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註冊器官捐獻志願者5年增長80餘倍

2021-01-14 河北新聞網

來自河北省紅十字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河北省註冊器官捐獻志願者為300多人,其中成功捐獻9例。

而截至今年11月底,註冊志願者已增至26000餘人,成功捐獻增至204例,挽救了數百人的健康與生命。

這一組數字為何增長這麼快?又是什麼原因讓越來越多的人自願加入器官捐獻者隊伍,主動選擇器官捐獻呢?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紅十字會、省人體器官獲取組織等有關單位負責人。

從排斥拒絕到逐漸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器官捐獻

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一位重症患者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但腦死亡已成事實,其家屬決定幫他實現生前心願——捐獻器官。

11月8日,這名患者去世後,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河北醫大三院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副主任任貴軍以及石家莊市紅十字會協調員聯合見證下,醫院獲取專家對其實施了器官獲取手術。

這是今年第57例器官捐獻。據介紹,協調員是從事器官捐獻協調、見證、服務的工作人員,參與整個捐獻過程,對器官捐獻工作的順利推進起著重要作用。

從發現潛在捐獻者,到與患者家屬溝通交流、講解器官捐獻相關法律法規,確認器官捐獻家屬的意願,見證器官獲取與分配等環節,雖然每個環節做起來都非常艱辛,但任貴軍仍充滿信心,倍感欣慰,「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並接受器官捐獻理念。」

據介紹,2013年6月1日,我省被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批准,正式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

「剛開始時,患者及其家屬特別避諱談這個事,幾乎不能『碰』。」任貴軍對自己2015年剛開始做協調員的經歷記憶猶新,他說,與患者家屬溝通交流時,他常常「被白眼」「被辱罵」「你自已捐去」……最尷尬的一次,自己差點被趕出病房。

然而,近兩年來,他明顯感受到了一些細微的變化。「現在聽到器官捐獻,很多人不再像以前那樣強烈排斥了,有時還能靜下來聽聽我們的宣傳講解。」任貴軍說,願意聽,即使不捐,他也非常欣慰。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意識到,對不幸離世的器官捐獻者來說,他們的生命可以換一種形式在世界上延續;對接受捐獻成功移植器官的人來說,他們將重獲新生。

「人們對器官捐獻態度的轉變,原因是多方面的。」省紅十字會業務部部長牛志強介紹,近幾年,國家及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視器官捐獻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法規制度和配套政策,大大推動了器官捐獻事業依法規範開展。

具體到河北,從2013年至現在,我省相繼成立了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建立了全省統一的人體器官獲取組織,設立了人體器官捐獻基金,制定了《河北省人體器官捐獻基金管理辦法(試行)》和《河北省紅十字系統人體器官捐獻專職協調員操作規程》,健全了專職協調員和信息員隊伍。

2015年4月2日,河北省遺體器官捐獻紀念碑在河北省雙鳳山陵園落成。 (資料圖)省紅十字會供圖

「目前,我省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體系已初步建立。」牛志強說,以前,公民即使有器官捐獻意願,也不知道該怎麼捐、去哪兒登記等,但現在,這些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在任貴軍看來,人們觀念的轉變,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全社會良好的宣傳動員氛圍,以及對捐獻的認識。「很多人之所以排斥拒絕,主要是因為他們對器官捐獻不認識、不了解。」任貴軍說,現在,高鐵、地鐵等不少公共場所都張貼或播放著器官捐獻相關宣傳資料,加之相關部門經常組織開展各種紀念活動等,大大提升了器官捐獻的社會知曉度和支持度。

據河北醫大三院OPO辦公室統計,以前一年也沒幾個捐獻者,而現在一個月多時達七八例,少時也有三五例。從2013年至今年11 月,在該院成功捐獻器官的捐獻者就達169人。

「你看,這是捐獻者的所有資料。」11月7日,在河北醫大三院人體器官獲取組織辦公室,任貴軍邊整理資料,邊指著一個文件櫃說,這些人中有工人、農民,也有軍人、醫生、教師、公務員等,他們或默默無聞,或事業有成,但都在生命的終點選擇了捐獻器官。

衝破傳統觀念束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器官捐獻缺口依然很大

捐獻器官,讓生命在愛和奉獻中延續,雖已成為越多越多人的主動選擇,但要讓更多人加入到這項人間大愛的接續傳遞中,依然任重道遠。

一名志願者捐獻器官後,醫務人 員向捐獻者默哀。 省紅十字會供圖

有數字顯示,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超過30萬人,但只有1萬多人能夠幸運地等到供體,供需比高達1∶30,器官嚴重短缺。

任貴軍非常清楚「等待新生」的隊伍有多長。「作為我省唯一一家肝移植定點醫院,河北醫大三院每年有大量肝病患者在等待肝移植。」任貴軍說,目前,在全省範圍內,河北醫大三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數量最多,達全省總量80%以上,但與全國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而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是我省的腎移植定點醫院,每年有上百名腎病患者在等待合適的移植腎源。

