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武漢】11月27日報導(文/齊曉麗)
90後創業一直備受輿論關注,走向「神壇」的比比皆是,淪為笑料的也不計其數。這些90後憑藉年輕的力量攪動著創江湖,有些波瀾不驚,有些驚濤拍岸,但有些卻中途擱淺。在光谷的年輕創業者,也正在成為武漢創業的新生力量,從PPTV繫到DEMO咖啡系,從華科繫到武大系,光谷的年輕創業者從來不缺故事。
Young Startup的第一期於昨日在光谷萬科舉辦,本期我們請到了簡尋CEO何斌、由米CEO蘇超超、環保盒子CEO凌峰等幾位90後創業者,還有華匯創投投資總監楊蓬,一起傾聽他們的聲音,見證他們的轉型與變革。
青年對話:90後CEO的聲音
簡尋CEO何斌
何斌去年於華科畢業,他定義的簡尋是數據驅動的獵頭,此次他的分享主題是創業團隊的搭建。
何斌認為,創業團隊的搭建分幾個階段,簡尋於2015年5月成立,到現在僅僅一年半的時間,經歷過的主要在於原始團隊的搭建和在團隊的拓展過程中如何吸引更多人加入。
原始團隊的搭建方面,首先創始人要讓團隊對自己產生信任的基礎是在自己專業的領域做到領先,讓大家能夠信服。第二是能夠和大家打成一片,在意他們的成長。再就是創業的項目是大家都認可的,大家都有很多想法,否則只能做私下的朋友而非一起創業的成員。
原始團隊是需要珍視的一伙人,因為他們是看中你這個人,才跟著一起做事的。第二撥人則是公司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加入的,對於他們創始人應該捨得給資源讓大家放手做,讓他們在你這裡能獲得的東西、學習到的東西不比大公司差,然後再逐步把他們內化成能和公司一直走下去的成員。
總結起來,何斌認為誠信很重要,再就是捨得為大家分享,很多時候錢散人聚。
由米定製CEO蘇超超
蘇超超表示大學生創業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所以當時他選了校園文化衫定製,由米糰隊從簡單的在學校裡賣班服逐步轉向網際網路。現在更多的是做2B的服務,從校園到企業,再以企業做跳板做簡單的服裝定製化平臺。
由米糰隊目前有5個合伙人,蘇超超有一個感悟就是真誠。他認為對待初創團隊,作為第一負責人只要真誠待人,相互信任的問題就解決了,再去做事的成功率就能提高。
蘇超超的此次的分享主題是90後的創業融資。他認為融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創業團隊自己需要有三個維度的思考:第一個維度是我們自己需要把要做的事情想清楚,項目到底要怎麼幹;第二個維度在於人,人有兩個方面,一是創始人本人,創始人本人要保持學習的心態,不斷提高自己;二是創始團隊,學生創業者團隊可能都不算很牛,所以關鍵在於人和你做的事情的匹配程度;第三個維度在於和投資人溝通的過程,在把事情都做好的前提下,創始人需要為自己的項目打造「被偏愛」的感覺。關於這一點有幾個方法,可以有選擇性的多參加高質量創業比賽,增加與投資人們的交流。此外對自己的項目要有信心,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有信心,這種信心是在創業過程自然而然演化出來的。
總結起來說,蘇超超認為創業公司要融資,想要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必須先把內功修煉好。
環保盒子CEO凌峰
凌峰是95年出生的,嚴格意義上講他今年才大三,但他認為創業跟年齡沒多大關係。從小學起,凌峰就做了很多小生意。這次他主要分享了自己創業過程中積累的一些經驗。
凌峰認為最小模型的驗證很重要,當有了想法去實踐時馬上就開發App是比較盲目的,在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要最小規模地驗證自己的想法,甚至直面目標用戶問他們願不願意使用這個產品,從最輕的模式傳播出去看用戶反饋到底如何。而產品的開發部分則需要很嚴肅地對待,外包其實有很多坑,最好找熟悉的團隊開發。此外產品的上線時間也要把握,因為開發也需要時間,不要因此錯過市場的時機。
融資方面,要注意的主要有三點。1.偽投群體,真正的投資人非常忙,創業者需要注意接觸投資人的場景是否正常。2.模糊概念,創始人要對數據非常敏感,在尋求融資時對於用戶數據、營業額等應儘量說一個準確的數字,這也展示了自己的自信;3.TS不等於得到,謹慎投資跳單的情況,沒有拿到真正的錢的時候創業者仍需要保持謹慎。
此外,凌峰也分享了自己的兩個思考。創業者需要在創業過程中逐步打造自己的資源池,一是「人」,包括合伙人、創始人、媒體人等,注意拓展自己的人脈,對人一定要有關注和渴望;二是「力」,包括母校、孵化器、投資機構等,這些資源都會為自己的創業提供一些幫助;三是自己,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吸鐵石,保持不斷學習的心態,並吸引有助力的資源。
第二個思考在於「運氣」,很多創業者覺得一個在自己看來不怎麼樣的項目拿到了大額融資心有不甘,但應注意的是,我們不應該憑藉創業的表象去判斷一個人,在創業時應該少一些雜音,多看到自己的缺點。其實運氣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後天不斷地積累,到達一個點才會爆發出來。
1.給90後貼標籤這個現象怎麼看?
