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人亡,有香丘——1115廣西潛水事故救援始末

2021-01-22 環京津網

原標題:花落人亡,有香丘——1115廣西潛水事故救援始末

這是潛水遊世界第7957次分享

文/劉毅 出處/潛民族

11月15日,我到了南寧——難得的一次不是為潛水,而是為劇本到廣西。

然而到了晚上宵夜時,得到的廣西本地消息仍然是關於潛水的,而且是壞消息:有潛水員在都安的桃花水母天窗失蹤了。

桃花水母是一種很罕見的淡水水母,長這樣:

很像桃花吧?所以叫桃花水母,小小的,一兩釐米大,多的時候,很美麗。

桃花水母是上古生物,對水質要求很高,所以目前在世界範圍內發現的不多,有人稱之為「水中大熊貓。」

2011年,潛水員在廣西都安的架珠天窗發現了桃花水母,後來這天窗就被改名為:桃花水母天窗。

就是這次出事的地方:

一個重慶的女潛水員在這裡不幸遇難。

根據內部官方通報,事情經過是這樣:

廣西南寧某潛水俱樂部一行5人,11月15日前往桃花水母天窗進行潛水,其中4人於12:05分下水,

12:23分,4人中有兩人上岸,發現兩名同伴未能上水,於是再次下水搜救;

13:00,3人上岸,一名潛水員(女性,重慶籍)未能找到。

14:00,電話報警。

具體出事過程不清楚,但是這個季節,桃花水母天窗能見度不好,不是有經驗的潛水員,危險係數很大。

接到報警,在都安的藍旗救援開始行動。

這次負責救援的,是業內頂尖高手:李旭東,我師父。一般潛水員都尊稱為東sir。

韓頲,我師兄,潛水員一般稱他為「老貓」

老貓上個月剛在都安創造了中國潛水員洞穴潛水的深度記錄:202米。

當天晚上,接到報警的東sir和阿怪就進行了搜救:唯一生還的可能性,在洞穴裡的氣室。

搜索氣室的結果,沒有。

對洞穴潛水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所謂洞穴潛水救援,能夠救出活人的,都是奇蹟,絕大部分的洞穴潛水救援,其實就是搜尋並且打撈屍體——但是在高度危險的洞穴裡,要完成這個任務,也是非常困難的。

第二天,在外地的老貓飛回廣西,參與搜救。

以下的 棕色文字,直接來自老貓,得到老貓授權發布:

「在15日晚搜索氣室無果之後,這次行動其實就已經不再是救援了。但眾所周知的原因,對於失蹤潛水員和環境而言,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時間依然是很重要的因素。

我們對該天窗非常熟悉:地形複雜,整體呈沙漏形,上半部有很多屋簷、裂縫和幾十個支洞,下半部的底在110到160米之間。一開始提出的方案就是洞穴潛水員組隊在上半部分包括所有支洞做地毯式排查,同時儘快調來專業ROV(水下遙控機器人)在底部區域搜尋,找到後潛水員可實施打撈。

到18日為止,70米以上區域,以及東南方向支洞90米以上區域已經全部完成搜索。但是因各種原因,事故方教練聯繫的ROV到19日傍晚才到達。

ROV到達後很給力,當天晚上就找到目標。「

從15日晚到19日晚,東sir和老貓他們連續搜索了四天,但是大深度潛水,每天能夠進行的次數有限,老貓他們搜索了所有90米以上的區域,沒有能夠找到失蹤潛水員——這個時候 ,應該稱為遇難了。

19日晚,rov——潛水機器人到達,經過潛水機器人的連續搜索,在水下130米處,發現了死者。(最後潛水救援死者的實際深度是143米)。

密閉空間140米的打撈,在全世界的潛水界,都是難度極大的。

當年兩個芬蘭潛水員在挪威遇難,深度150米,全世界頂級潛水專家(包括後來在泰國救出13個棒球少年的英國頂級洞潛高手)都放棄了救援,因為覺得在150米深的洞穴裡去撈屍,難度太大,且沒有意義,就像沒有人會去給珠峰頂上的登山遇難者收屍一樣。

後來,幾個芬蘭潛水員在150米的洞穴深處撈起了同胞的遺體,成為了潛水界的壯舉,並且被拍成了紀錄片,我之前介紹過:

潛向未知(修訂版)

這次的遺體打撈,在洞穴內,140米深,和那次世界潛水界的壯舉相差無幾,所以,毫不意外,打撈還是不打撈,怎麼打撈,成為了一個問題。

老貓說:

