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關於非對稱結構固態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2-04 鳳谷節能科技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內耗與固體缺陷研究室研究員方前鋒課題組通過設計非對稱結構固態電池,研究了鋰離子在固態電池中的沉積及傳輸規律,為探究全固態鋰電池中鋰枝晶的生長及抑制機理提供了重要參考。相關研究成果以Intragranular growth and evenly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Li metal in Li7La3Zr2O12 electrolyte 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

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高、穩定性強、循環壽命長,作為一種商業化的高效儲能器件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由於商用鋰離子電池中使用易燃的有機電解液,當電池處於高溫、短路、過充或者物理損傷等狀態時,極易引發火災甚至爆炸。所以使用不可燃的無機固態電解質代替液態電解液,是解決鋰電池安全性問題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由於鋰離子在負極沉積過程中,會自發形成樹枝狀的鋰枝晶,其尖銳結構容易刺破隔膜,導致電池短路,造成安全隱患。因此,採用無機固態電解質取代液態有機電解液,並有效抑制充放電過程中鋰枝晶的生長,可較好地解決鋰離子電池的安全問題,而正確認識鋰離子在固態電池中的沉積及傳輸過程,對於抑制鋰枝晶生長,防止電池短路至關重要。

為此,科研人員通過將電解質兩側金屬鋰電極設計成互為垂直結構,構築了非對稱結構的固態電池(圖1a),通過觀察鋰在電解質表面沉積狀態來推斷鋰離子在電解質內部的傳輸過程。同時,在電解質表層中心區域濺射Au原子層,通過與未濺射Au原子層區域相比較,獲取Au原子層對鋰離子沉積的影響規律。研究結果表明,電解質表層的電子分布狀態會直接影響電解質內鋰離子的傳輸路徑(圖1b),使得來自電解質上表層的鋰離子在電解質內呈發散狀傳輸。進一步分析發現,在未濺射Au濺射區,鋰離子沉積呈現為無規則區域富集分布狀態(圖1a中藍框內左側區域),將誘導鋰枝晶生長進而誘發短路現象發生。而在濺射有Au原子層區域,鋰離子沉積呈現為均勻球形顆粒分布狀態(圖1a中紅框區域及藍框內右側區域),有效抑制了由於鋰枝晶的生長帶來的鋰離子電池的安全隱患。該工作的開展為全固態電池界面性能優化及安全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論與實驗基礎。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圖1:(a)鋰離子在固態電解質表面不同區域沉積形貌;(b)鋰離子傳輸及沉積示意圖。

