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蝦米音樂關停背後:洗牌的在線音樂和大而散的阿里文娛

2020-12-06 騰訊網

作者:時代財經 覃毅 編輯:史成超

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蝦米音樂被傳將於明年1月份關閉,目前蝦米音樂多位高層已在開會準備部署下一步的人員變動問題。對此傳聞,蝦米音樂官方回應稱:不予置評。

蝦米音樂成立於2007年,最初是由一個旨在連結音樂人和用戶的付費網站Emumo演變而來。蝦米音樂成立後定位是做高端音樂愛好者的聽歌軟體,後被阿里收購。2015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將蝦米音樂、天天動聽合二為一,組建阿里音樂。

值得一提的是,該傳聞曝出前,蝦米音樂曾多次被曝將關閉。不過,此次傳聞鎖定時間精確到了明年1月份,這一波預測迅速激起市場熱議,從議論來看,不少用戶已默認傳聞為既定事實。

「關了也好,爭版權爭不過QQ音樂,爭小眾爭不過網易雲,實在沒啥存在的必要。」在某職場社交平臺上,一名認證為阿里巴巴員工的用戶評價道。

在業內媒體報導和相關分析人士看來,此次關停也宣告著阿里大文娛事業再次受挫。易觀分析互娛分析師廖旭華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該消息雖無法證實,但自己並不感到意外。「從2015年開始,蝦米就開始逐漸失去用戶吸引力。音樂平臺的競爭籌碼主要是版權和原創內容,後者曾經是蝦米的優勢,但它沒有很好地應對前期的版權競爭。」

對於蝦米音樂的告退傳聞,中娛智庫分析師高東旭接受時代財經採訪表示,從行業生態來看,突發疫情的影響下,在線音樂市場得到極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面臨著新一輪的行業洗牌。

圈內人做高管是錯誤決策?

蝦米音樂有五位創始人,其中四人來自阿里,創始人王皓曾任阿里系統分析工程師,另外三人分別是阿里中文站原運營經理王小瑋、原技術總監陳恩衛、原中文站開發工程師吳軼群。目前工商資料顯示,核心高管董事長是曾任華納唱片中國區常務副總經理和音樂總監宋柯。

被阿里收購無疑是蝦米音樂發展裡程上的高光時刻。作為阿里大文娛生態版圖中的重要一員,蝦米音樂得到了阿里資本和資源上的加持。如2014年,蝦米音樂斥資3000萬元買下了《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音樂版權。2016年,高曉松、宋柯、何炅加盟阿里音樂,也為蝦米帶來了大量粉絲。

不過,儘管阿里曾經傾注了大量心血,運營模式的誤差,疊加在線音樂市場的激烈競爭,還是讓蝦米音樂一路走向了低谷。

一位曾任酷我音樂總監的受訪者向時代財經回憶,「2014年時,整個在線音樂市場份額是酷狗19%、QQ音樂16.8%、酷我13.5%、天天動聽13.2%,而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的市場份額還特別小。但是一年後,本屬於阿里音樂版圖下的天天動聽便消失了。」

「事實證明,圈內人士做高管是一個錯誤的決策,因為缺乏網際網路產業邏輯。天天動聽消失後,阿里音樂只剩下蝦米,蝦米一開始做的確實很有特色,但是其在版權的核心競爭問題上卻沒有一席之地。」該受訪者表示。

2018年前後,在音樂版權爭奪戰中,蝦米音樂的大量歌曲下架。在2017至2018年,在線音樂基本形成了QQ音樂、網易雲音樂兩強並立的格局。其中,QQ音樂手握版權優勢,而網易雲則主打情懷,提供小而美的用戶體驗。

追溯背後原因,有外憂,更有內患。2018年,整個阿里大文娛處於高層頻繁更迭和反腐整治的動蕩之中,其中,原阿里文娛大優酷總裁、阿里音樂CEO楊偉東因受賄855萬元被判7年。

