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先生展示他手繪的二維碼 記者 張路橋 攝
陶先生在完善他的手繪二維碼
二維碼不稀奇了,但是用手畫一個,還是蠻有技術範兒的。
4月17日,「80後」網友陶然用便籤紙和籤字筆,歷時兩個多小時,手繪出了自己的微信二維碼,並將這一「作品」分享在騰訊微博上。網友們拿起手機「掃一掃」這個手繪的二維碼,竟然真的成功掃出了陶然的信息。
畫個二維碼,花了2小時
19日上午10點30分,在九龍坡區大堰村佳怡梧桐居小區陶然的家中,記者用微信「掃一掃」功能進行實驗,發現陶然手繪的二維碼確實能夠掃描成功。
陶然表示,自從把手繪的二維碼發到騰訊微博上,現在已經收到了近200名微信好友的添加信息,「真沒想到,手繪的二維碼會這麼火」。
17日下午,陶然準備了便籤紙,黑色的籤字筆等工具,然後模仿著自己的微信二維碼名片進行描繪。「我畫的二維碼是37釐米乘以37釐米的,每一個小格子是3毫米。」陶然說,他用原子筆畫完小格子後,又以畫叉的形式標出了二維碼的定位點,「看著這麼的小點,眼睛有發花的感覺,一不留神還標錯了兩個」。
從簡單的定位點起,陶然用籤字筆開始填色,「整個過程畫完,我用了兩個多小時」。
沒畫完和畫錯的,都能掃
在製作的過程中,陶然還意外地發現,當整個「作品」完成到三分之二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用手機進行掃描了,標錯的兩個定位點也沒有影響到掃描的效果。
在實驗的過程中,記者發現,當把二維碼翻轉到背面,或者在二維碼的中心放置一枚1角錢硬幣這兩種情況下,手繪的二維碼都能正常的掃描出來。甚至把畫錯的兩個定位點,用籤字筆填充顏色以後,也能夠進行掃描。
但通過實驗記者發現,若是把二維碼角落上呈正方形且較大的三個點,即左上、左下、右上三個區域,任意遮住其中一個,此時二維碼便不能被成功地掃描。
二維碼具有糾錯功能
為什麼陶然畫出的錯誤二維碼也能被正確掃描?19日,記者就此諮詢了南通譽海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科技研發總監張天果。
張天果表示,二維碼是一種數據的保存方式,包含了極其豐富的信息。只要二維碼的圖形是按一定規律在二維方向上分布,無論是手繪,還是印刷都能夠被識別。
此外,張天果還表示,二維碼具有糾錯功能,也包含一些容錯信息,這使得二維條碼局部損壞或遮蔽時,照樣可以正確得到識讀。而二維碼角落上較大的三個區域能起到關鍵的定位作用,如果把這個定位的區域遮住,二維碼掃描軟體則無法讀取信息。記者 康櫻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