同、教室或會議室容量有限,請大家服從講座組織者的安排,有序參與講座,保證講座過程中的安靜、禮貌和對演講者的尊重。
-
鍾波教授榮獲2019年度「顧孝誠講座獎」
據吳瑞紀念基金會剛剛公布的消息,2020年顧孝誠講座獎(2020 GU XIAOCHENG LECTURE)授予武漢大學鍾波教授。,主要宗旨是表彰和鼓勵在中國工作的年輕的生命科學研究人員努力成為該領域未來的領導者。
-
一周文化講座|世界閱讀日:生活需要什麼樣的閱讀?
同濟大學中文系MFA創意寫作系列講座第二講,有請王宏圖教授談談世界的邊界和想像。他以學問家、文章家的深厚積澱為唐詩作注,選擇性地吸取了前人的註解和他們那代學人研究唐詩的成果,參以自己精深而獨到的藝術見解,使疏解更為翔實新穎。金性堯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際,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唐詩三百首新注》典藏本,同時邀請金文男老師和高克勤老師至「海上博雅講壇」講述《唐詩三百首新注》的編撰和出版經過,藉此向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老編輯們致敬。許多珍貴資料將在本次講座中首次與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