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和別人一樣嗎?

2021-01-21 澎湃新聞

原創 破馬李逵 中國青年雜誌

歡迎關注《中國青年》雜誌官方微信

原載於《中國青年》雜誌2021年第2期

@文/破馬李逵

如果不去小城裡走一趟,你大概很難見到這樣的景象。

我媽媽家這個單元,總共住了十二戶人家,其中有五戶的裝修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一樣花色的瓷磚,一樣材質的櫥櫃,一樣設計的電視背景牆,一樣品牌的家電,連衣櫃所在的位置都是一樣的。

我媽家跟他們不一樣,但是跟前樓我姨家一樣。我姨家呢,跟她原來住平房時的老鄰居家是一樣的。至於她的老鄰居,我想也會跟某個朋友、親戚家是一樣的吧。

還記得當初裝修的時候,工人帶著工具、設備走進來,問我媽有什麼要求和想法,我媽一臉無助地看著我。我說房子是你住的,你想怎麼裝就怎麼裝。我媽就把跟我姨家一樣的想法都告訴了工人,但是兩個房子的格局畢竟不同,總不可能一模一樣,於是我媽說:「我這個格局的房子你們也裝過,別人怎麼裝我就怎麼裝。」

別人怎麼樣我就怎麼樣,我媽這句話,說出了這裡絕大多數人的一生。

這些孩子都一樣

在我們這裡,孩子一出生,就要參照他的表哥、表姐、鄰居家孩子、父母同事孩子的經歷成長,仿佛這些孩子都是一個人,要擁有一樣的人生。

我小的時候,也就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縣城裡幾乎沒有小孩學什麼興趣班。少年宮曾開設過特長課,但因為學生寥寥,最終慘澹收場。後來為了抓素質教育,學校出手了。

我讀三年級時,學校成立了舞蹈隊,我是第一批入選的,老師不止一次說我條件好,應該好好學跳舞,但我回家跟媽媽複述了舞蹈老師的話,我媽說:「學什麼跳舞?你看誰學了?別人都沒學,你學它做什麼?」

至今,我的一字馬離地面都還有三釐米的距離。這是我離舞蹈最近的三釐米,也是最遠的三釐米。

後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上興趣班又成了風尚。我姑姑家的小外孫女現在上小學二年級,據我所知,她學了古箏、舞蹈和書法。我姑姑整天帶著小外孫女穿梭於各個興趣班之間,逢年過節的聚會上,我姑姑會說:「孩子一天可累了,但是人家孩子都學了,咱們也不能不學啊。」

一個孩子學不學什麼特長,並不是因為他自身的天賦和興趣,甚至不是因為家長的期望,而是因為身邊的人學了或者沒學。於是這個孩子從小就會形成一種觀念:我只要和別人一樣,就好;或者,我必須和別人一樣,才好。

成為不一樣的人

去年一整年,我回縣城老家參加了三場婚禮,都是我的表弟、表妹們結婚。很神奇,我現在根本想不起哪一個場景屬於哪個人的婚禮,因為三場婚禮的流程、儀式,甚至場內的布置都是一模一樣的。

最有趣的是,我的某個表妹結婚時,伴郎團竟然都是我家親戚中的年輕小夥子和我表妹的同學。究其原因,新郎官年歲略大些,他的好哥們都是已婚人士了,而在親戚朋友眼中,已婚人士是不能當伴郎的。而且新郎官家裡是外地的,本地親屬也不多,所以只好找新娘子的娘家人來充當。

我覺得這樣做失去了伴郎本身的意義,曾有些不識趣地問我表妹,婚禮中去掉伴郎伴娘這個元素不行嗎?她斬釘截鐵地回答不行,因為她身邊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結婚都有伴郎伴娘,都要做遊戲,都要擋酒,她怎麼能沒有呢?

我曾經膚淺地把這種思想歸結為「攀比」,就是別人有什麼,我也要有什麼。但是長大後,經過仔細地觀察和分析,我發現,這其實並不是攀比,攀比的結果是輸贏,而這裡的人所糾結的是「異同」。我不知道成為「不一樣的人」對於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但我知道,他們是絕不容許自己成為那樣的人。有時,也無法接受別人成為不一樣的人。

每個人都是「他人」嗎?

