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譜儀最新採集數據為奇特強子態和粲重子研究奠定基礎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北京譜儀最新採集數據為奇特強子態和粲重子研究奠定基礎

2020-07-06 19:56: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作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核心大科學裝置,北京譜儀Ⅲ(BESⅢ)探測器在最新一輪運行取數中,首次在Y(4660)共振能區採集到世界上最大的高質量數據樣本,為奇特強子態和粲重子研究奠定基礎。

  中科院高能所介紹,BESⅢ國際合作組6月底至7月初舉行雲上2020年夏季會議,疫情期間,為方便中外合作者參會和減少聚集,會議採用網絡視頻會議系統召開,來自中外合作單位近200名合作者線上參會。

  在為期5天的會議中,與會代表聽取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和BESⅢ探測器各子系統的運行和取數狀況、北京譜儀探測器CGEM內室建造進展、軟體升級、科學計算以及各物理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數據採集計劃的報告,並總結國際合作組論文發表情況及取得的一批重要成果,以及其他物理分析的最新進展等。

  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12月18日至2020年6月24日這一輪運行取數中,BESⅢ實驗首次在Y(4660)共振能區採集了世界上最大的高質量數據樣本,從而為類粲偶素粒子(也稱為XYZ粒子)和粲重子研究奠定了基礎。同時,經過詳細討論物理課題的重要性和國際競爭態勢,結合BEPCⅡ升級的需求,BESⅢ國際合作組已確定今後兩個運行年度的取數計劃。

  BESⅢ國際合作組稱,類粲偶素是本世紀初發現的一類新的粒子,其奇特的性質表明它們當中可能存在科學家長期尋找的一種新的物質粒子即奇特態,因此吸引國際高能物理實驗和理論的高度關注。Y(4660)是日本實驗2007年發現、美國實驗2014年確認的一個類粲偶素粒子,是一個相當於5個氫原子的質量卻壽命極短的粒子,由於數據量限制,對它性質的了解還非常膚淺。2019年BEPCⅡ能量升級使得BESⅢ實驗在更高能量採集數據成為可能,這批數據為全方位研究Y(4660)的性質奠定了基礎。此外,該批數據中還包含約160萬含有粲夸克的重子,可用來理解這個質量最低的粲重子的性質。

  BESⅢ國際合作組2020年夏季視頻會議還通過華北電力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加入該合作組的申請,至此,BESⅢ國際合作組共擁有來自15個國家的74個成員單位近500名合作者。在會議期間召開的BESⅢ國際合作組執行委員會和機構委員會會議上,合作組調整了部分管理人員,對疫情時期的運行和合作方式以及合作組論文發表署名規則等進行討論,並將推行新的措施和出臺相關規範。

