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的尺寸怎麼這麼怪啊!」新學期才開始,本報教育熱線(63527488)接到家長電話,有的小學教材「身材」發生變化,「長高長胖」了,由原來的16開變成大16開!而有的教材則維持原樣。「早在兩年前,就有消息稱教材長胖,是為了與國際標準接軌,可改了兩年,還是大的大,小的小,書包裡也是長長短短,要整理好這些書可不容易!」因此,家長們呼籲能否規範教科書尺寸。
調查:新學期課本大小各異
記者昨天在一所小學看到,部分新課本的「身材」的確發生了變化。三年級上學期還是16開的教材,這學期卻變成A4紙的尺寸,即大16開。小學四年級的教材也有大有小,四年級學生林霖邊說邊翻出她的數學和語文書。記者把兩本書疊在一起,發現語文書比數學書長了約3釐米,寬了約2釐米。此外,還有信息科學書、英語練習冊、語文硬筆寫字本等書和練習冊,大小都不一樣。
兩年前,就有消息稱,課本身材變化是為了與國際標準接軌。其實,早在2001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中小學教科書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標準》中提出,將多年流行的中小學教材基本幅面尺寸由16開「升級」為大16開,「但與國際接軌的日期一再被拖延,導致現在課本大的大,小的小,真是五花八門。」
爭議:尺寸不統一麻煩多多
不少老師家長坦言,書的規格問題給學生上課造成諸多不便。
「由於新課本"長高長胖",上課時,經常有學生的書和文具在桌上"打架",丁零噹啷往下掉。如果要邊看書邊做練習冊,大書的確不太方便。」教三年級的王老師感嘆說,與國際接軌是否也要考慮中國國情,書包、課桌等是不是要跟著教材尺寸「長大」而長大?
此外,四年級教師稽老師也反映,小學生的書包容量不是很大,大書經常塞不進去,硬塞容易變舊。「這樣參差不齊的課本一多,不方便學生理整齊。」
不少家長認為,課本不能片面追求版面的豪華,增加學生的經濟負擔。尺寸上的忽大忽小給家長們買書套、書包帶來了麻煩,有的家長索性買回各種大小的書套以防萬一。「希望都能統一到16開這樣的大小。書太大佔地方,太小又太厚,翻起來不方便。」兒子上三年級的範媽媽說。相比之下,家長與老師更青睞尺寸小點的書,最好是規格統一的書。
展望:6月啟用國際新標準
對此,相關教材出版社的負責人表示,教材尺寸大大小小,他們也很無奈,「有關中小學教材規格的國家標準雖在2001年已出臺,但最近就這個標準在徵求各出版社的意見,我們也不清楚今後的發展走向,因此很猶豫。」該負責人表示,考慮到師生、家長的使用習慣,同時修改教材開本,出版社也要投入人力,對教材作新的審讀,以防出現差錯,因此重印的教材的規格基本還是維持在原來的16開本。
「另外,如果部分教材的內容做了較大修訂,原則上按國家的標準執行。」
記者了解到,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辦公廳發出《關於延長中小學教材使用787mm×1092mm16開規格過渡期的通知》,決定將中小學教材使用16開規格的過渡期延長至2009年6月7日。在這之前,新的中小學教材幅面、版面尺寸標準須頒布。「一旦啟用國際標準,所有的教材都要參照新標準執行。」
責編: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