「當晚在法醫在場的情況下大家討論了打撈方案,因姿態、地形、重量和機械手等因素的限制, ROV操作工程師表示無把握可成功打撈。同時因為深度和時間原因,需要在大深度進行穿刺作業, ROV沒可能完成穿刺。」

簡單說,有人認為,用潛水員去打撈,風險太大,建議用rov,就是潛水機器人去打撈。

你想像中的潛水機器人,也許是這樣:

但是實際上,這次的(其實不只是這次,目前所有的)潛水機器人,長這樣:

水下這樣:

能潛水,具有水下聲納,能把水下影像傳輸到水面,但是其它的,別想了。

(類似這樣的潛水機器人,我有兩臺,不過沒有這次參與搜救的機器人高級,簡單說我的沒有聲納。但樣子大同小異,之前在廣西的「魔鬼之眼」做水下直播,機器人纏繞到了水下的石筍,我在完成了一天的兩次大深度潛水後,不得不下到70米撈上來。這是我這輩子最冷的記憶,比南極還冷……)

而更重要的是,要對屍體進行穿刺。

潛水員都知道,水的深度每增加10米,氣壓增加一個大氣壓,140米深度的氣壓,是15個大氣壓,如果直接將遺體帶上水面,氣壓從15個大氣壓變成一個大氣壓,遺體內的空腔,例如胃部,以及女性的子宮,氣體體積會膨脹15倍,通常情況下,遺體會直接爆炸……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需要對遺體的有關部位進行穿刺,用銳器刺穿相關部位,在上升過程中,膨脹的氣體從穿刺位置排出,保持遺體的完整。

而這,是潛水機器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能由潛水員來完成。

「關於這個深度打撈的安全問題,成了一個爭論點。其實安全問題永遠是相對的,可能我下 150米比你下 50米要安全得多。只要方法得宜,能力經驗具備,大深度一樣可以安全地工作,相反的話遊泳也會出事故。

「實際上我們現場團隊中有 3名教練具備 150米 +的能力和經驗。我自己 140-200米的洞穴或天窗工作潛水不下 20次。嚴肅的團隊,對風險的評估和把控是第一要素,我們不會拿自己的安全開玩笑。前天做了一潛 132米 BT 18分鐘,昨天一潛 143米 BT 23分鐘完成既定任務,都是在我們正常的潛水作業能力和經驗範圍內,並沒什麼大不了。

「但兩次潛水最大的問題都來自於場外的不斷幹擾,所以希望大家把專業問題留給真正的專業人士來判斷和處理。但也要提防遇到偽專家被蒙蔽,有些人是夏蟲不可語冰,有些人則是別有用心。往往沒有真本事的人,搞事情的本事最大。」

「當晚在法醫在場的情況下大家討論了打撈方案:因姿態、地形、重量和機械手等因素的限制,ROV操作工程師表示無把握可成功打撈。同時因為深度和時間原因,需要在大深度進行穿刺作業,ROV沒可能完成穿刺。

最終決定:由ROV配合停在目標附近做燈光指示,由潛水員制定方案沿ROV線纜找到目標進行打撈。」

簡單說,作為創造了中國洞穴潛水深度記錄的潛水員,老貓認為自己去下潛並且打撈遺體是最佳選擇,而有些人,處於種種原因,認為這件事不可由老貓來完成,種種阻攔。

但是最後還是達成共識:rov進行照明燈光支援,潛水員進行打撈。

19日夜間達成的共識,第二天,又有了變化。

「20日,潛水員到場後,ROV操作員表示:存在漏電風險,無法按原計劃配合,ROV開機時,水下及水面都不能有潛水員。「

(這是我無法理解的事情,要是rov能漏電造成危險,我覺得它最好的功能是用來電魚而不是搜救。而事實證明,在此後的行動中,rov被纏住,潛水員去解開的時候,全程開機也沒有人擔心會漏電。)

這是我的rov,我從來沒有擔心過它會水下漏電

「最終協調結果是:潛水員將下降繩與ROV線纜做軟連接,ROV再次找到目標後,用小扣連接鎖定後關機,再由潛水員沿下降繩和線纜嘗試找到目標並帶回。

「但等我到達下降繩底部後,發現線纜未拉緊並鬆脫了50多米,在100米到130米區間上下來回沿線纜遊了十分鐘後仍未到達尾端,決定放棄並安全減壓上升。

「上水後大家溝通,因能見度不佳和地形較複雜,且目標平行位移大於之前推測,難度大於預估,一致同意第二天雙方必須通力合作才能成功實施方案。

「計劃在21日上午由第一組潛水員配合ROV在攝像頭開機的情況下收緊線纜並與下降繩做好軟連接,以避免線纜扯動ROV影響目標位置狀態,然後下午由第二組實施打撈,中間幾個小時儘量給線纜攪動的浮塵留下沉澱的時間。

