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的機遇號和精神號永存人們心中,它們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2021-01-11 百薦綜合

美國宇航局破紀錄的機遇號可能會消失,但是它永遠不會被人們所忘記。美國宇航局昨天宣布火星漫遊者機遇號死亡 (2019年2月13日),NASA將正式關閉這個高爾夫球車大小的機器人。在這顆熠熠生輝的紅色星球上運行了將近十五年,漫遊者可以十分恰當的形容它,因為機遇號和它的孿生兄弟——勇氣號,是第一批真正登上的火星探險家。

在2004年1月太陽動力雙星登陸之前,人類在火星表面只成功地扔下了四艘宇宙飛船:1971年蘇聯靜止的火星3號著陸器(著陸後幾秒鐘就停止工作),1976年美國宇航局類似的無柄維京1號和維京2號登陸器,以及1997年美國航天局的探路者。探路者表面覆蓋了非常先進的保護裝備,但是這個微波爐大小的機器人在其開創性的運行過程中總共只運行了330英尺(100米)。對比機遇號和勇氣號,他們則在這紅色星球上留下了數英裡長的紅色軌跡。「這兩個太空漫遊者改變了人類看待火星的方式,」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史蒂夫·斯奎爾(Steve Squyres)說。斯奎爾是「機遇號和勇氣號」火星探測車(MER)任務的科學首席研究員。

美國宇航局的機會漫遊者在2004年1月藉助降落傘和安全氣囊穩穩的降落在火星上。斯奎爾對記者說:「我們有了一輛移動車輛,一輛能夠爬山、降落到火山口、看到這些絢麗壯觀景色的交通工具。它真的把火星變成了一個似乎是真正的目的地的地方。」勇氣號與機遇號相隔幾周,在這顆紅色星球上不同的位置降落。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重要使命目標:尋找很久以前火星上存在的液態水證據,從而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火星的演化和將來承載生命的潛力。

在這次探索中,勇氣號漫遊者使用了各種各樣的工具幫助他搜集數據和火星上的資料,包括三個不同的光譜儀、一個全景攝像機和一個高解析度顯微成像儀,它具有像放大鏡一樣的功能,為地球的科學家們紅色星球巖石和泥土的景象。這兩艘探索的小飛船每個都有六個輪子,地球科研人員持續的對他們進行跟蹤:在預定的三個月任務過程中,每輛火星車的行駛距離目標是2000英尺(600米)。斯奎爾說:「它們從一開始就打算成為機器人領域的地質學家。」在這項工作中,機動性至關重要,他補充道:「假設你是一名野外地質學家,有人用直升機帶你出去,把你帶到一個迷人的新地方,但是他們把你的靴子釘在地上,你就動不了了……這不是地質學的工作方式,也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勇氣號和機遇號在火星上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都是驚人的。在六年的保修期滿額之後,勇氣號探索者公司在2010年春天安靜下來之前,它的裡程表上清楚的顯示,它已經走了將近4.8英裡(7.7公裡)。機遇號所行駛的長度距離遠遠超出了馬拉松的距離,它在火星上跑了28.06英裡(45.16公裡)。迄今為止,無論是機器人還是太空人,都沒有在另外一個世界的表面超出它們兩個所創造出來的距離。機遇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進行工作。直到去年六月,一場巨大的沙塵暴在14英裡寬(22公裡)的奮進號隕石坑邊緣的洞穴周圍開始肆虐而起。空氣中的灰塵遮天蔽日,阻止陽光照射到機遇號的太陽能電池板上,而機器人無法充電。機遇號最後一次與處理程序的通信發生在2018年的6月10日。

風暴最終籠罩了整個火星。到了九月,這場沙塵暴已經基本平息,可是對於我們的機遇號而言,仍然沒有任何機會。在此之後的幾個月裡,任務小組一直試圖喚醒這輛火星車,希望在火星上十一月份的沙塵暴季節來臨之時,強風能把機遇號太陽能電池板上的灰塵吹走,讓機器人接觸到陽光,自我充電,從而重新醒來。但人們已經等得太久太久,在八個月的努力之後,美國宇航局在昨天正式宣布了機遇號的死亡。你可能會驚訝地聽到斯奎爾對這個消息並不感到悲傷。「我對此感覺很好,」他說,他強調說,勇氣號和機遇號都是死去的非常的光榮,因為它們做的事情遠遠超出了人們對它們的期望。

