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不能為了創新創業而生,可是創新創業確實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寬廣的平臺。
一年一度的香港科技大學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今年首度移師廣州南沙,賽事主要面向社會各界青年創客, 8月6日,廣州南沙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總決賽揭曉最終結果,15支闖入決賽的隊伍摘得榮譽。
承辦本次大賽的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是香港科大面向國內最重要的技術成果轉化平臺。
創業基因如何培養?
Neoforest CEO 張迪是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博士畢業生,自打跨進校園的第一天,在她的內心就有一團小火苗,有一天一定要創業,開家自己的公司。在香港科技大學,有這個念頭的學生不在少數。2016年初,張迪終於實現了個人的創業夢,和另外兩位小夥伴一起,組建了創業團隊,成為一名CEO。此次,帶著「光合作用空氣淨化器」項目,她和創業團隊摘得了百萬獎金創業大賽二等獎。回顧自己如何走上創業之路,張迪說:在香港科技大學,不少教授都會有公司,尤其是工學院。
香港科技大學有一種創業氛圍,尤其是工學院教授,不少都會開家公司,老師也非常注重實業方面。讀博的時候,導師讓我們要抱著你的課題最後是要賣出去的想法來做研究。你研究出來的東西會有人想要嗎?如果你做了之後,也沒有什麼用處的話,你可能就要仔細地想想。確定好研究方向之前,你想要幹什麼,你做出來之後誰買,是不是真的能夠把這個東西產業化,有人會覺得好等等。張迪博士期間做的研究是微藻,對於它的應用,她很快想到是不是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淨化空氣。張迪介紹說,香港科技大學在職教授創業的公司,屬於校辦企業。
史維,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美國密西根大學航天工程學博士,錢學森徒孫。在廣州南沙頒獎晚宴現場,他對記者介紹這些年香港科技大學是如何為培養創業基因。2010年9月,史維離任密西根大學航天工程學系系主任一職,史維在美國生活30多年,是少有的華裔首席研究員,著名項目包括新式太空穿梭機研究渦輪及引擎。
創業高手可能只修了「丙」
汪滔的導師李澤湘說,自己以前招學生,都是挑最好的學校,挑成績最牛的學生,但是他發現,這些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表現,和他的成績並不匹配。所以他對課程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革。為了參加機器人大賽,他讓學生合作設計機器人。史維也分享了一段故事:在美國的時候,教授們在一起曾經開玩笑說,你不能輕視拿「丙」的學生,有可能以後啊,他的桌子比你的辦公室還大,因為這群人並不是不聰明或者差。
當初汪滔在學校不是最好的學生,可是他有他的想法。「從辦教育當老師來講,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體驗。對年輕人,有時候需要亦師亦友,不能只是從成績來看,而是給他們找到方向。」史維表示,香港科技大學在這方面彈性很大,雖然談不上完美,但做得還不錯。
據史維介紹,科大強調,有些課程授課方式不再只是面對臺下的學生一味放投影和PPT,而是以學生為中心,有些課程就是project的形式。此外,還有每年一度舉辦的創新創業大賽,也是為了多元化培養學生。他的心願是,「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目前他最想做的事情,是要讓商學院和人文社會學院也加入到創業大賽中來。
別以為你就是下一個大疆
想去了解創業,獲取創業的技能和知識,在香港科技大學很簡單,無論你是大一新生,或者是研究生,都沒有障礙。
學校的創業講座會邀請資深創客,也一直在搭建平臺培育學生的企業家精神。自2010年起,香港科技大學每年舉辦一次百萬獎金創業大賽,不少學生在這個平臺開啟了自己的創業夢想,同時,學校每年也會組織學生去美國參加創業比賽。
「參加比賽不是為了要贏得名次,而在於全方位地體驗創業。」史維說,「但參與創新的人,一定要做好接受失敗的心理準備。」
如今,大疆已經成了香港科大一張關於創業的名片。正是因為這樣,史維才會提醒他的學生:「看到有人成功,大家就覺得創新創業很容易,這是非常危險的事,不能看到大疆做大了,覺得明天我也可以做另一個大疆。」除了學生創業,香港科大也有機制鼓勵老師創業。深圳產學研基地是香港大學的研究中心之一,大疆當年就是在這裡孵化的。
深圳產學研基地的很多項目都是學校的教授領軍,包括IT、材料、自動化等等,學校鼓勵他們把研究成果轉化變成產品,甚至成立新的公司繼續發展。鼓勵創業可以看做是香港科技大學推動產學研結合的一種手段。史維說:「我們要做產學研結合,但不想把它變成口號,而是要讓它多元化。」
史維認為,大學不能為了創新創業而生,可是創新創業確實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一個更寬廣的平臺。
撈乾貨
90秒 對於創業者意味什麼?
在創業者眼中,90秒可以完成很多動作。
8月6日,廣州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總決賽頒獎晚宴上,15支進入決賽的創業團隊又玩了一把心跳。
請問準備好了嗎,計時開始?
「相信大家都看過阿法狗跟人類下棋,機器人、人工智慧離我們已經越來越近了,機器人如何讀懂世界,它是通過攝像頭再加上它的視覺算法,而我們就是做計算機視覺算法的一個PaaS平臺公司,事實上,重建一個人的神經網絡是很難實現的,但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物品、不同行為都做不同的視覺算法,這是我們在做的一個重要的工作。」極視角計算機視覺PaaS雲平臺的團隊成員陳俊傑介紹其創業團隊,他們通過結合計算機視覺技術及雲端海量運算能力,使攝像頭具備人類視覺認知功能。「讓計算機視覺技術真正商業化,能夠真正讓計算機視覺技術為各位的生活帶來方便。」
來自北京、深圳、廣州、香港、澳門五個分賽區的15支創業團隊經過一天的總決賽,爭奪近300萬的豐厚獎金,最終若比鄰機器人創業團隊贏得大賽桂冠,並獲得50萬獎金。頒獎晚宴的電梯演講賽環節上,若比鄰機器人創業團隊首席科學家邱宇峰表示,「我們有一系列發明專利和技術,全世界只有3家公司掌握了這個技術,我們就是其中一家。」
決賽項目15支團隊主要集中在能源、材料、信息等前沿科技領域。當晚他們站上了演講臺,每個創業團隊派出一位代表,各自在短短90秒內,簡明扼要地表述項目內容即「電梯演講」。
「經過6年的努力,我們設計出一款光合作用空氣淨化器。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採用大自然的光合作用使空氣得到再生,我們採用比陸地光合作用強100倍的光合微生物,隨時捕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汙染物質,並向空氣中釋放氧氣和負離子,該淨化器佔地面積僅有一張A4紙大小,適用於10平方米的空調房間。一款普通空氣淨化器大小的產品,其光合作用的效率相當於40平方米的森林,這樣一款空氣淨化器,無需使用濾網,大大節約了用戶的使用成本。」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的Neoforest CEO張迪在電梯演講環節中勝出,最終成功拿到電梯演講獎。
本屆賽事全程採用科大打磨多年的國際競賽機制,利用科大的國際資源,引入專業評委及融資團隊。今年移師南沙,主辦方表示,一方面因為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集聚了香港科大的一批科研人才,另外,創新創業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南沙新區有強大的人氣和政策優惠,希望可以吸引更多國內外人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