21日,又有了新的變化:

「21日上午,第一組潛水員到達現場後告知我們: ROV在沒有通知家屬沒有得到現場指揮同意的情況下突然決定嘗試強行打撈。

我們表示特別不解的是: ROV有無打撈把握?過程中存在很大的跌落丟失風險,怎麼辦?不做穿刺,目標上升過程中很可能會嚴重受損,怎麼辦?

最後黃局作為現場指揮與機器人公司再次進行溝通後,現場人員表示願意全力配合潛水員實施打撈。

我們到現場後, ROV操作員提出:現在目標側躺在很平緩的坡上,可用 ROV先將目標提升到 100到 110米,再由潛水員下去穿刺並帶回。

但是如果啟動動力進行懸浮,對潛水員風險大。關閉動力的話是依靠線纜和 ROV的自然重量穩定,反而增加了潛水員的工作難度。此潛的關鍵不在這點深度變化而在於如何快速找到目標。提升需要冒跌落的風險,也會改變目標位置,增加不可控因素。

最後決定:繼續按昨日既定的方案實施。

除了最終深度超過預想,除了能見度真的很差,除了目標實際側掛在超過 70度的陡峭坡上,以致不得不水下臨時改變打撈程序,其它都一切順利,在 105米將目標固定於下降繩並實施穿刺作業,並最終打撈上岸。」

至此,15日溺亡的重慶女潛水員,在21日,終於被打撈上岸。

一條生命的逝去,絕對是令人哀傷的事情,關於事故本身,肯定有需要總結檢討的地方:例如女潛水員本身的資質是否適合進行這樣的潛水,潛水俱樂部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而這次打撈的過程,也同樣有許多的經驗和教訓需要總結。

老貓在事後,有這樣的總結:

「一是關於ROV:充分證明了在大深度環境下用ROV搜索的優勢應用。但是也要承認它在複雜地形下和打撈行動中的限制。實際上最後我在下潛至100米時割斷了纏住ROV線纜的蝦籠尼龍繩,ROV在空機返回到60米時仍然線纜打結搞了很久才脫困,如果真的強行打撈目標,後果很難預測。」

(這一點我深有同感,我在惡魔之眼的水下直播,以及龍城水下考古、太平湖拍攝等等多次潛水探索中,多次使用rov,它本身的線纜會成為最大的牽制,在複雜地形中,會成為極大的累贅。)

「第二點,如果行動涉及多方配合,成敗最重要取決於各方是否目標一致互相信任。本來可以是一次完美的人機配合行動,可惜還是留下些遺憾。

三、慢慢提升到水面過程,充分驗證了在某些大深度情況下,水下穿刺的必要性。」

簡單說,機器只能是人的輔助,在複雜的水下洞穴環境裡,唯一能依靠的,只能是有經驗的潛水員本身。

潛水員也是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我們不是救援隊,只是一支專業潛水團隊去做了一件公益的事。

對我個人來說,一是不論如何事情發生在了都安,二是剛好引起了一些個人感觸,所以希望能幫上忙儘快盡好的帶她回來,減少家人的痛苦。

我們的能力早就遠遠超過了這個深度,也根本不需要通過這次的事情來證明什麼。但顯然有些人不這麼想,從 19日晚直到昨晚,我們一直不斷面臨來自各渠道的壓力、幹擾、阻撓和謠諑,被人為製造了很多困難和矛盾。

這位或這些,在背後搞鬼的人,我不想說什麼人在做天在看的話,反正惡人是不信鬼神的。但是做公益最需要德才兼備,兩樣都不沾的人,大家以後跟他們打交道的時候也需要好好想想,做這些事的初衷是什麼。」

死者已矣,重慶的美女,犧牲在水底桃花盛開的地方,花落人亡兩不知。

然而,我們還是相信,天盡頭,有香丘。

生者還需繼續,還望大家放開眼前,放眼我們熱愛的浩渺海洋。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

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滑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微信立場。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謹遵專業人士叮囑。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聯繫。

