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瀋陽: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聚合物基固態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然而,傳統的鋰離子電池越來越接近其能量密度的極限,使用易燃有機電解液也使其安全性受到嚴峻的考驗。因而亟需開發下一代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電化學儲能器件。固態電池是採用固態電解質代替液態電解質的新型電化學儲能器件,其具有安全性能高和能量密度高的特點。
-
我國科學家陶瓷基鋰氟轉換固態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其中陶瓷基石榴石型(Garnet-type)固態電解質是很好的選擇,近年來出現的摻雜鋰鑭鋯氧(Li7La3Zr2O12,LLZO)固態電解質具有室溫離子電導率高、合成工藝簡單、電化學穩定窗口寬、無氧化還原活性元素等優點,是陶瓷基固態電解質的主要候選。
-
研究提高聚合物基固態電池循環和應用溫度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提高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0°C)的優異電化學性能,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納米能源》和《先進功能材料》上。
-
提高聚合物基固態電池循環和應用溫度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提高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0°C)的優異電化學性能,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納米能源》和《先進功能材料》上。
-
聚合物基固態電池循環和應用溫度範圍大幅提升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近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提高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0°C)的優異電化學性能。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鋅碘單液流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
聚合物基固態電池循環和應用溫度範圍大幅提升
目前,研究者們已經開發了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無機固態電解質及複合型固態電解質等多種研究體系。其中,聚環氧乙烷(PEO)因其輕質、易成膜以及與電極間良好的界面接觸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固態電解質的研究。近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提高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0°C)的優異電化學性能。
-
上海矽酸鹽所在固態電池界面激活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固態電池存在的問題,上海矽酸鹽所李馳麟研究員帶領的團隊提出針對固態電池界面鈍化層的脆化-碎化機制,通過利用表面張力可調的近室溫液態金屬,對石榴石型固態電解質表面進行刷塗清洗改性,在電解質長時間暴露空氣和鈍化層大量累積的情況下仍然顯著提升了鋰金屬對其表界面的浸潤性
-
固態電池研究綜述(2020.7-2020.11)
此外,基於上述研究進展,團隊從超分子化學和界面構效關係的角度加深硫化物固態電池的關鍵科學問題理解,並且為理性設計高能量密度固態鋰金屬電池和解決其技術瓶頸提供了建設性方案。 其中,固-固界面的電子轉移和離子傳輸對電池性能有著重要作用。然而,固態電池界面研究仍缺乏直接的觀察和分析技術,明確的機制尚不明確,這大大限制了固態電池的應用前景。直接觀測和分析複雜的固態界面對ASSBs的研究至關重要。
-
中科院化學所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因其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光電轉化效率高而受到廣泛關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化學所新材料實驗室相關研究人員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染料是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中的關鍵組成成分。新材料實驗室研究人員通過材料結構設計和合成,在聯吡啶釕染料(Inorg.
-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鋰電聯盟會長 發表於 2021-01-06 14:34:23 第一部分:前言統鋰離子電池的有機液態電解質在高溫下極易起火,造成電池熱失控,具有較大安全隱患;同時,由於金屬鋰負極在電解液中極易產生枝晶
-
福建物構所分子籠基超分子框架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然而,由於結構基元間僅存在弱相互作用,超分子框架化合物在無客體分子狀態下往往表現出較差的框架穩定性,限制其作為固態吸附劑的應用。配位分子籠中的金屬節點有望原位在超分子框架中催化活性單體使其轉化為聚合物進而為框架提供額外物理支撐,因此可能會使較脆弱的超分子框架的外在孔道得到保持。
-
鋰電池固態電解質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馬騁課題組在鋰電池固態電解質的離子傳輸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者用球差校正透射電鏡直接觀測到了一種奇特的非周期性結構。該結構儘管只有一個原子層厚,但卻能對鋰離子的傳輸產生顯著影響,從而成為除了晶界、點缺陷以外的又一類需要受到固態鋰電池研究者密切關注的非周期性結構。
-
大連化物所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鈉元素具有與鋰相似的特性,因其含量豐富、分布廣泛,使鈉離子電池成為一種具有競爭力的電化學儲能器件。由於Na+半徑大於Li+,鋰離子電池中常規使用的石墨負極的插層反應不適用於鈉離子電池。在一些研究負極材料中,鈉金屬負極具有高理論容量(1165 mAh/g)和低氧化還原電勢(-2.71V vs. 標準氫電勢)的特點,被視為開發高輸出電壓和能量密度的鈉離子電池的理想負極材料。
-
學術前沿|近期頂刊固態電池研究進展
最近,有研究報導了將分段檢測器差分相襯STEM(DPC-STEM)技術用於重建電場矢量圖和電荷密度圖,其空間解析度高於和不受EH-TEM26施加的樣品幾何形狀的限制,從而提供了解決ASSLIBs中這一具有挑戰性問題的新方法。
-
固態電池怎麼忽然就火了?
2018年7月,日本國立研究機構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對外宣布,啟動第二階段固態鋰離子電池研發項目,並為此斥資1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9億元),成員包括23家整車及電池、材料廠商,另外還有15家大學及公共研究機構,計劃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態電池相關技術。 韓國也不甘落後。
-
中科院團隊在固態電池研究領域獲進展
記者9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近期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提高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的優異電化學性能。
-
科學家實現硫化物基固態電池界面鋰傳輸的原位可視化和內電場調控
採用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固態電池具有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等優勢,預計將比現有電池更輕、更持久、更安全、更便宜,被認為是下一代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之一。然而,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界面電荷傳輸困難和界面穩定性差等問題制約電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快充性能,導致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面臨阻礙。因此,需發展界面高速傳輸和界面穩定化等固態電池關鍵技術,推動硫化物固態電池的發展。
-
分子籠基超分子框架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然而,由於結構基元間僅存在弱相互作用,超分子框架化合物在無客體分子狀態下往往表現出較差的框架穩定性,限制其作為固態吸附劑的應用。配位分子籠中的金屬節點有望原位在超分子框架中催化活性單體使其轉化為聚合物進而為框架提供額外物理支撐,因此可能會使較脆弱的超分子框架的外在孔道得到保持。
-
中科院關於非對稱結構固態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內耗與固體缺陷研究室研究員方前鋒課題組通過設計非對稱結構固態電池,研究了鋰離子在固態電池中的沉積及傳輸規律,為探究全固態鋰電池中鋰枝晶的生長及抑制機理提供了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