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原理

2020-10-30 用戶3298141720028061

現在的科學家都認為宏觀物體遵從確定性的宏觀力學原理,而微觀粒子卻遵從不確定性的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我來說出我的不同見解。

首先何為宏觀?何為微觀?以現在人類的視角看去,地球可以算是宏觀了吧,但從宇宙視角看去,地球不過是整個宇宙的一粒微塵,整個宇宙和一片陽光照射下隨風飛舞的灰塵有何區別!

現在這裡我主要想說明的是一件事,一切宏觀物體在某時某地也具有不確定性,我們舉個例子,比如今天的我肯定算是屬於一個宏觀物體了吧,比如就在此時此刻的午後我在公司的宿舍,你知道我的具體位置在哪?,我是在床上躺著呢?還是坐在桌子前?是在窗前眺望?還是在衛生間?在衛生間我是在洗漱?還是在便池?也或在坐著?還是在走動?在我自己與外界沒有糾纏時或者在無幹擾的自我世界我是不確定的,此時屬於基態或者自由態。但是上班時間到,隊長集合口令響起,我的糾纏態出現,進入確定性,此時此刻我一定位於衣櫃前,換裝,出門,關門,通過走廊,辦公室門前站定,點名,然後集體大巴開向固定的工作崗位,路線一般固定,但進入焦化部後卻可以有兩條路線,至於走哪條路看司機選擇,還有大巴行駛速度與靠左靠右又是不確定性的概率問題,到崗後按排崗時間決定一天的坐崗與站崗,站崗位置與坐崗位置又是不確定的概率。大體能確定的就是我的位置離不開公司這個大範圍,行車路線,起點終點一定是確定性的。還有我這個人作為物質個體也是確定的!所以宏觀物體也遵從量子力學定律,不容置疑。再比如地球的運行,我們知道地球和月亮是互相繞轉,地軸也是不停搖擺,每時每刻又和太陽及其他行星拉扯,在太陽風與宇宙風暴的吹拂下我不相信有人可以計算出地球在宇宙中的精確的位置,就像預測陽光下的一粒灰塵。但是我們可以知道他們的大體位置!所以確定性與不確定性是物質統一性的兩個方面。自由態下物質是不確定的,糾纏態下物質是確定的,測量與意識的確可以改變事物的存在狀態!

