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品總是先確定產品需求然後落地,繼而開發產品。那麼,如何定義一個合理的產品需求,並且如何判斷一個產品需求是否是正確有效的,都是產品經理的一個重要課題,各種關於此命題的討論以及方法不一而足,大多乏善可陳。在這裡我從確定性和不確定的角度去聊一下這個事情。
不確定性和確定性存在於主觀與客觀之間的關係中,當我們的主觀意識對某種事物能捕捉的信息越多,其客觀的不確定性就越小,主觀的確定性就越大。這裡所提及的主觀和客觀要辯證地去看。
當我們在思考產品需求的時候,先要明確產品需求是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的和前提的,是需要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的,當一個產品需求不能夠很好地解決用戶需求時,某種意義上對這個產品而言就是一個偽需求。所以,我們需要先很好地捕獲到有效的用戶需求。
結合產品的定位理解什麼是用戶以及分析用戶,判斷並定義什麼樣的用戶需求是合理的,通過各種渠道搜集用戶需求,並定義合理的維度進行分析:
綜合上述,捕獲到合理的用戶需求,落地並實現,要注意到捕獲用戶需求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要不停分析,在這提一個三段論的方法:定義——收集——分析,在這個泱泱信息的狩獵場中捕獲最準確的用戶需求。
前面提到,當我們的主觀意識對某種事物能捕捉的信息越多,其客觀的不確定性就越小,主觀的確定性就越大。那麼就需要考慮如何通過找到更多的可以擴大確定性的信息,步步為營,定義合理的產品需求,不斷落地實現,以滿足產品持續深刻地給目標用戶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解決方案。
在考慮成本和實用性的前提下,通過以下方法如:
產品需求落地本身是一個經過一系列思維演繹過程得到的一個結果,這中間會經歷用戶畫像、用戶需求分析、產品需求分析、原型圖、開發實現等等一系列的分析決策和實現過程。通過定義高效合理的捕捉信息的方法,不斷修正產品需求和給產品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決策依據,進而提高產品需求的確定性。
冒險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駕馭一個合理的不確定性,這裡提到的合理的不確定性即如何通過大膽地探索一些無法通過足夠信息證明其正確性卻確實具有一定創新意義的產品需求。
有時候我們在定義一個具體產品需求的時候,或者創造一個產品需求的時候,其實支持這個產品需求的信息依據並不多,這個時候就要敢於去嘗試。這裡說一個誤區:
誤區
當在拿捏一個具體產品功能的時候,很多時候一些產品經理是抱有一定的投機性的,即為了匹配需要解決的用戶需求,YY產品定位和用戶畫像,以滿足產品需求的落地,所有收集的信息都過於主觀以證明一個產品需求的正確性,這個是不對的,也不符合這裡說的冒險。
冒險就是當信息不足以支撐產品需求的正確性的時候,但這個產品需求可能會開拓一部分新用戶或者找到新的更好的用戶需求替代掉老的用戶需求。舉個例子,福特造汽車,這個故事很有名,就不贅述了,就是通過造汽車升級替代掉馬車的需求,解決的還是人對出行工具的需求,而這個時候,其實這裡就有點冒險和探索精神在裡面,因為如果遵從僅僅找到更多的信息依據來提高確定性的依據而言,很有可能福特還會鑽研怎樣製造更快的馬車,相比一個全新的產品,更快這個需求是更直觀的,我猜測當時那個時代大部分人也都應該在想如何製造更快的馬車。
一定要把不確定性的東西都擺出來,分析冒險的收益,定義合理的不確定性,並且做好驗證和優化,打磨出一個創新性的產品需求。
前面提到了步步為營即穩健和冒險,我一直認為好的產品經理是有自己的風格的,不是矯揉造作,人云亦云的,做一個好的產品經理的前提就是能夠獨立思考,並且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這些其實都是做信息的加減法,信息本身的確定性就意味著能夠實現的產品需求的確定性。
「我見過的一些我認為牛逼的產品經理,對技術和市場都有一定自己的見解,自我判斷維度廣且深,這樣思考問題才能更犀利,獨立思考也更容易培養出一定的冒險意識而不墨守成規。要明白,其實一個產品在一定的定位怎麼實現都OK,但為什麼有好有壞,有些產品我們一看就覺得產品經理是傻X,還有些產品我們則不這麼認為。」
一方面要順勢而為,另一方面還要懂得逆勢而上,把握好一個平衡,不斷積累自己可以把握的主觀可控的確定性的信息縱深,另一方面也對不可預知的不確定性抱有信心和應對能力,在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中找到平衡。一定要不投機、不盲目、不強求,找到自己做產品的風格。
當發生產品本身之外的不可預料的事件,比如融資環境、國家政策、外部競爭對手發起的競爭、內部競爭等等,這些都算隨機性事件,舉幾個例子:
這些事情是相對不可預料的並且還有可能會成為影響一個產品存亡和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時候還有可能是決定性因素。
隨機性的事件是獨立於產品經理本身思考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範圍之外的,產品經理需要具備面對這些不確定性的隨機應變的能力,那麼就要求產品經理能夠第一時間分析並對現有的產品需求甚至定位(定位是決定產品形態的大前提)進行及時的調整。無論如何,在各種無論是多麼有利或不利的條件下,使得產品的發展最大化。無論是技術條件、市場條件、任何其他非產品因素下,對於機會的把握以及對於困難的克服能力,都直接決定了一個產品的生死存亡。而產品經理就是產品這艘船上的一員,和這艘船共存亡。
tips
如果一個產品經理對自己做的產品是沒有責任心的,我絕對認為這個產品經理一定是傻X,但是這樣的傻X缺大有人在。希望每一個產品人都對自己的產品保持責任心,對自己的能力保持謙虛,對未來的發展保持謹慎樂觀,找到自己的方法和節奏,在動態中找到每一個時刻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平衡。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王懿Lucien(微信公眾號:jishugou)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