點個讚或唄

相關焦點

  • 廣西南丹山體滑坡事故救援結束 事故造成3死1傷
    摘要提示:1月19日13時40分左右,廣西河池市南丹縣車河鎮發生一起山體滑坡事故,造成正在施工的刁江支流河道羅家灣段改道工程的車輛和人員被埋壓
  • 磨練水下蛟龍丨邢臺消防潛水救援專業隊圍繞複雜環境開展潛水救援...
    磨練水下蛟龍丨邢臺消防潛水救援專業隊圍繞複雜環境開展潛水救援技術復訓 2020-09-07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格蘭火車出軌至少一人亡 事故原因可能是山體滑坡
    (原標題:蘇格蘭火車出軌至少一人亡 事故原因可能是山體滑坡)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消息
  • 武清支隊水域救援專業隊全面提升專業救援能力
    目前,專業隊共有指戰員30人,配備了器材裝備運輸車、烏尼莫克全地形救援車、水上、水下機器人、乾濕式潛水裝具等水域救援專業裝備6大類24種800餘件。赴雲南、三亞開展水域救援培訓專業隊開展潛水員培訓取證工作李春雷處長親自參訓驗訓按照總隊特災處訓練計劃要求,積極開展水域救援專業隊專項培訓,選派骨幹到雲南昭通、海南三亞開展水上激流、水下潛水救援培訓,聘請專業潛水教練,支隊領導帶頭參訓,從裝備檢查、入水技術、下潛技術等25項基本技術上下功夫。
  • 36歲新加坡男子潛水身亡,潛水到底有多危險?
    在第二次潛水期間,Yeo向他的潛水夥伴表示他想要浮出水面。Yeo的潛水夥伴是一名經過認證的救援潛水員,當時,他們所處的深度為25米;而高級開放水域潛水課程的最大深度為30米。  然而,兩人浮出水面後,Yeo卻沒有了反應;潛水員隨後對Yeo進行了急救。然後,他被帶到附近碼頭的一家醫療診所,搶救之後,醫生宣布了Yeo的死訊。
  • 天津武清消防救援支隊水域救援專業隊全面提升專業救援能力
    總隊為專業隊配發了潛水裝具、水上、水下機器人、衝鋒舟等水域救援器材裝備,支隊積極爭取武清區政府投資1100餘萬元購置橡皮艇、衝鋒舟、救援專用救生衣等裝備,為專業隊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目前,專業隊共有指戰員30人,配備了器材裝備運輸車、烏尼莫克全地形救援車、水上、水下機器人、乾濕式潛水裝具等水域救援專業裝備6大類24種800餘件。
  • 宜賓煤礦事故升井礦工:冒險潛水出去 成獲救第一人
    他們想含著管子潛水出去,但劉貴華只嘗試走了一二十米,就發現管子回不來氣,這種方法行不通。劉貴華和工友想不到其他任何辦法,只能在原地等待救援。救援人員火速趕往現場 通過敲管道 他們與救援人員取得聯繫等待救援的時刻讓劉貴華煎熬,直到他和工友突然聽到管道的敲擊聲。
  • 廣西玉林發生一起事故,地點在陸川,現場畫面讓人頭皮發緊
    廣西玉林發生一起事故,地點在陸川,現場畫面讓人頭皮發緊如今馬路上的大貨車越來越多,給更多的人提供了就業的機會,但同時與大貨車相關的交通事故也越來越多,交通行駛不容樂觀。儘管人們為預防交通事故做了許多的工作,車禍仍然每天都在重複上演。幾乎每天都有人喪生於此,給他們的家人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傷痛和無盡的思念。
  • 海南發生潛水溺亡事故,潛水「走紅」旅遊市場,從中如何吸取教訓?
    特別是海南作為國內重要的潛水旅遊目的地,越來越多的資本注入市場,潛水產業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但潛水事故發生不斷,接下來帶大家看下海南三亞近期發生的一起潛水事故。 即使潛水經營者或他的員工也許購買了適當的安全設備並且有過一些相關的緊急事故處理技巧的培訓,這不一定保證設備在緊要關頭時的操作功能是正常的,以及培訓的技巧是當前的,然而,這是個好的開端!
  • 潛水愛好者失聯,在水下60米處被找到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廣西臺新聞中心轉載請註明全部來源5月1日,廣西南寧一名潛水愛好者在武鳴區仙湖鎮三冬村附近的一處水潭進行潛水時,與潛伴失聯。在現場,記者看到,出事的水潭位於三冬村一片甘蔗地附近的低洼處,水潭的周圍已經圍起了警戒線,不允許外人進入。
  • 2019年全國應急救援和生產安全事故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6、廣西百色「5·20」建築坍塌事故救援  2019年5月20日0時許,百色市右江區東州大道0776酒吧發生樓頂坍塌事故,造成60餘人被困。應急管理部持續調度救援處置,應急管理部、衛健委、住建部組織專家趕赴現場指導救援。