兩艘漫遊者都發現了大量的證據,表明火星的環境在很久以前是相對溫暖和潮溼的,它們所處的環境很可能孕育著我們不知道的生命。勇氣號甚至通過一個古熱液系統揭示出至少火星的某些部分也有古代生物可以利用的能量來源。兩臺機器的工作為人類探索紅色星球的勃勃雄心漫遊之旅鋪平了道路。自2012年8月以來,汽車大小的好奇號火星車表示火星可能是人類適合居住的的星球,人類一直沒有停止想要探索火星奧秘的嘗試,美國宇航局計劃明年發射尋找生命的2020年火星漫遊者,預計發射到火星中96英裡寬(154公裡)的蓋爾隕石坑內。(火星2020將尋找過去的跡象,而不是現存的生命。)

火星上的值得人們探索的有很多方面,例如,火星當中有著液態水的流動,這個星球上過去可能存在著生命,但是證明的過程非常艱難;如何讓機器人在一個寒冷、受輻射的星球上生存下去,並且不斷的進行續航和工作等等,這些火星上的所發生的事情也在另外一方面可能會不斷的激勵著青少年參與到這種科學過程中。斯奎爾說:「我覺得最希望事情是,有一些六歲、七歲或者是八歲的小孩子在2004年觀看勇氣號與機遇號登陸的新聞直播畫面,他們在電視上看到我們在跳來跳去,就像我們剛剛贏得了超級碗。我們在火星上有一輛漫遊者!他們想,『哇!太酷了!但我打賭我能做得更好。』」

