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退休教師在窗臺餵麻雀17年 鳥兒會拍窗要吃的

2020-11-25 安徽網

「今天這件大事,又做好了。」昨天傍晚6點多,看著窗臺上的碎米被啄得差不多了,75歲的袁同光老人對老伴放心地說道。合工大退休老教師袁同光與老伴一起,每天早晚都為附近的鳥兒準備兩頓豐富的食物,至今已經17年了。

幾粒米引發十幾年緣分

1994年,袁同光與愛人搬進合工大北區教職工宿舍樓。袁同光愛在樓頂養些花草,突然有一天,花草引來了幾隻小麻雀。「有『客人』來了,我不能不招待啊。」袁同光笑著說,他在陽臺上撒了幾粒米,不一會就被小麻雀消滅完了。

之後,只要有小麻雀過來,袁同光總會放些米粒在陽臺上。這一發不可收拾,「麻雀越來越多,連白頭翁、斑鳩都來了。」

袁同光漸漸愛上了這些朋友。1996年前後,他每天早上固定在陽臺南側放些米粒與水果,傍晚則在客廳窗臺上的一塊石棉瓦上撒些碎米。

「麻雀太小了,整粒米吃不了。」袁同光每個月都要與老伴拉著一輛小推車,走上半個多小時的路,到雙崗菜市場附近的一家米店去挑選碎米。「太重拉不動,每次我倆就買15斤,大概可以管1個月。」

斑鳩跟著麻雀湊熱鬧

昨天傍晚,記者來到袁同光老人的家中,5時許,麻雀在窗外嘰嘰喳喳叫起來。「鳥都在這呢,你來看。」袁同光的愛人餘奶奶拉著記者走到北側的一個房間,指著窗臺外面的水杉說道。

兩棵筆直的水杉,超過了6層樓高。樹梢上歡跳著二三十隻小麻雀,餘奶奶將窗子輕開了一扇,小鳥「噗」的一聲,全飛跑掉了。「沒事,麻雀警惕性高,一會就又來了。」果真,不到一分鐘,樹枝上又站滿了麻雀。

5時30分,這是春夏餵食麻雀的時間。袁同光打開放在窗臺下的老式小鐵罐,連抓了五把碎米放在蓋子上。老人輕輕地打開窗子,將碎米撒在了石棉瓦上,又隨手將窗子輕輕地帶上。

兩分鐘後,幾隻小麻雀帶頭落在了石棉瓦上,鳥喙啄在石棉瓦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不一會,又落了幾隻,越來越多。一隻單腿的斑鳩也加入進來。記者帶著相機悄悄靠近,對著這歡快的場景,「咔嚓」一聲按下快門。

「呼」,小麻雀全部驚起,撲稜著翅膀飛回了水杉上。斑鳩依然我行我素,大膽地吃著。不到一分鐘,小麻雀又三三兩兩回來,「它們膽子小,聽不得動靜。」袁同光開心地笑著說。

怕小鳥今後沒人照顧

說起餵鳥的趣事,老兩口有說不完的話。讓袁同光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前幾年的一個冬初,自己與老伴去杏花公園散步,回來時天差不多黑透了。但剛到家,卻聽到「啪啪啪」敲打玻璃窗的聲音,老兩口正在奇怪,才發現原來是一群小麻雀在啄玻璃。袁同光這才想起來,原來當天還沒給小麻雀們餵食呢,他趕緊抓了幾大把碎米撒到了窗臺上。

讓袁同光痛心的一件事發生在前天傍晚。他撒完米,正在看報紙,卻突然聽到一聲慘叫。袁同光立馬站起來,「一隻像鷹一樣的大鳥嘴裡咬住一隻小麻雀飛走了,其它麻雀嗖的一下全飛了,足足過了十幾分鐘才有鳥過來繼續吃米。」袁同光心疼地說。

其實,袁同光心中還有一個隱憂,那就是不知道自己能照顧這些小傢伙到什麼時候。「聽說這房子要拆遷了。就算不拆,我們可能也要讓兒子住這邊。年輕人沒時間,就怕這些鳥在我們走後沒人照顧了。」袁同光有些捨不得這些小夥伴。