相關焦點

  • 瀋陽: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聚合物基固態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目前,研究者們已經開發了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無機固態電解質及複合型固態電解質等多種研究體系。其中,聚環氧乙烷(PEO)因其輕質、易成膜以及與電極間良好的界面接觸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固態電解質的研究。近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
  • 聚合物基固態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了進展。然而,傳統的鋰離子電池越來越接近其能量密度的極限,使用易燃有機電解液也使其安全性受到嚴峻的考驗。因而,亟需開發下一代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電化學儲能器件。固態電池是採用固態電解質代替液態電解質的新型電化學儲能器件,其具有安全性能高和能量密度高的特點。目前,研究者們已經開發了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無機固態電解質及複合型固態電解質等多種研究體系。
  • 中科院團隊在固態電池研究領域獲進展
    記者9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近期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提高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的優異電化學性能。
  • 上海矽酸鹽所在固態電池界面激活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提出的碳酸鋰親附締合的界面改性模式,避免了鈍化層消除或電解質倍加呵護的額外複雜步驟,極大改善了陶瓷基固態電池在常規環境中的可操作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採用鋰金屬和塗碳鋁箔作為對電極組裝成非對稱電池,液態金屬改性後,其庫倫效率可在100次循環後仍然接近100%,且充放電極化較小,這表明改性界面處鋰的傳輸更有序,且動力學明顯提高,「死鋰」的生成被抑制。
  • 鋰電池固態電解質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馬騁課題組在鋰電池固態電解質的離子傳輸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者用球差校正透射電鏡直接觀測到了一種奇特的非周期性結構。該結構儘管只有一個原子層厚,但卻能對鋰離子的傳輸產生顯著影響,從而成為除了晶界、點缺陷以外的又一類需要受到固態鋰電池研究者密切關注的非周期性結構。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固態電池將商用,其他動力電池新技術進展如何?
    被稱為下一代的電池技術有很多,除了固態電池,還有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等等。這些技術的進展如何?優勢和短板又有哪些?2021年1月9日,國軒高科第十屆科技大會第二天,中科院物理所研究院李泓、廈門大學教授董全峰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春華就對上述三種技術的進展狀況進行了闡述。
  • 固態電池即將商用,其他動力電池新技術進展如何?
    可以看到,作為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電池,固態電池似乎已經到達產業化應用的前夜。被稱為下一代的電池技術有很多,除了固態電池,還有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等等。這些技術的進展如何?優勢和短板又有哪些?2021年1月9日,國軒高科第十屆科技大會第二天,中科院物理所研究院李泓、廈門大學教授董全峰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春華就對上述三種技術的進展狀況進行了闡述。1固態電池有望率先量產蔚來日上,蔚來透露,採用的固態電池採用了原位固態化技術。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鋅碘單液流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 中科院化學所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因其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光電轉化效率高而受到廣泛關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化學所新材料實驗室相關研究人員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染料是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中的關鍵組成成分。新材料實驗室研究人員通過材料結構設計和合成,在聯吡啶釕染料(Inorg.
  • 學術前沿|近期頂刊固態電池研究進展
    最近,有研究報導了將分段檢測器差分相襯STEM(DPC-STEM)技術用於重建電場矢量圖和電荷密度圖,其空間解析度高於和不受EH-TEM26施加的樣品幾何形狀的限制,從而提供了解決ASSLIBs中這一具有挑戰性問題的新方法。
  •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鐵電光伏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研究鐵電材料的光電子學性質時發現的一種新的重要的物理效應。因與常規的p-n結型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存在根本差別,這種現象常被稱為反常光伏效應或者體光伏效應。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環境問題的持續關注,關於鐵電光伏效應的研究持續升溫。
  • 我國科學家陶瓷基鋰氟轉換固態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以固態電解質取代電解液作為鋰離子傳輸導體,可以提高電池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並擴大鋰金屬電池應用的溫度範圍。,Li-Na/LLZO/FeF3電池的倍率和循環性能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李馳麟團隊在陶瓷基固態電池的界面改性及其鋰氟轉換反應激活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固態電池研究綜述(2020.7-2020.11)
    ,並且通過設計製備具有非連續分布鈦酸鋇(BaTiO 3 )納米單晶顆粒的界面結構,證明了一種新型的內建電場和化學勢耦合技術改善界面鋰傳輸的可行性,為改善界面鋰離子傳輸和提升電池快充性能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案。
  •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7-01 化學研究所 【字體此後,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採用聚合物PBDB-T與多種非富勒烯受體材料共混製備光伏器件,研究結果表明,該聚合物十分適合用於製備高效率的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基於此,科研人員取得了一系列研究進展Org. Electron.
  •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在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聚合物太陽能電池一般由氧化銦錫(ITO)透明正極、金屬負極和夾在兩電極之間由共軛聚合物給體和富勒烯衍生物受體組成的共混活性層所構成,具有結構和製備過程簡單、成本低、重量輕、可製備成柔性器件等突出優點,成為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熱點。
  • 青海鹽湖所在硼酸鹽溶液結構研究中取得進展
    >X射線散射數據解析新方法和解析軟體開發(XNSSA)等多個方面均取得了系列進展。然而,關於硼酸根離子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的水合及締合信息尚無明確的報導。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鹽湖資源化學實驗室溶液結構課題組與日本福岡大學Yamaguchi研究組合作,採用X射線散射法研究了廣泛濃度範圍內偏硼酸鈉溶液中硼酸根離子的水合及締合作用。
  • 固態鈉金屬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相關公司望獲關注
    近日,中科院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物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固態鈉金屬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相關公司望獲關注(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科院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物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面向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和武漢市光電子產業集群的發展,江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了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團隊。經過初期的建設和發展,在鋰離子電池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