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蝦米看文娛,如何從內容不確定性尋找確定性?

2020-12-06 澎湃新聞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自從2016年阿里巴巴要圍繞雙H戰略做文娛,已經過去了四年半。很多觀察家都在批評阿里做錯了幾件事:不懂文娛,變來變去。樹大招風,期望又高,被批評和指責並不奇怪。

但阿里文娛真的沒有做對什麼嗎?其實,阿里在文娛投入非常巨大,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多,2016年剛成立的大文娛,涵蓋了視頻、電影、音樂、演出、遊戲、體育、文學等多個領域。後來一些業務順勢調整、各自成長,目前主要業務是視頻和電影演出業務,主要擁有優酷、阿里影業和大麥等。

在雙H戰略的指導下,阿里在文娛的布局依然在國內數一數二,目前擁有長視頻第一陣營的優酷以及燦星、銀河酷娛等優秀生態夥伴,新銳的影視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影業以及博納、華誼、萬達等頭部電影生態合作夥伴,演出綜合服務商領頭羊大麥,加上近期與已經盈利的芒果超媒接觸擬入股,阿里文娛依然是國內數一數二擁有獨特內容生態的文化航母。

蝦米音樂:定位「音樂圖書館」,擁抱不確定

最近,原來在阿里文娛版圖、但2019年6月轉入阿里創新事業群的蝦米音樂成為了熱門話題,微博上傳聞該業務可能面臨調整。「沒有什麼永垂不朽,71782首歌二十八萬多分鐘」,許多粉絲留言傾訴對這款音樂產品的濃厚情感。目前官方沒有發布消息。

蝦米音樂差不多是2013年加入阿里的。作為中國最有調性的音樂app,這個平臺聚集了專業音樂人和音樂愛好者,2015年開始的版權戰中,最多能夠維持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僅次於壟斷者騰訊音樂(QQ音樂後來收了酷狗、酷我,化身TME去美國融資了)。網易雲版權少,有一些獨立音樂的資源,但音樂社區氛圍濃鬱,後來被阿里投了,也算和蝦米結成了音樂聯盟,甚至納入了88VIP會員。

說實話,蝦米走到今天也處在各種擁抱不確定的過程中。內容行業本來就是重資金投入。當年創始人把公司賣給阿里,就是因為燒不起錢,可以說,這個資金的黑洞是所有音樂平臺都不得不迴避的。蝦米後來請來音樂圈的大腕兒矮大緊、宋柯來碼局,再後來在版權逐漸減少的壓力下,推出AI聽歌等功能,被樂迷稱為「音樂圖書館」,繼續在樂迷心中留存美好記憶。不管蝦米的未來如何,用音樂傳遞情懷、豐富大眾音樂品味的「長尾效應」不會停止。

反觀蝦米今天的處境,和騰訊系在音樂領域構建的壟斷局面不無關係。獨家版權一直是包括網易雲音樂在內諸多數位音樂平臺的痛點。正如不少業內人士所言,99%以上的版權共享並不能實際填補上大多音樂平臺的缺口,剩下1%的核心資源差異覆蓋了大多數用戶的收聽習慣,音樂行業如果執著於版權戰,平臺之間的競爭終將簡化成經濟實力的比拼。除了太和、草莓等少數音樂公司手裡還有一些音樂人資源外,國外三大、國內音樂版權的大頭基本都騰訊以高價收入囊中。國家版權局在2017年專門發過明文規定,不能搞獨家,並且要求版權互售,但治標不治本。

目前騰訊把音樂資產上市,從外面圈錢養生態,這有點像今年負面纏身經常被上頭條的愛奇藝:你說自己懂內容、是專業的,但能不能持續燒錢、能不能有個好爸爸或者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才是重點。

順便說一嘴,今年大麥和優酷、蝦米做的「相信未來義演」,幾乎把所有圈內的音樂人都組織發動起來了,老狼、王菲、那英、周迅、郎朗、獨立音樂人,能想到的都來了。阿里系天貓精靈也和音樂業務相關,涉及IOT布局。所以,就算蝦米未來不做音樂播放器了,但阿里對音樂賽道肯定不會放棄。

