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大牛如何找到靠譜的創業想法?

2021-01-14 36kr

阿爾法說:技術創業越來越成為趨勢,門檻也相應提高。技術大牛尋找創業想法時會遇到哪些坑,怎樣發現好的創業想法,怎麼讓它們變得靠譜?對此,阿爾法公社(公眾號:alphastartups)將在本文與大家一起尋找可行的思路。

技術創業的門檻越來越高,商湯、曠世、寒武紀等AI獨角獸聚集了眾多技術人才,憑藉著技術和人才的優勢成為賽道領導者,這讓很多技術大牛躍躍欲試。

懂商業的CEO+技術強的CTO仍是很好的創始團隊組合,但很多成功技術創業公司的創始人不僅技術強,而且懂商業,甚至會在創業初期同時身兼CEO+CTO的職責,這是技術創業對創業者提出的高要求。

對於不少有志創業的技術大牛,技術能力並非瓶頸,怎麼找到靠譜的創業想法卻讓他們踩坑:

第一個坑:拿著錘子找釘子

在最能發揮自己技術優勢的領域創業是一個正常的邏輯,但這裡隱藏的坑是,一些技術大牛太過於重視技術,以技術而非用戶(客戶)為中心去開發產品,最後滿足的是一個沒有人買單的偽需求。

例如一家技術創業公司,創始人背景很好,技術領先,憑藉技術優勢在初期融資順利,但產品開發出來後落地困難,沒有足夠的收入,又因為商業模式沒有被驗證而後續融資困難,最後因為資金枯竭而創業失敗。

第二個坑:只想做下一個谷歌、Facebook

創業要Dream Big,要找到體量巨大的藍海市場,但這並不意味著每一個創業者都要創立下一個谷歌或Facebook。創業十分講究Timing,這些巨頭看似是從無到有開創了一個新市場,但當它們進入的時機,都是需求和技術成熟到恰到好處的時候。

進入市場太早,很容易成為別人的墊腳石。在一個過於前沿的賽道奔跑,成功的概率並不高,可能需求確實存在,但若其他的條件不成熟,也會失敗。例如閃送的創始人於建紅在2009年就做過類似菜鳥裹裹的項目,結果因為各方面的(主要是人員分工專業化和信息化)條件不成熟,導致項目失敗。積累了這次失敗的經驗後,他在2013年抓準時機重新開始做閃送,但直到2017年和2018年閃送才真正進入大眾視野。

明確了哪些坑應該避開,技術大牛們要用什麼方法找到自己的創業想法?

方法一:聚焦

其實無論是否技術大牛,創業者都應該用聚焦的方式尋找屬於自己的創業想法。我們假設有兩種創業的領域,一個領域的用戶量非常大,但用戶的需求並不強烈;另一個領域用戶量較少,但用戶的需求非常迫切。幾乎所有良好的創業想法都誕生在第二個領域。

第一個領域看起來擁有龐大的用戶量,「市場天花板」很高,但需求不迫切代表用戶可用可不用,可代替性高,用戶和客戶也就不會有強烈的付費意願。第二個領域用戶需求迫切,就更容易建立護城河,客戶(用戶)用了就離不開,付費意願強,創業公司會擁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當然,選擇聚焦並不代表選擇一個小的市場,產品在一個聚焦的市場把模式跑通後,還要能擁有在同類市場複製的能力。例如Facebook,最初在哈佛的校園跑通了模式,隨後擴展到所有大學校園,乃至全世界。Uber,最初是在舊金山一個城市試點,現在其服務已經覆蓋了全球的上百個國家。

方法二:從自身出發

從自身出發包括兩個部分,第一是從自身的需求出發,第二是從自身的熱愛出發。教育領域的創業公司Remind就是從自身需求出發的典型,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Brett Kopf上學期間被診斷患有注意力缺陷症,他的兄弟David Kopf為Brett建立了一個工具,能提醒他不要錯過各類測試,這真的提升了Brett的學校表現。之後,兄弟倆決定把這個工具擴充成創業項目,解決學生、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效率問題。目前Remind在美國的月活用戶超過2000萬,覆蓋美國50%以上的公立學校。