  據了解,BESⅢ國際合作組2020年秋季物理軟體研討會,將繼續通過網絡視頻會議系統於2020年9月中下旬舉行。(完)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確定Zc(3900)的自旋和宇稱量子數
    最新研究確定Zc(3900)的自旋和宇稱量子數 2017-08-21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為了加深對它的認識,BESIII合作組利用北京電子正電子對撞數據,測量了Zc(3900)的兩個重要量子數——自旋和宇稱。  2013年,BESIII合作組首先報導了Zc(3900)粒子,日本的Belle合作組實驗幾乎同時報導了獨立測量結果。這兩組實驗都是在正負電子對撞機上通過末態為J/Ψ介子和兩個π介子的過程中觀測的。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該工程主要包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北京譜儀(BES)和同步輻射裝置(BSRF)。1991 年,國家計委正式批准成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BEPCII 是一臺運行在陶粲物理能區國際領先的對撞機和高性能同步輻射裝置,主要開展強子物理和粲物理研究,預期在多夸克態、膠球、混雜態等奇特強子態的尋找和特性研究上有所突破,保持我國在陶粲能區物理實驗研究的國際領先地位;同時又可作為同步輻射光源提供真空紫外至硬X光,開展凝聚態物理、材料科學、生物和醫學、環境科學、地礦資源以及微細加工技術方面等交叉學科領域的應用研究,達到「一機兩用」。
  • 理論物理所在奇特強子態研究中取得進展
    夸克勢模型在強子譜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類模型將介子(自旋為整數的強子)和重子(自旋為半整數的強子)分別描述為一對正反夸克和三個夸克的束縛態,超出此圖像的強子便被稱為奇特強子態(包括膠球、混雜態、多夸克態、強子分子態等)。
  • 阿爾法磁譜儀發布最新成果 推動人類對暗物質研究
    阿爾法磁譜儀發布最新成果 推動人類對暗物質研究 2016-12-09(AMS)項目的5年太空實驗成果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線的認識,推動了暗物質研究。」
  • 科研必備「武器」之電子能譜儀
    廣泛應用於表面化學分析、分子結構、催化劑、新材料等研究領域。光源、電子槍)、電子能量分析器、檢測器和數據系統,以及其他附件等構成。 1.超高真空系統 超高真空系統是進行現代表面分析及研究的主要部分。電子能譜儀的光源等激發源、樣品室、分析室及探測器等都安裝於超高真空中。而超高真空系統一般由多級組合泵來獲得。
  • 中國科研團隊最新成果為研製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基礎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權威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SR)最新發表一項風洞研究的突破性進展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團隊提出先進爆轟驅動超高速風洞的理論與方法,為研製能夠覆蓋空天飛行器全包線的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了基礎。
  • 北京聯通升級OTN品質專線 為全光智慧城市奠定基礎
    北京聯通實現SDH專線向OTN品質專線全面升級,為北京全光智慧城市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ICC訊 日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聯通」)完成OTN品質專線的端到端部署和開通,並順利完成SDH專線遷移到OTN品質專線,實現了SDH專線向OTN品質專線的全面升級,標誌著北京聯通PeOTN和SDH網絡融合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 丁肇中發布阿爾法磁譜儀近五年成果—新聞—科學網
  • 諾獎得主費裡德·穆拉德:一氧化氮研究為新藥研發奠定基礎
    1998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北京費裡德·穆拉德企業集團首席科學家及名譽董事長費裡德·穆拉德在籤約儀式上表示,一氧化氮已經成為生物學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世界範圍內每一年都會有80-100家新型科技公司涉足相關研究,市場上很多新藥物與一氧化氮的研究成果有關,而且很多中草藥的治病機理也與一氧化氮有關。
  • 植物生理學方面的研究,為中國植物生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年代末,羅宗洛、李繼侗和湯佩松先後回國開展植物生理學方面的研究,為中國植物生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在舊中國,科學工作者的研究未被重視,發展緩慢。解放後,綜合性大學生物系和農、林、師範院校普遍開設植物生理學課程,中國科學院、農科院以及許多農、林業研究部門也設立專門研究機構,培養了一大批從事植物生理學方面的人才,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發表的論文有的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甚至居於領先地位。
  • 世界首臺超高解析度光電子能譜儀研製成功
    記者從中科院了解到,首臺能量解析度優於1毫電子伏特的超高解析度光電子能譜儀在中日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研製成功,科學家們還首次直接觀察到化合物的超導電子態。這一重大科學成果發表在2005年的《物理評論快報》第94卷上。
  • 雷射光散射譜儀測量原理
    雷射光散射譜儀是一種多用於物理學領域的測試儀器, 它包括靜態光散射和動態光散兩大功能。靜態光散射可以測定高聚物分子 量、均方半徑和第二維裡係數等重要數據。動態光散射可測定溶液中大分子或膠體質點的平 動擴散係數及流體力學半徑。測定高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一般採用靜態光散射的原理。
  • 李義平:剩餘價值學說為「兩個必然」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1月19日電 (謝磊 曹淼)日前,2020年中央和國家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系列舉辦第六講,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做客講堂,以「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 賽默飛雙X射線能譜儀打破化學分析壁壘
    如今,許多研究人員需要利用電子顯微鏡快速獲得樣本的化學組分,而這其中不少人的研究對象是電子束敏感材料,這使得獲得所需的數據相當困難。日前,賽默飛推出的新型雙X射線能譜儀為解決這些難題帶來了福音。
  • 為海洋生物研究奠定基石——中科院海洋所科技報國70年系列報導之七
    他們的研究涉及微生物、海藻、原生動物、各類無脊椎動物到魚類等幾乎所有重要的海洋生物門類,基本摸清了我國近海海洋生物的物種構成、區系特點和資源狀況,為我國海洋生物研究奠定了厚重的基石。曾呈奎、劉瑞玉等帶領團隊從黃渤海向東海、南海進發,最遠行至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初步認識了我國近海生物多樣性組成和區系特點,海洋生物分類研究雛形初現。曾呈奎、劉瑞玉、張福綏三位院士在海藻、對蝦、扇貝分類學和生活史研究方面的成果,為我國前三次海水養殖浪潮的興起奠定了理論基礎。鄭守儀院士在有孔蟲方面的成果使我國在該領域研究後來居上,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 無需同步輻射光源,臺式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儀(XAFSXES)最新發布!
    美國easyXAFS公司最新推出無需同步輻射光源的臺式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儀——可以放置在實驗室內使用的XAFS!目前XAFS測試需要依賴同步輻射光源,國內僅有三家:北京高能物理所,上海光源、中國科學院大學;XAFS測試服務也只是同步輻射實驗室內的一小部分應用,實在難以滿足廣大科研用戶的使用需求。不過不用擔心,臺式XAFS譜儀將為您提供服務!
  • 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為大科學裝置研究提供「利器」
    同時,高能物理領域採用全球大科研的工作模式,其研究也離不開數據的共享和利用。今年6月,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迎來優化調整,中科院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隊」——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支撐的重大成果競相湧現。
  • X射線譜儀:探索元素資源,揭示月球奧秘
    平時,我們去北京飛控中心值班,僅能監測設備的溫度狀況,關注變軌時和不同環境下的溫度變化。我們最擔心的就是開機的那一刻,面臨的壓力很大,因為科學觀測成功與否的標誌是要有科學數據。」 據介紹,X射線譜儀是月球資源衛星的重要載荷之一,主要用於探測月表元素受太陽X射線或宇宙射線激發產生的X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