阿里影業:生機勃勃,內容口碑逐年提升

阿里影業是2015年收的,前身文化中國是香港上市公司。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所有頭部電影,《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烈火英雄》、《我和我們的祖國》、《八佰》、《奪冠》,都有參投方阿里影業的身影;《綠皮書》、《1917》這樣的奧斯卡影片也屢屢被投中,國內影視公司無出左右;一些中等體量的片子,比如《我在時間的盡頭等你》、《一點就到家》反響也都很不錯。

阿里影業之前就是一個賣電影票的平臺,淘票票甚至都排過第四名(前面有貓眼、微影、格瓦拉),今天不管是阿里魚、燈塔、鳳凰雲智,在衍生品、宣發、影院系統各個領域都數得上名,最近在廈門金雞電影節,阿里影業又開了一個內容戰略發布會,宣布推出「可能製造」「淘秀光影」,一個是連接年輕導演的內容廠牌,一個是立足短視頻和直播的營銷MCN,可謂既有肌肉又有排場,不停製造著驚喜。

阿里影業的生態夥伴很多,除了博納、華誼、光線、萬達,和亭東、新片場等影視新勢力也有緊密合作。這幾年,阿里影業從一家提供票務服務的網際網路公司,變成了擁有院線和網絡發行能力、既有內容收入又有宣發及衍生品收入的全產業鏈公司,成長速度之快,令業內刮目相看。

順便說一句,目前的網際網路影視公司中,阿里影業的市值是270億港元,是競爭對手貓眼市值的一倍。

優酷:挑戰不小,但有底氣有耐心

優酷是中國最早的長視頻,2016年初私有化後正式納入阿里文娛大盤子,今天依然是長視頻第一陣營選手。不過,它的煩惱要比蝦米要多,畢竟它是千萬級的會員體量。

優酷今年前有狼後有虎,狼主要是長視頻的騰訊、愛奇藝和芒果,虎是B站以及短視頻。有各種唱衰的,其實指向無非兩點:一,阿里還願意投錢嗎,二,在平衡電商和文娛內容之間,優酷有能力做出超預期的結果嗎?

還是要橫向比較。一是對標長視頻的美國的奈飛,其實它的內容供給和全球範圍用戶很難複製,但也在和迪士尼的廝殺中求變,二是對標號稱最懂內容的愛奇藝,都燒了百度這麼多年的錢,在美國上市後股價長期萎靡不振,甚至今年被做空,並反覆傳出要被賣掉的消息。數據顯示,自2015年起,愛奇藝每年的淨利潤分別是-25.75億、-30.74億、-37.36億。上市後年報顯示,2018年淨虧損91億,2019年擴大到103億。但百度已經沒有耐心了。據行業媒體分析,愛奇藝必然賣不出去。

至於騰訊視頻,雖然偷著樂,但其實今年也沒佔到什麼便宜,《陳情令》之後再無爆款,除了自吹自擂「有錢有真心」,和騰訊影業也沒有打通。

優酷其實還是有競爭力的,因為它一直在探索生態聯動:一方面是和阿里文娛生態裡的電影、演出打通,今年新推出的星直播、平行麥現場、可能製造等新業態就充分發揮了線上線下全場景的優勢;另一方面是和電商生態打通,從《這就是街舞》爆款綜藝到「雙11貓晚」,都充分體現了反哺電商的重要價值。

優酷再被唱衰,那也是長視頻第一陣營成員:既有口碑極佳的《軍師聯盟》、《長安十二時辰》、《白夜追兇》,也有在劇迷心中念念不忘的經典老劇《甄嬛傳》《士兵突擊》等。今年推出的寵愛劇場、懸疑劇場等新類型,在年輕人群體中也開始有了小而美後花園的心智,尤其寵愛劇場累計追劇會員超過1.3億,共計上新27部女性向劇集,形成連續排播帶,成為「女性劇第一廠牌」。此外,《這就是街舞》、《這就是灌籃》、《我們戀愛吧》、《奮鬥吧主播》,各種類型的綜藝百花齊放,各有特色,加上《圓桌派》、《探世界》、《國寶100》等人文節目,底蘊深厚、態度鮮明,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粉絲。

