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億入局芒果超媒背後,阿里大文娛進入「倒計時」?

2020-12-06 環球老虎財經

豪擲62億之後,阿里創投成功躋身芒果超媒的第二大股東。對芒果超媒而言,背靠湖南衛視的「版權紅利」即將消失,因而急需引入外部資金以維持耗資巨大的自製內容的規模和數量,財力雄厚的阿里是個不錯的「金主」。但對阿里一方而言,入股則是旗下運營主體頻遭「滑鐵盧」,文娛板塊業務駛入「深水區」之後的無奈之舉,與騰訊揮別電商類似,在優酷視頻和蝦米音樂運營失利之後,曾經舉足輕重的文娛板塊,如今也成為阿里手中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一如當年斥資12億美金入局優酷土豆,阿里再次以收購股權的形式與芒果超媒「牽手」。

12月4日,芒果超媒最新公告稱,與阿里創投於2020年12月2日籤署《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轉讓協議》,阿里創投擬協議受讓芒果傳媒持有的芒果超媒9365萬股的無限售流通股,佔芒果超媒總股本的5.26%,受讓價款總計人民幣62億餘元。

交易完成後,芒果傳媒持有芒果超媒股份比例從64.20%下降到58.94%,仍為公司控股股東。阿里創投持股比例為5.26%,將躋身芒果超媒第二大股東。

而阿里上次涉足長視頻領域的投資, 還是在2015年,彼時業內前兩名優酷土豆合併,阿里先是12億美金收購部分股權,再斥資45億美金收購剩餘股權,被業界稱作「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併購案」。

然而,頻繁換帥帶來的不良影響最終還是蔓延到了業務層面——由於「版權大戰」的失利及自製、獨家內容的「慢」人一步,優酷土豆最終不斷衰落。因而,此次入局芒果超媒,對阿里日漸駛入深水區的大文娛板塊來說,也算是「曲線救國」。

風頭正勁的芒果超媒,頻頻募資背後亦有焦慮

脫胎於快樂購,成立於2018年的芒果超媒,以湖南衛視獨播+芒果TV自製+對外合作定製的多條線齊頭並進,成為了失血嚴重的長視頻賽道中為數不多三季報淨利5.09億的「黑馬」——今年以來超110%的股價漲幅和超過1200億的市值,是市場對其優良業績的肯定。

但無法忽視的是,之所以能有如此靚麗的業績,是建立在低成本收購湖南衛視節目的版權購買協議之上的——早在2018年資產注入之時,大股東與上市公司就籤訂協議,湖南衛視將其於2018年至2020年期間播出的獨家電視節目的網絡版權分別以4.51億元、4.96億元、5.46億元的對價出售給芒果TV,如果以市場價出售,節目的成本將遠高於此。

此外,芒果超媒之所以能在長視頻賽道遙遙領先,靠的是深耕內容製作領域和業界靠前的內容團隊數量。今年以來,芒果TV推出「新芒S編劇導演計劃」,自有影視製作團隊已達12個,戰略合作工作室已達15個。旗下擁有32個綜藝團隊,自製綜藝佔比高達80.36%。

要維持規模如此龐大的內容團隊,其運營成本和內容製作成本無疑是天文數字,還不算購買版權的費用,即便是2020年後芒果仍然可以優先購買湖南衛視的節目版權,但恢復市場價之後,能否繼續維持盈利亦要打個問號。

因此,在三季報披露之前的9月28日,芒果超媒發布了高達45億的定增預案,其中40億元用於豐富版權庫內容資源。此外,還將通過轉讓5.26%的股權引入戰投。如今,阿里的入局算是解決了戰投的問題,同時,第二大股東的地位也能促使阿里旗下文娛板塊資源與芒果超媒產生協同效應。借阿里在網際網路的行業地位,亦讓往後更多的潛在業務成為了可能。

背靠阿里這棵大樹,芒果超媒暫且解決了資金來源和內容成本的焦慮。但對於收購方阿里來說,也是「柳暗花明」。

曾幾何時,雄心勃勃的阿里,通過收購業內幾大頭部玩家,意圖打造自己的文娛帝國。但如今,全資收購的幾家公司早已掉出賽道的第一梯隊,內部架構的頻繁變動也導致大文娛板塊軍心難定,自營出師不利,靠入股「曲線救國」亦屬阿里的無奈之舉。

