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創業者不靠譜?美國人給了打臉反例

2020-12-08 網易科技

隨著這兩三年的畢業潮,逐漸在職場中擴大著自己「勢力範圍」的新興人類們便成為了一個「世界性問題」。中國如此,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又是怎樣一種情形呢?

近來,關於國內90後創業者的爭議屢見報端。圍繞著秀下限的營銷和PPT,這個本來就不太招前輩們待見的代際群體陷入了不小的輿論漩渦。

實際上,隨著這兩三年的畢業潮,逐漸在職場中擴大著自己「勢力範圍」的新興人類們便成為了一個「世界性問題」。中國如此,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又是怎樣一種情形呢?

與國內大眾創業的氛圍不同,美國的科技圈目前仍然是70後和80後的天下,不少都擁有著高學歷和不短的工作經驗。例如此前剛剛上市、市值超過60億美元的Fitbit,其創始人便是70後的哈佛高才生和曾經的摩根史坦利分析師詹姆斯·帕克(James Park);而80後的代表人物則顯然是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不過,這種事總有例外。而且這個例外還在半年前被80後的扎克伯格看上了,並在日前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Times)的封面。

「大學輟學」+「車庫創業」,這難道是矽谷傳奇的的必備標籤?不知是巧合還是規律,19歲成立公司Oculus VR ,21歲再把公司以20億美元的天價賣給Facebook,Palmer Luckey(是的,還沒有官方的中文譯名)與科技界的知名創富者們有著相似的出身。

七年前,也就是Luckey 16歲時,由於對電子遊戲、科幻電影的著迷,他認為虛擬實境體驗絕對是遊戲體驗的最高境界。為了這個目標他開始收集並嘗試自己製作VR頭盔;17歲進入本地的加州州立大學學習新聞學,在業餘時間裡他搗鼓出了自己的第一臺樣機。而到2012年的4月,年僅19歲的Palmer Luckey已經製作完成了他的第6個VR設備原型。他將此產品命名為Rift(裂縫),希望產品能如其名字一樣稱為假設於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鴻溝之上的橋梁。

Luckey回憶創業過程中印象最深的兩件事:當我創業時,實際上當時只有我一個人,我做了所有的工作還有些非常有趣的事情,比如註冊了稅號等等。雖然做這些事情有些痛苦,但好在有網際網路的幫助。但是隨著Brendan Iribe和Mike Antonov加入進來後,他們處理了很多業務上的事情。他們對於創業非常有經驗,Mike擔任了公司首席軟體架構師,而 Brendan擔任公司執行長,我就可以專注在虛擬實境頭盔上了。

2012年8月1日, Oculus Rift被Oculus公司擺上眾籌平臺Kickstarter的貨架,這款虛擬實境頭盔Oculus Rift是一款專門用來玩虛擬實境遊戲的外設,它的眾籌宣言就是要「從此徹底改變玩家對遊戲的了解」。

在經過1個月的融資之後,Oculus就獲得了9522名消費者的支持,收穫243萬美元眾籌資金,順利進入開發、生產階段。這一金額與團隊預想的25萬美金超出近10倍。2013年9月,Oculus Rift遊戲頭盔在美國E3大展上獲得了「年度最佳遊戲硬體」的提名。1年之後,Oculus成功推出首批硬體產品。2013年8月,首批Oculus Rift虛擬實境頭盔發貨,售價275美元(約合人民幣1700元)起。

在發售硬體的同時,Oculus和Unity、Epic Game、Valve等公司展開合作,SDK開發包放出後,每天都有十數款新的遊戲或Demo支持Oculus Rift。在當時來看,不論是SDK的穩定性,還是開發的上手易用性,Oculus VR的產品在軟硬體上都交出了高於公眾預期的成績單。

不過Oculus從原型和消費產品還經歷了很長的距離。從傳感追蹤元件、顯示屏技術、GPU入手,該團隊已經將延遲時削減至了20毫秒以下。「如果跨過了20毫秒的臨界點,事情就化腐朽為神奇了。我們有自信做到15毫秒以下,」該公司產品副總裁Nate Mitchell如是說。

之前Luckey在接受Eurogamer採訪時說,「我們並不打算賣掉公司,只是想保持獨立,開發我們正在開發的東西。」至於為什麼要接受Facebook的收購,他表示原因有二,一是扎克伯格完全贊同Oculus的長期願景,因此Facebook不會幹涉Oculus的發展決策;二是硬體研發是個燒錢的項目,目前Oculus大多採用智慧型手機的硬體,被Facebook收購後,Oculus得以自主開發專為VR設計的硬體。