據介紹,肝病與腎病不同,腎病患者可以通過透析等維持生命,但肝病病情往往發展迅速,如果不能及時等到合適的肝源,患者往往在等待中走向死亡。

「器官捐獻缺口大,最大的障礙是受傳統觀念的束縛。」牛志強介紹,在我國,人們講究「入土為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等,以致人們對器官捐獻和遺體捐獻都帶有很大偏見。

「就在前不久,我遇到一位患病青年想在逝後捐獻器官,也填寫了相關申請表,但他的父母十分不理解,也堅決反對,這位青年最終迫於無奈放棄。」任貴軍說,這樣的情況他經常碰到。

「登記捐獻後,是不是必須捐獻?」「捐獻的器官是怎麼分配的,會不會被賣掉?」……相比於傳統觀念,公眾對器官捐獻相關知識、捐獻程序和法規制度等的知曉率低,認知度和信任度都不夠,也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登記捐獻與實際捐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登記捐獻表達的是個人意願,體現的是對捐獻事業的參與和支持。」針對人們關心的問題,牛志強表示,器官捐獻有一套嚴格完整的流程,遵循自願、無償捐獻原則。

據介紹,要實現真正捐獻,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必須是公民逝世後才可以進行人體器官捐獻;公民生前表示死後願意捐獻其器官,或者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其器官,公民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以書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獻其人體器官;器官捐獻必須在人體器官協調員的見證下進行;經醫學評估,器官可以供移植使用。

至於捐獻的器官如何分配,國家有明確規定。2013年9月,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在全國範圍內強制使用。該系統嚴格遵循國家分配政策,以患者醫療緊急程度和器官匹配程度等醫學標準作為器官分配的唯一準則,執行無人為幹預的供受者匹配、器官分配過程,保證公平、公正、公開地分配器官。

為讓逝者安息,讓善行傳承,我省紅十字系統還建立了一批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每年清明節前組織緬懷紀念活動,在徵得其家屬同意後,還會將捐獻者信息銘刻在器官捐獻紀念碑上。

志願者在省雙鳳山陵園緬懷遺體器官捐獻者。 省紅十字會供圖

「人體器官捐獻是一項自願、無償的社會公益事業,但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倫理、政治、文化等多個因素。」牛志強表示,今後,省紅十字會將強化統籌協調,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加大宣傳引導工作,不斷完善全省人體器官捐獻體系的同時,出臺角膜捐獻接受管理辦法,通過各種途徑向公眾普及人體器官(組織)捐獻知識,呼籲更多人加入到人體器官(組織)捐獻志願者的隊伍中來,讓生命在愛和奉獻中延續。(記者張淑會)