本報見習記者 朱慶玲/文

本報記者 馬楊/圖

相關焦點

  • 窗臺上的麻雀
    可是最近不行,總有幾隻嘰嘰喳喳的麻雀吵鬧在我的窗前。被幾隻麻雀吵醒的時候,抬腕看手錶,未到將到7點。恨死我了。  這個麻雀,當初曾經是「四害」之一,它要偷吃田間的糧食。為了消除麻雀之害,人們想了不少辦法,人海戰術是最為有效的手段。  小時候牧牛。冬天的時候沒有野外的芳草可供牛兒吃,只好把牛關在牛棚裡。早晚牽牛出去飲水,其他時間在牛欄之間塞上乾淨的稻草,讓牛隨時享用。
  • 麻雀都抱團取暖了
    極寒天氣不僅讓人難以忍受,就連鳥兒都受不了了。在大興區金域東郡小區,記者拍攝到了數十隻麻雀在一起「抱團取暖」的場面。今天下午1點多,在大興區金域東郡小區,一群麻雀把一座居民樓當成了「避風港」。窗臺上,空調外機的欄杆上,甚至居民樓的外立面上都站著麻雀。遠遠看去,密密麻麻的麻雀好像將居民樓「佔領」了一樣。「看得我密集恐懼症都犯了。」「麻雀會不會吃牆皮?」
  • 三位老人合辦「鳥兒食堂」 餵鳥10年風雨無阻(圖)
    有這樣3位老人,他們被周圍人親切地稱為「鳥奶奶」、「鳥爺爺」,這是因為3位老人堅持每天清晨在公園裡餵鳥。10年來,不管颳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都沒有阻擋住他們前去革命公園裡餵養鳥兒的腳步。  一聲令下上百隻鳥兒飛來吃食  為了見到這三位老人,記者4天前匆匆趕到革命公園,一打聽才知道,3位老人每天一大早來給鳥兒餵食,而當時已近中午,老人們早已經「收工」了。次日,記者清晨7點多又來到公園,不料「鳥奶奶」、「鳥爺爺」們來得更早,還是未能見到他們。
  • 「麻雀店員」搶顧客吃的還會逗人,「鳥媽媽」一喚它就飛到手上特粘人
    去年 6 月份的一天,黑龍江省東方紅林業局退休職工許兆紅,正在地裡看菜時,就聽身後有小鳥的叫聲,細微的聲音非常稚嫩,她後頭一看是一隻剛出生不久的麻雀的雛鳥,也許是從樹上掉下來的,可許兆紅沒找到它的窩,於是便將小鳥帶回家裡照顧。
  • 居民天天餵養麻雀 數百隻麻雀準時飛到進餐
    每天早晨,鼓樓區多倫路79幢和81幢的幾家居民又在自家窗臺上撒上了一碗米。不一會兒,數百隻麻雀飛到窗臺上吃了起來。沒有想到一餵就是兩年多。據鄰居胡先生介紹,我每天一早起床烤山芋,看見幾戶人家天天給麻雀餵小米。
  • 再熟悉不過的麻雀
    麻雀屬都是小型鳥類,它們的大小、體色甚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因而俗稱麻雀。嘴短粗而強壯,呈圓錐狀,嘴峰稍曲。閉嘴時上下嘴間沒有縫隙。我喜歡麻雀是因為它的堅韌與頑強。以前養過幾次鸚鵡鳥,終是沒有時間照顧,最後沒有堅持再養了。
  • 這對夫婦有奇遇:不要錢做「月嫂」 烏鶇「感恩」打掃窗臺
    「月嫂」,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記者從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了解到,近年來,上海已發現多起烏鶇在居民家窗臺或雨棚築巢的案例。  比如2016年5月,天山初級中學一名教師家中朝西陽臺外的盆景上,有兩隻烏鶇築巢,生下5隻小烏鶇。
  • 樹上的鳥兒今天該收收聲了
    「咚咚咚」、「嘣嘣」……工大附中的水電工何純章,仰著頭,用手中4米長的竹竿輕輕敲打起法國梧桐的粗大的樹幹。隨著清亮的敲擊聲響起,原本在樹梢上高歌的兩隻斑鳩,隨即撲稜著翅膀飛離現場。在今年的中考考場上,一支「驅鳥隊」悄然上崗。
  • 她養了群麻雀當寵物 小傢伙們一天要吃一斤米(圖)
    >   上圖:麻雀們等著餵食走近一看,前面的那棵樹上有上百隻麻雀不停地在樹梢間跳躍、歡呼。天氣這麼冷,怎麼會有這麼多麻雀呢?在附近開店的商販告訴記者,原來這些麻雀是他的鄰居趙阿姨養的寵物。  在一家專賣電視器材的門面裡,記者找到了趙阿姨。
  • 揚城鬧市區有處麻雀食堂,8年如一日他天天撒米餵鳥
    這些小鳥,正是麻雀。「這麼大雪天,鳥兒肯定找不到吃的。」平寶強清掃了窗外平臺上的積雪後,從米袋裡抓了一些大米撒在平臺上,「過去在農村,看過小鳥吃稻穀的,我想它們也會吃大米。」果然,小鳥很快愛上大米。此後,平寶強的「撒米餵鳥」行動就從來沒有中斷過,今年已是第8個年頭了。
  • 捕捉麻雀
