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泡芙 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但今天,還有一個「奇怪」的知識點!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顯示,2019 年全球約有4.63億成人患有糖尿病(DM),因DM或其併發症導致了420萬人死亡。由於DM發病機制複雜,目前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完全乾預。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建議DM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藥物治療、飲食治療及合理運動。在導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的各種可能因素中,飲食不良、體育活動減少和肥胖是最為突出的[1]。因此,改善飲食習慣,開展行之有效的慢性疾病幹預和管理措施迫在眉睫。
受疫情影響,2020年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年會(EASD 2020)採取線上會議的形式對最新研究進展進行報導。當地時間9月22日,EASD會議拉開序幕,雖然是線上會議,但大家的熱情卻絲毫不減。
會上,Mads Thomsen和他的團隊通過壁報的形式向大家介紹研究成果:減少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質和脂肪可增強減重對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積極作用。
Thomsen及其團隊認為,飲食幹預是治療T2DM的基石,而減重是延緩T2DM進展的目標。雖然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T2DM患者在低熱量、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CRHP)飲食期間體重穩定,並可減少約6mmol/mol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但沒有研究關注常規糖尿病飲食(CD)是否會改變HbA1c及與CRHP飲食之間的差異。
所以,該研究事先假設相對於CD飲食,CRHP飲食能在控制血糖的情況下,加強減重效果。
研究人員納入80名受試者(其中44名受試者平均病程為9年,平均HbA1c為56.4mmol/mol),按1:1隨機分配的方式完整地進行了為期6周的CRHP飲食或CD飲食(碳水化合物30E%/50E%,蛋白質30E%/17E%和脂肪40E%/33E%),每兩周都通過調整低熱量飲食來加強減重效果,並由與該研究不相關的磁共振波譜(MR)技術人員對參與者的肝臟脂肪進行分析。
記錄的數據結果使用線性混合效應模型(包括每個時間點的固定效應,通過時間點相互作用的飲食組和體重變化)來評估組間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與CD飲食相比,低熱量CRHP飲食六周後,HbA1c(平均值±SD)減少了2mmol/mol(-8.7±4.6mmol/mol vs. -6.7±3.9mmol/mol,P=0.04),體重減輕相當,分別為5.5±1.7kg(5.6%)和5.6±2.2kg(5.9%)。
進行CRHP飲食[5.2%(1.3-6.9)]和CD飲食[2.6%(1.6-6.5)]時,肝臟脂肪含量顯著降低,但組間無差異(P=0.40) 。
由此得出結論:兩組體重下降都接近6%,但是與CD飲食相比,CRHP飲食在減重6%的基礎上,能顯著改善HbA1c,因此認為減少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飲食結構可增加減重對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積極作用。
一起回顧低碳水高蛋白飲食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carbohydrate-reduced diet,CRD)在19世紀60年代就廣泛流行了,是主要的減肥方法。眾所周知,肥胖帶來的危害其中之一就是糖尿病。
CRD是通過減少食物中糖分的攝入以控制血糖。美國糖尿病協會指出CRD指的是每日正常2000kcal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低於130g,或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低於全日總能量供給的40%[2]。
根據脂肪和蛋白質的配比不同,CRD可以分為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飲食(carbohydrate-reduced and high protein diet,CRHP)、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飲食(carbohydrate-reduced and high fat diet,CRHF)。
其中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均為20%-40%,其差別主要在於CRHP飲食中蛋白質和脂肪供能比分別為30%-60%和20%-30%,也就是我們上述研究中的飲食結構;而CRHF飲食中蛋白質和脂肪的供能比為20%-30%和30%-60%[3],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酮飲食」。
CRHP飲食中的高蛋白質食物通常屬於低血糖負荷(GL)食物,攝入該種食物對人體體重和血糖控制有一定的幫助。Gannon和Nuttall[4-6]比較了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飲食對體重和血糖控制的影響。發現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減少了空腹血糖、曲線下24小時葡萄糖面積和糖化血紅蛋白 HbA1c。
脂肪攝入降低糖尿病風險?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Thomsen的研究中,CRHP飲食構成脂肪佔比達40%,而CD飲食僅為30%。這是不是和我們所說的DM飲食低鹽低脂低熱量的觀點背道而馳了?
其實,早在2014年,一項多中心研究[7]表明,與不含有奇數鏈飽和脂肪酸者相比,血漿中主要來源於乳脂肪的鏈碳原子數為奇數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人群,其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較低;相反,來源於酒精、軟飲料及人造奶油等鏈碳原子數為偶數的飽和脂肪酸則會增加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這提示,飽和脂肪酸對糖尿病風險的影響具有不均質性。
鏈碳原子數為偶數的飽和脂肪酸與酒精、軟飲料、人造奶油、土豆等的攝入量呈正相關,與水果、蔬菜、橄欖油及植物油的攝入量呈負相關。鏈碳原子數為奇數的飽和脂肪酸則與乳製品、堅果、水果、蔬菜、蛋糕及餅乾的攝入量呈正相關,與紅肉、加工類乳製品、酒精、軟飲料及人造奶油呈負相關。
美國塔夫茨大學的Dariush Mozaffarian認為,該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類型飽和脂肪酸對糖尿病風險有不同的影響,並為乳脂肪降低胰島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支持。但仍然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來評估各種含有飽和脂肪的食物對糖尿病風險的長期影響。
但是鑑於食物都是聯合攝取的,研究中所展現出來的益處可能是整個飲食情況的綜合結果,因此還是建議選擇低脂飲食。
研究總是更新迭代,但目的都是為了糖尿病患者能更健康的生活,除了嚴格遵循醫生的建議,最重要的還是要靠患者自己日常管理!
參考文獻:
[1]Sylvetsky A C, Edelstein S L, Walford G, et al. A High-Carbohydrate, High-Fiber,Low-Fat Diet Results in Weight Loss among Adults at High Risk of Type 2 Diabetes[J].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7, 147(11):2060-2066.
[2]Accurso A , Bernstein R K , Dahlqvist A , et al. Dietary carbohydrate restriction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Time for a critical appraisal[J]. Nutrition & Metabolism, 2008, 5(1):9-16.
[3]Frigolet M.,Barragán V.R., González M.V.. Low-carbohydrate Diets: A matter of love or hate[J]. Annals of Nutrition & Metabolism, 2011, 58(4):320-334.
[4] Gannon M C,Nuttall J A , Damberg G,et al. Effect of Protein Ingestion on the Glucose Appearance Rate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r, 1[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01,86(3):1040-1047.
[5] Gannon MC,Nuttall FQ,Saeed A, et al.An increase in dietary protein improves the blood glucose response in persons with type 2 diabetes[J].Am J Clin Nutr 2003,78: 734-741.
[6] Gannon M C,Nuttall F Q.Effect of a High-Protein,Low-Carbohydrate Diet 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2004,53(9):2375-2382.
[7]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Correction for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4;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6[J].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4, 2:e15.
本文首發丨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本文作者丨泡芙
原標題:《低卡低脂高蛋白,穩糖減重又快又狠!| EASD 2020》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