  • 應急管理部公布2019年全國應急救援、生產安全事故各十大典型案例
    每一次應急救援都體現了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應急管理部日前梳理了2019年各類突發災害事故案例,公布了應急救援、生產安全事故各十大典型案例,總結了應急救援和現場處置的成功經驗,督促各地各部門認真吸取各類災害事故教訓。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19年應急救援和生產安全事故十大典型案例
    6、廣西百色「5·20」建築坍塌事故救援 2019年5月20日0時許,百色市右江區東州大道0776酒吧發生樓頂坍塌事故,造成60餘人被困。應急管理部持續調度救援處置,應急管理部、衛健委、住建部組織專家趕赴現場指導救援。
  • 應急管理部公布2019年全國應急救援和生產安全事故十大典型案例
    針對坍塌建築變形嚴重、情況複雜且隨時可能發生再次坍塌的危險,組織建築結構等專家科學評估現場災情,劃片搜救、開闢通道,機械與人工救援相結合,為短時間成功處置創造了條件。  06 廣西百色「5·20」建築坍塌事故救援  2019年5月20日0時許,百色市右江區東州大道0776酒吧發生樓頂坍塌事故,造成60餘人被困。
  • 昆明航空救援支隊首次赴廣西遂行任務
    雲南網訊(記者 劉暢 通訊員 張宇)11月29日,伴隨著飛行指揮員「310,可以起飛」的指令,1架橘紅色戰鷹平穩起飛、騰雲駕霧,標誌著森林消防局昆明航空救援支隊赴廣西跨區機動靠前駐防任務正式開始。昆明航空救援支隊赴廣西遂行跨區機動靠前駐防任務 通訊員 供圖 據了解,該駐防直升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
  • 深圳山體滑坡事故:黃金72小時 晝夜救援
    記者 魯力 朱洪波 攝  「黃金72小時,我們將爭分奪秒展開救援工作!」截至22日零時記者發稿時,深圳光明新區滑坡災害已經發生30多個小時,記者從搶險救援指揮部獲悉,救援工作仍在不分日夜、爭分奪秒地進行。有兩處生命探測儀顯示有生命特徵的救援點,各救援隊正在想方設法進行救援,大家都期待救援能夠獲得成功!
  • 安徽省應急管理廳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根據上級指示或省應急管理廳認為有必要響應的事故。調度事故單位信息,指導事故應急救援,協助協調安全生產專家參與救援等。組織事故先期處置的市級政府現場救援指揮部向省現場救援指揮部移交指揮權。在確認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經消除後(或者暫停救援不具備恢復應急救援條件並經科學論證後),現場救援指揮部經報請省政府同意後,宣布應急響應終止。
  • 一場教科書式的救援:這個溺水者遇到了會潛水的醫生
    一場教科書式的救援  救人的醫生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一旦溺水就要碰運氣,等待會潛水的人、等待醫生的出現。哪有那麼多巧合、好運呢?」    從醫15年,康復科醫生鄭志第一次在雜草叢生的碎石路上行醫,6名村民成了他的助手。  「病人」是溺水的15歲初中生陶然(化名)。
  • 廣西酒吧坍塌詳細經過來龍去脈,廣西酒吧坍塌事件最新傷亡情況
    南都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5月20日凌晨1時許,廣西百色東洲大道旁一酒吧發生鋼架結構屋頂坍塌事故。截至12時30分,醫院共接診90人,其中3人經搶救無效死亡。目前,尚有4人被困,搜救工作還在繼續。當地政府在新聞發布會上稱,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之中。
  • ...事故救援進展:現場救援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井筒內障礙物清理...
    現場救援指揮部第三場新聞發布會現場 截至13日下午17時,迴風井井筒障礙物清理至距地面310米。在人工乘吊籠對井筒障礙物進行清理的同時,還通過下放的風筒向井筒輸送空氣,採取強制通風方法往井下輸送空氣,排除有害氣體和煙塵。目前,井筒內一氧化碳、氧氣濃度和溫度指標均正常。 「事故救援指揮部共布置4個鑽孔進行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