而長期願景是什麼呢,其在接受採訪時說,Oculus可能是一種突破性的交流方式,同時表達了Oculus改變電影、教育、建築等行業的野心,我想這點跟扎克伯格所提到的 「虛擬實境會是繼個人電腦和行動裝置後第3個改變人們生活的重要領域」一點不謀而合。也是二者一拍即合的一個重要原因。

實際上,我們從90後的Palmer Luckey身上看到了某種成熟和遠見,儘管個例不足為證,但個例也足以給出一個方向、引導一些觀點。

而回到國內,也許我們也應該更多的保有一份鼓勵、保持一份信心。吹過的牛先吹著,時間會篩選出其中的靠譜者,甚至還會給世界一個Oculus式的驚喜。

註:本文來源於新芽網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YoungStarup第一期:你所不知道的90後創業者日常,不分年齡,不貼...
    這些90後憑藉年輕的力量攪動著創江湖,有些波瀾不驚,有些驚濤拍岸,但有些卻中途擱淺。在光谷的年輕創業者,也正在成為武漢創業的新生力量,從PPTV繫到DEMO咖啡系,從華科繫到武大系,光谷的年輕創業者從來不缺故事。
  • 誰殺了那些90後跨境電商創業者?
    一、被殺死的90後跨境電商創業者「阿米,你知道不?昨天王小虎被殺了!」滿嘴塞滿烤得焦黃滴油羊肉串的老張突然說道,嚇得正在往杯子裡倒紅酒的我呆住了,嘴巴直直地張開了有近十多秒。
  • 經緯張穎:我對經緯系創業者有強烈的保護意識 【經緯低調出品】
    我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都是無比有信心的。我在美國長大的,見過很多美國創業者。楊浩湧、姚勁波、傅盛、程維這些人都是中國的創業者精英,拿中國最優秀的100位新經濟創業者和美國的100位創業者比較,中國創業者的綜合水平遠高於美國。我去年6月參加一個非常高級的閉門會議,中國和美國創業者大概各20個,在夏威夷呆了3天。
  • 稱陸奇為「人生導師」,90後創業者離開百度「漂流記」
    他已經有兩年沒有怎麼接受過國內媒體採訪了,以至於外界都快把三年前那個被百度收購的項目、以及它背後的這位90後創始者淡忘了。不過看起來,呂騁的狀態比較自在,頭髮也在最近染成粉色。「反正咱也不是靠臉吃飯的人。」他調侃道。他的光芒更多是來自於他在談論科技與未來時的投入。
  • 最大梅森素數的發現,對創業者的啟發
    先要解釋一下什麼是素數,素數又叫質數,是指除了 1 和自身之外不被任何正整數整除的數字。梅森素數是一種特別的素數,是以17 世紀的法國神學家、數學家馬丁·梅森(Marin Mersenne)命名的。這個梅森素數的發現地點也很有趣,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郊區一間教堂的電腦上。喬納森並不是數學奇才,他只是比別人幸運一些,他發現這個素數是因為他是Gimps 計劃的志願者。
  • 揭秘:美國的創富理論正在給中國的創業者造成極大危害
    一方面,著名的上 市公司湘鄂情陷入了轉型的困惑中,代表著一大批這樣的企業的現狀和困惑;另一方面,各路BAT小經理紛紛下海創業,憑藉90後的「創新思維」紛紛誕生餐飲 業的網際網路案例,賣煎餅的成為了公關領域的新貴,賣鴨子的成為了熱點話題,但是這個領域一直沒有明顯的爆發徵兆,更多的展示一種策劃的成功而不是實際營收 的增加。
  • 生命密碼解讀:從「北大才子」孫宇晨流年,看天價午餐靠譜不
    一大早,網上議論紛紛,各路大神開批,普遍認為這件事好像不那麼靠譜。因為這個90後新銳企業家,炒作水平極高,給大家印象好像不大好。我解讀了他的流年運勢,想從這個角度看看這件事到底有幾分靠譜。想知道他的為人,先看看他的經歷吧。孫宇晨經歷很輝煌:美國常青藤盟校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北京大學學士。波場TRON創始人 。
  • 數學大反例合集
    數學猜想並不總是對的,錯誤的數學猜想不佔少數。只不過因為反例太大,找出反例實在是太困難了。
  • 強行打臉,最為致命.我保證再也不裝 * 了...
    作為業餘段位半吊子等級的三國愛好者代表人物,我居然頭一次發現曹植擁有個如此精確的逝世時間,看著那些在空間、微博、朋友圈藉此複製「煮豆燃豆萁」來緬懷曹植的人,年少無知的我打臉欲望油然而生畢竟在當時還「 圖樣圖奶義務」的我看來,這事不靠譜啊對三國這種動亂年代的古人來說,能有個(192—232)樣式——好似為了保護隱私,特地抹去了中間五位電話號碼——的生卒年就已經是莫大的榮幸了,我們見過太多人的名字後面跟著(19?