有分析說,優酷人員經常變動,現在的內容人不專業。猜測的成分大於事實。對於戰略和人才,優酷其實非常重視,否則也不會派出一批具備強大職業精神、在各領域頗具商業思維的老阿里人支援,從而更好地打通、用好阿里生態的寶貴資源。

眾所周知的王牌綜藝《這就是街舞》,優酷平臺已經做了三期、一期比一期好,和燦星團隊的緊密合作、對內容的高度負責、對創新的孜孜追求,都保證了街舞第四季將繼續值得期待。另外,最近三年阿里都把貓晚這臺超級晚會交給優酷承辦,就能看出對優酷的信任,今年三臺電商晚會加入爭搶眼球,貓晚依然是最閃亮的舞臺。

大麥:穩中求變,尋找爆發點伺機而動

再簡單講一講大麥。2017年大麥是演出行業票務老大,三四年過去了,在阿里文娛的生態裡,依然是,同時,它已經開始向宣發、現場服務、場館、線上直播等多個業態發展。今年遭遇了疫情寒冬,速度有所放緩,但還是在積極求變。

大麥最早通過票務連接上遊,賺辛苦錢,後來摩天輪、票牛等二手票務平臺起來,從電影票進入演出票的貓眼也想分一杯羹,競爭很激烈。好在阿里協同能力、執行能力非常強,電影和演出合併、演出和視頻聯動,一下子就增添了兩個翅膀,立馬和對手拉開了差距,加上數位化、平臺化的思路慢慢在發展,預計明年疫情平復後,有望迎來業務的爆發。

如何在內容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如何通過科技提升數位化程度?這是內容網際網路公司在花時間、重投入後最希望看到的兩個核心問題。其實,文娛行業既是藝術品,又是商品;它的本質不是單純搞創作,更不是魚龍混雜;它有傳統的一面,未被充分數位化和網際網路化。要融入並推動發展這個行業,除了要尊重內容本身規律外,還需要花大量時間去摸索,努力找到產業規模經濟的催化點、平衡點。

過去多年,包括阿里文娛在內的內容網際網路公司在文娛行業大量投入,有成功的經驗,教訓也不少,不管是蝦米還是愛奇藝,無一例外說明,內容行業很燒錢,燒了錢也未必能持續對抗不確定性。但不管這個賽道有多艱難、競爭有多激烈,這依然是一塊誘人的蛋糕,一個擁有巨大想像力的未來,一個上億用戶願意花時間的市場。阿里今年也多次對外釋放信號:不會放棄文娛,信心決心耐心不變。也許,當外界不再是戴著有色眼鏡看熱鬧,當大家的心態把追求快速見效讓位於「細火慢燉」,這個產業才會越來越成熟和健康,新消費升級和用戶新價值才能更早的到來。

今年二季度,通過對於內容製作及內容製作能力的嚴謹投資,以及優化付費會員計劃,阿里文娛集團所屬的數字媒體與娛樂業務運營效率持續提升;在報告期內實現收入80.66億元,同比增長8%;優酷的日均付費用戶規模持續擴大,同比增長45%。接下來,阿里影業將以出品方身份推出多部影片:由劉德華監製的《拆彈專家2》、由許鞍華執導的《第一爐香》、由路陽執導的《刺殺小說家》以及與追光動畫打造的《哪吒重生》等,都將於近期和觀眾陸續見面。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相關焦點

