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也產氣?如何抑制?——中科院物理所固態電池最新成果

2020-12-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1

研究背景

隨著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的不斷發展,電池的安全性問題在實際應用中變得日益突出。在各種極端條件下(碰撞,高溫,過充),電池會出現產氣鼓包甚至是自燃等情況。全固態電池將商業化電池中的液態電解質替換為固體電解質,因而被期望能大幅改進電池的安全性並在近年來逐漸成為電池領域的研究熱點。大量的研究關注固態電池的界面及電化學性能的改善,然而對於固態電池的安全性相關的行為尤其是產氣行為,研究較少。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李泓、禹習謙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在ACS Energy Letter上以「Increasing Poly(ethylene oxide) Stability to 4.5 V by Surface Coating of the Cathode」為題發表了他們關於聚合物固態電池高電壓下產氣行為特性及抑制方法的相關研究,文章第一作者為聶凱會。

2

成果簡介

本文針對PEO基固態電池體系,結合實驗和計算系統地研究了其在高電壓狀態下的產氣行為,發現了儘管PEO基聚合物電解質的電化學窗口只有3.8V,但是單純PEO電解質直到負載電壓達到4.5V時才開始出現明顯的產氣分解的行為。而將鈷酸鋰正極加入組裝成全電池後,4.2V便開始出現產氣行為,說明脫鋰態層狀正極和固態電解質之間的界面反應會引起聚合物電池在較低電壓下出現產氣行為,因此,作者進一步採用離子導體包覆的方式,阻隔正極與聚合物之間的相互接觸,成功的將聚合物鈷酸鋰電池的產氣電位提升至4.5V。

3

圖文導讀

為了監測固態電池中的產氣行為,作者採用了電化學微分質譜的手段,結合自製的原位電池殼,實現了在聚合物工作溫度原位檢測電池產氣情況的功能,儀器結構如圖1a所示。為了首先驗證聚合物本徵的高電壓分解導致的產氣行為,作者製備了只包含導電劑和粘結劑,不包含活性物質的電極作為正極,將電池在60℃下保溫24h後,用小電流加恆壓將電池分別充電到4.2V,4.4V,4.6V並在每一個電壓平臺保持5小時。如圖1b所示,電池在4.2V,4.4V電壓保持時均表現正常,無氣體被檢測到。而當電池被充電到4.5V左右時,聚合物開始出現明顯的產氣行為,包括H2,CH4,C2H2等。這說明聚合物出現了明顯的分解,並使得電池無法到達設定的電壓。

圖1. a) DEMS 結構原理圖及原位電池殼示意圖;

b) 單純PEO在不同電位下的產氣行為。

之後,作者引入鈷酸鋰正極,組裝成Li/PEO/LCO半電池,並將其分別在3-4.2V,3-4.4V,3-4.6V循環兩周。其電化學曲線及對應的產氣狀況如圖2所示。可以發現,在引入正極之後,從4.2V開始,電池開始出現產氣現象(主要產生氫氣)。該產氣電位明顯低於單純聚合物電解質的產氣電位。

圖2. a) Li/PEO/LCO,

b) Li/PEO/LATP@LCO電池的充放電曲線及其對應的產氣行為,和電化學性能。

以上結果說明,儘管聚合物本身的產氣電位較高,但是當與鈷酸鋰正極接觸後,即使是在較低的電位4.2V,產氣行為已經開始,這將大大限制聚合物電池安全使用的電位區間及其能量密度。為了避免LCO與PEO電解質的直接接觸,作者採用表面離子導體包覆的方法製備了表面包覆LATP固態電解質的鈷酸鋰正極。改用該種方法後,直至4.6V都沒有檢測到明顯的產氣行為,且電池在4.5V的電化學性能明顯好於未包覆的鈷酸鋰電池,如圖2b所示。

圖3. 鈷酸鋰聚合物電池充放電過程中氫氣產生的三步反應機理。

為了進一步理解聚合物電池中氫氣產生的機理,作者認為,氫氣的產生是一個多步反應的機制,如圖三所示。首先,PEO中的氧被部分氧化後,將減弱C-H鍵的強度。隨後H質子被TFSI陰離子奪走,形成氫化的HTFSI。由於HTFSI是一種較強的酸,同時對PEO和LCO均具有較高的腐蝕性,因此會加劇正極/電解質界面的形成,電池性能的惡化。同時,HTFSI產生後會進一步擴散至負極,與金屬鋰發生反應,形成氫氣。