相關焦點

  • 機遇號臨終遺言令人心碎!NASA最後信息更感人!
    如今連這個希望也將化為泡影,火星車心中的絕望和無助可想而知。機遇號最後的遺言一經傳出就迅速引爆網絡,紐約每日新聞、美國廣播公司和未來主義科學等新聞媒體紛紛轉載。十幾年來,人們對這臺高爾夫車大小的機器人傾注了無數情感。在很多人心中,火星車號已經不僅僅是個冷冰冰的機器人。
  • NASA放棄了呼喚!再見,機遇號!回憶機遇號火星探索史錄!
    最新消息,美國東部時間2月13日,美國宇航局正式對外宣布,「機遇號」火星車正式結束了為期15年的火星探測任務,他們已停止等待「機遇號」甦醒,不再監聽探測器發出的信號,這代表NASA已經正式放棄了機遇號。
  • 霍金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由此可見,霍金有著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堅強的人格力量。他不僅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還是一個樂觀向上、正是命運的、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一個非凡的人!霍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其中,我最欣賞的是他那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和樂觀向上、正視命運的精神。
  • 勇氣號機遇號登陸火星將滿5周年
    「勇氣」號傳回的照片(圖片來自NASA)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2004年1月,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先後登陸火星。 2004年1月3日,「勇氣」號成功著陸火星,美國宇航局在加州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數百名工程師和科學家歡呼雀躍。21天後,「機遇」號登陸火星,但是,科學家們誰也沒想到,2009年他們仍可以操縱這兩個火星探測器。
  • 「機遇號」和「好奇號」還在火星,為何NASA還要派遣「洞察號」?
    因為它們有著不同的任務,要知道小小的火星探測車是不可能將任務全部攬在一個車身上的,好奇號主要目標是探測火星上的蓋爾撞擊坑,看看有沒有生命存在的痕跡,看看有沒有水,看看火星上的氣候,為以後的火星實驗做做準備。
  • 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傳承航天精神需要更多青年人
    航天資深院士、航天專家、資深教授以及航天青年人才等200餘人一同就航天精神、青年人才發展等話題進行討論。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進入太空,大家要記住這個日子。」會上,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為與會青年作題為《銘記歷史,傳承精神——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的報告。
  • 火星人到底存不存在?NASA毅力號火星開直播,開啟生命探索
    直播地址:https://www.youtube.com/nasa註:時間表是初步的,隨時可能更改。直播活動結束後,點播錄製的視頻也將在YouTube和Ustream頁面上提供。發射總質量(包括火箭、「毅力號」火星車和「首創號」火星直升機):約 117 萬磅(53.1 萬公斤)
  • 機遇號永遠離開我們了,火星探索下一步要幹啥?
    這裡與地球一樣,有著明顯的四季變化,除此之外,火星也同樣擁有一層稀薄的大氣層,其中布滿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氣、氬氣及微量的氧氣。那麼火星上究竟是否會存在生命呢?水是生命之源,要想找到生命就得先找到水源,科學家們很早就將探測火星上是否存在水資源列入了研究計劃中,機遇號也就是帶著這樣的使命應運而生。
  • 「雙胞胎」探測器:勇氣號和機遇號的偉大曆程
    2003年,勇氣號與機遇號在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由不同的德爾塔-2(Delta 2)火箭上發射升空。勇氣號與機遇號火星車具有相同的任務和設計。勇氣號被稱為「火星車A」,機遇號被稱為「火星車B」。火星車最初預計將持續90個火星日。然而,它們的光伏電池接收到的能量比預期的要多,因此運行壽命比預期的要長很多。兩輛探測器都由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的噴氣推進實驗室控制。
  • 「生物圈2號」告訴人們……
    從1991年9月26日人類住進「生物圈2號」開始,圈內的氧氣含量一直在緩慢下降,二氧化碳量不斷上升。到1993年1月中旬,含氧量降到14.5%,相當於生活在海拔4000米。在自然界,任何含氧量低於19.5%的環境都被定義為缺氧。缺氧讓實驗室內所有人都昏昏沉沉、精神不振。後來他們經常幾個月無法正常入睡,好不容易睡著了又常常因窒息驚醒。
  •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 南理工和平園,水杉林中二月蘭開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 南理工和平園,水杉林中二月蘭開 2020-09-03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即將發射
    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將於北京時間本周四7月30日晚上7:50搭載聯合發射聯盟的擎天神五號運載火箭,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41號航天發射複合體發射。實時報導和倒計時評論將於北京時間當天晚上7:00開始,可前往Theta.TV (https://www.sliver.tv/win/nasa )以及NASA的網站(https://www.nasa.gov/live/)觀看。
  • NASA展示了「機遇號」發射的最後一張火星「全景照片」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透露,其現已退役的火星探測器「機遇號」在這顆外星星球死亡前,向NASA發送了最後一張美麗的全景照片。這張照片代表了對漫遊者任務的深刻總結;這是一幅詳細的全景圖,結合了它馬拉松旅程的最新軌跡和它永遠無法觸及的沙漠,「機遇號」本不打算運行得那麼久。 短短90天的時間最終變成了整整15年,在火星的沙灘上打滾,拍出的照片就像一個完全忘記了退休生活的遊客,這張360度的照片是去年5月在「玉兔」最後的棲息地拍攝的。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毅力號」之毅力精神事實上,毅力號相關的概念研究和早期技術工作早在 10 年前就開始了。登陸另一顆行星、尋找古代生命的跡象、收集樣本,每一項任務都將非常困難。這些挑戰正是美國宇航局在「為火星車命名」競賽中從 28000 個候選名字中選擇「毅力」這個名字的原因。
  • 機遇號將不再有機遇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機遇號火星車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雖然最初設計的時間為90天,行程僅1000米,但是機遇號將這些目標放大了幾十倍,截止到機遇號結束自己的生命,它已經花了近15年的時間探索火星表面,而在此期間,它飛行了45公裡。機遇號最後一次發出信號是在2018年6月10日,當時一場嚴重的全球沙塵暴席捲了火星。
  • 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帶你了解
    火星還是很乾燥,事實上和火星相比,撒哈拉大沙漠可以稱得上是雨林。在火星上,水蒸氣只是大氣層中一種微量氣體。在地球上,隨著時間推移,撞擊坑會被風雨甚至火山活動侵蝕。而在火星上,它們能保存幾十億年至今。地球熾熱的地核產生的熱量,推動地殼板塊進行水平運動。這種水平的地殼運動,不停地改變地球的表面形態。火星的半徑是地球的一半,質量為地球的11%。
  • 美國宇航局:勇氣號和機遇號將超期服役五個月
    中新網4月9日電 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周四宣布,將投入一千五百萬美元以使「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在火星上超期「服役」五個月。  隨著機遇號本周完成九十天的行走計劃,美國耗費八億兩千萬美元的火星探測行動也成功地實現了既定目標。
  • NASA旅行者1號和2號飛船的主要成就
    行星第一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號在與外太陽系氣態巨行星的相遇中帶來了許多驚喜和發現:木星, 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2012年8月25日,它進入了星際空間,留下了日冕--巨大的磁泡,覆蓋了我們的太陽、行星和太陽風。旅行者2號在1989年8月離開海王星後為星際空間設定航向,預計將在未來幾年進入星際空間。旅行者們一起向我們傳授了很多關於太陽影響的程度,以及我們行星以外的空間的本質。
  • 關於機遇號火星車的六個科學事實
    機遇號為這個科學結論提供了幾個關鍵發現,它是第一個在地球之外行星上識別和描繪沉積巖特徵。該火星車測量結果顯示,這些沉積巖是遠古時期短暫鹽湖中形成的。同時,機遇號還發現一些被稱為「藍莓」的赤鐵礦小球,它們是在酸性地下水上升的後期形成的。一旦機遇號抵達奮進隕坑邊緣,就會發現礦石膏白色紋理,這是水穿過地下裂縫的一個明顯跡象。
  • NASA首次展出挑戰者號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殘骸
    【每日科技網】   (神秘的地球報導)事隔數十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舉辦展覽,首次向公眾展出太空梭「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的殘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