「進入倒計時」的阿里文娛

早在5月28日,王興就在飯否上表示,「阿里放棄大文娛已經是一件可以開始倒計時的事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阿里文娛的現狀。

與當年騰訊進軍電商頻頻受挫類似,如今阿里的文娛板塊,同樣也遭遇了「進退維谷」的窘境。

在成立之初,阿里大文娛先是於2013年收購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2014年收購UC瀏覽器,再於2015年收購優酷土豆,注入資產成立阿里影業;2016年自建阿里互娛和淘票票,收購亞博科技進入彩票行業;再於2017年收購票務APP大麥網,完善票務板塊,打通全產業鏈。至此,阿里的大文娛板塊初具規模。

雖然阿里憑藉雄厚的財力,將業界最好的資源匯聚一堂,但最終並沒有產生1+1>2的效果,反而到頭來「曲終人散」。其中以阿里音樂和優酷土豆的例子最為鮮明。

加入阿里,是蝦米音樂和優酷土豆「站錯了隊」?

天天動聽是移動網際網路界的元老級應用,早在酷狗、QQ音樂、蝦米、網易雲音樂崛起之前,就擁有超過2億的活躍用戶,而蝦米音樂在五年之前,通過對小眾音樂人的扶持,匯聚了各路音樂愛好者,曾位居網際網路音樂應用鄙視鏈的頂端,是能與QQ音樂分庭抗禮的存在。

一位曾任酷我音樂總監的人士稱,「2014年時,整個在線音樂市場份額是酷狗19%、QQ音樂16.8%、酷我13.5%、天天動聽13.2%,而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的市場份額還特別小。但是一年後,本屬於阿里音樂版圖下的天天動聽便消失了。」

而蝦米音樂的命運亦是一路坎坷,在2015年3月與天天動聽合併成立阿里音樂,高曉松任董事長,宋柯任CEO,何炅任首席內容官,從高管團隊來看,可謂是群星薈萃。但高曉松對2015年「版權大戰」的判斷失誤,直接導致了蝦米音樂輸掉版權戰爭,而高曉松一時興起做的阿里星球,由於其大雜燴的內容排布導致大而不精,內容體驗不佳,用戶也隨之流失。

在2016 年4月15日,天天動聽正式更名為「阿里星球」。2016 年10月1日起,天天動聽停止服務。2016年12月13日,阿里星球在新版軟體更新中提到,將於近期全面停止音樂服務。

而2019年,自阿里投資網易雲音樂7億美元,再將阿里音樂剝離出大文娛事業群之後,坊間便有傳聞,風傳阿里已經「帶不動」親兒子蝦米,開始扶持網易雲,從而一起狙擊騰訊系音樂,甚至一度傳出蝦米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合併的訊息——這也意味著從集團層面來講,蝦米大勢已去。

而阿里大文娛的高管層,亦是動蕩不斷,先是原蝦米音樂掌門人王皓被轉崗至釘釘,換上一群「明星經理人」,而後在2018年,整個阿里大文娛處於高層頻繁更迭和反腐整治的動蕩之中,其中,原阿里文娛大優酷總裁、阿里音樂CEO楊偉東因受賄855萬元被判7年。行至今日,阿里文娛更換了三任領導——俞永福、楊偉東、樊路遠。

在長視頻領域,優酷土豆亦是高開低走。優酷的市場份額佔到25%,土豆有24%,自2012年優酷土豆合併,兩者在當年的市場佔有率幾乎佔據了長視頻市場的半壁江山。

2012年3月,優酷推出首檔網際網路全互動式脫口秀節目《曉說》,2013年10月,「2013網絡第一神劇」《萬萬沒想到》累計播放量成功突破2億,優酷平臺上也有「叫獸易小星」等達人。到了2014年,優酷月度使用時長居所有手機APP使用時長第三位,僅次於微信和QQ。

優酷土豆能有如此高的市佔率,是因為當時的視頻網站內容,包括美劇,均為盜版內容。優酷當時整體的策略跟土豆一樣,以PUGC(PGC和UGC結合的內容生產模式,即平臺生產內容和用戶生產內容結合)為主。

但長視頻賽道的競爭並沒有因為優酷土豆合併而結束,巨頭的入局改變了長視頻行業原本由創業公司建立起的生態,把行業拉進了一場難以為繼的消耗戰。BAT各自通過入局優愛騰,加入了長視頻賽道。

但時至今日,據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今年4月,優酷MAU(月活用戶數)為1.1億,而愛奇藝為2.8億、騰訊視頻為2.1億,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MAU也都比優酷高,阿里巴巴最終輸掉了這場戰爭。

阿里系「外行指導內行」?