據易觀發布的數據,蝦米音樂在2017年12月的活躍用戶數僅有1131萬,排名第六,幾乎是市場佔有率最高的酷狗音樂的1/20,是前三名活躍用戶總和的1/40。

而當時的同行發展情況是,騰訊旗下QQ音樂與中國音樂集團(CMC)合併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C),下設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音樂財經部、版權管理部和法務管理部六大業務線。該合併是在線音樂行業規模最大的合併,直至2018年底,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登錄紐交所,成為中國在線音樂第一股。

成為攪局者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近年有著不錯業績表現。2019年全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總營收同比增長34.0%至254.3億元(36.5億美元),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26.7%至46.2億元(6.64億美元)。這一年,在線音樂服務付費率達到了6.2%,而2018年和2017年同期分別為4.2%和3.2%。

在騰訊音樂上市後,「網易雲音樂與蝦米音樂合併」一直是關注度很高的話題。2019年6月,據中國經濟網報導援引音樂投資圈人士消息,二者合併價位可能在幾千萬元級別,具體情況有待確定。這一傳聞的主要依據在於,網易雲音樂也曾在2019年獲得阿里領投的7億美元(約50億元人民幣)融資,阿里對網易雲音樂的青睞可見一斑。

以上傳聞消息至今尚未有明確定論,時代財經向網易雲音樂內部人士諮詢,對方表示暫不方便透露。網際網路產業觀察人士丁道師告訴時代財經,持續虧損的蝦米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合併的意義並不大,「除非雙方願意繼續補貼虧損,再者是合併後業務發展如何協同的問題」。

蝦米沒有成為「流量池」

在中娛智庫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網絡音樂市場發展報告》中,2020年上半年我國網絡音樂市場營收規模總計87.5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在線音樂市場營收69億元,同比上漲30.9%,用戶付費意識隨著版權認知及消費水平的提高而增強。

「2020年上半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網易雲音樂、抖音在長音頻領域開始發力,如酷我音樂推出全新產品酷我暢聽,包含了有聲小說、相聲評書等19個內容品類。可見,從網絡音樂擴展到長音頻,已經成為今後網絡音樂平臺的重要戰略布局方向之一。」高東旭表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閱文集團、中文在線、縱橫中文網、魔咒等頭部網文平臺達成了內容合作,這樣的業務協同是阿里大文娛欠缺的。

而蝦米音樂目前在行業賽道上的地位並不樂觀。

據極光大數據2019年9月發布的《國內在線音樂社區研究報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的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與網易旗下的網易雲音樂位於行業第一陣營,滲透率超過8%。網易雲音樂憑藉音樂社區的定位於近年快速發展,MAU超過1億,成為頭部音樂產品中唯一的非騰訊選手。而位列第二陣營的蝦米音樂和咪咕音樂的總滲透僅佔1%。

圖片來源:極光大數據

「阿里大文娛原本承擔阿里巴巴流量池的職能,但是現在看來並未達到預期,做出調整(關閉蝦米音樂)也是有可能的。」高東旭說。

同樣發力文娛內容產業,2018年騰訊內部推動「泛娛樂」業務升級為「新文創」戰略,截至目前已形成以騰訊遊戲、騰訊文學、騰訊影業、騰訊動漫、騰訊電競、企鵝影視、騰訊視頻和騰訊音樂為核心,包括鬥魚、虎牙、快手等在內的一系列文娛獨角獸為輔的完整新文創矩陣。

與之相比,阿里大文娛目前處境則略顯尷尬。一名長期觀察文娛產業的匿名人士向時代財經分析,騰訊和阿里除了經驗的區別,最核心還是在於騰訊是讓做內容業務的人做內容,而阿里則並不是如此。

「騰訊旗下的遊戲等各項業務的一把手都是老兵老將,都是按照業務邏輯來做內容。而阿里當年買斷《旅行青蛙》,還放到淘寶業務板塊裡,這根本不符合遊戲行業邏輯。」該匿名人士說。