我愛人的奶奶曾在身體很康健的時候就留下遺囑:死後不辦葬禮,不通知親友。三年前,奶奶去世了。我們遵照奶奶的意願,沒有告知任何親友,也沒有操辦後事,只有老人的幾個兒女和三兩孫輩,送了她最後一程。

事情過去幾天後,我跟我媽打電話說了奶奶去世的消息。我媽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麼沒有通知她?她應該去弔唁的。我告訴她奶奶的意願,連她的親弟弟妹妹、侄子侄女都沒通知,何況是孫媳婦的媽媽?我媽表示不解,她想不通這世上竟然有老人去世了,不通知親友、不辦葬禮的家庭。

等過一段時間後,我回到縣城娘家,我的親戚們都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問了我一個相同的問題:你婆家為什麼不通知親友,不辦葬禮呢?他們的疑問伴著瞠惑,我所有的語言都消失在這片瞠惑中。解釋這件事,就像對一個古人解釋網際網路的難度差不多。

尋找自洽的方式

前兩年,我參加過一次同學聚會,聊完童年回憶後,聚會就自然地分成了兩桌。一桌都是上大學就離開了家鄉並且留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另一桌是自始至終沒有走出去,或者大學畢業後又回到縣城的人。

我們這桌人,有的依然單身,有的剛結婚不久,有的辭掉了穩定的工作準備創業,有的準備騎行去拉薩,我們分享著彼此不同的人生;旁邊的另一桌也聊得如火如荼,因為他們中有三個人的孩子在同一個幼兒園的同一個班級裡。剩下的,有人在傳授孩子上小學的經驗,有人在請教進入當地重點幼兒園的攻略。

席間,一個男生起身端著酒杯來我們這桌敬酒,他說:「要我說你們的大學都白上了,不結婚的不結婚,不生孩子的不生孩子,還把那麼好的工作辭了,真想不通你們這輩子圖什麼!」

沒有生孩子的那個,就是我。同學的酒話當然無關緊要,但我不能不在乎我媽說的話。其實關於我還不打算生孩子這件事,十年來,勸我的人很多。「要有個孩子,人生才算完整」「參與孩子的成長是件很幸福的事」「養兒防老啊,看你老了怎麼辦!」這些,我都覺得有一定的道理。而我媽的勸說是:「別人都生了,你也生一個吧!這幾年,人家都是怎麼看你的?我都跟著上火。」

那一刻我不想跟她解釋什麼,我只想知道,她當初生我,是因為她想要一個孩子,還是因為別人都生了孩子。

而關於別人怎麼看我這件事,則更為玄妙。前幾年,我每每回到老家,街坊鄰居和親戚們見到我,還在問要沒要孩子?怎麼還沒要孩子?什麼時候要孩子?等等。這兩年再見到我,不但不問,而且我發現,他們明明在聊跟孩子有關的話題,看見我就馬上轉移換題。

一開始我納悶兒,這是突然想通了?後來才發現,因為在他們的認知體系裡,人類是趨同的,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不想生孩子的人。人怎麼可能不生孩子呢?所有沒生孩子的人,都是因為身體有問題。如果這是一個真命題,我就會為此而痛苦。所以他們見到我,就迴避了孩子的話題,也屬於人文關懷的一種吧。

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在他的《禁閉》中提出過一個概念:當一個人的判斷太過依賴他人時,這個人的自我意識就會喪失,完全處在環境的支配下。而在我曾經生活的地方,每個人都是「他人」。

人的一生很長,活得自洽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在我的老家,我的媽媽、親戚朋友、街坊鄰居,或許都是自洽的。而我呢,也要尋找自洽的方式,或許不同,但那就是我的人生。