蘇超超:我不認為標籤是個不好的事情,大家會貼標籤說明90後在大家眼中有一些共性,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重點是要做好自己,標籤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個稱號,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好的回答。
何斌:我倒不是很喜歡標籤,我覺得用90後稱呼我們有一點歧視和憐憫。如今創業進入了一個肉搏的階段,不會管你是90後還是80後,進入行業後年齡小可能意味著劣勢,但優勢在於沒有羈絆,可以有更多想像力。
凌峰:我覺得標籤是一個時代的印記,無論怎麼貼但我們做自己就好了。其實我認為創始人應該給自己貼標籤,因為標籤一定意義上也意味著特色,這可能意味著免費的流量、免費的pr,只要不犯法,我覺得任何標籤都可以貼。
楊蓬:誰給我貼90後的標籤我就開心死了,因為我是80後……我認為有人給你標籤的時候其實證明了你的價值。
2.90後對於辦公環境硬體的需求,選擇與思考?
凌峰:早期創業者能有個地方呆著一起做事情就很好了,對場地的要求其實不用太高,更重要的是團隊的氛圍,在小屋子裡大家溝通反而更順暢。
蘇超超:我的觀點和凌峰比較相同,因為初期我們沒有太多錢。但需要找創業氛圍濃厚的地方,且應注重交流,所以有時候空間小一點也是好事情。總之宗旨就是省錢+氛圍。
何斌:開始我們在民居辦公,但慢慢發現在家辦公的效率很低,沒辦法區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後來我們搬到了華科的孵化器。此外在招聘成員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有一個真正的辦公室對吸引人才也是很重要的。
3.創業初期從0到0.1,你做過的最艱難的選擇?
凌峰:在團隊層面上,在人的抉擇上面是最痛苦的。哥們做到一定程度後他的學習能力沒有達到公司的要求,不是人推著公司而是公司推著人走的時候,這時候我要讓他離開的過程是非常艱難的。在個人層面上,我是95後,嚴格意義上來說才大三,對我個人而言可能回不到學校了,可能不能像普通學生一樣拿文憑然後畢業,但學習並不是只發生在學校,創業的過程中我也不斷學到了很多東西。
蘇超超:4年多的創業過程裡,真正讓我感到艱難的是2014年時,我和我的合伙人都面對畢業,他們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又都佔有公司股份,若是把他們的股權折現公司並沒有那麼多錢,但如果讓人們繼續在團隊中同時去做別的事又難以保持我的團隊的純粹性,所以當時很痛苦。最後我還是決定把錢退給他們,四處借錢,並一直還到了2015年1月份。
我覺得創業公司最根本的地方在於創業團隊,最重要的是團隊裡的人都在用心做這件事,不要因為所謂的生存問題在這個核心的問題上妥協。
何斌:我跟兩位都差不多。面對畢業,我差不多用了3個月考慮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事。此外今年3月份是我最艱難的階段,公司帳上錢也不多,對於團隊方面應該當斷則斷,對跟著自己的早期成員也要尊重他們的想法,跟不上公司發展節奏的成員就要及時「分手」。
4.作為90後,對於年紀比你大的員工要如何處理好上下級關係?