2013年,阿里大文娛成立。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阿里大文娛形成了從內容生產(阿里文學、UC頭條)到投資發行(阿里影業)、票務流通(淘票票、大麥)、內容輸出(優酷、華數)的業務組合,加之阿里音樂(蝦米、阿里星球)、阿里遊戲、阿里體育等,一同組成了大文娛帝國的業務體系。

不過,文娛之「大」從誕生以來就不斷暴露「散」的弊端。在過往公開報導資料中,大文娛事業群也不斷調整產品線和人事,在發展路徑上頗顯搖擺不定。

產品方面最近期的調整是阿里將遊戲業務從大文娛事業群中拆分出來組成獨立事業群,進一步提高遊戲業務的戰略地位。而在2019年7月,阿里方面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時,蝦米音樂與UC、阿里文學等併入了創新業務事業群。這一系列精簡版圖的動作似乎透露大文娛事業群戰略地位下降的事實。

不過,在業績營收上,阿里大文娛事業群的持續虧損正在逐漸收窄。阿里大文娛2020年第三季度營收為80.66億元(11.8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74.42億元增長8%。運營虧損為23.51億元,上年同期運營虧損為35.35億元,較上年同期收窄33.5%;經調整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7.1億元,上年同期為-23.8億元。

相關焦點

  • 蝦米音樂關停:高曉松音樂理想主義時空錯位
    文中援引一位阿里星球的內部員工自述:「真心不是對手有多強。」「阿里音樂要錢有錢、要資源有資源,結果我們自殺了。」 業內對此評價不一,阿里顛覆了零售,沒能顛覆整個音樂行業。在不合適的時機、不正確的戰略。天天動聽與蝦米同時走低,阿里大文娛也不再被外界看好。
  • 蝦米音樂,阿里大文娛倒下的第一名戰士
    最新的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報告顯示,國內在線音樂的品牌只有四個,分別是酷狗、酷我、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蝦米早已經不在此列,阿里音樂雖有其名,但已沒有蝦米存在之實。蝦米音樂的歷史可以說還比較長,2006年在杭州被創立,只不過當時叫EMUMO,後來才改名為蝦米音樂。
  • 蝦米音樂或將關停,音樂流媒體正式步入兩極時代?
    後經過多方求證,蝦米音樂只是簡短回復「不予置評」,徹底關停還是合併改版,現在仍是一個問號,但這場變局似乎已經板上釘釘。 曾經陪伴一代人成長的聽歌軟體,如今可能即將迎來黯然的收場。在音樂版權意識覺醒的時代,流媒體音樂平臺二元鼎立格局初顯,在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平分市場之後,像蝦米音樂一樣的平臺正在被拋棄。
  • 蝦米和它的音樂夢|蝦米網|阿里音樂|蝦米音樂|在線音樂|阿里星球|...
    蝦米故事開始的起點,也是國內在線音樂進入高速發展的起點,2007年前後,一批在線音樂產品先後成立,彼時仍是PC網際網路的天下,因此在線音樂的創業故事多與播放器和盜版兩個關鍵詞緊密相連。一眾音樂創業公司中,蝦米的存在頗為特別,這與創始人王皓的特點相關。
  • 62億入局芒果超媒背後,阿里大文娛進入「倒計時」?
    在成立之初,阿里大文娛先是於2013年收購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2014年收購UC瀏覽器,再於2015年收購優酷土豆,注入資產成立阿里影業;2016年自建阿里互娛和淘票票,收購亞博科技進入彩票行業;再於2017年收購票務APP大麥網,完善票務板塊,打通全產業鏈。至此,阿里的大文娛板塊初具規模。
  • 蝦米音樂2月5日正式關停 網友淚目:我找不到比你更好的音樂APP