  • 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機會?科創未來資本論壇解鎖答案
    紅網時刻記者 劉璇 長沙報導 世界經濟下行、新冠疫情、中美關係、新基建、註冊制改革、國企改革……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受到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對於有志於在資本市場有一番作為的企業而言,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的機會? 數字新經濟,雲開看未來。
  • 設計中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當決策者對情況的結果有確定性的了解時,會選擇令自己滿意的方案;但是面對不確定性的決策情況,用戶無法通過概率來確定結果,因此決策也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確定性讓人感到踏實和乏味;不確定性會帶來風險和機遇。在設計過程中,設計給用戶呈現的最終結果,對於用戶而言,同充滿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 君智戰略諮詢謝偉山:讀懂顧客,穿越周期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我不害怕風險,我害怕不確定性。」喬治·索羅斯講這句話時,一定沒有想到,2020一整年都籠罩在「不確定性」中。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如何探索「確定性」?10月15日~16日,億邦未來零售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以「確定性」為主題,特邀40位行業領袖登臺分享,800 家領軍企業高管參會交流,探秘新消費確定性,感受新生的熱烈與力量。
  • 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思考
    確定性害死人 你發現沒,一個人在外企工作久了,自己的大腦就會馴化成一個樣子「守規矩、準時、KPI、流程化」,同時,你也會發現一個人在BAT工作久了,時不時就冒出很多想法,不斷的突破自己的邊界,接受不確定性
  • 新氧: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增長路徑
    2020年,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如何找到確定性增長路徑,是醫美產業鏈各環節關注的焦點。以線上化加速轉型,成為眾多機構首選發力方向。受疫情影響,中國醫美市場持續兩位數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在2020年戛然而止。
  • 萬物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原理
    現在的科學家都認為宏觀物體遵從確定性的宏觀力學原理,而微觀粒子卻遵從不確定性的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我來說出我的不同見解。 首先何為宏觀?何為微觀?以現在人類的視角看去,地球可以算是宏觀了吧,但從宇宙視角看去,地球不過是整個宇宙的一粒微塵,整個宇宙和一片陽光照射下隨風飛舞的灰塵有何區別! 現在這裡我主要想說明的是一件事,一切宏觀物體在某時某地也具有不確定性,我們舉個例子,比如今天的我肯定算是屬於一個宏觀物體了吧,比如就在此時此刻的午後我在公司的宿舍,你知道我的具體位置在哪?,我是在床上躺著呢?還是坐在桌子前?是在窗前眺望?
  • 蝦米音樂,阿里大文娛倒下的第一名戰士
    所有看到蝦米音樂解散消息的普通人,並沒有人懷疑消息的真假。反而都已經在心理上接受了蝦米解散的這個事實。臧克家在紀念魯迅時所說的:「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蝦米音樂現在不就是是臧克家口中「有些人」的前者嗎?雖然背靠阿里強大的品牌和資本實力,但蝦米看來是真的死了。
  • 嫦五探月,如何把這麼多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
    這次「嫦娥五號」探月舉世矚目,值得研討的內容非常豐富,我們今天只談一個科學思維: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這麼多航天人的任務就是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裡找到確定性?《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提出了三點可供我們學習的思維方式:首先,要謙卑地承認自己無知,謙遜聆聽他人的意見。
  • 以確定性能力應對To B發展的不確定性
    那麼,在過去這一年來,產業鏈成績如何?未來的發展還存在哪些不確定性,如何尋找方向發現機會?從本屆北京通信展上剛剛揭曉的2019-2020年度中國地方電信運營商50佳榜單來看,很多省份已經實現了市區連續覆蓋,甚至部分城市還率先商用了5G SA(獨立組網)。快速的網絡部署極大地促進了5G生態繁榮。以能源、工業、醫療等為代表的5G示範應用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 定義合理的產品需求: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