從自身熱愛出發的典型是GoPro,它由Nick Woodman創立。Woodman熱愛衝浪,在前兩次的創業失敗後,他與女友進行了一次衝浪之旅,在旅行的過程中,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要是有一個可以安裝手腕上的攝像頭,能拍攝高質量的衝浪動作鏡頭就好了。最初他實現這個想法的方式是開發了一個定製的腕帶,並與其他小型相機配合,而GoPro的第一個大訂單是來自日本體育節目的100臺相機。之後,運動相機這個市場逐漸成熟,更多的競爭者進來,但因為對需求的把握最精準,GoPro在很長時間內佔據著市場的領導地位。

在有了幾個初步創業想法後,應該通過以下的步驟篩除不靠譜的想法,並讓那個相對靠譜的想法更加完善。

步驟一:建立列表

這個列表包括創業想法應該考慮的各類因素,包括:

步驟二:剔除小市場

首先應該剔除的就是市場規模不夠大的想法。做以下幾個動作效率會更高:

1.找出客戶群的大小

可以參考人口數據,各類研究機構的報告,也可以做比較分析,研究相似產品的客群。

2.判斷預期使用頻率

使用頻率非常重要,因為它將直接影響獲客策略,客戶生命周期價值,客戶流失預測及定價模型等。一個明顯的例子:一個用戶每年使用幾次的產品肯定不適合用月度訂閱的形式收費。

3.判斷「痛點」的疼痛程度

正如前文所說,如果瞄準的需求和「痛點」不夠疼痛,那就不夠聚焦,也就不容易建立起護城河。

4.判斷客戶的支付意願

免費模式對於獲客確實有幫助,但公司要活下去需要持續的收入和現金流。對於初創公司,「通過廣告賺錢」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模式,因為只有規模夠大的平臺級公司才能用廣告模式獲取足夠的收入和利潤,例如谷歌或百度。

步驟三:剔除薄弱的商業模式

很多新穎的創業想法之所以胎死腹中,就是因為無法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靠譜的商業模式,建立在對客戶(用戶)足夠了解的基礎上,這不僅意味著大量的市場調查,用戶的體驗測試,在現在的時代也包括數據分析。

在確定商業模式時,固定成本、客戶增長速度、客戶獲取成本、定價、客戶生命周期價值等都需要考慮。

在篩除時,可以把商業模式建立保守、合理和樂觀三個版本。在保守模式中,將獲客成本設得偏高,客戶生命周期價值捨得偏低,客戶增速設得較慢,反之則以此類推。

如果一個想法的商業模式在樂觀版本下可行,那並不「性感」,但若在保守版本下也能Work,則相對靠譜。

步驟四:驗證技術可行性

技術大牛們在驗證技術可行性方面經驗豐富,本文對具體的過程不再贅述,只強調與創業相關的幾個要點:

第一、找出技術可行性的過程同時也是驗證需求是否強烈、是否「真實」的過程,以需求為中心構建產品,是在創業的任何階段都應該堅持的原則。

第二、在創業初期就應該搭建良好的技術架構,當創業進入擴張期,大量的新增用戶和新增數據會帶來很大的衝擊,而架構不夠好時,在升級時也會浪費很多成本。

第三、應該預想好每一個產品階段需要哪些類型和多少數量的相關技術人才,這關乎人才成本以及團隊的建設規劃。

最後,創業是一個長期的戰役,它可能會花費創業者至少4-5年的時間,所以找到靠譜的創業想法不能靠拍腦袋,也不應該在半個月或一個月的時間裡做決定。靠譜的創業想法對於創業成功與否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它值得創業者們花時間慎重對待。