有資源,有人脈,但阿里的文娛帝國終究「進入了倒計時」。究其原因,可能與阿里系「外行指導內行」的風格相關。

在知乎「餓了麼為什麼幹不過美團」的問題下,有一個回答或許很好概括了阿里的管理風格——基本上所有阿里重資收購的企業都是同樣的情況,收購或者控制之後,阿里總部就必然要空降對業務一無所知的高管。公司原來的高管不是失去對發展方向的控制,就是整批整批被離職。

而對於不是自己親手打造的產品,對其的理解必然不會強於創始人,同時由於是外行,對行業的理解也必然不如行業人士高,因此高開低走便成為常態。據報導,一位阿里人士稱,「老樊(阿里大文娛總裁)直接讓大家每個月先去 YouTube 扒 100 條視頻放到優酷上。」「所有人都懵了。」對自家拳頭產品尚且如此對待,其他體量不大的長尾產品可想而知。

但到最終樓塌的那一刻,阿里系領導大可拂袖而去,俞永福如是,楊偉東亦如是,空降的領導「崽賣爺田心不痛」,那些原產品的創始人亦只能扼腕嘆息。在阿里系自有子公司運營失利之後,入局芒果超媒和網易雲音樂「曲線救國」,也就成了「別無選擇的選擇」。