監製:皮鈞

終審: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原標題:《我必須和別人一樣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考滿分作文(1):我和別人一樣嗎?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正中擎出一枝點亮的蠟/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我也要驕傲地捧出輝煌……——林徽因《蓮燈》   「我和別人一樣嗎?」   你曾無數次地問過自己,得到的答案都無一例外地讓你失望——是的,只是一個一般人。   蒼白的臉頰,薄薄的嘴唇,齊眉的劉海,眼睛裡總隱藏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憂鬱。
  • 我以為我和別人不一樣結果我還不如別人
    我以為我和別人不一樣 結果我還不如別人我以為我和別人不一樣,結果還不如別人。 時間告訴我,任何東西都會過期。人心也是一樣,唯有白酒不會,烈酒解千愁,愁而更愁,沒有原本的天真,沒有原本的以為,沒有原本的驕傲,也失去了自己最初的模樣。心軟就像一把刺刀,送給了別人捅傷了自己。所有的心酸與難過都是你以為放不下的故事。我仍對你難以釋懷,但我不再對你滿懷期待。以後的生活中不會再過分的去依賴誰,失去的滋味真的嘗夠了。
  • 老公對我很好,我卻愛上了別人
    在長期心理諮詢中我們發現:一些人在婚姻內愛上了別人怎麼辦呢?比如,我接的一個真實的案例。小張是一個教師,她老公木訥,不愛說話,少言寡語。當初小張和他老公結婚看中的就是小張的這份老實、本分、安心過日子的性格。
  • 學完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後,我有一種和別人不一樣的感受
    學完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後,我有一種和別人不一樣的感受:是一種不解,還有一種無奈。圓明園是在清朝建立的一座極其壯麗的園林,是「萬園之園」,之中收藏著最珍貴的文物。 我難道不該無奈嗎? 孔子曾對齊王說:「有兩個國家,各在一個蝸牛的一角上。他們整天相互攻擊,想要爭奪對方那一寸疆土。」 齊王大笑:「太可笑了!」 孔子接著說道:「但從大千世界的視角看,齊國和其他國家爭奪的土地一定比蝸牛的觸角還小呢!」 留下齊王發愣了!
  • 被日本網友稱作「少年宮崎駿」,全手工打造小人國,果然別人的21歲和我不一樣
    但是當大神打開插座以後,你一定會和我一樣發出粗鄙之語:「臥槽,這也太厲害了...」沒錯,隱藏在插座背後的是一個類似小人國的世界!然後拉進鏡頭一看,更令人咋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什麼電腦電冰箱真的什麼都有,而且細節滿分啊!
  • 我和我女朋友在外面跨年,但是凌晨她還在和別人聊天,這正常嗎?
    ,我認為如果身為男生的你,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就是呢在跨年那天,你和女朋友一起在外面跨年,但是你看到你的女朋友她凌晨的時候,還在和別人聊天,那麼這種情況正常不正常,主要還是要看你而決定的。身為男生的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時,總是在思考你的女朋友有沒有問題,那麼我想說的是,你有沒有自我反省過呢?你有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那就是你的女朋友為什麼到了凌晨還要和別人聊天呢?所以啊,當我們產生疑問是首先不是應該指責別人,而是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有沒有問題才是。
  • 說服別人就像「打蛇七寸」一樣,抓住對方切身利益的得與失
    很多人跟別人商談事情的時候,都習慣將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強加給別人,而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仔細想想,忽略了別人的感受和想法,這種溝通方式肯定是不利於雙方溝通的。如果只是單純地從自己的角度去說:「我認為,我想,我覺得……」可能無法引起對方的興趣,甚至會引起對方反感反問你「這跟我有什麼關係」。
  • 我該怎麼處理別人對我婚姻的指指點點?
    因為和丈夫的性格是一致的,都是很內向,我們兩個就好像是兩個陌生人,不懂得溝通和交流,在外人眼裡看似金玉良緣的婚姻被我弄得一團糟。家人紛紛開始指責我,他們認為是我的問題導致了這段婚姻的有名無實。我和朋友相處得很好,經常會在一起聚會,為此家人總是會說你結婚了就不要再像以前那樣了,我應該多在家陪陪我丈夫。我承認自己真的不會經營婚姻導致了如今的局面,請老師我該怎麼辦?
  • 賈平凹:我也有個和你一樣的青春
    詩是這樣寫的:世界上最好的愛情/是單相思/沒有痛苦/可以絕對勇敢/被別人愛著/你不知別人是誰/愛著別人/你知道你自己/拿一把鑰匙/打開我的單元房間「她彎下腰去撿,長長的腿蹬直著,臀部呈現出的是一個大的水蜜桃形。」
  • 普林斯頓教授顏寧:自由自在是我的人生指南,我從不為別人活