本文部分觀點綜合編譯自Medium,原作是創業者Mona Akmal。

相關焦點

  • 創業,要找到與市場共振的節拍
    在矽谷,到了這個年紀,一般會有兩種選擇:一是轉型做管理人員,二是自己創業。他覺得自己適合第二種。回中國,回四川,原因也是兩點:一是中國經濟已經穩定高速增長多年,有很多技術空白,有很大市場空間;二是家鄉情結。方向,也是一開始就想好的:研發光通信的核心關鍵技術。測準與市場的距離李朝陽一開始把公司註冊在一個二級城市。
  • 大學生創業有哪些好創意?加盟校園快遞代取的前景如何?
    大學生創業有哪些好創意?加盟校園快遞代取的前景如何?大學生創業有哪些好創意?加盟校園快遞代取的前景如何?校園快遞-校園外賣成都懶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依託成熟穩定的軟體技術、強大的團隊和高校學生的成功經驗,一路穩步前進,逐步形成了包括包小遞、懶購外賣在內的校園生活服務O2O產品矩陣。對於創業者來說,小成本投資,穩定持續發展,才是好的選擇。
  • 創業六步法,手繪動畫解讀《設計思維玩轉創業》圖書精華,有創意
    另外一方面,它也使得創業者跟不上用戶的需求變化,從而導致創業失敗。其次,我們說到了更適合這個時代的設計思維,也就是以用戶為中心,圍繞著用戶的體驗和需求來設計產品的思維方式。因為這種思維方式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用戶的真實需求,從而獲得商業上的成功。最後我們說到了具體應該怎麼在創業中運用設計思維,那就是六步法。
  • 餓了麼郭光東:創業公司要把最後一塊錢投到PR上去
    它的力量表現在四個方面,分別是招聘業務精英和大牛、找到投資、激勵士氣、開拓業務和獲取用戶。因為非常的難以量化,所以PR經常被創業者所忽視,「這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行為」。 在招聘業務精英和大牛方面,郭光東認為,「PR做得好了之後,可能某一個大牛就在一個飛機上看一本雜誌,看到了一個報導,在瀏覽微信的時候看到公司宏偉的規劃和價值觀,他自己都會投簡歷來」。
  • 創業七步曲,成功也有捷徑,找準自己的北極星!
    你想過創業嗎?我相信97%的人都會回答有。當你有了一個創業的想法,肯定特別希望想法變現實,滿身的理想與抱負讓你激情澎湃,夜不能寐!這就很容易導致盲目前行,忽略了前期的業務基礎,對於任何一家初創公司,一定要找準屬於自己的「北極星」,才能確保創業的成功。不重視創業戰略的人往往會埋下致命的種子,要知道,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幫助你構建一個更穩定,更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公司。所以,在你一股腦向前衝之前,請先冷靜下,做個深呼吸,看看自己的創業戰略是否靠譜。
  • 創業公司如何應對大公司抄襲
    Twitter和Facebook的成功佐證了「好的想法有時會比技術更重要」這一觀點。而在創業者有了好的點子和創業方向之後,如何應對大公司的抄襲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4位來自一線的初創公司技術高管結合自身多年的實戰經驗,總結出了4個應對秘技:創業方向的選擇、自身實力的積累、讓用戶買單的產品,還有自己的遠見卓識。
  • 留學專業介紹:聽說你很有想法,一起來「搞點大事情」吧!
    專業發展前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在每個領域中都能找到創業者的身影。因此對於選擇「創業學」相關項目的同學來說,「每個領域都有創業的可能性」這一特點使得他們的發展前景沒有特別明顯的局限性。而創業能否成功,還要看創業環境(包括宏觀環境、微觀環境和行業環境)是怎樣的。
  • 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創業
    承辦本次大賽的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是香港科大面向國內最重要的技術成果轉化平臺。  創業基因如何培養?  Neoforest CEO 張迪是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博士畢業生,自打跨進校園的第一天,在她的內心就有一團小火苗,有一天一定要創業,開家自己的公司。在香港科技大學,有這個念頭的學生不在少數。
  • 如何判斷一家眼鏡店靠不靠譜?
    遂近些年來,為了找到一家好的靠譜的眼鏡店,消費者們也是操碎了心,究其原因,都是因為現在的眼鏡市場良莠不齊,一些黑心店家為了盈利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如:聘用無驗光師資格證的驗光師駐店驗光,甚至有的黑心店家是自己上手為客人驗光配鏡,這樣子做,最終導致的結果無不是驗光不準確,配出的眼鏡消費者佩戴後非但起不到矯正視力的效果,甚至會加重視力減退
  • 課堂上靈光一閃 她找到創業路 -今日重慶-華龍網
    在「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西南賽區,重慶師範大學大四女生羅丹濤和團隊研發的「菌絲魔盒」,受到評委們的青睞,成功闖入複賽。    課堂帶來創業靈感    在裝滿瓶瓶罐罐的化學實驗室裡,穿著白大褂的羅丹濤,把用酒精消過毒的雙手伸進無菌室裡,拿過接種環放在酒精燈上滅菌殺毒,再把接種環與試管裡的菌絲接觸……整個實驗過程,羅丹濤全神貫注。