圖4. PEO電解質脫氫反應在有無充電態鈷酸鋰的情況下反應的能量變化。

為了理清充電態鈷酸鋰對以上反應機制的影響,作者採用第一性原理計算分析了與惰性電極和脫鋰態鈷酸鋰正極匹配的PEO電解質脫氫反應的反應能。結果發現,脫鋰態鈷酸鋰表面晶格氧會與PEO成鍵,穩定脫氫產物,降低脫氫反應的反應能。因此脫鋰態的鈷酸鋰正極會促進PEO脫氫反應導致HTFSI形成進一步在較低電位(4.2V)產生氫氣。為了更進一步的驗證所提出的機理,作者採用鈦酸鋰LTO電極作為負極取代金屬鋰電極,並在相同的電壓區間循環,發現並沒有明顯的氫氣產生。以上結果證明了氫氣的產生主要來自於HTFSI與金屬鋰負極的反應,而HTFSI的產生受正極表面狀態影響。

4

總結與展望

本文主要得出的結論如下:1)儘管電解質在3.8V即開始發生電化學反應,但直到4.5V,產氣行為才會被檢測到。當高於4.5V時,質子化的TFSI離子開始產生,並伴隨產生其他的揮發性產物;2)進一步,作者發現鈷酸鋰正極能夠將電池產氣的起始電位提前至4.2V,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充電態的鈷酸鋰會促進正極/電解質界面的形成以及促進HTFSI的形成。並最終導致氫氣的產生;3)對正極採用包覆手段,阻隔正極電解質之間的接觸,能夠有效抑制電池循環中氣體的產生,作者採用LATP離子導體對正極進行包覆,在4.6V電壓下,依然沒有氣體產生。由於聚合物電解質本身在較高電位下也會出現產氣現象,因此,如果要進一步改善聚合物電池的產氣行為,可能需要對聚合物本身以及鋰鹽做進一步的調控。

