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字財經 李意安
時隔三年,國內第二家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正式浮出水面。
12月11日,招商銀行與京東數字科技集團旗下網銀在線(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簡稱「網銀商務」)接到銀保監會批覆,同意共同籌建招商拓撲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撲銀行」)。
銀保監會批覆文件顯示,招商銀行與網銀商務分別認購1,400,000,000 股、600,000,000 股普通股股份,入股比例分別為70%、30%。籌建工作完成後,招商銀行將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出開業申請。
過去十年,「小微」一直是監管力圖引導的金融發展方向。但是,傳統金融的下沉力度遠未達預期。而新興網際網路銀行雖然很快嶄露頭角,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普惠金融市場進行錯位補充,但整體規模和滲透力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時隔三年,監管再次放開牌照,在傳統金融和網際網路陣營中優選玩家進行牌照擴容,「直銷銀行」這一物種無疑承載了監管的重要期待。授命於此際成立的拓撲銀行將如何突破,成為未來的重要看點。從股東背景來看,一個是傳統銀行界當之無愧的零售之王,一個是老牌電商加持下的金融科技巨頭,雙劍合璧能否迸發出更大能量,值得期待。
1.「直銷銀行」的監管期待數字浪潮下,科技力量不斷顛覆傳統金融業態,推動金融服務不斷下沉。
一方面,傳統銀行業已經連續六年出現網點數量收縮,手機APP、線上銀行成為新戰場,銀行試圖通過技術能力,覆蓋更多元的服務場景和長尾用戶。另一方面,新型的網際網路銀行陣營另闢賽道、快速發力。網商銀行、新網銀行和微眾銀行推出無接觸貸款等純線上服務,累計服務超過4600萬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有力觸達長尾群體——其中超過80%的客戶此前從未獲得過貸款。
但這依然遠遠不夠。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9-2020小微融資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12日,被調研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中,78%仍表示面臨融資缺口,其中48.5%的融資缺口在10萬元以下。
當前普惠金融仍面臨兩大難題。一是銀企信息不對稱。下沉市場的信用數據體系尚未完善,降低了普惠客群的貸款可得率。二是運營成本高,從前期的獲客、風控,到中後期的運營管理、服務等,普惠金融的單客投入成本比起大中型企業信貸並不低。
普惠金融方興未艾,誰解小微之渴?市場在期待一個更多層次、覆蓋面更廣的現代金融灌溉系統。時隔三年,第二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牌照塵埃落定,這承載了監管對傳統銀行擁抱數字浪潮、實現金融普惠的期待。
從圈定的業務範圍來看,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業務主要圍繞普惠金融展開。這也符合一直以來的監管方向,加大金融機構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的深度和廣度。
普惠金融客群的「長尾」特點,對市場參與主體的風控能力提出更大挑戰。監管部門在與時俱進補齊規則短板的同時,也需要更多具備豐富風控經驗的玩家入局,共同築牢風險防控的底線。
從持牌對象的股東選擇上亦能管窺監管深意。前有中信銀行與百度,眼下是招商銀行和京東數科,「傳統銀行+網際網路公司」的獨特組合,傳遞出監管對於在下沉市場將技術、金融服務進行生態融合的期待。
2.「新物種」的想像空間數字金融時代,銀行同樣面臨優勝劣汰的壓力。作為中國金融體系的基石,傳統銀行擁有龐大的客群、成熟的組織架構和相對完善的服務體系。但面對朝夕瞬變的市場,大組織更需要一支能快速迭代、進退靈活的「先遣部隊」,去挖掘長尾的潛力。
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正是誕生於這一競爭形勢下的「新物種」。
相較於傳統銀行,獨立法人直銷銀行輕裝上陣,沒有轉型的歷史包袱。過去傳統銀行設立直銷銀行部,主要任務是完成線上助貸和吸儲,快速賺取收入。而獨立法人直銷銀行自始至終成長於網際網路,被賦予了探索數字普惠試驗田的使命。作為獨立子公司,決策流程短、試錯成本低,是更優的探索載體。同時又繼承了股東的基因和資源支持,進入市場之初就擁有了更高的起點。
對於招行而言,拓撲銀行這一全新子品牌無疑可以為股東在下沉市場完成補位,想像空間可以很大。比如,在兩大股東的資源協同下,新銀行將更側重對新客獲客、交易額、客戶滿意度等網際網路領域的角度考核;或是打破各條線相互割裂、決策環節冗長的組織架構,建立更適應科研快速迭代特點的靈活機制,支持科技研發與創新。
獲客、風控和運營能力,是拓撲銀行開展普惠金融的核心優勢。近年來,招行圍繞「科技」和「客戶」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數位化經營模式,可以為拓撲銀行提供大量經驗。在數位化獲客方面,今年招行中報首次披露了一個關鍵數據——報告期內APP人均月登錄次數達11.31次。即便是與網際網路頭部APP相比,這一數據也並不遜色。風控方面,面對風險來源多樣化的小微客戶,已實現通過大數據風控與風險量化模型,進行標準化、系統化的風險控制。用戶經營方面,招行搭建的專業化經營體系,能以標準化、模塊化服務支持企業,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另一大股東京東數科,背靠京東逾4億的月活用戶數以及全球2600多家品牌和數十萬第三方商家,形成了一站式金融行業數位化場景生態,具備輸出「科技+產業+生態」全套數位化解決方案的科技能力以及豐富的普惠服務場景。截至目前,京東數科共計服務100萬家小微商戶、20萬家中小企業;公司線下的物聯網營銷網絡點位數超過1500萬,覆蓋超過300座城市,可觸達6億多人次;全國惠民小站數量已突破4萬家,縣域覆蓋率達70%,為超過2,700萬名用戶提供服務。
在兩大股東的技術、人才和機制優勢的賦能下,拓撲銀行是否能全力調用數字科技能力,在下沉市場建立大規模、長期且深入的用戶關係,打造出符合市場期許的銀行業「新物種」,值得期待。
招行與京東的牽手,是雙方共同探索普惠金融和未來銀行形態的一次重要嘗試。
普華永道在報告《銀行業的未來形態》中提出:「今天大眾所知的銀行可能在2025年前消失。屆時,數字銀行解決方案將主導全球。」毋庸置疑,未來的銀行服務必將滲透入各個場景,突破現有物理介質的限制,更無感、更迅速、更下沉。
有意思的是,在一眾銀行名字中,「拓撲銀行」不走尋常路。跳脫出傳統銀行、乃至網際網路銀行的命名思路,拓撲銀行從現代數學汲取靈感,映射了其數字銀行的自我定位。
作為現代數學的三大支柱之一,「拓撲學」關注的是物體間的位置關係。這一理念下,能否運用科技力量,重構商業模式、重構銀行和用戶之間的連接關係,能夠探索出一種「拓撲型」服務成為未來銀行的一種展業形態,都將是拓撲銀行即將直面的挑戰。據了解,拓撲銀行籌備組已在為開業緊鑼密鼓地準備。這片下沉市場的藍海裡,數字銀行「後浪」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