原子世界和我們的宏觀宇宙應該遵循著同樣的物理定律,下節我們來探討宇宙的四種基本作用力,宏觀力與微觀力有什麼不同!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矛盾】
    這就是量子理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我們也可以稱作量子力學的規律性和隨機性。如我之前所說的,所有的理論都是矛盾的統一體,都是絕對與相對的統一體,都是正確與錯誤的統一體。量子理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來源於人類對物質把握還沒有達到一個完全的程度,我們對物質的認識以及對物質運動方式的認識(物質運動的方式是物質運動速度的大小和運動的方向的統一體)還有一個從不確定性到確定性轉變的過程。
  • 設計中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無論是確定性還是不確定性,他們實際上都是由外部誘因觸發,給予用戶確定性的信任感,符合用戶的認知與操作習慣,讓用戶使用起來更加順暢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問題,主要來源於經濟行為學中的決策過程。當決策者對情況的結果有確定性的了解時,會選擇令自己滿意的方案;但是面對不確定性的決策情況,用戶無法通過概率來確定結果,因此決策也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確定性讓人感到踏實和乏味;不確定性會帶來風險和機遇。在設計過程中,設計給用戶呈現的最終結果,對於用戶而言,同充滿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 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思考
    確定性害死人 你發現沒,一個人在外企工作久了,自己的大腦就會馴化成一個樣子「守規矩、準時、KPI、流程化」,同時,你也會發現一個人在BAT工作久了,時不時就冒出很多想法,不斷的突破自己的邊界,接受不確定性
  • 把握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相互轉化的辯證法
    風險社會的基本特徵是不確定性。2020年年初暴發,至今仍在全球擴散的新冠疫情就證明了整體不確定性在強化,全球經濟深度衰退,全球治理陷入混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加劇。這給我們帶來了求變、求發展的機遇,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風險。風險帶來的是成本、損害和損失,是對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威脅。降低整體不確定性,防範化解公共風險,為我國的發展構建起可持續的確定性,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及以後的重要任務。
  • 定義合理的產品需求: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
    在這裡我從確定性和不確定的角度去聊一下這個事情。不確定性和確定性存在於主觀與客觀之間的關係中,當我們的主觀意識對某種事物能捕捉的信息越多,其客觀的不確定性就越小,主觀的確定性就越大。這裡所提及的主觀和客觀要辯證地去看。
  • 趙磊等:「不確定性」是微觀世界的本質嗎?——「不確定性原理」何以被誤導(之一)
    隱變量理論認為,某種尚未發現的理論可以完整解釋物理系統所有可觀測量的演化行為,從而避免掉任何不確定性或隨機性。  隱變量理論堅信,科學不僅可以揭示尚未發現的變量(這些變量對應於每一個實在要素),而且能夠解釋這些變量的作用機制。
  • 不確定性原理,科學與宗教的又一次交匯和碰撞
    篇幅有限,今天先從不確定性原理引發的科學與宗教的碰撞談起。什麼是不確定性原理個人以為不確定性原理可以這樣去理解。所謂不確定性推理原理就是從不確定性初始證據(實證)出發,通過運用不確定性的知識,最終推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但卻是合理或者近乎合理的結論的方法或理論。其實我這種觀點,還是帶有了自己的主觀主義色彩的。這種表述應該是唯物主義的表述,畢竟是從實證出發,從客觀實際中收集證據,使用邏輯推理得到結論。這有可能對於宗教不公平,但是沒辦法,這就是我的信念。
  • 以確定性能力應對To B發展的不確定性
    運營商可以立足網的優勢,加強雲網融合、雲邊協同,構建To B能力底座,以確定性能力應對B端發展的不確定性,對OTT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來滿足行業拓展需求。構建To B能力底座關鍵在於應對雲的不確定性、網的不確定性和雲網一體化服務的需求,需要運營商揚長避短,通過共享合作等方式來共同應對。如何應對雲的不確定性?
  • 如何理解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
    不過,好奇的我還是去百度了一下,明白這裡的笑話是以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為基礎的,該理論是說,粒子的位置與速度不可同時被確定,而Sheldor在笑話中把海森堡比作了粒子。    不確定性原理    我們知道,粒子和波是相互矛盾的兩個對象,我們無法準確描述一個波的位置,也無法準確描述一個粒子的波長,不確定性原理正是二者矛盾性的一種體現。
  • 能否通過量子糾纏來消除不確定性原理?
    根據這一現象,海森堡正式提出了不確定性原理。在微觀世界,粒子的任意一對共軛變量,無法被同時精確測量,更準確地說,二者無法同時擁有精確的數值。比如,一個電子的位置與動量、時間與能量等,不能被同時精確測量。一對共軛變量之間的不確定性,遵循不等式△x△p≥h/4π。
  • 博鰲亞洲論壇「世界經濟展望2019: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電視論壇舉行
    當日,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世界經濟展望2019: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電視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當日,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世界經濟展望2019: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電視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 科普進行時:不確定性原理