5

文獻連結

Kaihui Nie, Xuelong Wang, Jiliang Qiu, Yi Wang, Qi Yang, Jingjing Xu, Xiqian Yu, Hong Li, Xuejie Huang, Liquan Chen. Increasing Poly(ethylene oxide) Stability to 4.5 V by Surface Coating of the Cathode. (ACS Energy Letters. 2020, 5, 826-832.)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電池中國,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中科院資深固態電池專家談固態電池技術產業化
    本文系中科院資深固態電池專家在某固態電池技術產業化專家電話會上的分析與觀點,電池網特轉發,讓我們對固態電池的現狀、技術研發、未來市場等有更加客觀的認識!紀要重點:1、固態電池優點主要體現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提升上,使用鋰金屬負極顯著提升能量密度,可將現有300Wh/kg的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而固態電池可抑制鋰枝晶的生長,使鋰金屬負極運用成為可能,同時降低非活性物質,可以省去冷卻系統,也能夠提升能量密度。全固態電池不含電解液,安全性較高。
  • 中科院資深固態電池專家談固態電池技術與市場 產業化尚遠!
    本文系中科院資深固態電池專家在某固態電池技術產業化專家電話會上的分析與觀點,電池網特轉發,讓我們對固態電池的現狀、技術研發、未來市場等有更加客觀的認識!紀要重點:1、固態電池優點主要體現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提升上,使用鋰金屬負極顯著提升能量密度,可將現有300Wh/kg的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而固態電池可抑制鋰枝晶的生長,使鋰金屬負極運用成為可能,同時降低非活性物質,可以省去冷卻系統,也能夠提升能量密度。全固態電池不含電解液,安全性較高。
  • 固態電池將商用,其他動力電池新技術進展如何?
    被稱為下一代的電池技術有很多,除了固態電池,還有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等等。這些技術的進展如何?優勢和短板又有哪些?2021年1月9日,國軒高科第十屆科技大會第二天,中科院物理所研究院李泓、廈門大學教授董全峰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春華就對上述三種技術的進展狀況進行了闡述。
  • 固態電池即將商用,其他動力電池新技術進展如何?
    可以看到,作為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電池,固態電池似乎已經到達產業化應用的前夜。被稱為下一代的電池技術有很多,除了固態電池,還有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等等。這些技術的進展如何?優勢和短板又有哪些?2021年1月9日,國軒高科第十屆科技大會第二天,中科院物理所研究院李泓、廈門大學教授董全峰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春華就對上述三種技術的進展狀況進行了闡述。1固態電池有望率先量產蔚來日上,蔚來透露,採用的固態電池採用了原位固態化技術。
  • 中科院團隊在固態電池研究領域獲進展
    記者9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近期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提高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的優異電化學性能。
  • 鋰電池、固態電池、燃料電池,未來動力電池誰主沉浮?
    作為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部件,動力電池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目前,鋰電池已深受行業認可,固態電池和燃料電池也以更加優異的性能被寄予厚望,在動力電池領域,可謂路線多元,同步推進。那麼,從全球來看,鋰電池、固態電池、燃料電池發展情況如何?未來又將誰主沉浮?
  • 興業證券:固態電池現在沒有想像空間,對現有液態電池體系影響有限
    現狀:只能先用半固態電池。即在液態電解液中添加了固態電解質的成分,保留了以前的電解液和隔膜(分情況),同時添加固態電解質的成分,預計電池的成本提升100%以上。1.2、固態電池與傳統電池比較3、企業技術進展3.1、企業核心技術團隊來自頂尖科研院所,體現高技術壁壘產-研融合屬性突出。
  • ...蔚來|鋰硫電池|固態電池|動力電池|鋰離子電池|中國科學院物理...
    可以看到,作為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電池,固態電池似乎已經到達產業化應用的前夜。被稱為下一代的電池技術有很多,除了固態電池,還有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等等。這些技術的進展如何?優勢和短板又有哪些?2021年1月9日,國軒高科第十屆科技大會第二天,中科院物理所研究院李泓、廈門大學教授董全峰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春華就對上述三種技術的進展狀況進行了闡述。1固態電池有望率先量產蔚來日上,蔚來透露,採用的固態電池採用了原位固態化技術。
  • 鋰電池宿命:繞不過的固態電池
    但是之後的40多年裡,鋰金屬電池沒有獲得進展。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鋰太過活潑,就像個淘氣的小男孩兒,很難安靜的呆在那裡,鋰幾乎能與任何物質發生反應,管理和利用難度非常大,如何做電池?因此,化學家們的第一步是找到能降伏它的物質。曙光出現在1958年。
  • 技術 | 新能源電池技術之固態電池
