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合理的產品需求: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

2020-12-0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做產品總是先確定產品需求然後落地,繼而開發產品。那麼,如何定義一個合理的產品需求,並且如何判斷一個產品需求是否是正確有效的,都是產品經理的一個重要課題,各種關於此命題的討論以及方法不一而足,大多乏善可陳。在這裡我從確定性和不確定的角度去聊一下這個事情。

不確定性和確定性存在於主觀與客觀之間的關係中,當我們的主觀意識對某種事物能捕捉的信息越多,其客觀的不確定性就越小,主觀的確定性就越大。這裡所提及的主觀和客觀要辯證地去看。

狩獵:捕獲用戶需求

當我們在思考產品需求的時候,先要明確產品需求是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的和前提的,是需要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的,當一個產品需求不能夠很好地解決用戶需求時,某種意義上對這個產品而言就是一個偽需求。所以,我們需要先很好地捕獲到有效的用戶需求。

結合產品的定位理解什麼是用戶以及分析用戶,判斷並定義什麼樣的用戶需求是合理的,通過各種渠道搜集用戶需求,並定義合理的維度進行分析:

  • 有效性:用戶需求是符合產品定位的且有落地價值的;
  • 時效性:用戶需求是長期需求還是短期需求,是否是當下亟待解決的;
  • 時間成本(開發能力):當這個用戶需求轉換為產品需求落地的時候,時間成本是否能夠滿足時效性,比如時間成本不能短期需求,這個時候這個用戶需求就是不可實現或者實現成本過高,應該放棄。

綜合上述,捕獲到合理的用戶需求,落地並實現,要注意到捕獲用戶需求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要不停分析,在這提一個三段論的方法:定義——收集——分析,在這個泱泱信息的狩獵場中捕獲最準確的用戶需求。

步步為營:找到捕捉信息的最佳實踐

前面提到,當我們的主觀意識對某種事物能捕捉的信息越多,其客觀的不確定性就越小,主觀的確定性就越大。那麼就需要考慮如何通過找到更多的可以擴大確定性的信息,步步為營,定義合理的產品需求,不斷落地實現,以滿足產品持續深刻地給目標用戶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解決方案。

在考慮成本和實用性的前提下,通過以下方法如:

  • 問卷:定量分析,搜集信息;
  • 焦點小組:建議針對不同類別的人群,通過競爭對手用戶、潛在用戶、直接用戶等維度進行調研;
  • 市場調研:對各類的市場調查報告進行分析;
  • 競品分析:知己知彼。

產品需求落地本身是一個經過一系列思維演繹過程得到的一個結果,這中間會經歷用戶畫像、用戶需求分析、產品需求分析、原型圖、開發實現等等一系列的分析決策和實現過程。通過定義高效合理的捕捉信息的方法,不斷修正產品需求和給產品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決策依據,進而提高產品需求的確定性。

大航海時代:冒險,意味著更大的收益

冒險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駕馭一個合理的不確定性,這裡提到的合理的不確定性即如何通過大膽地探索一些無法通過足夠信息證明其正確性卻確實具有一定創新意義的產品需求。

有時候我們在定義一個具體產品需求的時候,或者創造一個產品需求的時候,其實支持這個產品需求的信息依據並不多,這個時候就要敢於去嘗試。這裡說一個誤區:

誤區

當在拿捏一個具體產品功能的時候,很多時候一些產品經理是抱有一定的投機性的,即為了匹配需要解決的用戶需求,YY產品定位和用戶畫像,以滿足產品需求的落地,所有收集的信息都過於主觀以證明一個產品需求的正確性,這個是不對的,也不符合這裡說的冒險。

冒險就是當信息不足以支撐產品需求的正確性的時候,但這個產品需求可能會開拓一部分新用戶或者找到新的更好的用戶需求替代掉老的用戶需求。舉個例子,福特造汽車,這個故事很有名,就不贅述了,就是通過造汽車升級替代掉馬車的需求,解決的還是人對出行工具的需求,而這個時候,其實這裡就有點冒險和探索精神在裡面,因為如果遵從僅僅找到更多的信息依據來提高確定性的依據而言,很有可能福特還會鑽研怎樣製造更快的馬車,相比一個全新的產品,更快這個需求是更直觀的,我猜測當時那個時代大部分人也都應該在想如何製造更快的馬車。

一定要把不確定性的東西都擺出來,分析冒險的收益,定義合理的不確定性,並且做好驗證和優化,打磨出一個創新性的產品需求。

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平衡:冒險和穩健,你到底是什麼作風

前面提到了步步為營即穩健和冒險,我一直認為好的產品經理是有自己的風格的,不是矯揉造作,人云亦云的,做一個好的產品經理的前提就是能夠獨立思考,並且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這些其實都是做信息的加減法,信息本身的確定性就意味著能夠實現的產品需求的確定性。

