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聚合物基固態電池循環和應用溫度

2020-09-25 光明科普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提高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0°C)的優異電化學性能,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納米能源》和《先進功能材料》上。

近年來,鋰電池作為儲能器件在手機、筆記本電腦及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但是傳統的鋰離子電池越來越接近其能量密度的極限,使用易燃有機電解液也使其安全性受到嚴峻的考驗。因而,亟需開發下一代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電化學儲能器件。固態電池是採用固態電解質代替液態電解質的新型電化學儲能器件,其具有安全性能高和能量密度高的特點。

目前,金屬所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無機固態電解質及複合型固態電解質等多種研究體系。其中,聚環氧乙烷(PEO)因其輕質、易成膜以及與電極間良好的界面接觸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固態電解質的研究。

針對聚環氧乙烷基固態電解質中鋰離子電導率和遷移數較低的問題,研究人員利用多硫化鋰的穿梭效應,通過原位電化學還原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與硫的共聚物,製備了-S4Li接枝的聚環氧乙烷固態電解質,從而實現快速的鋰離子傳輸,並有效改善界面穩定性,使得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在50°C下,表現出高達1200圈的超高循環穩定性。

針對聚環氧乙烷基固態電池需要在較高溫度(50-70°C)下使用,而在室溫及低溫下難以工作的問題,研究人員從鋰離子傳輸的微觀尺度出發,以有機小分子丁二腈(SN)替代常規的無機填料,通過調控丁二腈和環氧乙烷(EO)的摩爾比,在有效抑制聚環氧乙烷結晶並弱化環氧乙烷與鋰離子結合力的基礎上,實現了離子傳輸尺度上均質且快速的離子通路的形成。

研究人員還發現,當丁二腈和環氧乙烷的摩爾比調控為1:4時,固態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提升了2個數量級,固態電池在室溫和低溫下(0°C)下也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沈春蕾)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007172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4976