相關焦點

  • 阿里或暫停收購愛奇藝,改戀芒果
    比如明星基金經理謝治宇就對芒果超媒表達出了興趣,他管理的235億規模興全合宜基金持倉中,芒果超媒就進入了核心重倉股,排名第六。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芒果超媒佔該基金的淨值資產比例為3.21%。
  • 傳蝦米音樂關停背後:洗牌的在線音樂和大而散的阿里文娛
    追溯背後原因,有外憂,更有內患。2018年,整個阿里大文娛處於高層頻繁更迭和反腐整治的動蕩之中,其中,原阿里文娛大優酷總裁、阿里音樂CEO楊偉東因受賄855萬元被判7年。高東旭表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閱文集團、中文在線、縱橫中文網、魔咒等頭部網文平臺達成了內容合作,這樣的業務協同是阿里大文娛欠缺的。 而蝦米音樂目前在行業賽道上的地位並不樂觀。
  • 網友淚目:宇宙那麼大,我找不到比你更好的音樂APP
    據官方介紹,蝦米音樂已與滾石、太合等超 300 家廠牌方、工作室或代理方達成內容合作。當時公布的信息是,蝦米版權音樂庫已超3000萬。 音樂對於阿里重要嗎? 音樂對於阿里重要嗎?問題實質是文娛產業對阿里的戰略意義。
  • 芒果超媒年內股價大漲88% 超越愛奇藝
    2020年,芒果超媒股價大漲88%,而愛奇藝則幾乎是原地踏步。股價走勢的分化也使得芒果超媒的市值在年中超越愛奇藝。  而如果再把時間拉長一點來看,2018年快樂購重組注入後更名為現在的芒果超媒,兩年近兩倍收益,可以說是大牛股。芒果超媒與愛奇藝同處一個賽道,一個是兩大龍頭長視頻之一,一個則屬第二梯隊。
  • 「乘風破浪」的芒果超媒:內容為王 市值超越愛奇藝
    公司核心平臺快樂陽光(芒果TV運營主體)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81.09億元,同比增長44.63%,實現淨利潤9.69億元,同比增長36.45%,帶動芒果超媒整體業績保持快速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備受矚目的《乘風破浪的姐姐》自6月12日開播至今在芒果TV總播放量已達到17.8億次,豆瓣評分8.2分,第1期至第4期每期播放量均在2.5億左右。
  • 從蝦米看文娛,如何從內容不確定性尋找確定性?
    很多觀察家都在批評阿里做錯了幾件事:不懂文娛,變來變去。樹大招風,期望又高,被批評和指責並不奇怪。但阿里文娛真的沒有做對什麼嗎?其實,阿里在文娛投入非常巨大,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多,2016年剛成立的大文娛,涵蓋了視頻、電影、音樂、演出、遊戲、體育、文學等多個領域。後來一些業務順勢調整、各自成長,目前主要業務是視頻和電影演出業務,主要擁有優酷、阿里影業和大麥等。
  • 阿里的傳媒輿論版圖到底有多龐大?
    12月3日,芒果超媒發布公告稱,阿里創投擬協議受讓芒果傳媒持有的上市公司0.94億股的無限售流通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26%,受讓價格為66.23元/股,受讓價款總計約62億元。如果交易順利完成,湖南廣電將收到62億元增量資金,在內容研發上的實力有望進一步加強;對於阿里來說,不僅對於中國最受歡迎的電視媒體擁有了控股權,更能夠進一步擁有優質的內容製作平臺,擴大影響力。
  • 蝦米音樂,阿里大文娛倒下的第一名戰士
    在當時的聯合創始人中有多位都是從阿里出來的人,因此自帶阿里基因的蝦米音樂後來被阿里收購似乎也不足為奇。蝦米音樂真正的高光時刻是2013年被阿里收購前後。當時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認為:「未來在線音樂會是一個大資本進入巨頭遊戲的時代,蝦米作為獨立音樂平臺會比較危險,跟一些大的集團,大的平臺在一起,會安全一些。」
  • 噴火魚×芒果超媒丨2020第五屆芒果青年說
    芒果青年說複賽宣傳執行時間:7月24-26日地點:金鷹大廈A廳內容:入圍80強角逐30位決賽名額主題海報外場露出展點外場外牆畫面展示場內牆面氛圍展示演講臺氛圍展示>——活動現場芒果超媒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總編輯,快樂陽光總裁蔡懷軍,部分芒果超媒總經理辦公會成員、超媒總部部門負責人、各子公司班子成員及一級內設機構正副職共30位評委蒞臨現場,化身評委及導師進行觀賽。
  • 阿里文娛的「內容新廠牌」和「營銷新矩陣」
    而就在近日,阿里文娛在這兩點上都官宣了重要動作。11月26日,在主題為「有點意思」的電影內容戰略發布會上,阿里文娛首次對外披露兩大新品牌:一個是致力於講述時代性年輕故事的自製廠牌「可能製造」,另一個則是發力新媒體營銷矩陣的淘秀光影MCN。
  • 當「芒果季風」颳起颶風
    穩定而持續的反哺,也側面證明了芒果TV經過幾年發展,已經蔚然成風、實力雄厚; 其二,強強聯合成型,正是這種臺網雙強格局的形成,一「輪」是第一省級衛視,另一「輪」是第一盈利視頻網站,雙輪驅動之下,集團統一指揮,打破以往唯廣告模式,形成全屏之內同一大文娛生態體系下最強的招商能量、宣發能量,最少的資源流失、外部損耗,最高的商業價值、傳播價值
  • 從阿里收購大麥網,看文娛產業的整合相對論
    大麥網CEO由阿里集團副總裁、阿里大文娛秘書長張宇出任,其原創始人曹傑、馮宇鴻夫婦將退出,曹任特別顧問。雖然大家都知道2014年阿里就在大麥網D輪融資時進入,並持有32.44%股份,但為何阿里此時做出全資收購的決策?大麥網又為何選擇了委身於阿里?
  • 阿里養不大獨角獸?
    不過2011年,口碑網被阿里關停,彼時阿里將目光投向了美團。天眼查顯示,美團在2011和2014年,分別得到了B輪和C輪總計3.5億美元的融資,背後投資方均有阿里的身影。然而在2015年6月,阿里卻又與螞蟻金服聯合宣布,各自注資30億元,重啟口碑網。緊接著在2016年美團E輪融資的投資方名單中,騰訊的名字赫然在列。
  • 考拉進入「阿里動物園」:跨境電商變天 阿里「大進口」戰略加速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北京報導如今看來,考拉這個名字取得真是非常有先見,因為可以直接進入「阿里動物園」。只是慵懶的樹袋熊,能不能配合上貓的步伐,還有待觀察。9月6日,網易與阿里巴巴共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團以20億美元全資收購網易旗下跨境電商平臺考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