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衛
JINSHAN
上海南
SHANGHAI
登上和諧號動車舒適寬敞的車廂,
享受便捷高速的出行服務時,
可曾想過金山鐵路的前世,
想過它走過的風雨歷程?
金山鐵路的前世
為配合上海石化總廠建設,1973年,金山鐵路舉全市之力動工興建。
來源:上海石化檔案館
1973年10月,金山鐵路進入設計勘測、鐵路路基施工階段。路基施工需要的土方,全部取自金山、松江兩縣。民工們將挖出的土方,用拖拉機運往鐵路沿線,再用雙肩挑到路基旁,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兩縣五萬七千多名民工,硬是「頂朔風,冒嚴寒,英勇奮戰短短15天,提前拿下了長達42公裡的金山鐵路全線80多萬土方工程」。
天寒地凍的惡劣環境下,鐵路沿線的農民,有的拿出自家棉被送到工地為民工禦寒,有的讓出自家屋子讓民工借宿。
1974年9月,金山鐵路南線通車
1974年1月下旬,全線46座小型橋梁、6座中型橋梁和190個涵洞進入施工階段。5月14日,第一座中型橋梁——鹽鐵塘橋架設成功。6月1日,金山鐵路黃浦江北岸線路通車,為加快運輸建造鐵路大橋所需機具、設備和材料創造了條件。
7月31日,南段全長35公裡鐵路線鋪設完工。12月3日,第一根鋼管樁打入江底。12月11日,黃浦江大橋北岸鐵路引橋開始架梁。
來源:上海石化檔案館
1975年5月,來自西北邊疆的解放軍鐵道兵某團,組織了一支33人的精悍戰鬥隊,千裡迢迢趕來支援,並於6月20日參與完成了北岸鐵路引橋架設。8月23日,黃浦江大橋長3048米的鐵路橋合龍,金山鐵路至此全線貫通。這座大橋,後被命名為松浦大橋,是黃浦江上建成的第一座大橋。據不完全統計,大橋的建設得到全國三百多個單位的大力支持。
金衛東站1975年9月11日建成啟用
1975年9月11日,金衛東站建成啟用,此後每天有4對往來上海長寧站(一段時間為梅隴站)的客運列車運行。雖然火車最高時速只有60公裡,全程運行時間1個多小時,但卻是石化員工和市民往來上海市區和石化的主要交通工具。
金山鐵路全線貫通,大大鼓舞了大橋局、三航局、打撈局等單位建設者的士氣。1976年6月29日,1860米的黃浦江大橋公路橋竣工。至此,由我國自行勘測、自行設計、自行施工,並全部採用國產材料建造的黃浦江鐵路、公路雙層大橋,用32個月時間全部建成。
進入90年代,隨著公路交通網的不斷發展,金山的客流逐漸轉向公共汽車。2002年9月28日,金山鐵路客運列車停止運營。
金衛東站靠近鐵路的地方
隨著上海軌交建設的快速發展,金山鐵路在停運近十年後重獲新生。2009年8月12日,作為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之一,由鐵道部和上海市共同出資建設的金山鐵路改建工程動工,2012年9月28日竣工,投入運營。
攝影:陳嘉珺
改建後的金山鐵路,全長56公裡,平均站距7.05公裡,設計最高時速160公裡,從上海南站至金山衛站,最快只需32分鐘。既方便了市民出行,也帶動了金山區的經濟發展。
攝像:陳嘉珺
老石化人唐紅寶回憶金山鐵路從「悶罐車」到簡易「綠皮車」再到動車的發展歷程,不由感慨萬分。金山鐵路的前世今生,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
資料:學習強國(作者:秦珉)
編輯丨陳薇婷
責編丨翁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