  • 那些創業的科學家現在怎麼樣了 | 觀止研究院
    這其中包括如何理解創業,如何尋找合伙人以及如何在創業長河中不斷重新定義 CEO 的角色。從仰望星空,追求浩瀚的科學真理;到腳踏實地,將夢想變為現實,如何成為一名 CEO 會是永恆的課題。如何在第一步做好戰略定位,怎麼樣制定一個可行的年度計劃,如何來迎合企業的發展模式,這些都是創業要面臨的實際問題。
  • APP開發找到技術過硬威客 到一品威客網找人才靠譜
    想要開發一款APP,沒有技術,怎麼辦呢?當然是找人幫忙。那到哪裡去找人呢?一品威客網。據了解,一品威客網是一個新型的創意服務交易平臺,聚集著許多具有專業技術的威客人才。這些威客可以幫助有APP開發需求的人解決問題。
  • 大牛教育: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學歷教育機構如何突圍?
    行業競爭激烈已是常態,教育機構如何才能脫穎而出?作為華南地區教育行業最具渠道價值和行業影響力的優勢品牌,我們一起來看看大牛教育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近年來,大牛教育也開啟了品牌化發展之路。2019年年初,大牛教育在廣州地鐵客流量較多的2號線、3號線、5號線投放了地鐵專列,刷屏的車廂海報視覺效果強烈,在短時間內抓住乘客們的眼球。藉助地鐵來往乘客多,人流量大且封閉性的優勢,讓乘客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大大提升其被關注到的機率,強化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地位,提升其品牌知名度與競爭力。
  • 我遊戲創業失敗的教訓-虎嗅網
    記得2014年的時候,我在一家北歐公司CCP做著次時代PS3/PC相關的遊戲引擎研發,我們引擎組的老大是來自英國的一位大牛,曾經是GTA的一位引擎leader。CCP當時在研發氛圍,還是福利等方面在行業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另外技術實力也非常厲害,我們當時把UE3的渲染框架和算法改了個底朝天,就是為了適應我們當時的一款遊戲:EVE-Dust514。那時候外企的經驗還是非常吃香的,不像現在,隨著外企的陸續關門,外企的背景跟國內大廠的相比還是佔弱勢。
  • 意願如何?高校畢業生創業現狀調查
    2016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他返回家鄉,創業發展羽毛工藝品加工產業。目前,秦夢生創業的羽藝工藝品年加工量達到3000多件,年銷售收入達到近百萬元。視覺中國供圖藝體類高校畢業生創業意願最強烈,財經類和政法類高校畢業生創業意願最低。資金、經驗、技術和團隊是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面臨的主體性困難。
  • 大學生開餐館創業,新穎的想法使生意火爆
    雖然關動大學都沒有畢業,但年紀輕輕就憑藉自己新奇的想法成為了一家餐館的老闆,雖然並不算大,但相信他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來說,創業絲毫不陌生,有許多的大學生在大學時期邊讀書邊創業,就取得了豐厚的成果。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 專題策劃│百奧泰李勝峰:創業,技術是關鍵,產品是靈魂
    創業者和科學家的雙重身份,讓李勝峰博士對「科學家是否應該創業」這個話題頗有感觸。他回憶,當初對一位投資人談及想在國內研發抗體藥物的想法時,投資人並不看好。他說:「在中國研發抗體藥,技術壁壘高,研發及產業化是一個系統工程,科研人員創業很難成功,就算投入50億元也不可能做成。」顯然李勝峰沒有因為這句話打退堂鼓,不然就沒有今天的百奧泰了。
  • 想建立成功的創業公司?先驗證那些高風險假設
    阿爾法說:創業公司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在與風險鬥爭,隨著公司變得越來越成功,越來越大,那些高風險的創業假設一個個被驗證,公司失敗的風險也在降低。那麼,哪些創業假設是風險最大的,又應該如何去驗證?創業者Erik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了一套思考的方法,歡迎大家參考。
  • 怎麼選一個靠譜的IT機構學習?
    關於培訓機構要不要去,又該怎麼選一個靠譜的?這是我跟後臺留言的小夥伴們一直在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我的讀者裡面有大部分的新人、畢業生或者想轉行的人群,所以他們面臨的第一個迷茫就是選擇入門的途徑問題。
  • 一名創業10年老兵的衷告:沒事想不開別去創業 | 獵雲網
    之所以選擇打工期間,創業,一開始的想法是:1、本職工作輕鬆,有很多空閒時間不創業浪費了2、打工收入低,希望通過創業賺錢3、打工過的幾個公司都覺得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想法很好,但實際結果並不盡如人意。我先後嘗試過十幾個不同的項目,做過電商、諮詢、實體店和推廣,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勉強養活團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