    今天繼續跟大家談談《時間簡史》,《時間簡史》第三章內容講的是宇宙的膨脹跟冷言在第一章的時候講的宇宙演化過程有點相似,可以說是一種包含的狀態,所以冷言就不講第三章了,直接跳到第四章講一下不確定性原理。不確定性原理冷言在很久很久以前講溫度的時候講到過,就是一個微觀粒子我們不能同時很精確地描述它的位置與速度。
  • 嫦五探月,如何把這麼多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
    這次「嫦娥五號」探月舉世矚目,值得研討的內容非常豐富,我們今天只談一個科學思維: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這麼多航天人的任務就是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裡找到確定性?《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提出了三點可供我們學習的思維方式:首先,要謙卑地承認自己無知,謙遜聆聽他人的意見。
  • 君智戰略諮詢謝偉山:讀懂顧客,穿越周期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我不害怕風險,我害怕不確定性。」喬治·索羅斯講這句話時,一定沒有想到,2020一整年都籠罩在「不確定性」中。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如何探索「確定性」?10月15日~16日,億邦未來零售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以「確定性」為主題,特邀40位行業領袖登臺分享,800 家領軍企業高管參會交流,探秘新消費確定性,感受新生的熱烈與力量。
  • 確定性的喪失: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丨上帝確實是在擲骰子
    由於原子衰變,貓處於死與活的疊加態中一、上帝的骰子:不確定性原理——微觀世界確定性的坍塌一、不確定性原理是什麼在今天,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已經成為了量子力學的核心本質。這很容易讓人們產生這樣的想法:不確定性關係不是微觀世界的一個基本原理,而完全是由於實驗條件的限制所導致的。由於是測量工具對微觀物理現象的擾動導致的,因此海森堡的不確定性關係就被稱之為測不準原理。因為例如,我們在用儀器觀察一個微觀粒子時,會不可避免地對其造成擾動,從而以不可知的方式影響到粒子的運動。然而,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這一切與人類的測量無關,它是量子的內在稟性。
  • 不確定性原理的前世今生
    課程連結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作者:木遙文章出處:科學松鼠會 不確定性原理的前世今生 · 數學篇在現代數學中有一個很容易被外行誤解的詞彙:信號 (signal)。但是眾所周知,不確定性原理本身並不是數學家的發明,而是來自於量子物理學家的洞察力。同樣一條數學結論可以在兩個截然不相干的學科分支中都產生歷史性的影響,這大概是相當罕見的例子了。不確定性原理事實上不是一個單獨的定理,而是一組定理的統稱。
  • 關於不確定性原理,海森堡錯了嗎?
    在量子力學中,「不確定性」是一個高頻出現的詞彙。有觀點認為,不確定性的意思是這個世界具有某種我們無法確定的東西。但多數物理學家認為,不確定性是自然本身的一種固有性質。固有的不確定性是現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海森堡的一個核心思想。他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表明,我們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所有性質。
  • 我們宇宙的未來是否早已註定,不確定性原理如何推翻拉普拉斯妖
    我們宇宙的未來是否早已註定,不確定性原理如何推翻拉普拉斯妖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其實說的就是未來都是註定的,但這句話肯定是不科學的。我們宇宙的未來是否註定,不確定性原理推翻拉普拉斯妖。而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不確定性原理」:這個理論意味著不能同時知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必須大於或等於普朗克常數除以4 π,這表明微觀世界中的粒子行為與宏觀世界中的非常不同。此外,不確定性原則涉及許多深刻的哲學問題。在因果定律中,「如果確切地知道現在,你就能預見未來」,得到的不是結論,而是前提。原則上,我們現在不能知道所有的細節。
  • 不確定性原理:人工智慧的哲學基礎
    量子力學也好,混沌也罷,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基本原理:不確定性原理。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的表述是:粒子的速度的不確定性乘以粒子的位置的不確定性,其值大於或等於普朗克常數。或者說:任意兩個不對易的物理量不能同時被精確的測量。通俗講就是薛丁格貓:箱子中關著一隻貓,如果我們不去觀察,箱子裡的貓的死活就不確定;只有打開箱子看一眼,貓的死活才會在這一瞬間確定下來。
  • 有意思、好玩、快樂、開心、驚喜,都來自於「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事物是變化的、人是變化的、世界萬物是變化的,所有的一切分分秒秒都在變化中,我們不知道明天的天氣、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我們不知道明天會失去什麼會得到什麼。就是因為我們有很多不知道、不可預見,讓我們才有了生命的意義,這個意義就是「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