我見過的一些我認為牛逼的產品經理,對技術和市場都有一定自己的見解,自我判斷維度廣且深,這樣思考問題才能更犀利,獨立思考也更容易培養出一定的冒險意識而不墨守成規。要明白,其實一個產品在一定的定位怎麼實現都OK,但為什麼有好有壞,有些產品我們一看就覺得產品經理是傻X,還有些產品我們則不這麼認為。

一方面要順勢而為,另一方面還要懂得逆勢而上,把握好一個平衡,不斷積累自己可以把握的主觀可控的確定性的信息縱深,另一方面也對不可預知的不確定性抱有信心和應對能力,在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中找到平衡。一定要不投機、不盲目、不強求,找到自己做產品的風格。

隨機應變:做產品的戰略藝術

當發生產品本身之外的不可預料的事件,比如融資環境、國家政策、外部競爭對手發起的競爭、內部競爭等等,這些都算隨機性事件,舉幾個例子:

  • QVOD事件,你們懂的;
  • 去年備受爭議的「用身體換旅行」事件;
  • 這幾天的股災導致資本市場收緊——O2O等燒錢比較厲害的產品都將面臨一定的融資壓力;
  • 「用工荒」——技術招不上來人等等。

這些事情是相對不可預料的並且還有可能會成為影響一個產品存亡和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時候還有可能是決定性因素。

隨機性的事件是獨立於產品經理本身思考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範圍之外的,產品經理需要具備面對這些不確定性的隨機應變的能力,那麼就要求產品經理能夠第一時間分析並對現有的產品需求甚至定位(定位是決定產品形態的大前提)進行及時的調整。無論如何,在各種無論是多麼有利或不利的條件下,使得產品的發展最大化。無論是技術條件、市場條件、任何其他非產品因素下,對於機會的把握以及對於困難的克服能力,都直接決定了一個產品的生死存亡。而產品經理就是產品這艘船上的一員,和這艘船共存亡。