何斌:明確目標,明確責任,充分放權。
蘇超超:年齡大的員工也更有經驗,總結起來就是明確目標,明確責任,充分放權,注重結果,關心過程。
凌峰:這個問題看創始人自己,最重要的是「氣場」。公司發展過程中肯定需要請年齡較大、經驗較豐富的人加入來助推,請這些人進公司的人的過程其實已經經過了篩選,只要他們認同你,他們是符合公司發展要求的就可以了。
5.如果當時沒有創業,會選擇做什麼工作?
凌峰:做保鏢吧,而且是專門保護女生的保鏢,主要是覺得這個工作很酷,此外對身體條件也有要求,需要你健康強壯。
蘇超超:會去一線的網際網路企業。現在我們公司已經有50多人了,突然感覺自己的管理經驗有嚴重不足,沒有經歷過大公司科學系統的工作方法,考慮事情不夠全面,工作不夠系統。如果沒有創業,我應該會去大公司歷練一下。
何斌:沒有創業的話我應該已經出國留學了,即便現在在創業我對技術還是有很大興趣的,可能會從事技術相關的工作吧。
6.如何管理明星員工?
蘇超超:明星員工有三種,對於長得漂亮的明星員工,老闆要一視同仁;個人能力很強的明星員工,要多注意疏導,多給機會;勤懇工作的明星員工就多給一些系統化的發展機會,讓他們逐步成為公司的中堅力量。
何斌:在公司的合理範圍內給他們更多的發展空間,因為如果給不夠他們肯定會選擇其他公司了,重要的就是多給。
凌峰:以目標為導向,並確定一個日常溝通的方法,老闆不用每個細節都去摳,剩下的就是給他們一個舞臺去自由發揮,其實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造星而不是糟星。
7.會不會因為投資人的建議改變自己的初心?
凌峰:當項目進入資本市場後,很多事情不能自己決定。坦白地說,初心會被客觀地改變,投資人要改變你的業務模型,我覺得有些時候是需要做一些妥協的。
蘇超超:投資完成後投資人的角色和你一樣,都成為你公司的主人,他的意見肯定是為了公司好的,我們和投資人本質的初心上並沒有很大的區別。但投資人和路人又是一樣的,他的建議可以聽,但改變的決定要由自己去做,只要是自己做的決定都不會後悔,作為一個完整的創業者,做的所有決定都是自己的初心。
何斌:我認為投資人肯定不會比你更了解你做的事情,建議可以參考,但強迫做什麼事情我不會接受,就具體的事情而言還是自己的團隊更有發言權,這時我會選擇再去溝通,總結起來還是會有自己堅持的東西。
楊蓬:作為一個投資人,我的工作95%是做判斷,判斷你的想法、你的做法是否具有可行性。我一定是不會讓你去實現我的想法,我們只佔很小的部分,項目方才是主導。
90後創業者的日常,除了行業,還有小生活
所謂「創業者也是人」,在這個環節我們主要問了一些除了創業以外的問題,意在讓大家了解一個有血有肉的創業者。
關於楊蓬:
最近參加了超過10場的活動,還有項目在做盡調。最開心的事是上周五聽了張學友的演唱會。在有靈感的時候會抽菸。能一想到就發笑的事情就是自己投的項目拿到錢。做的瘋狂的事有很多,比如在大學剛畢業時跑到中南財大參加中國銀行招聘會,站在講臺上說:「底下的人都不如我」。
關於凌峰:
凌峰有個綽號叫阿童木。冰箱裡必備之物是牛奶。在公司裡發生的最糗的一件事就是衣服穿反了。
關於何斌:
對團隊做的最暖心的事情就是請大家喝酒。喜歡看90年代的老電視劇。最引以為傲的事情是有女朋友。即便現在有百萬年薪的工作擺在面前也會選擇繼續創業。有超能力的話最想讓公司趕緊上市。最想告訴18歲的自己:「少吃點。」收到的最好的讚揚是:「你瘦了。」
關於蘇超超:
最想改掉的壞毛病是賴床睡懶覺。自己賺到的第一筆收入大概1100元。最喜歡的電影是大話西遊,最想去的地方是雲南。
唇槍舌火:投資人與創業者互拋問題
楊蓬:何斌,簡尋拿了投資後,你們最大的壓力在哪裡?