  • 曾經少年丨紙貴科技唐凌:不服輸、不怕輸的90後,不該被定義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90後」是叛逆、追求自我、自私、迷茫、另類的一代,大家卻往往忽略了他們勇敢、不安於現世、執著、努力拼搏、獨立性強的一面。唐凌認為:社會上很多人對「90後」群體的形象認知本質上存在一定偏差和誤解,「『90後』不該被定義,大家應該看好『90後』。
  • 00後泛娛樂消費報告:不懂00後的創業者不是好的創業者
    國際上普遍將2000年前後出生的人定義為「後千禧世代」,亦即通常意義上的「00後」,後千禧世代正在網際網路與科技浪潮裡量身定製屬於自己的新世界。現在,先請使用正確的姿勢和語言向00後們問聲好:表情包.gif。(千萬不要問:「在不?」
  • 技術大牛如何找到靠譜的創業想法?
    在一個過於前沿的賽道奔跑,成功的概率並不高,可能需求確實存在,但若其他的條件不成熟,也會失敗。例如閃送的創始人於建紅在2009年就做過類似菜鳥裹裹的項目,結果因為各方面的(主要是人員分工專業化和信息化)條件不成熟,導致項目失敗。積累了這次失敗的經驗後,他在2013年抓準時機重新開始做閃送,但直到2017年和2018年閃送才真正進入大眾視野。
  • 數字公開後放心了,美國慘遭自己人打臉
    據統計,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60%,就連國際飛機巨頭波音自產率也僅60%,曾經美國嘲笑C919不是一款自主生產的飛機,如今這個數字公開後終於讓國人放心了,同時美國也慘遭自己人打臉。圖為C919客機航空工業可以說是一個國家最為高精尖的工業之一,發達國家一般都擁有發達的航空工業,在民用航空領域,美國的波音是其中的佼佼者
  • 美國膳食指南醜聞爆光,專家排隊質疑,讓人變胖,很不靠譜
    就這樣的膳食指南,讓全世界人都跟著吃,幾十年了,換湯不換藥,美國人也變得越來越胖。這幾年,它遭遇了很多權威機構的最強質疑,但是,還是被很多營養學界的人奉若寶典。接下來,我們來扒一扒,膳食指南背後的黑幕,和遭遇了多少人的質疑。
  • 千萬不要迷信規律:大反例合集
    數學猜想並不總是對的,錯誤的數學猜想不佔少數。
  • 寫給App創業者的一封信:自己做還是外包
    現在很多App創業者,對行業的了解和調研不夠仔細,所以導致了小坑都能把你絆倒。就拿App開發這個事情來說吧,如果行業外的創業者進入這個行業,首先會做一個App,做App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己招人才,組建開發團隊,這樣算下來成本很高,有的人寫了文章算下來將近60萬到100萬,質量會好一些,比較自己的團隊自己把控比較嚴格。
  • 被美國FDA打臉了!
    綠色、健康、無輻射,可判斷身體各個系統疾病及腫瘤的早期預警,對乳腺疾病診斷準確率達90%以上。 這樣宣傳,很容易誤導!好像乳房有沒有健康問題,做個熱成像就可以了。 另外,網上信息魚龍混雜、信息不完整,讓人半信半疑,很容易受騙。
  • 被「人」打臉根本不叫事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被衛星打臉
    此外,疑因雨天影響,臺軍飛彈試射命中率不佳,拖式飛彈竟連續3枚發射即落海。據報導,臺軍方19日一早在九鵬基地海岸演習。由於擔心日前漁民出海抗議狀況再現,軍方答應當地居民,在演習前可先遞陳情書,遂在8時30分正式演習前由八軍團接下陳情書。但隨後的射擊情況也並不理想。
  • 創業者施一公創業者施一公
    施一公反對科學家成為企業家,但他身上擁有不可忽視 " 創業者 " 痕跡。這個 " 創業者 " 不是一種身份,而是像開山人和探索者一樣的角色。他被外界形容是史上放棄國外待遇最多歸國的科學家。2008 年,施一公婉拒千萬美元科研經費,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放棄了 500 平方米的獨棟花園別墅,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就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教授、博導。2014 年 3 月,施一公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了晶體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愛明諾夫獎,這是他回國後所贏得的第一個國際最高獎項。
  • 科學+|創業者施一公
    這個「創業者」不是一種身份,而是像開山人和探索者一樣的角色。 施一公反對科學家成為企業家,但他身上擁有不可忽視「創業者」痕跡。這個「創業者」不是一種身份,而是像開山人和探索者一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