tips

如果一個產品經理對自己做的產品是沒有責任心的,我絕對認為這個產品經理一定是傻X,但是這樣的傻X缺大有人在。希望每一個產品人都對自己的產品保持責任心,對自己的能力保持謙虛,對未來的發展保持謹慎樂觀,找到自己的方法和節奏,在動態中找到每一個時刻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平衡。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王懿Lucien(微信公眾號:jishugou)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設計中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當決策者對情況的結果有確定性的了解時,會選擇令自己滿意的方案;但是面對不確定性的決策情況,用戶無法通過概率來確定結果,因此決策也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確定性讓人感到踏實和乏味;不確定性會帶來風險和機遇。在設計過程中,設計給用戶呈現的最終結果,對於用戶而言,同充滿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 以確定性能力應對To B發展的不確定性
    其中對B端行業領域,業態方向是明確的,但市場選擇和產品定義兩方面都存在不確定性,哪些行業應該優先發展,如何根據行業需求打造差異化產品都面臨較大挑戰。從行業的具體實踐來看,三大要素是落地的關鍵:數位化轉型需求迫切、5G技術匹配度較高,且資金實力雄厚的行業,這些將是第一批重點發展的行業。前不久,第三屆「綻放杯」5G 應用徵集大賽總決賽落幕,共有180個項目獲獎。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矛盾】
    量子理論中最根本的內容就是當每個人深入去研究物質的產生和構成還有運動的時候,總是確定中又含有不確定的因素,不確定中又含有確定的因素。明明你看到是A的存在,但是A中又帶有B的可能,明明你看到是B的存在,但是B中又帶有A的可能。
  • 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思考
    確定性害死人 你發現沒,一個人在外企工作久了,自己的大腦就會馴化成一個樣子「守規矩、準時、KPI、流程化」,同時,你也會發現一個人在BAT工作久了,時不時就冒出很多想法,不斷的突破自己的邊界,接受不確定性
  • 萬物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原理
    現在的科學家都認為宏觀物體遵從確定性的宏觀力學原理,而微觀粒子卻遵從不確定性的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我來說出我的不同見解。 首先何為宏觀?何為微觀? 現在這裡我主要想說明的是一件事,一切宏觀物體在某時某地也具有不確定性,我們舉個例子,比如今天的我肯定算是屬於一個宏觀物體了吧,比如就在此時此刻的午後我在公司的宿舍,你知道我的具體位置在哪?,我是在床上躺著呢?還是坐在桌子前?是在窗前眺望?還是在衛生間?在衛生間我是在洗漱?還是在便池?也或在坐著?還是在走動?
  • 君智戰略諮詢謝偉山:讀懂顧客,穿越周期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我不害怕風險,我害怕不確定性。」喬治·索羅斯講這句話時,一定沒有想到,2020一整年都籠罩在「不確定性」中。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如何探索「確定性」?10月15日~16日,億邦未來零售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以「確定性」為主題,特邀40位行業領袖登臺分享,800 家領軍企業高管參會交流,探秘新消費確定性,感受新生的熱烈與力量。
  • 把握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相互轉化的辯證法
    風險社會的基本特徵是不確定性。2020年年初暴發,至今仍在全球擴散的新冠疫情就證明了整體不確定性在強化,全球經濟深度衰退,全球治理陷入混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加劇。這給我們帶來了求變、求發展的機遇,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風險。風險帶來的是成本、損害和損失,是對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威脅。降低整體不確定性,防範化解公共風險,為我國的發展構建起可持續的確定性,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及以後的重要任務。
  • 新氧: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增長路徑
    2020年,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如何找到確定性增長路徑,是醫美產業鏈各環節關注的焦點。以線上化加速轉型,成為眾多機構首選發力方向。受疫情影響,中國醫美市場持續兩位數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在2020年戛然而止。
  • 嫦五探月,如何把這麼多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
    這次「嫦娥五號」探月舉世矚目,值得研討的內容非常豐富,我們今天只談一個科學思維: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這麼多航天人的任務就是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裡找到確定性?《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提出了三點可供我們學習的思維方式:首先,要謙卑地承認自己無知,謙遜聆聽他人的意見。
  • 博鰲亞洲論壇「世界經濟展望2019: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電視論壇舉行
    當日,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世界經濟展望2019: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電視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當日,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世界經濟展望2019: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電視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 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機會?科創未來資本論壇解鎖答案
    紅網時刻記者 劉璇 長沙報導 世界經濟下行、新冠疫情、中美關係、新基建、註冊制改革、國企改革……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受到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對於有志於在資本市場有一番作為的企業而言,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的機會? 數字新經濟,雲開看未來。
  • 尋找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
    誰也沒有想到,21世紀20年代的第一周,全球經濟是在「震驚」中度過的。新年的鐘聲還在迴響,當地時間1月3日凌晨,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遭「定點」襲擊,目標人物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在襲擊中身亡。
  • 眾生藥業減少不確定性風險 產品終端需求恢復正常
    一方面,公司核心品種為慢性病用藥,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終端需求已得到較好的恢復,下半年公司主要產品的市場銷售已逐步恢復正常。面對市場環境變化及疫情影響,公司積極面對,繼續貫徹落實「全產品、全終端、全渠道」的營銷策略,加大力度覆蓋零售及縣域、基層醫療市場,使各業務板塊貢獻更加穩健。另一方面,處置子公司股權確認收益導致投資收益增加,預計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淨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22,000萬元。
  • 呂多加:不確定性與信息缺失
    在國際標準組織的風險管理術語標準ISO Guide 73:2009中,定義風險為「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
  • 朱衛東談2019年兩岸關係走勢:不確定性與確定性的博弈
    朱衛東談2019年兩岸關係走勢:不確定性與確定性的博弈 2018-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電 (記者 楊程晨)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資深臺灣問題專家朱衛東認為,2019年兩岸關係走勢將是不確定性和確定性的博弈,偶然性與必然性的奇特組合。
  • 【央行:貨幣政策需要有更大確定性來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保持三個不...
    >2020-08-25 11:31:30來源:FX168 【央行:貨幣政策需要有更大確定性來應對各種不確定性保持三個不變】2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貨幣政策需要有更大確定性來應對各種不確定性,那就是三個不變: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不變,保持靈活適度的操作要求不變,堅持正常貨幣政策的決心不變。
  • 量表寶庫:【9】無法忍受不確定性量表
    在社會生活中,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百分之百的確定,個體常會遇到一些不確定性的情境或信息,而個體對這些不確定性信息或情境的反應會因人而異。
  • 不確定性原理,科學與宗教的又一次交匯和碰撞
    篇幅有限,今天先從不確定性原理引發的科學與宗教的碰撞談起。什麼是不確定性原理個人以為不確定性原理可以這樣去理解。所謂不確定性推理原理就是從不確定性初始證據(實證)出發,通過運用不確定性的知識,最終推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但卻是合理或者近乎合理的結論的方法或理論。其實我這種觀點,還是帶有了自己的主觀主義色彩的。這種表述應該是唯物主義的表述,畢竟是從實證出發,從客觀實際中收集證據,使用邏輯推理得到結論。這有可能對於宗教不公平,但是沒辦法,這就是我的信念。
  • 重疾險新定義:保障增加 賠付更合理
    隨著醫學臨床診斷標準和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革新,該規範中的部分內容已不能滿足當前行業發展和消費者的需求。2020年,兩協會開展了規範的修訂工作。據悉,本次重疾定義修訂首次引入了輕度疾病定義,將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死、腦中風後遺症3種核心疾病,按照嚴重程度分為重度疾病和輕度疾病兩級。
  • 不確定性、情緒與估值的藝術
    公式裡的k是指市場中的投資者對必要收益率所達成的共識,有的教科書中將其稱作「市場資本化率」。較為合理的做法是根據機會成本來計算貼現率。首先要考慮大多數人可以獲得的無風險利率是什麼水平——如果投資者持有相應的無風險資產,投資現金流的發生時間和金額都有著極高的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