相關焦點

  • 國內首個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系統啟動
    新華社廣州3月19日電(記者 呂諾、吳俊)國內首個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系統——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站公民可自行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並且有權隨時修改或取消其捐獻登記。據悉,登錄該網站,按要求填寫姓名、國籍、證件號碼、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選擇願意捐獻的人體器官和組織類別後,即可正式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 只需十秒,你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嗎
    在中國,器官捐獻比例以及器官捐獻志願者數量與歐美國家相比並不算多,不過在邵逸夫醫院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近兩個月的試運行後,5萬瀏覽量、7800登記人數的數字讓所有人很吃驚——原來在我們身邊,有這麼多潛在的志願者。
  • 上海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超3.8萬人 目前共實現784例人體器官捐獻
    自願捐獻年均增幅20%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成為我國器官移植唯一器官合法來源,該規定實施的第一年,我國就實現了2775例公民身後器官捐獻,此後每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0%左右,到2019年達到5800多例。據悉,自2012年底啟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上海結合實際,著力規範管理,穩步、有序地向前推進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
  • 怎樣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志願者?
    指南共分十八個篇章,對中國器官捐獻相關原則和政策進行了闡述,包括公民器官捐獻的倫理道德、法律、捐獻組織架構,中國器官捐獻三類死亡判斷標準,供體維護、器官功能的評估,器官獲取的有關技術及分配準則,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建設,以及人道主義救助政策等內容。 那麼器官捐獻究竟怎麼操作?如果想做一名器官捐獻志願者,要履行哪些手續?
  • 遼寧省器官捐獻志願者達2648人
    (資料圖)  8月25日,記者從省紅十字會獲悉,遼寧省器官捐獻工作從2010年開展至今,捐獻志願者已達到2648人,完成捐獻82例。  器官移植是被公認的治療器官衰竭最有效的辦法之一,不但能夠給予病人重生及改善生活質量的機會,而且成功率非常高,如腎臟移植患者一年的存活率高達90%。目前,我國每年器官基數手術僅有1萬例左右,器官捐獻還未受到百姓的廣泛認可。  「很多人對器官捐獻不是很了解,捐獻器官不等於放棄生命」,遼寧省紅十字器官捐獻志願服務隊隊長楊東文介紹。
  • 南安市登記2020年第三位器官捐獻志願者
    3月21日下午,吳女士來到南安市紅十字會辦公室,經過和工作人員的交流,在了解器官捐獻志願的相關注意事項後,很快在網上登記申請成為南安市2020年第三位器官、眼角膜捐獻登記志願者。  「早上9點剛接到吳女士諮詢電話,下午她就來到辦公室。」
  • 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服務網完成改版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趙洪濤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公民自願捐獻是我國唯一合法的器官來源,器官捐獻是器官移植事業的基礎,只有器官捐獻的理念得到了社會大眾廣泛認知和支持,才能讓器官移植事業健康發展。
  • 中國器官捐獻日:廣西完成遺體器官捐獻1910例,排全國第七
    6月11日是中國器官捐獻日。數據顯示,2011年廣西啟動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截至今年5月底,全區累計完成遺體器官捐獻1910例,捐獻大器官5214個,捐獻量排名全國第七。自治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及接受器官移植患者代表向器官捐獻者紀念碑獻花。
  • 讓愛傳遞 他是如何從受捐者成器官捐獻志願者
    截至目前遼寧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8077人 已實現器官捐獻245例 讓愛傳遞 他是如何從受捐者成器官捐獻志願者 作者:徐月姣 2017-10-15   昨日,2017遼寧省人體器官捐獻大型公益推廣活動啟動
  • 陝西13名志願者組團登記捐獻器官
    11月16日,陝西省慈善協會「愛心大姐」志願者團隊的13名成員,前往陝西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籤署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這些成員中還包括此前進行過造血幹細胞血樣採集,已成為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志願者的愛心人士。這則消息在央視新聞、華商報、搜狐網等眾多媒體報導後,在三秦大地引起關注和熱議,稱讚陝西這支優秀志願者團隊無私奉獻的志願者精神。
  • 陝西13名志願者組團捐獻器官
    最近,愛心大姐志願者團隊又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情——13人組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者,承諾去世後自願無償捐獻器官挽救其他患者。隊長邱華說,其實捐獻器官的想法,她藏在心裡十幾年了,前幾天做完義工後恰好路過陝西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當時我就想這麼巧,那我就走進去吧,做了我人生中最大的決定,我就填寫了志願表,也拿到了捐贈證書。」
  • 讓生命延續 2020年雲南超25000人登記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記者從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獲悉,2020年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快速增長,僅2020年就有25556人志願登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佔過去7年(2014年至2020年)志願登記總人數(44638人)的57.25%。
  • 支付寶器官捐獻在哪裡登記?怎樣申請及器官捐獻的意義
    最近兩天,全國人大代表通過手機完成身後捐獻器官登記的新聞引發關注,很多願意在身後捐獻器官,卻又不知到哪登記的人們發現,原來手機就可以完成器官志願捐獻登記。僅僅3月6日和3月7日兩天,我國就新增登記了兩千名器官捐獻志願者。據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統計,我國完成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的人數已達21萬餘人。
  • 中國器官捐獻日|中國捐獻量亞洲第一,但器官缺口仍巨大
    自中國從2015年全面開啟公民器官捐獻後,中國公民逝後自願器官捐獻數量逐年增長,器官捐獻數量列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當生命不可挽救時,自願、無償捐獻器官,讓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患者數量龐大,器官嚴重短缺的問題依然存在。
  • 十五年等待終圓夢!河北秦皇島志願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河北新聞網11月24日(記者孔思遠)今天8時10分,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來自秦皇島的趙志琪正式開始捐獻造血幹細胞。為了這次捐獻,他已經等了整整15年。趙志琪和家人以及工作人員合影。15年前,他產生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想法。「以前信息不發達,我一直以為白血病是絕症,不能治癒。」趙志琪回憶,「2005年,通過電視節目了解到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治好白血病,我就有了捐獻的想法。」從那以後,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想法,一直縈繞在趙志琪心頭。
  • 上海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超38000人,今天這些...
    9月19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組成的「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仁濟醫院百餘位黨員醫務人員線上登記器官捐獻。截至2020年9月19日,上海市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已超38000人,共實現784例人體器官捐獻。
  • 曾經是戰士,如今是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謝謝你,"志友"!
    "志友",是對"紅十字會捐獻遺體器官志願者"的尊稱。南京"志友"協會,成立於1996年,今天(10.18)是該協會成立24周年,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裡,南京市紅十字會邀請了7位特殊的"志友",這些最可愛的人已過古稀之年,但仍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大家詮釋著大愛與奉獻。
  • 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志願者能力培訓班開班
    為進一步普及人體器官捐獻知識,提升全省紅十字會系統專兼職幹部、協調員、志願者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依法依規紮實推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11月5日,青海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志願者能力培訓班開班儀式在省人民醫院舉行。
  • 每年30萬患者等器官源 捐獻器官志願年內可在線登記
    全國已實施人體器官捐獻整700例,僅1/3捐獻器官同步進入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中進行分配今年6月底,中國人體器官捐獻信息管理系統有望上線運行,首步啟動器官捐獻志願者的在線登記註冊功能。這意味著,今後,中國公民可在線登記自己在身後自願無償捐獻器官的志願。
  • 中國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拓展公立醫院新渠道
    新華社杭州10月18日電(記者 黃筱)中國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拓展公立醫院新渠道,17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上線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表示,這是國內首家對接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施予受」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