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初持續陰雨寡照天氣歷史罕見
1月至3月上旬我市出現大範圍持續性陰雨寡照天氣,氣溫偏低、空氣溼度明顯偏高,溼冷感較強。1月1日-3月10日全市平均陰雨天數52.6天,為歷史第2高值,各縣(區)陰雨天數偏多12~22天,崇仁、南豐陰雨天數創歷史新高。持續陰雨天氣對我市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油菜、大棚作物等生長緩慢,同時也使春耕備播進度有所延遲。
2.氣溫回升快,春天來得早
2月下旬開始氣溫穩步回升,3月上旬開始全市平均氣溫基本穩定在10℃以上,根據氣候學統計方法確定我市進入春天時間為3月4日,較近30年平均日期提前14天。
3.首場強對流天氣來得「猛」
3月21日08時-22日08時我市出現今年首場強對流天氣過程,全市20個鄉鎮出現暴雨,以宜黃官坪村83.5毫米為最大;南城、東鄉、金溪、資溪和43個鄉鎮出現8級以上雷雨大風,部分縣城和鄉鎮出現冰雹。市氣象臺先後5次向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發布雷電、大風、冰雹預警簡訊。
4.汛期來得遲,但降雨集中、雨量大
5月13日我市迎來首場區域性暴雨天氣,標誌我市進入汛期,較常年(近30年平均日期)偏晚33天,7月15日汛期結束,偏晚19天。今年汛期我市出現7次區域性暴雨過程,降雨強度大、影響範圍廣,汛期全市累計平均雨量1083.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92%,創歷史新高,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排第1,其中臨川、樂安、資溪、宜黃、黎川、南城等6個縣(區)累計降雨量創歷史新高。
5.7月上旬雨量比常年7月雨量偏多1.5倍
7月4-9日我市出現了連續暴雨天氣過程,上旬全市平均降雨量364.4毫米,比常年整個7月的平均雨量(146毫米)偏多1.5倍。站點雨量以樂安縣樂家村620.3毫米最大,城區雨量以資溪縣城446.3毫米為最大,全市共計177個氣象監測站點雨量超300毫米,72個站點雨量超400毫米。4-9日連續暴雨過程降水範圍、強度、持續時間均為歷史罕見,受強降水影響,我市多地出現嚴重內澇、道路設施損毀等災情,部分地區出現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據市應急管理局統計,受暴雨天氣影響我市累計受災人口70萬餘人,緊急轉移安置人口14萬餘人,直接經濟損失超12億元。
6.盛夏到初秋高溫日數創歷史新高
7月中下旬我市開始維持晴熱高溫天氣(日最高氣溫≥35℃),7月16日-10月10日全市平均高溫日數45.9天,創歷史新高,各縣(區)高溫天數普遍偏多16~27天,樂安、宜黃、南城、黎川和廣昌高溫天數創歷史新高,其中7月20日-8月24日全市出現罕見持續性高溫天氣,臨川連續34天高溫。
7.汛後降水異常偏少引發伏秋連旱
汛期結束後高溫少雨,7月21日-11月3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95.6毫米,偏少7.7成,為歷史同期最少,大部分縣(區)降水量創歷史新低,同時全市無雨日數多達111天,創歷史新高,降水異常偏少導致全市出現伏秋連旱。9月中旬開始全市大部分地區出現重度-特重氣象乾旱,部分水稻、蜜桔等作物嚴重缺水導致絕收,部分鄉鎮出現居民生活用水緊張,對我市居民生活生產造成嚴重損失。
8.秋季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居高不下,大氣汙染物清除條件偏差
秋季(9-11月)全市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8成,為歷史第2低值,全市平均無雨日數創歷史新高、平均空氣相對溼度創歷史新低、平均氣溫為歷史第2高位,天乾物燥,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長期偏高,氣象部門和林業部門聯合發布森林防火預警服務簡訊。由於高溫少雨天氣較多,氣象條件總體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且秋季日照異常偏多,導致臭氧生成增多,因此2019年秋季大氣質量較常年同期偏差。
9.11月中下旬2次強冷空氣來襲,「一夜入冬」
受強冷空氣影響,11月17日晚-18日我市出現6~8級陣風,18日15時較17日15時全市降溫幅度普遍達15℃以上,一夜入冬。11月25-26日,強冷空氣再次襲撫,24日全市平均氣溫18.9℃,26日全市平均氣溫為8.1℃,平均氣溫2天下降10.8℃。
10.年內降水分布異常不均,先澇後旱
201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2002毫米,較常年(1808毫米)偏多10.7%;1-7月降水1880.2毫米,較常年偏多35.7%,其中7月偏多2.4倍(歷史最多),8-11月偏少80.9%(歷史最少)。前期降水異常偏多、後期異常偏少,導致前期多地因暴雨洪澇受災、後期因嚴重缺水乾旱受災。
(餘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