    那麼,如何定義一個合理的產品需求,並且如何判斷一個產品需求是否是正確有效的,都是產品經理的一個重要課題,各種關於此命題的討論以及方法不一而足,大多乏善可陳。在這裡我從確定性和不確定的角度去聊一下這個事情。不確定性和確定性存在於主觀與客觀之間的關係中,當我們的主觀意識對某種事物能捕捉的信息越多,其客觀的不確定性就越小,主觀的確定性就越大。
  • 把握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相互轉化的辯證法
    風險社會的基本特徵是不確定性。2020年年初暴發,至今仍在全球擴散的新冠疫情就證明了整體不確定性在強化,全球經濟深度衰退,全球治理陷入混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加劇。這給我們帶來了求變、求發展的機遇,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風險。風險帶來的是成本、損害和損失,是對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威脅。降低整體不確定性,防範化解公共風險,為我國的發展構建起可持續的確定性,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及以後的重要任務。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矛盾】
    量子理論中最根本的內容就是當每個人深入去研究物質的產生和構成還有運動的時候,總是確定中又含有不確定的因素,不確定中又含有確定的因素。明明你看到是A的存在,但是A中又帶有B的可能,明明你看到是B的存在,但是B中又帶有A的可能。
  • 2020億邦未來零售大會 尋找未來零售確定性
    點擊2020億邦未來零售大會,關注2020未來零售新動向「我不害怕風險,我害怕不確定性。」喬治·索羅斯講這句話時,一定沒有預測到2020年。這是「不確定性原理」肆意橫行的一年:現在?不確定。未來?更不確定。只有獅子才懂獅子,只有鷹才懂得鷹。
  • 傳蝦米音樂關停背後:洗牌的在線音樂和大而散的阿里文娛
    在業內媒體報導和相關分析人士看來,此次關停也宣告著阿里大文娛事業再次受挫。易觀分析互娛分析師廖旭華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該消息雖無法證實,但自己並不感到意外。「從2015年開始,蝦米就開始逐漸失去用戶吸引力。音樂平臺的競爭籌碼主要是版權和原創內容,後者曾經是蝦米的優勢,但它沒有很好地應對前期的版權競爭。」
  • 蝦米2月5日正式關停:網友不舍 倒下的原因是什麼?
    2020年7月,蝦米還和獨立音樂數字版權代理機構 Merlin 達成戰略合作。據官方介紹,蝦米音樂已與滾石、太合等超 300 家廠牌方、工作室或代理方達成內容合作。當時公布的信息是,蝦米版權音樂庫已超3000萬。音樂對於阿里重要嗎?音樂對於阿里重要嗎?問題實質是文娛產業對阿里的戰略意義。
  • 蝦米之死:音樂是一種理想主義?
    從這兩點出發,蝦米做了當時中國最好的音樂推薦系統,也打造出一個用戶粘性非常高的音樂分享社區,靠著用戶分享上傳做出了中國最全的音樂曲庫,不管是大眾流行音樂,還是小眾獨立音樂,都資源豐富、信息全面,這種UGC眾創形式給蝦米打下了堅實的內容基礎和用戶基礎。
  • 蝦米音樂2月5日正式關停 網友淚目:我找不到比你更好的音樂APP
    2020年7月,蝦米還和獨立音樂數字版權代理機構 Merlin 達成戰略合作。據官方介紹,蝦米音樂已與滾石、太合等超 300 家廠牌方、工作室或代理方達成內容合作。當時公布的信息是,蝦米版權音樂庫已超3000萬。音樂對於阿里重要嗎?音樂對於阿里重要嗎?問題實質是文娛產業對阿里的戰略意義。
  • 尋找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
    這可以說是2020年的首隻「黑天鵝」,事態還在進一步發酵,給本就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帶來新的變數,也給預測經濟走勢帶來了難度。上周,不少市場機構、智庫、知名媒體等都對2020年的世界經濟走勢作出預測,筆者試著在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中,梳理出一些「確定性」。
  • 62億入局芒果超媒背後,阿里大文娛進入「倒計時」?
    對芒果超媒而言,背靠湖南衛視的「版權紅利」即將消失,因而急需引入外部資金以維持耗資巨大的自製內容的規模和數量,財力雄厚的阿里是個不錯的「金主」。但對阿里一方而言,入股則是旗下運營主體頻遭「滑鐵盧」,文娛板塊業務駛入「深水區」之後的無奈之舉,與騰訊揮別電商類似,在優酷視頻和蝦米音樂運營失利之後,曾經舉足輕重的文娛板塊,如今也成為阿里手中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 被「理想主義」耽誤的蝦米音樂的一生
    王皓曾在採訪中透露,「蝦米每年支付的版權費用是收入規模的十幾倍。」這讓他不得不開始思考,投身巨頭的懷抱。2013年,蝦米、天天動聽牽手阿里,等待它們的是阿里內容業務迎來的第一位職業經理人,剛剛從騰訊跳槽至阿里的劉春寧。 《晚點》評價劉春寧,有野心也愛出風頭。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與騰訊發動版權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