相關焦點

  • 研究提高聚合物基固態電池循環和應用溫度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提高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0°C)的優異電化學性能,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納米能源》和《先進功能材料》上。
  • 聚合物基固態電池循環和應用溫度範圍大幅提升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近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提高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0°C)的優異電化學性能。
  • 聚合物基固態電池循環和應用溫度範圍大幅提升
    近年來,鋰電池作為儲能器件在手機、筆記本電腦及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然而,傳統的鋰離子電池越來越接近其能量密度的極限,使用易燃有機電解液也使其安全性受到嚴峻的考驗。因而,亟需開發下一代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電化學儲能器件。
  • 聚合物基固態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了進展。針對聚環氧乙烷基固態電解質中鋰離子電導率和遷移數較低的問題,利用多硫化鋰的穿梭效應,通過原位電化學還原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與硫的共聚物,製備了-S4Li接枝的聚環氧乙烷固態電解質,從而實現快速的鋰離子傳輸,並有效改善界面穩定性,使得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在50°C下表現出高達1200圈的超高循環穩定性。
  • 瀋陽: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聚合物基固態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瀋陽廣電記者:秦懿】近年來,鋰電池作為儲能器件在手機、筆記本電腦及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然而,傳統的鋰離子電池越來越接近其能量密度的極限,使用易燃有機電解液也使其安全性受到嚴峻的考驗。因而亟需開發下一代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電化學儲能器件。
  • 大連化物所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中泰證券:全固態電池商業化尚早 半固態電池鋰和碳納米管用量增加
    全固態電池在技術、工藝和成本上均存在一系列難題,技術指標在實驗室條件下扔處於不穩定狀態,距離商業化尚早。1、技術全固態電池目前在循環壽命、快充性能、界面阻抗上尚不達標。循環壽命上看,目前很多實驗室產品循環次數只有300-500次,QUANTUM SCAPE產品的循環次數也只有800次; 由於固體電解質的離子導電率較低,全固態電池目前無法實現快充;由於電解質是固態的,且正負極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變化率高達10%+,界面阻抗問題難以解決。2、加工工藝難度大硫化物固態電解質對生產環境要求苛刻、需隔絕水和氧氣,加工工藝和大規模量產技術尚未解決。
  • 固態電池研究綜述(2020.7-2020.11)
    其中,固-固界面的電子轉移和離子傳輸對電池性能有著重要作用。然而,固態電池界面研究仍缺乏直接的觀察和分析技術,明確的機制尚不明確,這大大限制了固態電池的應用前景。直接觀測和分析複雜的固態界面對ASSBs的研究至關重要。
  • 我國科學家陶瓷基鋰氟轉換固態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以固態電解質取代電解液作為鋰離子傳輸導體,可以提高電池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並擴大鋰金屬電池應用的溫度範圍。,Li-Na/LLZO/FeF3電池的倍率和循環性能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李馳麟團隊在陶瓷基固態電池的界面改性及其鋰氟轉換反應激活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關於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淺析
    固態電解質聚合物固態電解質聚合物固態電解質(SPE),由聚合物基體(如聚酯、聚酶和聚胺等)和鋰鹽(如LiClO4、LiAsF4、LiPF6、LiBF4等)構成,因其質量較輕、黏彈性好、機械加工性能優良等特點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科學家實現硫化物基固態電池界面鋰傳輸的原位可視化和內電場調控
    然而,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界面電荷傳輸困難和界面穩定性差等問題制約電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快充性能,導致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面臨阻礙。因此,需發展界面高速傳輸和界面穩定化等固態電池關鍵技術,推動硫化物固態電池的發展。
  • 固態電解質0-25℃循環,離子電導率提升100倍
    調節丁二腈(SN)和PEO摩爾比的PEO基均相固體電解質同時抑制了PEO的結晶,降低了EO與Li+之間的親和力。通過調整SN與PEO的摩爾比(SN:EO≈1:4),在均勻的固態聚合物電解質中形成了提供快速Li+傳輸的通道,使離子電導率提高了100倍,並使其能夠在低溫(0-25°C)下應用,同時實現了均勻的鋰沉積。
  • 有機聚合物填料推動PEO基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工作溫度降至 35 °C | JMCA
    採用改良後的 PEO-HPMA 電解質組裝 LiFePO4ǁHPMA-PEOǁLi 固態電池,可在較低溫度(35°C)下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全電池性能為驗證 PEO-HPMA 電解質在全電池中實際應用的可行性,作者組裝了 Li/PEO-HPMA/LiFePO4 全電池。測試發現,隨著溫度升高,電池的界面阻抗逐漸降低,這得益於溫度升高後界面的改良以及電導率的增強。
  • 固態電池什麼時候可以商用_全固態電池電極材料
    ,最終導致固態電池的循環壽命低、倍率性能差。此外,提高正極材料自身的離子電導率,可以達到優化電池性能、提高能量密度的目的。   為了進一步提高全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及電化學性能,人們也在積極研究和開發新型高能量正極,主要包括高容量的三元正極材料和5V高電壓材料等。   三元材料的典型代表是LiNi1-x-yCoxMnyO2(NCM)和LiNi1-x-yCoxA1yO2(NCA),均具有層狀結構,且理論比容量高。
  • 興業證券:固態電池現在沒有想像空間,對現有液態電池體系影響有限
    投資要點蔚來(NIO.US)發布智能電動旗艦轎車ET7,並宣布搭載」領先的固態電池」,我們對此點評如下:●固態電池特徵鮮明:安全性提升,但成本高,技術難度大特點/優點:使用固態電解質;去除了隔膜和電解液(隔膜只能耐140~160度溫度
  • 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固態電解質電池具有怎樣的魅力呢
    由於液態電解質中含有易燃的有機溶液,發生短路溫度驟升時容易發生燃燒和爆炸,需要安裝抗溫升和防短路的安全裝置結構。而固態電解質不可燃、無腐蝕、不揮發、不存在漏液問題,也克服了鋰枝晶現象,因而全固態電池具有極高安全性。 能量密度高。目前,市場中應用的鋰電池能量密度為200Wh/kg,如果採用固態電解質,鋰電池能量密度基本可達300-400Wh/kg,幾乎翻了一番。
  •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由於採用耐高溫的固態電解質代替常規有機液態電解質,故安全性好於傳統鋰離子電池。同時,由於固態電解質的機械性能遠優於電解液,所以其理論上可以有效阻擋金屬鋰負極在充放電過程中產生的枝晶,使得全固態鋰離子電池可以採用金屬負極,進一步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 然而, 固態電解質的本徵電化學性能及其與正、負極的界面穩定性等多個方面的問題限制了全固態電池的實際應用。
  • 新能源汽車電池展望:固態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
    1 固態鋰離子電池固態鋰離子電池從 20 世紀 50 年代就開始研究,但受當 時材料技術、製造技術限制,其電性能和安全性不能達到實用化要求。智能電子產品、電動汽車產業要求配套電池性能不斷提升,使固態鋰離子電池成為近年來研究的重點。固態鋰離子 電池安全性好、比能量高(可達400 Wh/kg 以上)、循環壽命長、 工作溫度範圍寬、電化學窗口寬(可達 5 V)。
  • 固態電池全面分析——必經之路,2020準固態,2025全固態?
    下遊應用根據結構設計的差別,全固態鋰電池可分為薄膜型和大容量型。技術路線:半固態→準固態→全固態3.聚合物高溫性能好,率先實現商業化聚合物固態電解質(SPE)由聚合物基體(如聚酯、聚酶和聚胺等)和鋰鹽(如LiClO4、LiPF6、LiBF4等)構成,鋰離子以鋰鹽的形式「溶於」聚合物基體(「固態溶劑」),傳輸速率主要受到與基體相互作用及鏈段活動能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