    但是這種羨慕在兩個群體中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對那些在現實生活中過的很滿足的人來說,這種羨慕也就只是羨慕,因為她比我們更努力,比我們更聰明,而努力和聰明又使她擁有更好的資源,所以她的成功比一般人要卓越很多。這類人的心裡活動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每個人也擁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陷,我會向他學習,但是我也會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身邊的人。
  • 穿越到百年以前,我能遇到了另一個和我長相一樣的人嗎?
    你日常生活中有聽到別人說過自己撞臉其他人嗎?想必我們中的一部分人有聽到別人說自己撞臉某位名人。而現在,仍有不少名人撞臉古代名人,下面就由我為大家盤點一下吧。而右邊的這位正是我們都熟知的《甄嬛傳》中雍正皇帝的扮演者陳建斌,兩位除了臉型稍稍有點不太一樣,五官當時是複製的一般。
  • 別人甜蜜蜜,而我酸兮兮:「我酸了」用英語怎麼說?
    然而對與那些單身汪而言,就是化身「檸檬精」的一天看著別人齁甜的愛情、兄弟姐妹暖心的友情,然鵝現實中你我就只能默默坐在高高的檸檬山上她認為我不應該得獎,但我認為她只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Lemon聽到「You are a lemon」意思是說「你是個檸檬」?是像檸檬一樣酸嗎?事實上,這個句子除了包含「lemon」這個單詞之外,它的意思幾乎跟檸檬沒有半毛錢關係。
  • 我愛你愛到那樣撕心裂肺,卻抵不過別人的一句我愛你
    二、我以為努力過就可以,可為何抓住的只有回憶。三、所有不走心的努力,都是在敷衍自己。四、我愛你愛到那樣撕心裂肺,卻抵不過別人的一句我愛你。五、酒瓶轉到小桃,剛好輪到玩大冒險,我們讓她給微信裡最近聯繫過的5個人發一條「我發燒了,你能給我買點藥嗎」的信息。願賭服輸,小桃在眾目睽睽之下完成了這項懲罰。六、停頓是為了更好地出發,我們終究要習慣得失,習慣孤獨。因為誰也無法預料到你失去的,會不會在你停頓修整時,以另一種形態回歸。
  • 朋友一句話點醒了我:為什麼「爛好人」成了別人眼中的「傻瓜」
    「對人壞一點別人才會懂得尊重你」,這是朋友對我最多的評價。我也想變得像別人一樣,對別人的愛答不理,對比人冷漠無情。我天生就充滿著熱情,在人群中就能看到至善。把每個人都當作最好人看待,所以,對於每個人也都是有求必應。
  • 對別人很好,讓別人內疚與你捆綁,值得嗎?
    這些都其實有利用別人的內疚來獲得別人回報的行為模式。現在我們就來談談這種利用內疚得不償失的行為模式。首先我們都知道內疚的由來是讓別人覺得過意不去,所以想要補償付出的人。就像一種心理的互相補償。對於這個舉個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一對夫妻。丈夫在外面好好的工作養家,妻子在家裡裡裡外地打理得非常好。
  • 李雪琴:我很痛苦,但我想讓別人快樂
    我做得特別彆扭,每天就盼著下班,完了趕緊跑。人說你是北大的你要怎麼怎麼樣,我說北大的為啥就不能做個廢物呢?我的思維和他們是反著來的,我就是要把那些東西給消解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是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你不應該用一個很標準的價值觀去說教別人或引導別人。我特別怕因為我的一言一行影響一些人,尤其是未成年的小朋友,我很怕說因為我的一些思維方式影響他們的人生。
  • 難道就是告訴別人我曾經來過!孩子一句話字字戳心!
    文字是個很有趣的事物,有些人就是擅長說.就是見人就說.語言表達能力和肢體能力非常的強,而有的人就擅長寫,就是把自己內心的獨白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可能這類人未必是語言表達能力不行.而是更喜歡用文字的這種表達形式,來靜靜地敘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
  • 為什麼一樣的地方,別人的手機信號好,我的手機信號差?
    手機接收信號,和手機接收性能信號的性能有關,也很手機支持的頻段和制式有關,甚至還和運氣有關。手機接收信號的強弱,是和手機接收信號的能力有關的。看起來一樣的手機,但是實際上接收信號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這種情況在智慧型手機裡尤其明顯。功能機時代,每部手機最重要的性能就是接收信號的性能,最開始的手機都是通信業的巨頭們的副產品,為的是賣基站,而不是靠賣手機賺錢。
  • 內向型怎麼得到別人的理解,理解是愛的必要條件嗎?
    一般而言,自我表露的程度越高,情感捲入程度也越深;就像我們平時只會和好朋友交換心事一樣。內向型的人會擔心,我不善言談,應該怎麼得到別人的理解呢?我這種很內向、別人很難理解的人,要如何讓別人愛我呢?01 想要別人了解你,必須自我開放有傾訴和理解的過程,才能培養真摯的感情
  • 夫妻床被別人睡了!這樣好嗎?
    這是本人真實的故事,我和老公是在公司裡認識的,我們認識了三個月就結婚了,後來才發現婚後和婚前是不一樣的,更發現了他們家的人除了我老公其他都很奇葩,一個一天到晚沒有三句話,一個就是嘮嘮叨叨總說別人家的媳婦好,有多麼能幹,因為老公常年不在家,我一直忍著