    那時,每到場收季節,大群的麻雀飛落在場面的麥垛上吃糧。有時,趁社員休息直接落到糧堆上吃糧,害得人們沒辦法。為了減少糧食損失,我們生產隊派了名業餘打牲的靈丘籍老漢專打場面的吃糧麻雀。因全村沒幾個人知道老漢的真名實姓,村民們都稱他為老靈丘。莊稼入場碾打時,成百上千的麻雀飛落到麥垛吃糧,老靈丘東打,麻雀西落,怎忙也管不住麻雀繼續吃糧。
  • 冬季鳥兒面臨食物短缺的問題,在後院放這些食物,鳥兒會經常關顧
    想在冬天餵鳥,但不確定從哪裡開始?這裡有四種鳥類喜歡的食物,你應該在冬天將其添加到後院菜單中。這些食物為冬季鳥類提供了度過寒冷的白天和黑夜所需的能量。將羊脂肪放入網眼袋(一個空的洋蔥袋)或鐵絲網籠餵食器中,鳥兒會順著味道吸引而來。  吸引鳥類:啄木鳥,山雀,山雀,松鴉和堅果  找出吸引啄木鳥的最佳食物。
  • 合工大副校長舉報校長背後:宣城校區改革之爭
    合工大宣城校區一位行政人員表示,儘管早就知道梁樑和朱大勇兩人的矛盾已經公開化,但是遠沒想到矛盾竟達到了如此程度。前述人士說,不理解他為什麼會拿這麼小的事情來進行實名舉報。  對於自己舉報的目的,朱大勇強調並非是要搞倒梁樑。但他希望上級部門介入後,此事能有一個結果。
  • 合工大副校長朱大勇辭職獲批 對校長仍處舉報狀態
    澎湃新聞查詢合工大官網發現,2018年2月23日,合工大官網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同意朱大勇辭職的通知》(教任【2017】121號,以下簡稱「《通知》」)。教育部在《通知》中稱:2017年11月20日研究決定,同意朱大勇辭去合工大副校長職務。
  • 一個月內,哈工大5名退休教師先後離世
    11月8日,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網站刊發訃告: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李貴金教授(曾用名:李益民),因病於2020年11月8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4歲。李貴金教授,籍貫吉林省長春市,1936年7月出生,1955年考入哈工大機械製造系學習,1963年哈工大機械製造系研究生畢業。同年留校在哈工大機械製造系機械製造工藝教研室工作,曾擔任過工藝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 合工大副校長實名舉報校長背後的校改之爭
    漩渦中的兩人,一位是舉報者,合工大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朱大勇;另一位是被舉報者,合工大校長梁樑。  這封《關於梁樑同志弄虛作假申報獲得「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傑出校長獎」的校內公開舉報》,核心內容是朱大勇對梁樑申報相關獎項弄虛造假,用他人成果進行報獎的舉報。儘管這一舉報材料很快被合工大校方發出的情況通報認定不實,但輿論並未平息。
  • 窗臺上的小斑鳩
    大約過了十分鐘,鳥兒終於露面,是只肥碩的大鳥。其身如鴿子般大小,外形也和鴿子相似,不同的是頸部有一帶白斑花紋的羽毛,看上去像是圍了一條花圍巾,漂亮極了。它先是飛到我窗外的樹枝上歇息,之後「撲稜」一聲來到我的窗臺上,兩隻綠豆般圓溜溜的大眼睛轉個不停,十分警覺地看看四周。見沒什麼危險,才搖擺著走到鳥巢前,輕盈地跳到巢中,蹲在鳥蛋上,開始孵蛋。
  • 金毛撿到小麻雀,主人用狗毛給麻雀做鳥窩,狗狗接下來舉動暖心了
    網友阿凡家裡養了一隻金毛,一次帶女兒出去遛狗的途中,遇到了一隻不會飛的小麻雀,金毛嗅覺和聽覺都十分敏銳,第一個發現了麻雀,並且掙著繩子把女兒拉到了麻雀的跟前。麻雀在半個世紀前曾為四害之一,當時被捕殺了不少,如今麻雀數量銳減,已然成為二級保護動物,不知是吃農藥糧食體內積累了太多的殘留還是麻雀的膽子變大了,麻雀的反應速度也變得遲鈍了。女兒才七歲大,正是童心瀰漫的年齡,看到小麻雀後就覺得很可憐,把它捧在手心給阿凡看,阿凡見周圍也沒有樹木,只有路邊青草,如果鳥兒一直不會飛翔的話很可能遇到危險。
  • 郊外的家:鳥兒鄰居
    這對於人類說完全不成問題的問題,連續要了這麼多隻麻雀的性命。而且它們在死去之前肯定都經過了無數次嘗試和掙扎,經歷了不得解脫的困境終將置自己於死地的絕望……也許鳥兒是沒有前瞻性的吧,不能意識到自己陷入絕境,不能想到死之將至,只是活在眼前當下,甚至連剛剛發生過的也都已經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