    如果通俗地講,全固態電池就是裡面沒有氣體、沒有液體,所有材料都以固態形式存在的電池。而考慮到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電池為鋰離子電池,我們在這裡將默認把「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當做全固態電池的代表(暫時忽略全固態鋰硫等新型電池)。一般來說,鋰離子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結構殼體等部分組成,其中電解液使得電流可以在電池內部以離子形式傳導。
  • 嚇壞市場的蔚來電池:並非技術重大創新,「真」固態電池道阻且長
    其原因在於,按照現有技術路徑,穩態下固態電池有望用於消費、軍工等成本不敏感的領域,車用動力領域預計主要裝載在高端車型上,佔比預計約20%。我們認為固態電池趨勢與正極去鈷化有本質上的區別:正極去鈷化能量密度、成本等商業模式可以跑通;但受制於固態電解質較高的成本,若無革命性的技術路徑創新,固態電池很難大規模裝車。
  • 鈉離子、氫氧燃料、固態電池……誰才是未來的終極電池?
    儘管現在鋰離子電池的應用佔據著絕對優勢,但是有不少企業和研究機構已經在探索電池產品新的未來,鈉離子電池、氫氧燃料電池、固態電池等等新概念電池紛紛進入大眾視野,那麼,誰才是未來的終極電池?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指出,發展固態電池,一定要有屬於中國自己的創新,這樣才能為實現電動中國的夢想奠定基礎。
  • 中科院關於非對稱結構固態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內耗與固體缺陷研究室研究員方前鋒課題組通過設計非對稱結構固態電池,研究了鋰離子在固態電池中的沉積及傳輸規律,為探究全固態鋰電池中鋰枝晶的生長及抑制機理提供了重要參考。
  • 《ACS Energy Letters》:超穩定的全固態鈉離子可充電電池
    導讀:鈉超離子導體固態電解質以優異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受到廣泛關注,但其離子電導率低、與正極材料之間界面阻抗過大等嚴重限制了其應用。論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nergylett.0c01432本文採用固相法在O2氣氛中1250℃下製備了Na3.2+2xZr2-xZnxSi2.2P0.8O12 (x=0,0.05,0.1,0.15,0.3,0.4;簡寫為Zn0,Zn0.05,Zn0.1
  • 輝能:固態電池不是你想的那樣
    而且,說這番話,輝能有心和其他固態電池企業區分開來——對於固態電池的安全問題,不能單靠本徵特性,還要有主動防護。當電阻很小的時候不會有什麼產熱,而且散熱也很快,導致電池溫差很小,產熱小、散熱快,冷卻系統可以降至最簡。輝能最終版本採用氣冷的MAB是採用自然進氣和空調氣體來調溫。
  • 固態電池研究綜述(2020.7-2020.11)
    U-CPCE的製備示意圖  中科院上矽所溫兆銀:三維交聯的LiF-LiCl(CF)修飾層用於全固態電池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溫兆銀研究員團隊以同時,該修飾層低的電子電導性,抑制了電子穿越界面,從而避免鋰枝晶在界面滲透或在內部形成。因此,所組裝的固態電池界面阻抗低,極限電流得到顯著提升,匹配正極後的全電池顯示出良好的循環特性。特別地,該工作還探索了極限電流的測試模式,首次提出了極限面容量的概念。
  • 豐田如期推出固態電池原型產品 固態電池概念股有哪些?
    據報導,豐田汽車動力總成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電池業總經理Keiji Kaita近日稱,豐田已如期推出固態電池原型產品,並在概念車上運行豐田計劃在2025年之前量產固態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比鋰電池提高兩倍以上,電池裡沒有氣體和液體存在,所以更輕也更安全。同時,固態電池不易受溫度影響,充電效率也更高,從零充滿僅需15分鐘。在電池壽命方面,該款固態電池理論上在使用30年後仍保持90%以上的性能。  固態電池被認為是未來最適合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豐田不是唯一一家加碼固態電池的車企。
  • 試產、量產消息一波波,固態電池或許在2021年迎來元年|固態電池|鋰...
    2018 年底到 2019 年至今,固態電池行業陸續出現不少積極消息,有人因此開始提出,2019 年可能是固態電池的元年。比如國內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策文團隊投資創辦的清陶能源,去年底表示啟動首條固態電池生產線,產能規模為 100MWh,目前可以日產 1 萬顆電芯,主要應用在特種安全領域;另一家獲軟銀中國資本投資的輝能,在 2013 年量產小容量固態電池後,在今年啟動擴產,新廠規劃產能為 1GWh;在日本,包括 FDK、TDK 宣布完成全固態電池的產品開發,不久前日立造船(Hitachi Zosen
  • 蔚來固態電池包有望率先實現量產!
    可以看到,作為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電池,固態電池似乎已經到達產業化應用的前夜。 被稱為下一代的電池技術有很多,除了固態電池,還有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等等。 這些技術的進展如何?優勢和短板又有哪些? 2021年1月9日,國軒高科第十屆科技大會第二天,中科院物理所研究院李泓、廈門大學教授董全峰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春華就對上述三種技術的進展狀況進行了闡述。
  •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近期研究成果及國內電池供應商布局
    結果表明,採用該超薄固態電解質的全固態電池能夠表現出優異的循環穩定性,LiFeO4電池在60oC可以10C速率快充,在30oC下的比容量可達135 mAh g-1。該固態電解質與高比能正極材料(如硫)或負極材料(如MoS2)組裝成全固態鋰金屬電池可穩定循環。該研究工作製備的簡單、高效且可量產的聚合物電解質有望推動鋰金屬電池的商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