    2月5日正式關停!網友淚目:宇宙那麼大,我找不到比你更好的音樂APP傳聞還是變成了現實,又一款關乎一代人記憶的軟體將落幕。1月5日,蝦米音樂官方宣布,因業務發展上的調整,將於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蝦米音樂的服務。具體時間安排如下:2021年1月5日10點:停止帳號註冊、會員充值、蝦幣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開啟用戶個人資料與資產處理通道。
  • 蝦米音樂宣布關停: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
    蝦米音樂表示,12年的陪伴,說不出口的再見,和你們的美好故事會成為最珍貴的記憶收藏於心。對於此次停服給大家造成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未來,歡迎更多音樂人加入音螺(即「數位音樂新場景」),創作更多美好的音樂,讓更多的人聆聽。資料顯示,蝦米音樂成立於2008年,是國內最早的數位音樂平臺之一,擁有3000萬首海量曲庫,至今已吸引了4萬多原創音樂人入駐,擁有1000多個曲風流派、5億多個優質歌單。
  • 青春結束,當年碾壓網易雲、QQ音樂的應用要關停?
    去年九月,阿里巴巴和雲鋒基金等機構向網易雲音樂融資7億,獲得了10%的股份;今年阿里「618」活動期間,阿里也提供了88vip轉為網易雲vip的服務。阿里和網易雲走得越來越近,蝦米不再是唯一音樂戰略核心。
  • 洗牌過後,在線音樂市場的「後蝦米」時代
    之後的一年,本就迷茫的蝦米音樂進入了更加混沌的迷茫期。/阿里星球的探索期宋柯豪情滿滿的宣布,阿里星球不再是一款音樂播放器,而是一個擁有粉絲遊樂、天天視聽和幕後英雄三大板塊,包含從粉絲經濟到互動直播再到音樂產品交易等多種服務內容的 在線音樂交易全產業鏈平臺,看起來,似乎要顛覆整個傳統音樂產業,再造一個音樂版淘寶,這恐怕是阿里高層最喜歡聽的。
  • 蝦米音樂為何被傳關停?
    有行業人士稱,目前音樂行業基本格局已定,蝦米音樂很難翻身,阿里此前有關閉阿里星球的先例,如果蝦米被關停,並不令人意外。它包括24個大風格類別,而每個大類別裡又有數十種子類別,合起來有幾百種音樂風格類型。點擊進入每個音樂風格標籤後,會顯示該音樂風格的梗概,以及代表曲目,代表藝人,非常方便用戶了解。
  • ...2月5日正式關停!網友淚目:宇宙那麼大,我找不到比你更好的音樂APP
    同時,在線音樂的其他玩家沒有停止行動。在2015年到2016年,騰訊音樂開始成為音樂曲庫和版權合作中的佼佼者。誕生於2013年的網易雲音樂,在2015年拿下了1億用戶,在2016年,其付費會員人數同比增長超過9倍,成為音樂平臺的後起之秀。 蝦米音樂則自此逐漸落寞。
  • 蝦米音樂關停:網友淚崩 一代人的青春落幕
    「數位音樂市場這兩年會有很多的變化,會有點類似早期的視頻網站,未來會是一個大資本進入巨頭遊戲的時代,蝦米作為獨立音樂平臺會比較危險,跟一些大的平臺在一起,會安全一些。」2013 年 1 月,帶著這樣的想法,加上曾在阿里工作過幾年,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同意了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對蝦米音樂的收購。
  • 阿里不「玩」音樂了?
    2015年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合併組建成阿里音樂,兩款產品繼續走差異化路線。2016年,天天動聽正式更名為阿里星球,7個多月後,阿里星球宣布全面停止音樂服務。2017年,阿里音樂史上第一封CEO內部信《廣積糧、不築牆——阿里音樂未來發展三個方向》曝光,被外界解讀為蝦米音樂未來將受到更大的重視。此後,阿里不斷在資本、人氣和資源上加持,但蝦米音樂的發展並不如意。
  • 阿里退場,但在線音樂市場還未「塵埃落定」
