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SCI?什麼又是SCIE?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很多剛接觸SCI的同學都會有一個這樣的問題,不過在解釋他們的關係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SCI和SCIE都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幾乎沒有一篇文章是獨立存在的,裡面有一部分重要的內容就是「參考文獻」,科學研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的。文章和文章之間都有錯綜複雜相互引用的關係。而文章之間的引用關係網,總結起來大致就是四種:
1)你引用我(Cited)
2)你被我引用(Citing)
3)咱倆互不引用但說的事兒相關(Relavant)
4)完全沒關係
美國就搞了個機構叫ISI(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把論文的引用關係梳理清楚。建立的資料庫就叫「Web of Science」,裡面按學科和類型分了好幾個庫,理工科的叫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
SCI所收錄期刊的內容主要涉及數、理、化、農、林、醫、生物等基礎科學研究領域,選用刊物來源於40多個國家,50多種文字。
最早的SCI是以紙質版本出現的,後來變成光碟形式,收錄的期刊也比較少。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光碟形式的SCI不方便也不實用啊,那怎麼辦?
於是新一代的SCI加強版(SCIE)就出現了!SCIE的全稱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是SCI的網絡拓展版,並且收錄了8000多種期刊,跟SCI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大家都習慣於網絡版的情況下,目前很多期刊都是都是SCIE。現在大家通常說的SCI收錄,基本上就是SCIE收錄,目前相關機構的統計分析也多用SCIE數據。
總結下來也就是說,SCI還是老古董的形式出現在大家面前,新時代的產物SCIE是他的「2.0進化版本」,他們本質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我這麼解釋你明白了嗎?
對於那些一看到SCIE就擔憂學校不承認的同學,不用擔心他不正規了!想投稿的同學可以放心大膽的去投稿了!不過期刊是否被收錄具體要以路透社為主,可以自己打開網站去查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