何斌:拿了500萬以後,最大的壓力在於業績增長。你最近都在看什麼項目?
楊蓬:過去1、2年看的都是網際網路和傳統行業結合的項目,利用網際網路方式提高效率,傳統行業使這些想法落地。凌峰,我想了解環保和網際網路怎麼銜接?
凌峰: 傳統回收有很多痛點,我們想利用網際網路的手段去改變。現在環保盒子在著手轉型,在做一個KOL閒置物品的交換。我想問我們創業者怎麼才能找到投資人?
楊蓬:像我的話,我住在漢口,在那邊有定點,晚上就會呆在一個不大的咖啡館裡。此外我和我的同行們一般在活動中出現。超超,由米除了做T恤外,關於其他的禮品怎麼做呢?
蘇超超:我們現在有個一條完整的路徑,除了T恤、衛衣還對辦公用品和禮品進行了延伸,主要在於對供應鏈把控,此外做場景化的營銷。楊總,你現在多少斤?
楊蓬:我已經有兩年沒有量過體重……何斌,你認為你們的技術是怎麼改造獵頭行業的?
何斌:主要有兩點,一是人才的發現效率,二是人才匹配效率。
楊蓬:凌峰,環保盒子轉向商業要怎麼做?
凌峰:主要是業務和團隊兩方面。團隊方面也需要進行轉變,要找到相應的人匹配新的工作,轉變過程確實很痛苦。業務方面,我認為轉型是需要有相關性的,不可能去嘗試一個完全不搭邊的領域。楊總,對於投早期項目,你的投資邏輯是什麼樣的?
楊蓬:我對早期項目的看法是人和項目要匹配,中間的邏輯性要清晰。早期項目沒有數據,但團隊對自己的行業要了解,對自己要做的事情要非常清晰。我還蠻喜歡強勢的人,這個強指的是實在的強。超超,定製行業的現狀是怎樣的?
蘇超超:行業的現狀是生產、供應、銷售都不集中,非常分散。由米要做的就是從這個角度著手,逐步改善這個情況。
楊蓬:這幾位90後創業者都拿到了投資,總結起來,他們對行業的了解程度都是到了一定高度的,這是很難得的。創業者在拿錢之前,應該對自己的行業有足夠的了解,這樣自己的格局也會提高。
幾個人一座城
對demo coffee、PPTV、SBI創業街、華科系、光谷……這些詞彙的印象?
凌峰:提起武漢創業我腦海裡冒出的第一個詞就是華科系,創業紅娘等也都給很多創業項目提供了幫助,總體來說我覺得武漢的創業氛圍正在慢慢變好。
蘇超超:大家可能都會在某些地方「輪崗」過,一個城市的創業氛圍是由創業者來體現的,比如現在武漢網際網路的四小龍,有了這些「大樹」,我們在底下才好乘涼。
何斌:demo coffee現在已經沒有了,但在早期對網際網路公司發展的推動還是很大的。從我自己從事的行業來說,我覺得武漢的大公司還是太少了,隨著周圍的企業慢慢起來,再加上人才優勢,後面武漢的發展可以期待。
觀眾提問
1.95後創業有哪些誤區?
凌峰:95後很多創業者有個大誤區就是天真,覺得自己的項目很厲害。第二個誤區就是盲目找投資,前期需要自己投入,多多打磨自己的項目。此外人和事要匹配,在團隊很小的時候不用找大活。
2.創業者的人脈管理應該怎麼做?
凌峰:這跟性格有關係,當然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在與別人交流的過程中需要拋問題,此外捧著才能學到東西。再一個就是對接,
蘇超超:秘訣還是真誠,都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