    2019年9月,已經收購了蝦米音樂的阿里巴巴宣布在網易雲音樂B2輪融資中領投7億美元,希望以此來撼動騰訊系在線音樂平臺的市場地位,同時提升自己在在線音樂領域的競爭力。自此以後,阿里音樂開始頻繁地與網易雲音樂進行聯動,淘寶88VIP會員的聯名權益中也將蝦米音樂的VIP權益從首頁上移除,換上了網易雲音樂的黑膠VIP。
  • 蝦米或將關閉,在線音樂步入寡頭時代
    在QQ音樂、酷狗音樂、網易雲音樂三分在線音樂市場的今天,蝦米早就淡出了大多數人的視線,但對於蝦米的用戶來說,這一消息讓人悲傷,蝦米音樂官方微博下,眾多用戶都在大呼「不要關閉」、「不想告別」。高昂的版權費用讓王皓意識到,「數位音樂市場這兩年會有很多的變化,會有點類似早期的視頻網站,未來會是一個大資本進入巨頭遊戲的時代,蝦米作為獨立音樂平臺會比較危險,跟一些大的集團、大的平臺在一起,會安全一些。」於是在2013年1月,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收購,成為阿里大文娛下在線音樂市場的重要一棋。
  • 蝦米音樂官宣將關停,在阿里早已邊緣化,創始人表態:沒就沒了唄
    後據媒體報導,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有可能將要解散。彼時,蝦米音樂官方回應稱,不予置評。據天眼查,蝦米音樂由王皓創立於2007年,目前隸屬於阿里巴巴(杭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被阿里收購的同年,蝦米站上了音樂App鄙視鏈頂端,註冊會員也一度達到2000萬。
  • 蝦米關停!酷狗「一鍵搬家」繼續守護你的音樂記憶
    有人說,蝦米音樂關停,意味著阿里集團戰略性放棄在線音樂市場的布局,整個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回顧蝦米音樂的發展史,的確令人唏噓。2008年,蝦米音樂正式上線,憑藉簡潔的操作頁面、超前的「社區+內容」模式,火速風靡全國,各項數據一度躍居行業TOP 1,成為不少音樂用戶的「白月光」。然而在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後,蝦米音樂卻在隨之而起的網際網路音樂付費大戰中錯失最佳時機,無奈隕落。蝦米的短板顯而易見——在線音樂市場的版權意識覺醒,蝦米的營收卻無法支持流水般的版權支出,而沒有海量的正版曲庫,就只能看著用戶流失。
  • 蝦米之死:音樂是一種理想主義?
    在阿里大文娛前員工周爽看來,蝦米生不逢時,雖然是個好產品,但卻與大環境格格不入,也沒能順應外部環境做出有效的應對。而蝦米的死,反映出中國音樂行業理想與現實的分裂,這種分裂至今沒能彌合。音樂是一種理想主義謝銘至今還很懷念蝦米音樂的推薦系統。
  • 關停進入倒計時,蝦米再難播放音樂
    2015年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合併組建成阿里音樂,兩款產品繼續走差異化路線,蝦米專注於播放器功能,天天動聽則會做更多嘗試。2016年,天天動聽正式更名為阿里星球,7個多月後,阿里星球宣布全面停止音樂服務。  2017年,阿里音樂史上第一封CEO內部信《廣積糧、不築牆——阿里音樂未來發展三個方向》曝光,被外界解讀為蝦米音樂未來將受到更大的重視。
  • 數據|市佔率不足2%,蝦米音樂還能聽多久?
    文 | 李童 顧樂曉編輯 | 陳臣近日,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份關停的傳聞引發全網關注。對此,阿里巴巴和蝦米音樂方面的回應均是「不予置評」。2019年,阿里巴巴作為領投方參與網易雲音樂7億美元的B2輪融資,曾被外界視為「放棄蝦米音樂」的信號。誕生14年,市場佔有率不足2%的蝦米音樂,真的要說再見了嗎?連年虧損的阿里大文娛2013年,阿里全資收購蝦米音樂。2015年,阿里音樂集團成立,蝦米、天天動聽等阿里旗下相關音樂業務全面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